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11656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605.37KB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测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逐步
反映
过度
B.逐渐
反应
过渡
C.逐步
D.逐渐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晕眩(xuà
n)
魁梧(wǔ)
汲取(jí
)
畏罪潜逃(qiǎn)
B.惩戒(ché
ng)
褴褛(lǚ)
蜷伏(quá
随声附和(hè
)
C.倔强(jué
钦差(qīng)
干涸(hé
杞人忧天(qí
D.挑逗(tiǎo)
绵延(yá
菜畦(xí
拈轻怕重(zhān)
4.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是在他们身上又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
B.通过卖油翁高超技艺的展示,让我大开眼界。
C.《捉妖记》电影受到众多青少年热捧是有原因的。
D.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大军中。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很现代的叶圣陶
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先生,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
年已九十三岁、霜雪毛发、皑亮白眉、银白胡子的他,精神仍健旺,侃侃而谈,有条不紊,保有中国旧时文人的气派和风范。
第一次见面,他便向我表示,他近来阅读当前出版的书籍和报刊,发现错字、别字不少,这是他过去罕见的。
他还特别提到香港的报刊——叶老所阅读的报刊和书籍中,包括香港及海外出版物。
叶老忧心忡忡地说,这可要贻误读者啊!
叶老说他在商务印书馆当过校对和编辑。
商务出过不少青少年知识读物,如《万有文库》等,还有教科书,都不容许有错别字,否则便会“误人子弟”。
他说,他所身处年代的出版工作,除了编辑外,校对是一项顶重要的职务,所以旧时的出版物,在封面或扉页或版权页上,都注有“校勘者”的名字,以示郑重。
作为长期在编辑行业工作的笔者,听罢不禁为之肃然起敬。
叶圣陶在1923年当商务印书馆的编辑之前,已有长达11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更难得的是叶圣陶虽然是一个德高望重的学者和作家,但一点也不抱残守缺和固步自封。
在中国内地,他是第一个提出“易读法”的人。
他亲自撰写文章指出:
“现在大家都忙,挤出点时间来不怎么容易。
如果只花半小时光景就能读完一篇,读完之后又觉得有所得,很有些回味,引起了好些联想,这简直是一种享受。
其实在上世纪40年代,他与朱自清便合编了《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等书。
他强调:
“就学习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
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略读既以训练读书为目标,自当要求他们速读,读得快”。
速读、易读法,在西方已有逾百年历史,叶圣陶却是最早把这种现代的阅读方式介绍到中国的人。
在新文学作家中,叶圣陶是很重视社会效益和读者效应的作家。
他一再强调,在教学上,教师眼中要“以学生为本位”;
编辑眼中要有读者,作为一个编辑,在编书前要“为读者着想”;
作为一个作者,在“写作之前为读者着想,写作之中为读者着想,写完之后还是为读者着想;
心里老记着读者才能凭借写在纸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传达给读者,与读者交心”。
这些观点可谓充满着时代活力。
叶圣陶之重视社会效益、“为读者着想”,并不是无的放矢,一味追求市场效益和迎合读者的口味。
相反,他是以严谨的编辑态度和写作态度对待的。
他自己便以身作则。
他写了不少针对青少年读者的作品,如《稻草人》《皇帝的新衣》《古代英雄的石像》等童话,都言之有物、文情并茂,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耳熟能详。
他的作品文笔练达,结构严谨完整,语言均经精工提炼。
他自称后期“斟酌字句的癖习越来越深”,不愧为语言大师。
叶圣陶与弘一大师过往甚密,他的书法以清秀脱俗见称,我曾写信向他求一帧墨宝。
1980年夏,叶圣陶托友人捎给我一帧条幅,那是他誊写的稼轩词:
《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
难能可贵的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仍然写得一手工整方正的小楷,一点也不马虎,“好比一堂谦恭温良的君子人,不亢不卑,和颜悦色”,自有一股亲和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5.文章开头对叶圣陶的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
6.文章结尾部分作者为什么要写叶圣陶送自己一帧《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条幅?
7.叶圣陶是“很现代的”,“很现代的”指的是什么?
8.你认为叶圣陶的创作有哪些特点?
