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71269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74
- 大小:66.50KB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Word格式.docx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2Word格式.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烟"
是HNO3与水蒸气形成的酸雾
发烟硫酸的"
是SO3
19.镁和强酸的铵盐溶液反应得到氨气和氢气。
20.在金属铝的冶炼中,冰晶石起溶剂作用,要不断补充碳块和氯化铝。
21.液氨,乙二醇,丙三醇可作制冷剂。
光纤的主要原料为SiO2。
22.常温下,将铁,铝,铬等金属投入浓硝酸中,发生了化学反应,钝化。
23.钻石不是最坚硬的物质,C3N4的硬度比钻石还大。
24.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弱电解质,溶液越稀,电离度越大,溶液中离子浓度未必增大,溶液的导电性未必增大。
25.浓稀的硝酸都具有氧化性,但NO3-不一定有氧化性。
Fe(过量)+Fe(NO3)3
26.纯白磷是无色透明晶体,遇光逐渐变为黄色。
白磷也叫黄磷。
27.一般情况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
但在常温下,铁遇浓硝酸会钝化,反应不如稀硝酸快。
28.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酐。
NO2
29.能和碱反应生成盐的不一定为酸酐。
CO+NaOH(=HCOONa)(高温,高压)
30.少数的盐是弱电解质。
Pb(AC)2,HgCL2
31.弱酸可以制备强酸。
H2S+Cu(NO4)2
32.铅的稳定价态是+2价,其他碳族元素为+4价,铅的金属活动性比锡弱。
(反常)
33.无机物也具有同分异构现象。
一些配合物。
34.Na3ALF6不是复盐。
35.判断酸碱性强弱的经验公式:
(好象符合有氧的情况)
m=A(主族)+x(化合价)-n(周期数)
m越大,酸性越强;
m越小,碱性越强。
m>
7强酸,m=7中强酸,m=4~6弱酸
m=2~3两性,m=1弱酸,m=0中强碱,m<
0强碱
36.条件相同时,物质的沸点不一定高于熔点。
乙炔。
37.有机物不一定能燃烧。
聚四氟乙烯。
38.有机物可以是难溶解于有机物,而易溶解于水。
苯磺酸。
39.量筒没有零刻度线
40.硅烷(SiH4)中的H是-1价,CH4中的H显+1价.Si的电负性比H小.
41.有机物里叫"
酸"
的不一定是有机酸,如:
石炭酸.
42.分子中有双键的有机物不一定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如:
乙酸.
43.羧酸和碱不一定发生中和反应.如:
HCOOH+Cu(OH)2==(加热)
44.离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低于原子晶体.如:
MgO>
SiO2
45.歧化反应
非金属单质和化合物发生歧化反应,生成非金属的负价的元素化合物
和最低稳定正化合价的化合物.
46.实验中胶头滴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制取Fe(OH)2,
温度计要伸入液面下的有乙醇的催化氧化.还有一个是以乙醇制取乙烯.
不能伸到液面下的有石油的分馏.
47.C7H8O的同分异构体有5种,3种酚,1种醇,1种醚。
(记住这个结论对做选择题有帮助)
48.一般情况下,酸与酸,碱与碱之间不发生反应,
但也有例外如:
氧化性酸和还原性酸(HNO4+H2S)等;
AgOH+NH4.OH等
49.一般情况下,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H后面的元素不能和酸反应发出氢气;
但也有例外如:
Cu+H2S==CuS(沉淀)+H2(气体)等~
50.相同条件下通常碳酸盐的溶解度小于相应的碳酸氢盐溶解度;
Na2CO3>
NaHCO3,
另外,Na2CO3+HCl为放热反应;
NaHCO3+HCL为吸热反应
51.弱酸能制强酸
在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中,一般只能由强酸制弱酸。
但向溶液中滴加氢硫酸可制盐酸:
,此反应为弱酸制强酸的反常规情况。
其原因为难溶于强酸中。
同理用与反应可制,因为常温下难与反应。
52.还原性弱的物质可制还原性强的物质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比较的基本规律如下:
氧化性强弱为: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性强弱为:
还原剂>
还原产物
但工业制硅反应中:
还原性弱的碳能制还原性强的硅,原因是上述规则只适用于溶液中,而此反应为高温下的气相反应。
又如钾的还原性比钠强,但工业上可用制K:
,原因是K的沸点比Na低,有利于K的分离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53.氢后面的金属也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一般只有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或水中的氢。
但Cu和Ag能发生如下反应:
原因是和溶解度极小,有利于化学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54.锡铅活动性反常
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可知:
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从上至下逐渐增强,即。
但金属活动顺序表中。
原因是比较的条件不同,前者指气态原子失电子时铅比锡容易,而后者则是指在溶液中单质锡比单质铅失电子容易。
55.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不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一般情况下,在溶液中活泼金属单质能置换不活泼金属。
但Na、K等非常活泼的金属却不能把相对不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如K和CuSO4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Cu,原因为:
56.原子活泼,其单质不活泼
一般情况为原子越活泼,其单质也越活泼。
但对于少数非金属原子及其单质活泼性则表现出不匹配的关系。
如非金属性,但分子比分子稳定,N的非金属性比P强,但N2比磷单质稳定得多,N2甚至可代替稀有气体作用,原因是单质分子中化学键结合程度影响分子的性质。
57.Hg、Ag与O2、S反应反常
一般为氧化性或还原性越强,反应越强烈,条件越容易。
例如:
O2、S分别与金属反应时,一般O2更容易些。
但它们与Hg、Ag反应时出现反常,且硫在常温下就能发生如下反应:
58.卤素及其化合物有关特性
卤素单质与水反应通式为:
,而F2与水的反应放出O2,难溶于水且有感光性,而AgF溶于水无感光性,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水,F没有正价而不能形成含氧酸。
59.硅的反常性质
硅在常温下很稳定,但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而只有化合态,原因是硅以化合态存在更稳定。
一般只有氢前面活泼金属才能置换酸或水中的氢。
而非金属硅却与强碱溶液反应产生H2。
原因是硅表现出一定的金属性,在碱作用下还原水电离的H+而生成H2。
60.铁、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常温下,铁、铝分别与稀硫酸和稀硝酸反应,而浓硫酸或浓硝酸却能使铁铝钝化,原因是浓硫酸、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使它们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61.酸性氧化物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性氧化物不与酸反应,但下面反应却反常:
前者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后者是生成气体,有利于反应进行。
62.酸可与酸反应
一般情况下,酸不与酸反应,但氧化性酸与还原性酸能反应。
硝酸、浓硫酸可与氢碘酸、氢溴酸及氢硫酸等反应。
63.碱可与碱反应
一般情况下,碱与碱不反应,但络合能力较强的一些难溶性碱却可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
如溶于氨水生成溶于氨水生成。
64.改变气体压强平衡不移动
对于反应体系中有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压强,平衡移动应符合勒夏特列原理。
