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3487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148.47KB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签订《____________》。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时间:
1901年9月。
2.内容
(1)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共________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合计9.8亿两,以________和________作抵押。
(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________”,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驻兵保护。
(3)拆毁________至________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________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5)改总理衙门为________,位居________之上。
(简记:
赔、划、拆、惩、改)
3.影响
(1)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________受到列强控制。
(2)“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________。
(3)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
(4)________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5)惩办支持义和团的官员,改设外务部,列强通过____________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____________”。
(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________________社会的境地。
知识点一 甲午中日战争
1.“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D.威海卫战役
2.在近代史上,日本是侵华国家中的最凶恶的敌人,在下图所示的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中,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在( )
A.①B.②C.③D.④
3.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
C.允许日本在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
4.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代表了帝国主义列强的普遍要求。
这里的“要求”是指( )
A.实施“以华治华”策略
B.满足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C.阻止英国势力独霸中国
D.展开对中国长江流域的争夺
5.一部小说中有这样的情节:
“(外国)公使认为现任的山东巡抚人很好。
不像他的前任府台,老是同我们敝国人作对。
自从现任接手之后,我们的铁路已经放长了好几百里,还肯把潍县城外一块地方借给我们的军队做操场”。
这部小说可能以下列哪个事件作为背景( )
A.1845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几年之后
B.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几年之后
C.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几年之后
D.1910年,日俄战争结束几年之后
知识点二 八国联军侵华
6.右图
是一幅近代外国侵略者进攻北京城的老照片。
照片中有星条旗、米字旗等旗帜。
这幅照片见证的事件应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
……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
”(H·
G·
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保路运动D.辛亥革命
知识点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8.“在同一个理由(保护使馆)下,中国被迫撤除了大沽炮台以及从北京到入海口之间的军事据点,取而代之的是各国‘酌定数处留兵驻守’。
”据材料信息,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LegationStreet(使馆大街)……东长安街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火街改名为克林德街等。
这一现象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后
10.下列各条约内容中,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 )
A.“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
B.“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D.“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二 《南京条约》的签订 图三 《辛丑条约》的签订
请回答:
(1)上面三幅图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危害严重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它们的签订顺序是( )
A.图一、图三、图二B.图二、图一、图三
C.图二、图三、图一D.图一、图二、图三
(2)上述三个条约的共同点有( )
①割占土地 ②开埠通商 ③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④经济掠夺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③④D.①②
(3)三个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变化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旅顺口,地处辽东半岛最南端,是我国东北方重要的军港。
1894年,日军攻陷旅顺,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旅顺口又成为日俄拼死争夺的主战场之一。
自1905年1月沙俄军队投降开始,旅顺口被日本殖民统治长达40年之久。
1945年8月,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口,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
1955年,最后一批苏军撤离回国。
——摘自中国网
(1)基于旅顺口特殊的历史,人们评说旅顺为“一个旅顺口,半部近代史”。
试以材料一中的史实加以说明。
(2)材料一中“近2万同胞惨遭杀害”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
日本一些史学家说:
“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
”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知识清单
一、1.
(1)1894
(2)清政府 日本
2.平壤 黄海 李鸿章 黄海 辽东 山东 旅顺 威海卫
3.
(2)马关条约 ②辽东半岛 澎湖列岛 二亿 沙市
杭州 设厂 内地税 ③巨额赔款 内地 资本输出
民族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化
二、1.
(1)瓜分
(2)反帝爱国 扶清灭洋
2.
(1)美 德 奥
(2)天津 廊坊 天津 北京 联军司令部 瓦德西
3.
(2)辛丑条约
三、2.
(1)4.5 关税 盐税
(2)使馆界 (3)北京 大沽 (4)反帝 (5)外务部 六部
3.
