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第一单元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19811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65.54KB
语文第一单元Word下载.docx
《语文第一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第一单元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教师示范能力强,有良好的语文素养,驾驭课堂教学能力强
2、教态自然,仪表端庄,举止得体,普通话标准,教学语言规范、简洁,有表现力,板书设计合理、精要,书写美观、大方,教学评价针对性强,形式多样,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
3、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具等各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学生表现
1、学生主动参与,全员参与,全程参与,有效参与
2、学习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有强烈的求知欲,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见解有新意
3、学生情绪饱满,学习兴趣浓,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效果
(15分)
1、师生感情融洽,教师能获得教学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学生能获得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教学目标达成率高,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3、语言文字和语文能力训练扎实,学生学习方法掌握运用好,有助于习惯养成,体现知识获取、能力形成、素养提高的螺旋上升过程
教学特色
教学中有独到之处或突出的亮点,做法科学,效果显著;
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综合评价
总分
课堂教学十条要求
1.每堂课都要备课,老教师可以用旧教案,新教师的教案也不用写的太详细,但一定要有备课簿。
2.每堂课至少有三类不同的教学目的,以供同学们选择。
最优秀的会了可以不听课,做自己认为有价值更深更难的题。
后进学生听不懂也可以不听,要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浅题来做。
老师一定要帮助“陪坐的”、“待业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选择不同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
3.教师讲课时间别超过二十分钟,大部分学生能看会的,老师不要讲,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去读、去思、去查资料、去讨论、去练习。
4.如果是讲新课,学生发言不少于10人次。
学生也可以替老师讲难点,讲重点,当然也可以提问题,谈看法。
5.学生动笔练别少于10分钟。
6.处理偶发事件别超过20秒,以减少老师发火的机会,增长教育智慧。
7.请学生做课堂教学总结,每堂课请一两名学生谈一两条看法。
8.至少留三类不同层次的作业,以使不同水平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循序渐进的作业。
9.下课后的课间10分钟,不离开学生,学生们做操就和他们一起做操,学生在室类就坐在教室里找三五个学生谈谈心,聊聊天,商量商量怎么学习更愉快,效率更高。
10.备课簿上写一句话,这节课成功在何处。
教师固然要反思,但我觉得首先要正思,找到自己的优点,找到学生喜欢的环节,坚守坚守再坚守,发展发展再发展,这样反思发现的那些不足,才会一点点减少。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五年级语文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备注
1
3月3日~7日
第一组
2
10日~14日
17日~21日
第一组——第二组
24日~28日
第二组
31日~4月4日
6
7日~11日
第三组
4天工作日
7
14日~18日
8
21日~25日
第三组——第四组
9
28日~5月2日
第四组
3天工作日
10
4日~9日
第四组——第五组
6天工作日
11
12日~16日
第五组
12
19日~23日
第五组——第六组
13
26日~30日
第六组
14
6月2日~6日
第七组
15
9日~13日
16
16日~20日
第八组
17
23日~27日
第八组复习
18
30日~7月4日
复习
19
7日~11日
复习考试
2014.2.26
总体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
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
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
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
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
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
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
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
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
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
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
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
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
9.听,能抓住要点;
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
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
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
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在保持高年级教材整理风格的前提下,进行一些新的探索。
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
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
“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
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
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
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
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
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
习作”“回顾·
拓展”四部分组成。
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
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
“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
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
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
(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
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
生字表
(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
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
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
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
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第一单元备课
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神奇的西部,反映了西部的昨天和今天。
老舍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古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
《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生动的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遐想。
《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教学重点: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和搜集资料了解西部,激发热爱西部的情感;
二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理解语言的能力。
三是引导学生了解文章一些比较简单的、适于他们接受的写作方法,并试着将这些写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难点:
1.
要注意引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通过网络、影视、报刊等资源更多地了解西部,认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2.
为在“口语交际·
习作”和“回顾·
拓展”中的学习、交流做好准备。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各部分的内在联系,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正确读写“高歌、绿毯、柔美、渲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灿烂的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5.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课时分配:
精读课文4—5课时,
略读课文2—3课时,
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3课时,
“交流平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五年级语文科教案
讲课教师:
李进
教学内容
1.草原
课型
精读课文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读写“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蒙古草原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蒙汉的民族情深,激起学生了解西部,热爱西部之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4.背诵课文1、2自然段。
教学
重点
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
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准备
课件有关草原的图片、歌曲等资料
学
过
程
复备
第1课时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歌唱草原的歌曲: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
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
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美丽的草原看一看。
板书课题:
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二、预习探究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很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好奇,一起来到草原。
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3.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交流)
4.检查学生的自学结果:
(1)读生字和词语。
A.认读几个容易读错的字和纠正几个易写错字:
蒙的读音是“měng”,“好客”中的“好”读作“hà
o”,“同行”中的“行”读作“xí
ng”,“似乎”中的“似”读作“sì
”“毯”的最后一笔为点,“吟”“貌”不要多一点“襟”“涩”不要少一点。
B.理解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
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情况。
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新,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洒脱:
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
文中指草原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心有什么危害。
迂回:
回旋,盘绕。
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
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合作交流
1.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
读书时,一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交流一下,作者是怎样安排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及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作者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
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美景,使作者感到一种境界的美。
(板书:
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示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后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品读体验
品味草原之美
1.作者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
划出你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交流。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
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
同是写草原,为什么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矛盾吗?
