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32928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6.42KB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Word格式.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集体教案Word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客回答是: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了。
2、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3、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
为进谏者颁奖意味着什么?
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第二教时
1、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谏言,立即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
2、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
不是。
写比美,是为后文铺垫,是设喻手法。
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
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二、拓展延伸
你所知道的历史上敢于进谏的忠臣有哪些?
他们的结果一样吗?
三、小结
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给你什么启示?
四、作业
1、简介《战国策》
2、邹忌是怎样让齐王纳谏的?
五、板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齐威王
妻→→→→→→私←←←←←←←宫妇左右
||
妾→→→→→→畏←←←←←←←朝廷之臣
客→→→→→→有求←←←←←←国境之内
↓↓
受蔽受蔽
类比推理
21.细柳营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3、帮助学生认识周亚夫恪尽职守的精神的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顺畅朗读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矫正读音。
4、齐读全文。
二、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小组猜读
对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部分字词的含义。
四、翻译课文
1、请一位同学口头翻译全文。
其他学生注意他翻译过程中是否有不得的地方,做上记号,各自考虑怎样翻译比较恰当。
2、学生和老师共同矫正。
五、质疑解难
针对各个小组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字句含义理解的典型性疑难问题,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解答。
如:
军――军细柳(驻军) 上自劳军(军队) 至霸上及棘门军(军营)
使――于是上乃使使节诏将军(派)(使臣)
为――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作为) 天子为动(被)
结合以上环节,可以完成课后练习三。
六、朗读课文
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七、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
2、思考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
1、针对上一课的教学重点,检查学生朗读理解的情况
2、提问学生注释及基础知识。
二、分析人物形象
朗读课文后,学生畅谈对文中人物的认识和理解。
(老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人物史料的介绍)
三、写作方法探讨
(一)理解对比的写法
指导学生认识文中人物刻画个性鲜明,主要因为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方法。
请学生找出文中具体运用对比手法的语句。
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的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借助对比衬托的手法,鲜明地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具体表现为:
1、文中先写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的情况(“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与后面写文帝在细柳军营遇到的情况对比。
与霸上和棘门军的将士不同,细柳军中士卒常备不懈、严阵以待。
文帝在军营中两次“不得入”,并被守营门的官兵告知“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文帝按辔而行。
由此可见,击亚夫治军有方,令行禁止。
文帝在霸上和棘门军营时,众将士受宠若惊,极力讨好文帝。
而击亚夫却“持兵揖曰:
‘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相比之下更显出周亚夫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
2、文中结尾借文帝之口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再作对比,称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称赞周亚夫是“真将军”。
(二)探究现实意义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例如:
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
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四、布置作业
结合本课的学习,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22.古文二则
《孙权劝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能力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文学常识。
(二)、过程方法目标:
通过阅读来提高理解能力以及文学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努力学习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分析:
(一)、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积累文言词汇,能够准确直译文章。
(二)、难点: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师生互动设计:
1、强化诵读训练,指导学生识记文言实词含义。
2、准确直译文章,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分角色表演课文内容。
4、通过课堂讲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
五、教学步骤:
1、导入:
从《三国演义》当中我们可以对吴国的大将吕蒙有一些了解,他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
不爱读书学习。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
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
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2、作者及作品(让学生来说说自己查找的资料):
(1)、作者: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
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宋神宗以其"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为《资治通鉴》。
3、读课文:
(1)、先范读文章,让学生注意老师如何停顿。
(2)学生自读文章,读准字音。
4、自己翻译,注意掌握以下词的意思。
当途:
当道,当权。
辞:
推辞。
治经:
研究儒家经典。
博士: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涉猎:
浏览郡书,不作深入研究。
见:
知道。
及:
表示到了出现某事的时候。
过:
到
非复:
不再是。
更:
重新。
刮目相待:
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目,擦擦眼。
见事:
认清事情,识别事势。
5、学生对照注释翻译文章,教师补充说明。
6、请同学分角色用自己的话表演。
7、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明确:
孙权劝学于吕蒙、蒙始学,令鲁肃士别三日,即刮目相待这样一件事。
8、个故事的情节是靠什么方式来展现出来的。
靠对话展现。
9、人物在讲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有何不同?