(1)税收
(2)大本营 (4)清政府 (5)外交途径 洋人的朝廷 (6)半殖民地半封建
对点训练
1.C [根据“东沟海战”“致远”等信息可知应选C项。
]
2.C [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在威海卫,其位于山东半岛的北侧。
3.C [开辟新的内河航线和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只是为列强对华经济扩张提供了条件,给予日本巨额赔款与其他国家无关,它们都不会是“最有利于”;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从条约上肯定了资本输出的合法性,同时,这一特权其他列强也可享受,适应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迫切要求,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获取高额利润,体现了输出的时代特征,因此更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
故答案选C项。
4.B [《马关条约》允许投资设厂这正是列强当时的需要。
5.B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由题干提及该国在山东具有特殊权利,如修筑铁路、驻兵操练等可知,此应为1898年德国租借胶州湾后的事情,故答案为B。
6.D 7.B 8.D 9.D
10.D [A、B、C、D分别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
从D项内容来看,中国政府不允许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这就表明清政府已经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1.
(1)B
(2)C
(3)《南京条约》:
中国领土、关税主权等开始遭受严重破坏,逐步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
中国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破坏,便利了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中国人民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解析
(1)《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马关条约》签订于1895年,《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
(2)注意《辛丑条约》不直接割地并不意味着不损害中国领土主权。
(3)抓住三个条约的主要影响分析问题,要注意分别回答。
12.
(1)1894年,日军在旅顺进行大屠杀;
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旅顺口成为主战场之一;
日俄战争后,旅顺口被日本侵占长达40年;
日本投降后,苏军进驻旅顺口。
(2)①甲午中日战争。
②上述观点是错误的。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
关于战争由偶然因素促成的观点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教材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思考:
联系甲午中日战争,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感想。
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出现空前危机。
谭嗣同的诗寄托了他无限的惆怅和悲凉。
为了救亡图存,诗人投身于变法维新运动,甚至不惜以死来唤醒世人。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列举1894~1901年间,列强侵略中国的主要史实。
答案
(1)1894年,日本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损失。
(2)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为镇压中国的义和团运动,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在北京城烧杀抢掠,罪行累累。
(4)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二、学习延伸
有人说:
“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
”阅读上面材料,试从赔款的角度,分析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
答案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
原因如下:
(1)日本从中国获得的赔款总额相当于当时日本四年的财政预算额,或者中国三年的国库收入。
日本资本主义经济起步较晚,这笔钱无疑促进了日本的资本积累。
而中国不能在短期内偿付这些赔款,只能向列强大举借债,这种政治性贷款使中国经济命脉被列强控制。
(2)日本把这笔巨款的绝大部分用于发展军事力量,使日本军队实力大增。
(3)用于教育基金的比例虽然不高,但总额仍然巨大。
这笔钱帮助日本在20世纪初迅速实现了六年制的小学义务教育,为日后日本教育兴邦奠定了基础。
(4)19世纪末以后,中日差距越拉越大,中国教育落后、人才凋敝、政局混乱、军阀割据混战,国家军事实力与列强相比不堪一击,而日本凭借甲午战争赔款大力发展军事和教育,效果良好,因此,“中日关系的逆转,是从甲午之役开始”的说法有一定道理。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12课鸦片战争学案岳麓版必修1
[课标要求] 了解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史实和中国军民抗英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鸦片战争
1.爆发的背景
(1)英国:
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英国更是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2)清政府:
清王朝闭关自守,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3)导火线:
林则徐虎门销烟。
①原因:
为扭转贸易逆差,改变原有的贸易格局,英国商人向中国输入鸦片;
鸦片给中国带来深重灾难。
②时间:
1839年6月。
③影响:
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易混易错] 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是英国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而不是英国一再宣扬的保护鸦片贸易。
2.时间:
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
3.中国人民的抗争
(1)战争中先后涌现出关天培等英勇抗敌的爱国将士。
(2)定海人民英勇杀敌,直到把侵略者赶出去。
4.结果: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5.条约内容
(1)割地赔款:
割香港岛给英国。
(2)通商口岸: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3)协定关税: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
(4)其他特权:
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6.影响
(1)政治: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2)经济: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提出全面修约的要求,被清政府拒绝。
2.经过
(1)1856年10月,英法两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2)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清政府战败求和。
3.结果:
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4.条约内容
(1)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5.影响
(1)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
(2)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兴起了洋务运动,中国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主题一 鸦片战争
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项目
中国
英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财政入不敷出
完成了工业革命,商品经济发达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船坚炮利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殖民扩张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原因、教训及启示
(1)失败原因
①根本原因:
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
中、英两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着巨大的质的差距。
②直接原因:
战争中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左右摇摆。
(2)教训:
落后必然挨打,妥协必败。
(3)启示:
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
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潮流;
反映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材料一 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
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
“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
……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摘自《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
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莫克·
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
为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答案 “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
原因:
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
材料二 英国的格雷斯顿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
“在人类历史中,我从未见过如此不正义并故意要使国家蒙受永久耻辱的战争。
飘扬在广州城头的英国国旗只是为了保护一桩可耻的交易进行的。
”
(2)应该如何看待格雷斯顿对鸦片战争的评价?