B.“翠”是什么颜色?
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
区别在哪里?
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
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惊叹?
是什么使人舒服?
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奇丽”是什么意思?
如果要你来吟诵一首奇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哪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们想看一看吗?
(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4.试着把这一自然段背诵下来。
六、巩固延伸
1.同学们都谈出了真实的感受,老师也看出,你们对草原充满无比热爱之情,那么这篇课文,作者是怎样用生动的笔触表达情感的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找一些描写草原美景的文章,课后和同学们读一读。
第2课时
一、导入:
(一)听歌,感知美
播放歌曲《吉祥三宝》引入课题。
伴随着欢快悦耳的《吉祥三宝》,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去游览一碧千里的大草原,领略成群的牛羊,欣赏美丽的夕照,感受热情的蒙古人吧!
二、品读
(二)初读,了解美
1.通过上节课初读课文,你对草原有什么感受?
用一个字来概括。
(美)
2.快速浏览课文,从哪些方面讲草原美?
(风光美、人情美)
3.哪个句子最能概括作者草原之行的心情?
用“——”勾出这个句子。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4.初步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
(1)生提疑:
哪里有疑问。
(2)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3)师问:
哪个词是在说草原风光美,哪个是说人情美?
(“天涯碧草”和“蒙汉情深”)
(三)精读,理解美。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草原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碧)课文哪一段讲了草原这一特点?
2.默读第一段,用波浪线勾体现草原“碧”的句子,抓住重点词体会体会。
(1)理解重点句子:
“在天底下……轻轻流入云际。
①理解草原的“绿”。
问:
读文,想象体会草原绿的特点,再填空:
草原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得_____(绿得广阔、绿得富足、绿得生动)。
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草原绿得广阔、绿得富足、绿得生动?
(一碧千里、白色的大花、翠色欲流等)
②说说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从上到下、从整体到部分)
(2)看到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作者有什么感受?
师引读,生接读。
师:
来到草原,作者是什么感受?
生接读: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进入草原,目之所及满是绿色,柔美的小丘,一切都那么安详、静谧,作者不由得感叹……生接读: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小结:
人陶醉了,连动物也陶醉了,陶醉在这一碧千里的草原中。
3.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4.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意,体会情感的方法,接下来运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
(四)选读,感悟美
(1)课文哪些段在讲蒙汉情深?
(第二到五自然段)
(2)引导概括小标题。
课文从哪几方面讲蒙汉情深?
试着用小标题概括。
(欢迎远客、友好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3)你最感兴趣哪一部分,就自读哪一部分,并运用了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句意,体会情感的方法说说自己的体会。
(4)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由体会,朗读相关段落。
(五)重点读,升华美
1.师:
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终有分别的时刻,此时的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依依不舍,难舍难分(引导学生说出表示舍不得离别的成语)。
2.再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引导学生读重点句子,再次理解句子意思。
(2)引导质疑:
“蒙汉为何情深?
仅仅是蒙汉才情深吗?
3.放背景音乐《爱我中华》,展示图片: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丝绸之路”等。
三、巩固延伸
小练笔
你能利用本文的直抒胸臆,精描细写的手法,来描写一处你喜欢的景物吗?
请你试一试。
记住要用上打比方的句子
让学生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欢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板书
设计
草原
风景美
草原风情画
人情美
反思
新课程标准提倡阅读教学要加强朗读、默读的指导。
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一篇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为一体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学中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
从以上教例可以看出同样的课文,同样的段落,先前虽然对学生强调要读出你喜欢的语气来,当琅琅书声充溢每一个角落,其神色、声调,却不尽人意。
后来通过引导让学生在“读、思、议、想”的过程中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草原上空气新鲜,天空明朗”,“绿得无边无际”,“绿油油的草原上飘动的白色花朵”景色十分迷人,在有了初步情感体验的基础上,自读自悟、美读品悟,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读起来抑扬顿挫,情感流露于表情之中,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要求,给人美的享受。
由此可见,认知是情感的基础,情感是认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丝绸之路
略读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激发学生向往古代文明,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认识本课9个生字,积累新词和优美的句子,搜集、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理解丝绸之路的价值
讲授
1.预习课文。
2.鼓励学生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资料
一、谈话引入
1、导语:
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
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
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
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
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自由提问,板书比较主要的问题。
如:
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由学生互相解答)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
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
1、出示句子:
“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
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的?
4、再读文章,用笔勾一勾你认为有价值的地方。
5、集体交流新课标第一网
(预设:
学生会找出中国使者和安息国互相交流的地方。
找到中国使者为安息国带去了“绫罗绸缎”,而安息国则将自已国家的”驼鸟蛋”,以及特色文化“魔术”、“杂技”等献给了中国。
如果个人学生没有找到,可以再讨论)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
小组内进行分角色朗读,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
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
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通过文章对两国人民一些动作表情的描写,例如:
安息国臣民等待时的“浩浩荡荡的大军在边境迎候”,刚出现骆驼队时人们的“欢呼”“奏乐”“欢腾”。
中国使臣的”大跨步上前”“满面笑容”;
安息国将军的“翻身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一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