孙权讲话时语重心长、诚恳。
鲁肃--惊讶、佩服。
吕蒙--高兴、得意。
10、分期文章最大特色:
言简意丰,领先对话展开情节。
11、总结、扩展: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要虚心接受正确意见,刻苦学习。
12、布置作业:
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劝学:
辞就(恳切、关心)
议论:
非复吴下阿蒙(惊异、赞叹)
何见事之晚(自得、自豪)
《祖逖北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领会文章精髓
3、掌握重点字句
设计意图:
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全文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内容。
二、课文导入
鸡守信不失时,能催人奋进,故古人以“闻鸡”而激励自己,有“闻鸡起舞”“枕戈待旦”之说。
语出《资治通鉴•晋纪》和《晋书•祖逖传》:
“晋朝爱国名将刘琨,他和祖逖青年时代同为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对于当时国家的内忧外患怀有共同的报国之心,为了练就杀敌建功的本领,两人同睡一床,每夜听到鸡啼,便跃然起床习武。
后来祖逖果然领兵北伐,收复失地。
以典故形式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融洽的教学氛围。
三、作品介绍
四、朗诵
五、整体感知
1、《资治通鉴》是写给皇帝看的,设想一下当时皇帝看到了《祖逖北伐》后,会有什么感受?
2、作为一名中学生,从《祖逖北伐》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对全文有高度的把握。
六、课文赏析
1、赏析重点字。
蹴琨觉曰
睿素无北伐之志
击楫而誓曰
2、分析祖逖之人物形象。
(提示:
可以从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角度入手。
)
结合重点字句的细致分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把握人物精神。
七、知识归纳
1、古汉语特殊用法
a.自相鱼肉
(名次用作动词)
b.给千人廪,布三千匹(定语后置句)
c.言于睿曰
(倒装句)
2、成语归纳
闻鸡起舞
中流击楫
通过归纳常见的语言想象,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今后的学习中游刃有余。
23.公输
[教材分析]:
教学本文,重在引导学生品味墨子的劝说技巧,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把握疑问句、反问句的句式特征
2.了解墨子及其非攻主张。
能力目标
1.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
2.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品味赏析课文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先秦诸子散文的兴趣。
德育目标:
认识非正义战争的罪恶,反对侵略,热爱和平,尽自己所能为和平作贡献。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育知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增加语言积淀。
[教学难点]:
鉴赏墨子的劝说技巧。
[教学方法]:
1.诵读法2.讨论点拨法3.品读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积累文言知识,热悉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罄竹难书.今天我们走近一位热爱和平的人,他凭借自己雄辩的口才,巧妙的词锋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场不义的战争,请看他非凡的表现。
二、资料助读: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
2.《墨子》及墨子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听读,把握字音。
生字:
械(xiè
)轩(xuān)舆(yǔ)犀兕(xīsì
)鼋(yuá
n)罨(tuó
鲋(fù
)梓(zī)褊楠(piá
ná
n)
多音字:
请说之(shuō)长木(zhà
ng)公输盘(bān)见我于王(xià
n)
禽滑厘(gǔ)
通假字:
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
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
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2.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把握语气,体会人物的心理,感受激烈、紧张的气氛。
3.教师适当指导朗读。
示例:
(1)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加点词须重读,显示墨子焦急的心态,他为了阻止楚宋之战而不辞劳苦。
(2)公输盘曰;
“夫子何命焉为?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公输盘恭敬请教之意。
(3)子墨子曰;
“壮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读出祈使语气,显示蓄意提出无理要求之意。
(4)公输盘曰:
“吾义固不杀人。
“义”字须重读,显示公输盘以“义”装点自己的味道,要读出他一本正经而又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傲慢的语气。
(5)子墨子曰:
“然胡不已乎?
”读出疑问语气,显示质问、责备,催促之意。
(6)公输盘曰:
“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公输盘在无言以对的情况下,只好虚晃一枪,把矛盾的焦点转移到楚王身上。
要读出他狡猾推脱而又仗势欺人的语气。
(7)王曰:
“善哉。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注意“善哉”的虚伪。
“虽然……”则体现了一个霸气十足的诸侯的强硬与蛮横。
(8)公输盘曰;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子墨子亦曰: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公输盘在心里做着阴暗的盘算,要读出阴险并带有威胁意味的语气。
子墨子敏锐地揭穿这一阴谋,显示出胸有成竹、镇定沉着之意。
4.选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其余同学评点。
一、译读课文,疏通文句,熟悉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注释,借用工具书,翻译课文。
2.以小组为单位,针对翻译中的疑难问题讨论研究,共同解决。
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
3.教师指导学生积累本课的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请献十金(请允许我,表敬词)
荆之地方五千里(土地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
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
(2)一词多义
公输盘不说(高兴)见公输盘(拜见)
请说之(解释)胡不见我于王(引见)
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
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
不可谓知类(事理)
为与此同类(类别)
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
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
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
吾知子之所以距我(“的”,结构助词)
(3)翻译下列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
译: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过呢?
胡不已乎?
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
胡不见我于王?
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
此为何若人?
这是什么样的人呢?
五、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
提问: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
主要人物是哪一位?
