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107260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65.66KB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文档格式.docx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文档格式.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既能简单的定位又不容易忘记。
三、动脑动手,熟能生巧
库拉左夫所说:
“只记住地理名称和正确地指出地图上的地名并不是掌握地图的唯一标志。
”读图仅是掌握地图能力的第一步。
只有不断思考才能把地图信息变成有用的信息并为自己所用。
在读图过程中要注意地图中知识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图文转换,图图转换。
会读图还要能画图,画图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提高地图记忆的精确度,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的理解知识。
四、对比分析、深思熟虑
地图反映的是众多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相对位置、空间结构等。
在读图中要注重多图并用,用多幅地图来综合说明比较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分析地理要素的规律性、整体性及其特殊性。
比如,可以对比分析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农耕区与畜牧区,干湿地区等图,进而可以总结出这些地区的大致规律。
在读图中,不能只了解其中一幅图的内容,还要对图中局部地区、个别事物有所认识、分析和了解,能关注图中信息的不同角度。
总之,在地理学习中要及时总结狠抓重点加强地图学习的有效性。
挖掘地图信息,善于将热点问题及时通过地图表现,反复进行图文的转换。
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苏联彼得罗夫斯基曾说:
“查看地图是一所培养再造想象的特殊学校。
”地图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判断力、记忆力,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
1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问题提出的原因
1.1问题的发现
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认识上有误区。
他们认为:
地理靠考试前背一背就可以得高分了,大多数学生只重视地理知识点而忽视了对地图的理解与应用,导致一些学生学习成绩难以提高,同时失去了学习地理的兴趣。
1.2解决提高学生读图问题的意义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大量地理信息的有效载体,许多地理知识通过读图、析图可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从而能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成绩。
因此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问题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导致“学生读图能力弱“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2.1对地图不够重视
通过调查了解、与学生谈话等方式,发现许多同学对地图不够重视,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没有清醒地认识到,总以为考前背背书就行了,不注重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2读图基础知识欠缺
也有一部分同学了解了地图的重要性,但基础知识欠缺,使他们对地图“一知半解”,不知读图的方法,当然也就谈不上读图分析问题了。
3
针对“读图”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3.1强调地图的重要性
每节课向同学说明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时时给学生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并举实例分析。
并且在每班选地理学习成绩好的、对地图掌握有一定心得的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体会,引起同学对地图的重视。
3.2图文结合
课堂上注重将教材中的文字与插图紧密联系,对重点图逐步引导同学去读图、析图、画图,以至从图中获取相关知识。
例如:
在学习“34个省级行政区”时,在教材的文字上只有“34个省级行政区”这句话,而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行政中心体现在八年级上册第7页的图上,因此在学习这节课时,充分利用这幅图,引导学生看、读、画以及利用游戏拼图,使学生从图中获取相关地理知识。
3.3以图导图,以图导练
3.3.1以图导图
注意对地图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做到“以图导图”,帮助同学做到胸中有“图”。
在我国区域地理的学习中,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我国每个省级行政区、每个主要的地形区分属于哪个地理区域,就要联系我国的政区图和地形图,要把三幅图联系起来,才能获取相关的地理信息。
所以在课堂上要做到“以图导图”,使学生心中有图。
3.3.2以图导练
在课堂作业、以及每月的月练习,还有单元、半期及期末测试时注意加强对地理观察、分析能力、应用能力的考察,让同学感到学图有所成,学图有所用,从而能够从地图学习中尝到甜头,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
在八年级上学期,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是学习中国地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图,所以,在学完这两幅图后,不仅在作业练习设计上重点体现这两幅图;
而且在地理月考及半期、期末考试中都有这两幅图,通过反复练习、考试,让许多同学觉得学了中国行政区图、中国地形图有成就。
4
评估与反思
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对地图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
有的同学从最初连地图上的“三要素”都不知道,到现在知道怎样去读图,学生的读图能力有了大的提高。
很多同学看一幅地图,能进行一番分析,并能得出相关的地图信息。
同时学生的绘图能力也有大的提高,比如去年5月份在“2008年日本旭川全球青少年儿童环境地图竞赛”四川赛区活动中,学生绘制的环境地图作品有6幅作品获省二等奖,2幅作品获省一等奖,其中8位同学合作的《文家场—我的绿地》在日本获奖。
但这只是针对地理成绩好的同学,他们对地理学习兴趣较浓。
但如何在地理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地图教学,提高学生的地图分析、理解、应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而且关于地理的读图能力是每一届许多同学在学习地理上的薄弱环节,因此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2]走进新课程教育学(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3]中学地理学科新论.
