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考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22257
- 上传时间:2023-01-04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43.97KB
八年级物理上册考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考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考点梳理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公式:
v=s/t。
(3)速度的意义: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长度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3.6km/h
(5)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
(1)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
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变速运动的快慢用平均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v=s/t,公式中V的大小是不变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v=s总/t总。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
路程s=vt,时间t=s/v
第4节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斜面
2、实验时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停表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v=s/t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车的平均速度。
第二章声的世界
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
声由介质传播的,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
(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快慢,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15℃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同、不同)。
声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钢管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水、空气传过来的。
4、回声:
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
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使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17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
s=vt/2,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第2节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个特性指的是音调、响度、音色
①音调,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
用音色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
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它的单位是赫兹(HZ)。
3、超声和次声:
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HZ~20000HZ。
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做超声波;
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
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4、音乐委员起的音太高我唱不上去,指的是声音的音调,夜晚有一个人在操场上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的响度;
我们能辨别是数学老师的声音还是语文老师的声音是用音色辨别的。
第3节声的利用
1、声作为一种波,利用声既可以传递信息,还可以传递能量。
2、利用声来传递信息的例子很多: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
利用声呐探测海洋的深度和鱼群;
医生借助B超获得体内器官的信息。
利用地震发出的次声波,确定发生的方位和强度…
3、利用声可以传递能量。
超生洗碗、超声碎石,都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例子。
第4节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1、
(1)乐音:
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2)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讲,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的角度看:
凡影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为噪声。
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计量噪声的强弱。
0db是刚能听到最微弱的声音;
30~40分贝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为了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分贝;
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噪声不应超过70分贝;
为保证休息和眠噪声不应超过50分贝。
3、我们听到声音的过程是:
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传播声音---鼓膜的振动引起听觉。
4、控制噪声的途径:
(1)三方面着手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的产生2)阻断噪声的传播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2)如安装消声器,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
植树造林、修隔声墙。
(3)在人耳处减弱如用手指堵住耳朵。
5、右图是禁止鸣笛的标志。
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1节温度
1、温度:
物理学中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2、摄氏温度(t):
温度计上的符号0C表示的是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
00C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个等份代表10C。
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0C。
“-4.70C”读作负4.7摄氏度或读作零下4.7摄氏度。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2)认清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3)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待温度计示
数稳定后再读数;
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的液面相平。
4、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0C,每10格是10C,分度值为0.10C。
由于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很细的缩口)读数时体温计可以取出来读数,第二次使用时要用力向下甩。
第2节熔化和凝固
1、物态变化: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固态、液态、气态。
物质处于何种状态温度决定。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要吸热;
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放热。
3、晶体:
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吸热热,温度却保持不变,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晶体。
非晶体:
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却不断上升,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非晶体。
4、熔点: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5、凝固点:
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6、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北方的冬天,地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温度不会太低。
夏天冷却饮料,用冰块比冷水好是因为冰熔化成水时吸收更多的热量。
第3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汽化时要吸热。
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蒸发和沸腾。
2、
(1)沸腾:
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不变。
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要持续的吸热。
水沸腾时的现象:
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
(2)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的液体沸点不同(同否?
)
(3)沸腾的条件是:
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必须继续加热,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3、蒸发:
(1)是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可以在任何温度下发生。
(2)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吸热,液体本身温度降低(蒸发致冷)
(3)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面上方空气流速
4、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致冷作用。
5、液化:
物质从气态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所有的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而有的气体不能单靠压缩体积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
气体液化时要放热。
第4节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2、判断物态变化:
(1)碘变为碘蒸气是升华,冷却后又变为碘粒是凝华;
冰冻的衣服干了是升华;
北方冬天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华;
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是升华;
冬天树枝上出现“雾松”是凝华。
早上打霜是凝华;
白炽灯灯丝变细是升华;
舞台上的雾景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降温,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雾。
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水。
(2)雾、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蒸发(汽化);
夏天早晨自来水管外在“冒汗”是液化;
游泳上岸后觉得冷是因为蒸发吸热致冷。
烧红的铁放进水里“哧”的一声见一股“白烟”上升,发生的物态变化有先汽化、后液化。
装冰琪淋的杯底附着一层水珠是液化现象。
(3)北方的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不致使菜窖温度过低而冻坏菜。
擦酒精觉得凉快是因为蒸发吸热;
吃冰棒凉快是因为熔化吸热。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放入空气中示数为先下降后上升;
对着干燥的温度计扇扇子,温度计的示数不降低。
第四章光现象
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
能直接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不是(是、不是)光源。
光线:
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称为光线。
2、光的直线传播: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
是3×