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主要人物是墨子。
他前往楚国的目的是劝阻楚国攻打宋国。
谈谈你对本文思路的看法。
(学生讨论)
1.以“见”字一线穿珠。
墨子见公输盘→墨子见楚王→墨子见公输盘
(1~12)(13~16)(17~22)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
模拟攻守,击败公输盘,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2.以人物思想、态度的变化为线索组织全文。
背景交代
公输盘“服”
楚王曰:
“善”
公输盘诎
楚王曰“善”
六、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一、二
24.诗词五首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3、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1、让学生反复2、诵读五篇作品,3、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语言风格。
4、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
通过多读多背,5、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
难点:
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课时:
教学步骤
一、学习《采薇》
1、师:
同2、同学们都能背诵哪些诗歌呢?
诗歌是一种纯文学的代表,3、也是张力很强,4、容量很大的体裁。
这课有五首作品,5、有古诗,6、有乐府诗,7、有七言绝句,8、也有词和曲。
内容涉及叙事、写景抒情、讽刺等很多方面,9、下面我们就进入具体的学习。
10、转入《采薇》的学习,11、先范读,12、再指13、导学生朗读,14、要求解决:
《诗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诗集。
15、引导学生感受诗的思想内容。
注意:
(1、)对诗句含义适当讲解,不宜做繁琐分析。
(2、)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不懂处提问解决。
(3、)思考:
将“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有何意义?
1、背诵自己能想起的诗歌,对课文产生兴趣。
2、文注释,认真阅读《采薇》,读诗的整体印象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反复读课文,做到当堂背诵,16、理解诗的意境,17、和诗的形式上的美感及古诗特点。
明确:
对于家乡的怀念和对长年在外戍守的无奈。
二、学习《十五从军征》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介绍乐府诗的特点和内容。
2、范读《十五从军征》,3、注意读准字音。
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中同4、样描写士兵,5、在手法上有什么不同6、之处?
点拨:
前诗更中于对情景的描写以反衬哀伤心情。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自述揭露了当时兵役制度的黑暗,抒发了对现实的不满和控诉。
1、了解与此诗内容相关的知识。
2、学生诵读这首诗,3、体会隐藏在诗歌背后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诉衷情》
1、介绍这首词在艺术上的特点。
2、让学生朗读此词,3、并讲述词的大意。
4、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词。
(1、)这首诗歌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形象(2、)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小结:
这课学习的前两首诗的主角都是士兵,在诗中都通过对景物与人物动作心情的描写,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
在写景状物上各有特点,一个是有暖景和冷景做对比彰显相反的两种心情;
一个是对故园的荒凉,亲人的凋零进行细致的刻画,让人倍感凄凉。
第二课时
一、研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了解词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2、学习《朝天子咏喇叭》
了解文章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及作品内涵
学习过程:
1、搜集与诗词题材、主旨或作者有关的诗词,准备默写。
2、搜集有关《诗经》、乐府、绝句、律诗、词的常识;
了解“风、雅、颂、赋、比、兴”。
3、查阅与本课有关的资料:
作者生平、时代背景、作品风格、相关鉴赏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两首诗词的重点字词:
两首诗词的名句:
两首诗词的朗读停顿和感情基调:
自由朗读,读准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三.朗读展示,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读后点评。
四.品读鉴赏,领会诗情。
1、两首诗词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分别是:
2、品味鉴赏诗词中最能表现主旨的诗句:
3、把五首诗词中触动你的心灵、引起你的共鸣或感悟的诗句写下来,选取恰当的角度进行鉴赏:
4、比较两首诗词的异同:
五.达标检测。
背诵、默写五首诗词。
2.
(1).给下面字注音。
冢()窦()霏()雉()鬓()羹()贻()
3.按要求回答问题。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句中数词的表达作用是:
2)“只吹得水尽鹅飞罢”一句中的“罢”字去掉好不好?
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教学用书。
3朗读停顿提示:
四言古诗常用“二二节奏”,五言古诗常用“二、三节奏”、“二、二、一节奏”,七言古诗常用“二、二、三节奏”。
值得提醒的是:
诗歌停顿的划分也常按意义单位分或音节划分。
感情基调:
《采薇》---悲伤,痛定思痛。
《十五从军征》—哀怨、凄苦,如泣如诉。
《诉衷情》---悲壮沉郁。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豪放悲壮。
《朝天子·
咏喇叭》---戏谑、讽刺。
四.
1.《采薇》:
主要表现戍边生活的艰苦,书写戍边将士浓烈的思想之情。
《十五从军征》:
表现力久经征战的老兵还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诉衷情》:
1.抒写回顾作者当年慷慨从军的英雄气概,表达“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愤之情。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表达了作者对被金兵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的怀念,并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京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
咏喇叭》:
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大摆威风,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诗人的无比痛恨之情。
2.《采薇》、《十五从军征》同是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
《采薇》主要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十五从军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六 单元 集体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