例如对于气体系数不相等的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在恒温恒容下,充入稀有气体时,压强增大,但平衡不移动,因为稀有气体不参与反应,的平衡浓度并没有改变。
65.强碱弱酸盐溶液显酸性
盐类水解后溶液的酸碱性判断方法为:
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强碱弱酸盐水解后一般显碱性。
但和溶液却显酸性,原因是和的电离程度大于它们的水解程度。
66.原电池电极反常
原电池中,一般负极为相对活泼金属。
但Mg、Al电极与NaOH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应为Al而不是Mg,因为Mg与NaOH不反应。
其负极电极反应为:
67.有机物中不饱和键难加成
有机物中若含有不饱和键,如时,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但酯类或羧酸中,一般很稳定而难加成。
68.稀有气体也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稀有气体结构稳定,性质极不活泼,但在特殊条件下也能发生化学反应,目前世界上已合成多种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物。
如、等。
69.物质的物理性质反常
(1)物质熔点反常
VA主族的元素中,从上至下,单质的熔点有升高的趋势,但铋的熔点比锑低;
IVA主族的元素中,锡铅的熔点反常;
过渡元素金属单质通常熔点较高,而Hg在常温下是液态,是所有金属中熔点最低的。
(2)沸点反常
常见的沸点反常有如下两种情况:
①IVA主族元素中,硅、锗沸点反常;
VA主族元素中,锑、铋沸点反常。
②氢化物沸点反常,对于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沸点越高,但在同系列氢化物中HF、H2O、NH3沸点反常,原因是它们易形成氢键。
(3)密度反常
碱金属单质从上至下密度有增大的趋势,但钠钾反常;
碳族元素单质中,金刚石和晶体硅密度反常。
(4)导电性反常
一般非金属导电性差,但石墨是良导体,C60可做超导材料。
(5)物质溶解度有反常
相同温度下,一般正盐的溶解度小于其对应的酸式盐。
但溶解度大于。
如向饱和的溶液中通入,其离子方程式应为:
若温度改变时,溶解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70.化学实验中反常规情况
使用指示剂时,应将指示剂配成溶液,但使用pH试纸则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过程会稀释溶液,影响溶液pH值的测定。
胶头滴管操作应将它垂直于试管口上方1~2cm处,否则容易弄脏滴管而污染试剂。
但向溶液中滴加溶液时,应将滴管伸入液面以下,防止带入而使生成的氧化成。
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一般应插入液面以下,但蒸馏时,温度计不插入液面下而应在支管口附近,以便测量馏分温度。
高中化学知识点概念性总结
一、实验部分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
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
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
②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①实验室蒸馏石油。
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②苯的硝化反应。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
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
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1.结晶和重结晶: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2.蒸馏冷却法:
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水):
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3.过滤法:
溶与不溶。
4.升华法:
SiO2(I2)。
5.萃取法:
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6.溶解法:
Fe粉(A1粉):
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7.增加法:
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
CO2(CO):
通过热的CuO;
CO2(SO2):
通过NaHCO3溶液。
8.吸收法:
用做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
N2(O2):
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9.转化法:
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
Al(OH)3,Fe(OH)3:
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10.纸上层析(不作要求)。
☆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1.杂质转化法:
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
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2.吸收洗涤法:
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3.沉淀过滤法:
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4.加热升华法:
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采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
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采用此法。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
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2楼
7.分馏蒸馏法:
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8.分液法:
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9.渗析法:
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
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10.综合法:
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
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
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
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
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
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
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
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
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
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1.Na、K:
隔绝空气;
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
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
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
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
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
瓶盖严密。
4.I2:
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
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
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
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
H2O:
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
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
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主要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的具体实验80例: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耀眼强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
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
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的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浑浊。
10.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
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1.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
有气体生成。
12.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
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3.钠在氯气中燃烧:
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4.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
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5.向含有C1-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6.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8.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19.将Cl2通入无色K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0.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1.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
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2.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23.将铜片插入硝酸汞溶液中:
铜片表面有银白色物质附着。
24.向盛有石灰水的试管里,注入浓的碳酸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25.细铜丝在氯气中燃烧后加入水:
有棕色的烟生成,加水后生成绿色的溶液。
26.强光照射氢气、氯气的混合气体:
迅速反应发生爆炸。
27.红磷在氯气中燃烧:
有白色烟雾生成。
28.氯气遇到湿的有色布条:
有色布条的颜色退去。
29.加热浓盐酸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有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30.给氯化钠(固)与硫酸(浓)的混合物加热:
有雾生成且有刺激性的气味生成。
31.在溴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32.在碘化钾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后再加稀硝酸:
有黄色沉淀生成。
33.I2遇淀粉,生成蓝色溶液。
34.细铜丝在硫蒸气中燃烧:
细铜丝发红后生成黑色物质。
35.铁粉与硫粉混合后加热到红热:
反应继续进行,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物质。
36.硫化氢气体不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蒸发皿):
火焰呈淡蓝色(蒸发皿底部有黄色的粉末)。
37.硫化氢气体完全燃烧(在火焰上罩上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38.在集气瓶中混合硫化氢和二氧化硫:
瓶内壁有黄色粉末生成。
39.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再加热:
红色退去,加热后又恢复原来颜色。
40.过量的铜投入盛有浓硫酸的试管,并加热,反应毕,待溶液冷却后加水: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加水后溶液呈天蓝色。
41.加热盛有浓硫酸和木炭的试管:
有气体生成,且气体有刺激性的气味。
42.钠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呈黄色,生成淡黄色物质。
43.钠投入水中:
反应激烈,钠浮于水面,放出大量的热使钠溶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嗤嗤”声。
44.把水滴入盛有过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将带火星木条伸入试管口:
木条复燃。
45.加热碳酸氢钠固体,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6.氨气与氯化氢相遇:
有大量的白烟产生。
47.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钙的混合物: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48.加热盛有固体氯化铵的试管:
在试管口有白色晶体产生。
49.无色试剂瓶内的浓硝酸受到阳光照射:
瓶中空间部分显棕色,硝酸呈黄色。
50.铜片与浓硝酸反应:
反应激烈,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51.铜片与稀硝酸反应:
试管下端产生无色气体,气体上升逐渐变成红棕色。
52.在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白色胶状沉淀产生。
53.在氢氧化铁胶体中加硫酸镁溶液:
胶体变浑浊。
54.加热氢氧化铁胶体:
55.将点燃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剧烈燃烧,有黑色物质附着于集气瓶内壁。
56.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氨水:
生成蓬松的白色絮状物质。
57.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絮状沉淀生成,立即转变为灰绿色,一会儿又转变为红褐色沉淀。
58.向含Fe3+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
溶液呈血红色。
59.向硫化钠水溶液中滴加氯水:
溶液变浑浊。
S2-+Cl2=2Cl2-+S↓
60.向天然水中加入少量肥皂液:
泡沫逐渐减少,且有沉淀产生。
61.在空气中点燃甲烷,并在火焰上放干冷烧杯:
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液滴产生。
62.光照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
黄绿色逐渐变浅,时间较长,(容器内壁有液滴生成)。
63.加热(170℃)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并使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有气体产生,溴水褪色,紫色逐渐变浅。
64.在空气中点燃乙烯:
火焰明亮,有黑烟产生,放出热量。
65.在空气中点燃乙炔:
火焰明亮,有浓烟产生,放出热量。
66.苯在空气中燃烧:
火焰明亮,并带有黑烟。
67.乙醇在空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化学 知识点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