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种类及双硫仑样反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36884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667.16KB
抗生素种类及双硫仑样反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抗生素种类及双硫仑样反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生素种类及双硫仑样反应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穿透血脑屏障的能力弱,不适用于中枢感染。
头孢类抗生素第一代的代表药物有:
头孢噻吩钠、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头孢唑啉、头孢拉啶、头孢硫脒、头孢克罗、头孢噻啶;
二代的代表药物有:
头孢呋辛钠、头孢呋辛酯、头孢孟多、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美唑、头孢西丁;
三代的代表药物有:
头孢噻肟钠、头孢哌酮、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头孢唑肟、头孢甲肟、头孢匹胺、头孢替坦、头孢克肟;
∙
床常用的抗生素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多肽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结核药、抗真菌药及其他抗生素。
β-内酰胺类
此类属于繁殖期杀菌剂。
其特点是:
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和毒性低。
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新型β-内酰胺类及β-内酰胺类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组成的复合制剂。
青霉素类
青霉素G:
临床上主要用于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及厌氧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多数对其耐药。
普鲁卡因青霉素G半衰期较青霉素长。
青霉素V钾片耐酸,可口服,使用方便。
双氯青霉素:
对产酸耐青霉素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最强,对其它G+球菌较青霉素G差,对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无效。
阿莫西林:
抗菌谱与氨苄青霉素相似,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和流感杆菌对本药敏感,抗菌作用优于氨苄青霉素,但对假单胞菌无效。
广谱抗假单胞菌类:
对G+球菌的抗菌作用与青霉素G相似,对G-杆菌(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流感杆菌等)及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抗菌作用,尤其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抗菌活性更强。
抗G-杆菌类:
只用于抗G-杆菌,对G+球菌及假单胞菌无效。
头孢菌素类
此类属广谱抗菌药物,分四代。
第一、二代对绿脓杆菌无效,第三代中部分品种及第四代对绿脓杆菌有效,该类药物对支原体和军团菌无效。
包括头孢噻吩\氨苄\唑林\拉定。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G+球菌抗菌活性较第二、三代为强,对G-杆菌的作用远不如第二、三代,仅对少数肠道杆菌有作用。
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差,对肾有一定毒性。
对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不动杆菌等无效。
其中头孢唑林\拉定较常用。
第二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呋辛\克罗\孟多\替安\美唑\西丁等。
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抗菌活性与第一代相似或略弱,对G-杆菌较第一代强,但不如第三代。
对流感杆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头孢呋辛\孟多,对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不动杆菌无效。
除头孢孟多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
第三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他定\三嗪\噻肟\哌酮\地嗪\甲肟\克肟等。
对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活性,但较第一、二代为弱,对G-杆菌包括沙雷菌、绿脓杆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其中头孢他定抗菌谱更广,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其次为头孢哌酮。
头孢地嗪对绿脓杆菌、不动杆菌、类肠球菌无效。
除头孢哌酮外,对β-内酰胺酶稳定,肾毒性少见。
第四代头孢菌素:
包括头孢匹罗\吡肟\唑喃等。
抗菌作用快,抗菌活力较第三代强,对G+球菌包括产酸金黄色葡萄球菌有相当活性。
对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与第三代相似。
对耐药菌株的活性超过第三代。
头孢匹罗对包括绿脓杆菌、沙雷菌、阴沟杆菌在内的Gˉ杆菌的作用优于头孢他定。
头孢吡肟对G+球菌的作用明显增强,除黄杆菌及厌氧菌外,对本品均敏感。
对β-内酰胺酶更稳定。
新型β-内酰胺类
包括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帕尼培南、美洛培南)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卡芦莫南)。