答案 格雷斯顿认为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保护“可耻的交易”,虽然认识到英国发动战争的非正义性,但是未认清英国发动战争的真实目的是打开中国大门。
表解《南京条约》的内容及主要危害
主要内容
对中国的主要危害
《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破坏了领土完整和主权
赔款2100万银元
加剧了财政危机,加重了人民负担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英货进出口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
破坏了贸易、关税主权;
逐渐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主题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1)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西方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战争性质一脉相承:
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
(3)战争影响一脉相承: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材料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
根据材料,你认为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
(2)英国要求修订条约的原因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运用多元史观理解中国近代开放通商口岸
从革命史范式看
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
从现代化范式看
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诞生地和相对集中区
从整体史范式看
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从文明史范式看
最早接受西方民主思想,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地方
从社会史范式看
在思想观念、礼仪交往、生活习俗等方面都发生重大变化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所以不可避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中国在军事上和经济上极端落后
B.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急需打开中国市场
D.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 C
解析 鸦片战争的爆发,究其原因,无非是直接原因(导火线)和根本原因(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两条。
就此题的设问来看,最主要原因也就是问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选C。
2.“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
”依据材料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抗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答案 B
解析 “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病国之忧”意思为:
用中国的财富去填外国无穷的欲望,(鸦片)这种害人的东西会使中国人体质逐渐下降,成为国家的忧患。
故选B。
3.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十块大型浮雕中的第一块,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反映了中国人民( )
A.敢于反抗外来侵略B.勇于维护领土完整
C.积极打击走私贩毒D.努力维护清朝统治
答案 A
解析 纪念碑上雕刻的历史情景是虎门销烟,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分布于( )
A.长江流域下游地区B.长江和珠江下游地区
C.广东、福建沿海地区D.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答案 D
解析 《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这五个城市均在长江以南的沿海地区。
5.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说:
“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
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
”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解析 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虽不一定客观全面,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夷兵抢夺十三洋行,正是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却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通商、外国公使常驻北京、鸦片贸易合法化等18项修约条款。
清朝君臣认为《南京条约》是“万年和约”,不应另立新章,对外国的要求未予理睬。
材料二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中国的官僚士大夫阶层,“变局论”在思想界流行开来。
为了应对变局,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负责外交、通商等事务;
设总税务司,管理全部海关税务,但这一机构一直由洋人把持;
设同文馆,培养外国语言文学、科学技术人才。
中国近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1)据材料一,英国为什么提出“修约”要求?
这些要求是怎样得到满足的?
(2)据材料二,所谓“变局论”是指什么?
你怎样理解“变局论”出现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答案
(1)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权益。
途径:
外交上的“修约”要求遭拒绝后,以武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满足其要求。
(2)指一定程度上认识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的落后,出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观点。
理解:
“变局论”是在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历史 第四单元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 单元 12 甲午 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 课时 作业 新人 必修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9134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