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完整版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4411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12.61KB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完整版教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完整版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完整版教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谁来说一说?
主要内容:
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
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
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
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
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
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
(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
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
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
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
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
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探究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
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
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
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
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
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
》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
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夜间飞行的秘密
热爱科学
造福人类
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对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我引导学生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通过课后习题进行实践,同时想办法自主解决问题,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夜间飞行的秘密
语文要素
阅读: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蝙蝠和雷达图片、《课文》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预习要求
1.根据课文提示来读课文,模仿“学习伙伴”提问,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自学生字词,完成《课文》预习卡。
课时目标
1.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模仿“学习伙伴”,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分类整理学习清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读课文
1.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收获。
(1)提问:
经过上一节课的提问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呢?
(2)学生回顾阅读时可以针对局部提问,也可以针对整体提问。
2.学生初读课文。
(1)出示初读任务:
自由读文,读通读顺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批注下来。
(2)学生默读课文并批注问题。
二、关注“学习伙伴”的问题,模仿提问
1.学生分享自己的问题,教师适时鼓励。
预设1:
什么是超声波?
预设2:
科学家做实验的时候,为什么要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
设计意图:
用“学习伙伴”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解答疑惑。
2.引导学生关注“学习伙伴”问题,模仿提问。
(1)教师出示课文中“学习伙伴”的问题,学生齐读。
(2)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我发现“学习伙伴”的提问很有意思,读到题目时有提问,读到新内容时有提问,读完全文后有提问,提问伴随整个阅读过程。
“学习伙伴”提到“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这让我想到了,提问不仅可以是针对课文内容本身,还可以是课文以外相关情境的思考。
3.学生默读课文,尝试提出新的问题,并批注下来。
三、交流讨论解决问题
1.小组交流,尝试解决提出的问题。
通过查字典,我发现“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有不同的读音。
蝙蝠是如何探路的,在科学家的实验里可以得到证明:
依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2.小组讨论,将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记录在小组问题清单上。
3.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习情况,帮助解决部分问题。
四、引导学生对比问题清单,分类梳理问题
1.过渡:
同学们提出了许多问题,也试着解决了其中一些问题。
大家请看,陪伴我们一起阅读的“学习伙伴”也整理了一份小组问题清单,是否能带给我们新的启示呢?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清单的三个角度。
(1)探究“内容”。
①出示问题:
无线电波跟超声波是一样的吗?
引导思考:
这个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
②学生交流:
“无线电波”和“超声波”,是来自课文中的两种事物。
这个问题是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来的。
③小结:
我们在阅读时,可以从“内容”的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2)探究“写法”。
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②提示:
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作者写作时,为什么只详细写了第一次实验?
这个问题是针对“写法”提出来的。
因此,针对课文的“写法”,我们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3)探究“启示”。
飞蛾、萤火虫、猫头鹰,它们在夜间活动也是靠超声波吗?
你能仿照这个问题提问吗?
蝙蝠还能倒挂着睡觉,它的血液循环系统是不是很特别?
飞机的发明,除了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还有没有受到其他动物的启示呢?
②引导思考:
这样的问题是根据什么提出来的呢?
从课文中得到启示,联系生活经验,也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
(4)小结:
阅读时,通常可以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提出自己的问题。
当然,这里的省略号也告诉我们,还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提出问题。
3.小组合作,分类梳理问题。
(1)引导学生再读课文,有针对性地从三个角度提问。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提问的三个角度,为下一步引导学生关注“写法”角度提问,全面深入理解课文作铺垫。
(2)小组交流,把小组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按三个角度分类,填入表格。
小组问题清单内容,写法,启示
五、布置作业
1.订正《课文》预习卡。
2.整理问题清单。
1.通过合作学习,分类整理出小组问题清单。
2.能从不同角度提问,根据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过渡:
今天同学们的提问策略升级了,不仅能认真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更能尝试着从不同角度进行提问,真棒!
今天的提问有一些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就能解决,有一些则需要通过课后资料搜集才能解决。
二、引导学生筛选出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
1.全班交流,筛选问题。
(1)粘贴各小组问题清单到黑板上,全班合并同类问题。
(2)全班讨论:
从内容、写法、启示三个角度各筛选出一个问题,为深入学习做准备。
预设:
问题1:
蝙蝠夜间飞行与飞机夜间安全飞行有什么关联?
问题2:
课文为什么要详写科学家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问题3:
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了动物的启示?
2.集体研讨预设问题1。
(1)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说一说:
蝙蝠是依靠什么在夜间飞行的?
(2)引导学生议一议:
飞机夜间是怎样飞行的?
(3)小结:
蝙蝠夜间飞行是靠嘴和耳朵的配合。
飞机夜间飞行是受到蝙蝠飞行的启发,靠雷达、无线电波、显示屏的合作完成的。
3.集体研讨预设问题2。
(1)出示课文第3~7自然段,提问:
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段,其中用了5个自然段介绍蝙蝠,为什么?
(2)学生重点学习第4~5自然段:
先自读,把关键词填写在表格中,再同桌相互说一说实验过程。
实验准备,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3)填表后思考:
科学家做了三次实验,为什么要详写第一次实验呢?