泰能(亚胺培南/西司他定):
抗菌谱极广,对G-杆菌、G+球菌及厌氧菌,包括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链球菌、脆弱拟杆菌均有极强的抗菌活力,对多数耐药菌的活性超过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各种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氨曲南:
对多数G-杆菌包括肠杆菌科和绿脓杆菌均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G+球菌及厌氧菌无效,对β-内酰胺酶稳定。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β-内酰胺酶抑制剂能够与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行自杀性结合,从而保护β-内酰胺不被β-内酰胺酶所水解,继续发挥抗菌作用。
临床上常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和他唑巴坦,它们与β-内酰胺类组成复合制剂,对耐药菌株可增强杀菌效果,并可使抗菌谱扩大。
常用的品种有安灭菌(阿莫西林加克拉维酸)、特美汀(替卡西林加克拉维酸)、优立新(氨苄青霉素加舒巴坦)、舒普深(头孢哌酮加舒巴坦)和他唑西林(哌拉西林加他唑巴坦)。
氨基糖苷类
此类属静止期杀菌剂。
常用的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西索米星及链霉素。
主要抗G-杆菌,包括绿脓杆菌、肠杆菌科细菌、沙雷菌、不动杆菌等。
阿米卡星作用最强。
抗G+球菌也有一定活性,但不如第一、二代头孢菌素。
对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以奈替米星作用最强,对结核杆菌以链霉素最好。
对厌氧菌无效。
此类药物对听神经和肾有毒性作用,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大环内酯类
属窄谱速效抑菌剂,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主要为需氧的G+球菌、G-杆菌及厌氧球菌。
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部分流感杆菌对此类药物敏感。
对绿脓杆菌、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无效。
新大环内酯类包括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与红霉素相比,抗菌谱没有明显扩大,但药物代谢动力学改善和副作用减少是其明显进步。
阿奇霉素对G+球菌作用比红霉素差,对G-杆菌比红霉素强,尤其对社会获得性肺炎(CAP)的常见致病菌、流感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治疗的第一选择。
四环素类
属广谱抗生素。
因常见致病菌多已耐药,现在仅用于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及军团菌感染,多西环素和米诺环素抗菌谱同四环素,但抗菌作用比四环素强5倍,米诺环素作用更强,对多数MRSA有效。
林可霉素类
包括林可霉素、氯林可霉素,抗菌谱较窄,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氯林可霉素抗菌活性较林可霉素强4-8倍,主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厌氧菌感染。
多肽类
包括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及壁霉素。
多粘菌素B和E,肾毒性大,疗效差,只用于严重耐药的G-杆菌感染。
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属于繁殖期杀菌剂,对包括多重耐药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等G+球菌有高度抗菌活性,对G-杆菌多数耐药。
壁霉素抗菌谱与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相似,但对表皮葡萄球菌稍差,对肠球菌和难辩梭菌强于万古霉素。
喹诺酮类
包括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依洛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格雷沙星、芦氟沙星、克林沙星、巴罗沙星、曲伐沙星等。
抗菌谱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而较广,对G-杆菌抗菌活性较G+球菌强,与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相比,新喹诺酮类在保持原有对G-杆菌良好抗菌活性的同时,对G+球菌抗菌活性增强,以克林沙星、曲伐沙星最强。
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也有所增强,其中曲伐沙星较甲硝唑高10倍以上,被认为是目前喹诺酮类对G+厌氧菌抗菌活性最强者。
对其他呼吸科常见病原体的抗菌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如司帕沙星对结核杆菌抗菌活性较环丙沙星强4-8倍,对其他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及MRSA均具有相当活性。
临床上多用于院内感染,尤其对其他抗生素耐药的G-杆菌及MRSA感染等。
近年来,细菌耐药率日益增加,尤其以肠杆菌、MRSA和绿脓杆菌最为显著。
本类药物可使细菌在各品种间产生交叉耐药,并对其它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药物产生耐药。
故选用时应注意选择适应证。
喹诺酮类药物新的分类法是将原来的第一、二代合称第一代,代表药物有萘啶酸、吡哌酸,抗菌谱为G-杆菌,用于尿路和肠道感染;