9.说明文阅读
民以“食”为天
俞水生
①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
中国人在饮食上追求美感与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中国饮食不仅内容丰富,其背后蕴含的文化也非常丰厚。
②中国疆域辽阔,地形多样,加上气侯多变,这就为中国人的饮食提供了大量的动植物原料,并形成了汉民族的基本饮食结构特征:
以粮食作物为主食,以丰富的动植物作为副食。
③米食和面食是汉族主食的两大类型。
南方因气候湿热,多种植稻类,故以米食为主:
北方气侯相对干冷,多种植小麦,则以面食为主。
④与丰富的主食相对,作为副食,中国菜肴在长期烹饪中出现了许多流派,并形成不同类型的地方菜系。
其中,粤菜、川菜、鲁菜、淮扬菜、浙菜、闽菜、湘菜、徽菜被称为“八大菜系”。
不同的菜系,其口味具有很大的不同.过去,人们常把中国人的口味概括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此说在一定程度上道出了我国饮食文化的地区差异,也放映了人们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关系。
比如,喜辣的饮食习俗多与东部地区气候潮湿有关,经常吃辣可以驱寒去湿:
过去新鲜蔬菜在北方是罕见的,人们习惯杷菜腌制后慢慢食用,这样,北方大多数人就养成了吃咸的习惯。
⑤除了地理环境因素外,各地的烹注方法,包括配料、调味、火候、刀工等不同要求,都是形成不同菜肴类型的重要因素。
我们在品尝美味哇肴时,往往会说这道菜好吃,然而,若要进一步细究为什么“好吃”,恐怕一般人就讲不清楚了。
这说明,中国饮食似乎有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奥妙。
这种奥妙,关键在于它的味道。
与西方“菜生而鲜.食分而餐”的饮食传统相比,中国烹饪更讲究调和之美,这是中国烹饪艺术的精妙之处。
美味的产生在于调和,使食物的本味、配料和调料,交织融合在一起,便之达到中和之美的最佳味道。
⑥中国很早就有“礼乐文化始于食”的现念。
从古到今,中国人喜欢把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每逢年节或婚丧寿辰,都会举办各种宴请沄动。
在节日里,人们通过相应的饮食活动既可加强亲友联系,又可活跃节日的气氛。
过节的菜肴也有讲究,经常通过谐音、双关等方式,表达吉祥、祝福的寓意,如“鸿运当头”、“全家福”等。
⑦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近车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吃的方面已不满足于吃饱、吃好,而是对“吃什么”和“怎么吃”讲究起来显然,这已不单是为满足口欲而吃,主要是为健康、长寿而吃了。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每的一项是()
A.中国人在饺食文化上追求精神上的美感和愉悦,讲究色、香、味、形俱佳。
B.中国南北方汉民族基本的饮食结构是由人们的喜好决定的。
C.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口味与地理环境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D.中国饮食的美味,在于把食物的本味与配料和调料相调和,使之达到中和之美。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绍了南北方和“食”相关的饮食结构特征以及饮食礼俗文化。
B.第⑥自然段采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饮食与节庆、礼仪活动结合在一起的饮食习俗。
C.第⑦段“一个地区的饮食礼俗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一句中加点词“相对的”不能删除,否则会影响原文的意思。
D.本文介绍汉民族的饮食时先介绍南北方的主食,再介绍副食,最后介绍饮食礼俗文化。
(3)请你根据上文有关饮食方面的知识,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链接材料)大年三十,张伯家欢聚一堂.女儿与在北方长大的女婿从北京回到长沙过年,做年夜饭的时候,张伯特意嘱咐做菜的老伴,一是做菜的口味比平时要稍微咸一点,二是一定要做一道红烧鱼。
(1)张伯为什么嘱咐做菜的口味要比平常稍微咸一点?
(2)张伯为什么嘱咐要做一道红烧鱼?
三、课内阅读
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
②相委而去______
③人不知而不愠______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选自《论语》)
②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
四、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1)《登金陵凤凰台》中照应“凤去台空”的一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黄鹤楼》中“历历”“萋萋”两个叠词的妙处。
(3)诗评家方回说:
“太白此诗《登金陵凤凰台》,与崔颢《黄鹤楼》相似,格律气势,未易甲乙。
”以下对两诗异同的分析,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是登临之作,首联都从楼台命名的传说落笔,引出心中感受。
B.颔联都通过古与今、幻想与现实的对照,把古今盛衰的历史变化和人事兴亡的悲哀做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为全诗定下吊古伤今的基调。
C.颈联都由古及今,极目远眺,着笔于眼前实景的描绘。
D.尾联都即景生情,都以“愁”字作结,抒发游子飘泊天涯的思乡之愁。
五、名著阅读
13.名著阅读。
(1)那一天你专门反对我,而且故意似的,究竟是什么缘故呢?
——《朝花夕拾
范爱农》
范爱农在哪件事情上故意反对鲁迅?
“究竟是什么缘故”让他故意反对?
你认为最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成为“非常相熟”的人?
(2)假如要从梁山好汉中选拔一人去参加长跑比赛,你打算推荐谁?
请写出他的姓名和绰号,并简述理由。
六、综合性学习
14.阅读下面一则新闻,按要求写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华社北京时间9月29日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首局开始,阿根廷打得比较顺利,中国队则进入状态较慢,比赛一度胶着。
至第二次技术暂停后,中国女排找回了进攻感觉,连得3分,将比分反超,并在此后一直保持优势。
最终,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
0战胜对手,三局比分分别是25:
17、25:
14和25:
12。
夺得世界杯后,中国女排,已经圆滿完成了2019年最后一项比赛任务。
美国女排和俄罗斯女排分别获得了亚军和季军!
11连胜,9个3:
0,这是中国女排的骄人战绩总共赢了33局,仅仅丢了三局,这个数据更是创造了历史上的最佳,这是中国女排第5次世界杯上的夺冠,也是三大赛事上的第10次登顶,获得冠军,其中三次奥运会,两次世锦赛和5次世界杯,在这一次夺冠之后,中国女排的队长朱婷继2015年之后蝉联赛事最有价值球员。
中国女排总敉练郎平在赛后激动哽咽,表示没想过能够取得这么骄人的成绩。
女排姑娘们用自己的实力实现了升国旗奏国歌的愿望,以十一连胜献礼十一国庆,向祖国70周年生日献礼!
相信大家在看完中国女排的比赛之后,都会好奇中国女排的精神到底是什么?
用郎平教练的一句话来说,其实有的时候知道自己并不会赢,但是还是要竭尽全力,这就是女排真正的精神。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要求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简明扼要,有吸引力。
(2)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导语,要求陈述新闻的主要内容,简洁准确,不超过100字。
七、命题作文
15.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
让我更出彩
要求:
(1)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
然后作文。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二)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时钟对指南针说:
“什么时候你都指向南方,真是太固执了!
”指南针微笑着回答:
“如果我像你一样不时地指向不同的方向,早就被人当垃圾扔掉了。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或感悟?
请任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1、
2、
3、
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