教师小结:
蝙蝠夜间飞行本身就很奇妙,科学家做实验的过程也很有趣。
课文中详细记述了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帮助我们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的原理。
这得益于我们从“写法”角度提出了问题,促进我们深入思考更全面地理解文章内容。
带着三个不同角度的问题去阅读,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提高学生从多角度进行阅读思考的能力。
4.集体研讨预设问题3。
(1)谈话:
动物是人类的“老师”。
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大家一起来交流吧。
(2)学生交流已知的仿生学知识,其他同学就发言交流的话题,提问交流。
我知道对蜻蜓飞行原理的探索促进了飞机飞行稳定的研究。
潜水艇的发明和鱼的沉浮有关。
预设3:
潜水服的流线型设计从鲨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同学们,课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仿生学的知识。
5.小结:
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我们尝试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不仅理解了文章内容、发现了作者精巧的构思与表达,还从课文中受到启示,想到生活中的其他方面,更好地体会到了阅读科普文章的乐趣。
三、及时巩固,迁移运用
我们学习了从不同角度提问,到底大家有没有真正掌握呢?
接下来我们要接受一次检测。
2.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第三题,练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1)学生默读课后材料《他们是茎,还是根?
》,边读边写下自己的问题。
在课文的学习中,习得从不同角度提问的方法。
将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逐步培养学生边阅读边提问的良好习惯。
(2)学生自主进行问题分类。
(3)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整合和梳理。
(4)小组代表汇报交流,相互评价。
汇报形式:
读到________,我们小组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这是从________角度提出的问题。
关于________这个问题,我们从________得到了解决,我们的想法是________。
3.推荐课外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提问策略。
(1)出示《昆虫记》的封面,向学生做介绍。
(2)朗读片段,师生从多角度自由提问。
(3)提示学生用多角度提问的方法,帮助自己阅读课外读物。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文》随堂练。
2.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中采用“设置悬念、讨论探究、方法指导、表演讲说”等方法引导学生学文,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化抽象为形象,突破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共分四步进行:
第一采用读、问、想、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第1~3自然段,使学生明白飞机安全夜航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感受蝙蝠夜间飞行动作的灵巧。
第二指导学生弄清三次科学实验的过程。
使学生明白蝙蝠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从而进行语言文字、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第三指导学生揭开蝙蝠探路的奥秘。
蝙蝠发出和接收超声波这一内容比较抽象,为使学生易于接受,可采用“听朗读、说原理”的方法,帮助学生具体理解其中的奥妙,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资源教学设计模板
课程基本信息
课题
《夜间飞行的秘密》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
教育部审定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
2020年8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复习词语,
回顾全文
1.巩固词语,回顾课文内容。
(1)完成学习单第一题
(2)订正,修改
2.朗读词语
蝙蝠敏锐即使蚊蝇证明
系铃铛障碍物荧光屏横七竖八
二、梳理问题
巩固策略
1.回顾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策略。
2.梳理同学问题清单,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三、细读课文
解决问题
1.揭示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最能说明蝙蝠夜间飞行特点的词。
(2)体会蝙蝠飞行的灵巧。
(3)读出自己的感受。
2.记录实验,解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4-6自然段,了解实验过程。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表格。
(3)交流、完善表格填写内容
(4)结合表格解决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试验?
3.结合文字描述,写蝙蝠探路示意图。
(1)朗读第七自然段,了解内容。
(2)想象画面,写示意图。
(3)结合示意图描述蝙蝠探路的过程,知道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
4.探寻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
(1)朗读第八自然段,了解课文内容。
(2)想象画面自学,写飞机夜间飞行的示意图。
(3)交流雷达工作的原理。
5.建立蝙蝠与雷达之间的关联,解开夜间飞行的秘密。
6.联系生活经验提问,引发阅读思考。
7.巩固从不同角度思考提问策略
四、补充阅读
巩固质疑
阅读课后补充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1)朗读片段,思考问题
(2)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3)交流提问。
五、总结布置作业
在阅读中运用提问策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四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6夜间飞行的秘密(蝙蝠和雷达)
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有什么关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填写示例
知识点本身内容抽象:
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是什么?
蝙蝠是如何靠嘴巴和耳朵的配合来探路的?
飞机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飞机夜间飞行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这些知识点,学生很难掌握。
难点分析
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文字说明,学生很难真正理解。
教学方法
1.通过PPT直观演示示意图理解段落
2.对比教学策略。
导入
蝙蝠是一种夜间飞行的哺乳动物,雷达却是一种现代化的推测装置。
这两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
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科学家三次不同的实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有一个结论是这样的: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探路的。
这个结论和课本上的说法有什么不同?
哪一个更科学?
丢掉“配合”是不科学的,因为第二和第三次实验,单独塞住耳朵或单独封住嘴,蝙蝠都会失去暗夜探路的本领,这说明蝙蝠探路时必须靠“耳朵”和“嘴”这两种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中用“配合”是科学的。
段落:
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
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
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方向。
示意图讲解
段落:
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
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
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
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你能复述一下雷达的功能吗?
(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嘴)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后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荧光屏相当于蝙蝠的耳朵)→驾驶员根据荧光屏上的显示决定是否改变飞行路线。
小结
蝙蝠不用眼睛却可以在茫茫黑夜里安全飞行,它靠的是什么呢?
科学家最终用实验揭开了秘密:
蝙蝠是靠它的嘴和耳朵相互配合从而安全飞行的。
我们佩服蝙蝠高超的探路本领,更佩服科学家的刻苦钻研。
他们从蝙蝠身上受到启发,研制出雷达,安装到飞机上。
这样,飞机在夜里也能安全飞行了。
所以,我们也要向科学家们致敬,要善于观察,敢于提问,刻苦研究,立志为祖国的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四年级 上册 夜间 飞行 秘密 完整版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