将比较早期开发的氟喹诺酮类药物总称为第二代,代表药物有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抗菌谱为G-杆菌为主,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代是在第二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G+球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司帕沙星、帕苏沙星,抗菌谱包括Gˉ杆菌和G+球菌,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四代是在第三代的基础上增加了抗厌氧菌的活性,代表药物有曲伐沙星、莫西沙星,抗菌谱包括G-杆菌、G+球菌和厌氧菌,用于各系统感染。
第三、四代与第二代相比,主要是增加了对G+球菌、厌氧菌、支原体、结核杆菌、军团菌的抗菌活性,可作为CAP的第一线治疗用药。
磺胺类
常用的有复方新诺明,多用于轻、中度细菌感染和衣原体感染,是卡氏肺孢子虫病的首选药物。
抗结核药
常用的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和链霉素等。
异烟肼是抗结核首选药物,是一个细胞内外结核菌的全效杀菌剂,对繁殖期细菌效果较好,对静止期细菌效果差。
利福平对结核菌有很强的抗菌活性,作用在繁殖期和静止期细胞内和细胞外,为全效杀菌剂。
吡嗪酰胺为细胞内及酸性环境中的强效杀菌剂,乙胺丁醇对繁殖期细菌有抑菌作用。
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是组成初始短程化疗方案的最主要药物,乙胺丁醇(或链霉素)可参与短程化疗方案的组成。
以上药物联合应用,可增加疗效,延缓耐药性产生。
抗真菌药
包括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及5-氟胞嘧啶等。
两性霉素B是最强的广谱抗真菌药,尽管其毒副作用大,但仍是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对新型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念珠菌及曲霉菌等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氟康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大部分念珠菌属、隐球菌屈和孢子菌属等有高效,但对曲霉菌无效。
伊曲康唑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对曲霉菌也有明显活性,毒副作用小。
5-氟胞嘧啶抗菌谱窄,对新型隐球菌、白色念珠菌有较强抗菌活性,对某些曲霉菌也有一定作用,与两性霉素B或氟康唑合用,可以提高疗效,防止耐药性产生。
其他抗菌药物
如磷霉素,抗菌谱广,但抗菌作用不强,毒性低。
甲硝唑、替硝唑,对各种专性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疗效明显优于林可霉素,对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无效,可与其它抗生素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
由细菌、霉菌或其它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不同的抗生素药物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自1943年以来,青霉素应用于临床,现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
在临床上常用的亦有几百种。
其主要是从微生物的培养液中提取的或者用合成、半合成方法制造。
其分类有以下几种:
(一)β-内酰胺类:
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分子结构中含有β-内酰胺环。
又有较大发展,如硫酶素类(thienamycins)、单内酰环类(monobactams),β-内酰酶抑制剂(β-lactamadeinhibitors)、甲氧青霉素类(methoxypeniciuins)等。
(二)氨基糖苷类:
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核糖霉素、小诺霉素、阿斯霉素等。
(三)等。
(四)大环内酯类:
临床常用酰胺醇类:
包括氯霉素、甲砜霉素的有红霉素、白霉素、无味红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阿齐红霉素(阿奇霉素)。
(五)多肽类抗生素: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后者在抗菌活性、药代特性及安全性方面均优于前两者。
(六)硝基咪唑类:
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
(七)作用于G-菌的其他抗生素,如多粘菌素、磷霉素、卷霉素、环丝氨酸、利福平等。
(八)作用于G+细菌的其他抗生素,如林可霉素、克林霉素、杆菌肽等.
(九)抗真菌抗生素:
分为膜上麦角甾醇的抗真菌药物、烯丙胺类、氮唑类。
(十)抗肿瘤抗生素:
如丝裂霉素、放线菌素D、博莱霉素、阿霉素等。
(十一)抗结核菌类:
利福平、异烟肼、吡嗪酰胺、利福布丁等。
(十二)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
环孢霉素等。
(十三)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及强力霉素等。
一、何谓双硫仑和双硫仑样反应?
双硫仑(disulfiram)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的作用机制在于——双硫仑在与乙醇联用时可抑制肝脏中的乙醛脱氢酶,使乙醇在体内氧化为乙醛后,不能再继续分解氧化,导致体内乙醛蓄积而产生一系列反应。
双硫仑样反应——许多药物具有与双硫仑相似的作用,用药后若饮酒,会发生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视觉模糊、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搏动性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肌梗塞、急性心衰、呼吸困难、急性肝损伤,惊厥及死亡等。
查体时可有血压下降、心率加速(可达120次/min)及心电图正常或部分改变(如ST—T改变)。
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和饮酒量成正比关系,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这种反应一般在用药与饮酒后15-30分钟发生。
二、哪些药物可导致双硫仑样反应?