108m/s。
在水、玻璃中逐渐变小(大、小)。
3、应用:
影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成因、激光准值等,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4、打雷时雷声和闪电是同时发生的,但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见雷声,这表明光速比声速快。
光年是长度单位。
第2节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遵循反射定律。
(1)入射角:
指的是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夹角。
反射角指的是反射光线与法线所成的角。
(2)光的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也平行,是定向反射(如镜面、水面);
(2)漫反射:
入射光平行时,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这也是我们从各个方向都能看到物体的原因。
两类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垂直射入镜面时,反射角为0度,入射角为0度;
4、能从各个方向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这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
光滑的铜镜,镜子,平静的水面发生的是镜面反射。
第3节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是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即平面镜所成的是等大、正立、虚像。
成像原理: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成像。
成像作图法:
可以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光的反射定律两种方法作图。
平面镜的应用:
一是可以成像,二是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探究: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所成的是虚像。
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
第4节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折射初步规律:
(1)入射线、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
(2)入射角增大,折射角增大,但增大的度数不等。
空气那面与法线的夹角大些。
(选“大或小”)(3)光线垂直射入界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0度。
在折射时光路也是可逆的。
当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折射现象:
插入水中的筷子向上弯折,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玻璃砖后的笔“错位”,这些都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
4、看见水里的鱼是鱼的虚像,是经光的折射形成的。
看见水里的“月亮”“白云”是虚(选“实物或虚像”),是经光的反射形成的。
水中的倒影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小孔成像是实像,是光直线传播形成的。
5、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第5节光的色散
1、三棱镜把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太阳光(即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这是英国牛顿发现的。
2、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
3、色光的三原色是指红、绿、蓝。
4、物体的颜色:
应用:
绿光照到一个穿白上衣红裙子的人身上,看见的是绿色上衣,黑色的裙子。
(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不同颜色的就被吸收而成黑色)
5、看不见的光:
是指红光之外的辐射叫红外线和在光谱的紫端以外的看不见的光叫紫外线。
(2)、红外线的作用:
(1)制红外线夜视仪。
(2)红外线遥控。
(3)红外线烧烤食物(4)红外线测温度。
(3)、紫外线的作用:
(1)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c。
(2)杀死微生物灭菌。
(3)能使荧光物质发光来识别钞票的真伪。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
第1节透镜
1、透镜的概念:
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主轴:
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光心:
光线通过透镜上某一点时,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做光心。
焦点: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经凹透镜折射后要发散,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轴上一点)这一点叫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2、凸透镜的光学性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
图一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图二
3)经过透镜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图三
3、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又叫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又叫发散透镜。
第2节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照相机成的是缩小、倒立的实像
投影仪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投影仪成的是放大、倒立、的实像
放大镜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
放大镜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
2、实像和虚像:
实像:
是实际光线汇聚而成的像;
光屏能(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两(同侧或两侧)。
能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照相机、投影仪、摄像机。
虚像:
是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汇的位置;
光屏不能(能否)承接到所成的像;
物和实像在凸透镜的同侧(同侧或两侧)。
能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放大镜、平面镜,还有看见水里的鱼也是经折射形成的虚像。
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用到的实验器材有:
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2)实验过程:
①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使焰心、凸透镜光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水平高度;
②把凸透镜放在光具座中央,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即像距),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情况,测出物距和像距;
③调节蜡烛的位置,重复以上操作。
(3)物距和像距:
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称为物距(u);
像到透镜的距离称为像距(v)。
2、凸透镜成像规律小结:
物距(u)
像的正倒
像的大小
像的虚实
像的位置
像距(v)
应用
u>
2f
倒立
缩小
实像
透镜两侧
f<
v<
照相机
u=2f
等大
v=2f
------
u<
放大
v>
投影仪
u=f
不成像
f
正立
虚像
透镜同侧
放大镜
3、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忆: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第4节眼睛和眼镜
1、眼球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胶片(光屏)。
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网膜上成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2、近视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
可以戴凹透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发散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图像略向后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又叫老花眼)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可以戴凸透镜来矫正。
因为它具有会聚光线的性质。
使清晰的像略向前移,准确地成在视网膜上。
第5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都是凸透镜。
2、物镜:
作用相当于幻灯机的镜头,成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显微镜把物体所成的像两次放大
3、望远镜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镜头,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目镜成放大的虚像。
它有拉近镜头,增大视角的作用。
4、成实像的光学元件有:
照相机、投影仪、小孔成像;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平面镜、放大镜、凸凹面镜
利用反射的有:
平面镜、水下的倒影、所有面镜;
利用折射的有:
所有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近视镜、老花镜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第1节质量
1、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用字母m表示。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1t=1000kg,1kg=1000g=1000000m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50kg
(2)实验中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各种秤也是测质量的工具。
2、天平:
天平是测的质量的工具,天平的使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的桌面上,之后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表示天平已调平衡。
若指针左偏,左右两个平衡螺母都像右调。
平衡后才能称量质量。
称质量时,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砝码加在右盘,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后加质量小的,最后加游码,直到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
读数时物体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读数质量。
3、使用天平称质量时应注意:
不能用手拿砝码,应用镊子加减砝码,;
不能把化学药品或液体等直接放在砝码盘里称质量,要用烧杯等装起来称量;
加砝码时要轻拿轻放。
如何称小瓶中水的质量?
瓶和水的总质量—空瓶的质量
4、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随物体形状、物态、位置、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kg的冰化成水后质量为1kg,2kg的面拿到月球上质量为2kg,一铁丝把它弯成铁环质量不变(变、不变)。
第2节密度
1、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同种物质质量和体积成正比。
2、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密度,用字母ρ表示密度。
密度的公式是ρ=m/v;
(2)单位: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常用单位为克每立方厘米(g/cm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组合而成。
换算1g/cm3=1×
103kg/m32.7×
103kg/m3=2.7g/cm3
3、水的密度为1×
103kg/m3,读作1×
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的物理意思每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
103千克;
一桶水的密度与一滴水的密度那个大?
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物理 上册 考点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