1.头孢菌素类药物中的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拉啶(先锋Ⅵ号)、头孢美唑、头孢美唑、头孢米诺、拉氧头孢、头孢甲肟、头孢孟多、头孢氨苄(先锋Ⅳ号)、头孢克洛等。
其中以头孢哌酮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告最多、最敏感。
如有患者在使用后吃酒心巧克力、服用藿香正气水,甚至仅用酒精处理皮肤也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这些头孢菌素类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共同的特点是,在其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7-ACA)环的3位上存在于双硫仑分子类似的甲硫四氮唑(硫代甲基四唑)取代基,其与辅酶Ⅰ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从而引起戒酒硫样反应。
理论上说,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磺啶、头孢唑肟、头孢克肟,因不含甲硫四氮唑基团,在应用期间饮酒不会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但是有报道称头孢曲松虽然不具有甲硫氢唑侧链,但有甲硫三嗪侧链也可引起此类反应,故被排除在外。
另有头孢他啶致双硫仑样反应报道。
2.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灭滴灵)、替硝唑、奥硝唑、塞克硝唑。
3.其他抗菌药如呋喃唑酮(痢特灵)、氯霉素、酮康唑、灰黄霉素、磺胺类(磺胺甲恶唑)等。
三、饮酒多久后可以用头孢类抗生素?
据相关文献报道,头孢类抗生素致双硫仑样反应与饮酒可达99%的密切相关。
由于个体差异存在,每个人酒精消除时间不同,但饮酒时间与用药时间的间隔越长,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率就越低。
一项回顾性调查分析显示:
24例用药前饮酒的患者中共有17例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率为70.90%(17/24),其中62.50%(15/24)发生在用药前3天内有饮酒史者,在用药前第4天和第5天有饮酒史的仅各发生1例,用药前第6天以前有饮酒史的未再有双硫仑样反应发生的病例。
在用药后22例饮酒的患者中,发生率为68.20%(15/22),其中54.6%(12/22)发生在用药后3天之内饮酒的患者,在用药后第4-6天饮酒的患者中共发生3例,发生率为13.70%(3/22),用药后第7d及其以后饮酒者未再发生双硫仑样反应。
由于乙醛脱氢酶被抑制后常需4-5d后才能恢复,故本组双硫仑样反应均集中发生在用药前、后3d内有饮酒史的患者。
综合文献报道,为防止双硫仑样反应,对所有应用头孢类抗菌的患者应常规询问是否有药物过敏史、酒精过敏史和近期饮酒史,如患者在用药前7d有饮酒史,应禁用该类药;
对应用头孢类抗生素的患者,应当嘱其在停药后禁酒时间不能少于7d,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应立即停药并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四、出现双硫仑样反应的应对措施
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含乙醇制品,轻者可自行缓解,较重者需吸氧及对症治疗。
治疗上可洗胃排除胃内乙醇,减少乙醇吸收,静注地塞米松或肌注纳洛酮等对症处理,静脉输注葡萄糖液、维生素C等进行护肝治疗,促进乙醇代谢和排泄。
心绞痛患者需改善冠脉循环,血压下降者可应用升压药,数小时内可缓解。
患者就诊后边抢救边询问病史,立即使患者取平卧位、吸氧、测生命体征并记录。
对休克的患者迅速建立静脉通路,快速补充晶体液,必要时给予多巴胺等升压药,积极治疗以缩短低血压期。
对原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同时给予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
对确诊为双硫仑样反应的患者也应作心电图、血常规、电解质检查,以排除多种疾病共存而延误治疗。
因起病突然,症状明显,患者及家属均有紧张、恐惧心理。
应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向其说明病因,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一般4-12h症状逐渐缓解。
五、总结
除上述常见的能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抗生素外,另有一些类双硫仑样反应的罕见报道,如喹诺酮类、红霉素等,这些原因未明的类似双硫仑样反应发生机制还有待于临床的进一步证实和进行深入的实验研究。
总之,酒后用药,药后饮酒都可能对药效产生较大影响,临床工作中除了积极预防双硫仑反应,更关键的是要意识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减少误诊。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葛颖女55岁右肩周炎2017-8-24
袁冰川男28岁腰肌劳损2017-8-22
范江宏女31
岁颈椎病20
——月份物品交接登记本
监护仪2
雾化机1
流量表2
温化瓶6
指甲刀2
体温计25
护架烤灯4
心电图机1
氧气筒2
抢救车1
吸引器1
中频电疗仪1
磁疗机1
微波4
插线板1
电针1
接班人签字
早班
夜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8、这个世界并不是掌握在那些嘲笑者的手中,而恰恰掌握在能够经受得住嘲笑与批忍不断往前走的人手中。
9、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10、在真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生素 种类 双硫仑样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