[4]陕西师大.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高中地理课本中插图所占篇幅其比例不少于1/4。
据统计,必修三册课本共有景观图、分布图、统计图、概括图和原理示意图、彩图、框图等计240余幅。
近年来文科综合测试中地图知识的考查占考分的50%以上,真可谓无图不成地理。
图象系统是地理课本的两大内容之一,它和教材文字系统之间紧密联系,贯穿教材的始终。
可以说,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图象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直接成为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由此可见,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它们之间是骨和肉的关系。
没有地图就不可能有地理教学。
地图对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十分关键。
运用地图教学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空间概念,还可以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态,并容易使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的比较形象、直观的印象,不仅有利于学生记忆,而且符合地理教学的特色。
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在本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做了一些研究和探索,认为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必须抓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
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开展地图教学。
我校地理教具以投影片为主,各班都配有多媒体投影仪。
学校地理投影片齐全,课本上的所有插图几乎都能为学生展示,同时,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我还根据课本内容和教学的需要自制了部分投影片,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我在教学中努力做到图文结合开展教学,使课本知识能及时的落实到地图上,以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的记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
地理板画将课本知识与地图有机联系起来。
课本文字叙述比较枯燥,插图缺乏灵活性。
板画具有灵活性强,可以随时根据教学需要和课本内容将课本插图进行增删,以突出所反映的地理事物。
为了引导学生上课积极思考,灵活运用课本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我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板画,边讲边画,将文字转绘成地图或表格,达到快记、熟记、巧计的目的。
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有时也以板画带板书,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归纳。
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识图、用图的能力。
三、
培养学生经常看图、用图的习惯
在日常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常看图、用图,包括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图册等,积极从图中查找课本所涉及的各种地理事物,并借助地图掌握地理事物的位置、分布、特点、规律等内容,将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融入地图中,变文字内容为地图符号的理解,精心编制单元、章节、期末的读图专项过关练习,久而久之,形成学生图文结合学习地理的好习惯。
四、
加强读图方法的指导
为适应文科综合高考的需要,切实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在教学地理中,结合专题训练大力加强地图读图方法的指导,对课本插图分为:
景观图、模式图、等值线图、资源分布图、地形剖面图等,将每类地图读图方法要点进行归纳,使学生学会从所给地图中获得有效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并能根据所给条件用地图整理答案,真正做到图文并茂,学以致用。
地图是地理教和学的重要工具。
正确掌握应用地图,使学生头脑中有一幅活的地图,是地理教学中一项非常繁杂的工程,教师要不断挖掘图在教学中的作用,积累经验,让图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
临江市光华中学杨盟
地图是人类形象思维的一种方式,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等各种能力的重要工具。
但在实际教学中,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地理,往往识图能力表现得较差,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事物方面则是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使得地理教学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
因此我采取了一系列的凶洞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1、努力培养学生观察地图的兴趣性。
“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
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加法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老师要引导学生,促使他们喜欢地图,对地图产生兴趣,为此,老师要适时提出一些激发同学阅读地图兴趣的问题。
如在讲《大洲和大洋》一节时,请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吉林省。
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2、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读图技能。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限,以此来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
对地理图像应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对观察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3、训练学生绘制地理图表。
对学生进行绘图训练有利于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地理技能的培养,气温变化曲线,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
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去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这样通过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4、学会图文转换、图图变换,强化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习惯,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
平时注意把课本中、练习中出现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图形,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幅地图都要想一想“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问题,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总之,地理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市六中刘桂华
读图能力是指从地理图像中掌握信息的能力。
地图上有成千上万的地理信息,怎样才能找到有用的地理信息?
哪些信息有助于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读图,不只是获得了知识、拓宽了思维空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习的积极性,具备了观察能力,这为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中,发现很多同学的认识上有误区。
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应贯穿在平常的教学中,力求做到“图文并茂”,把图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尽量把地理分布、地理成因、地理规律等知识落实到有关图上,使图上内容与文字描述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一)看图和指图
在地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将课本内容与图紧密结合起来,凡是课文中出现的地名或地理规律,基本上都应在地图上找到其位置,或了解分布特点。
指图要迅速准确,和语言能协调一致。
不同类型的地图,看和指的要求也不同,有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地图,要求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知识。
(1)识图例和注记。
地图是一种图形语言,它是由各种图例、文字、数字、颜色等符号系统组成。
识图例是为了明确图中符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是什么”?
(2)确定方向。
即某种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以及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
定方向主要应解决地理事物“在哪里”?
(3)建立比例概念。
以所用比例尺的大小,来衡量该图反映的空间大小,事物的详略程度。
通过对地图的看和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建立丰富的地图表象,加强学生有意义的理解记忆。
如学习中国降水量的分布时,如果仅仅看文字,就不可能形成鲜明的空间概念,容易导致死记硬背,但如果结合阅读中国降水量分布图,根据颜色差异就能找出中国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二)读图、用图、填图、绘图、记图和默图
1、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典型方法,如形状观察法
。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把图形记住。
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青海的轮廓象兔子……,这些方法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再有,点、线、面结合法
如非洲气候类型图,非洲气候以赤道为轴,具有南北对称分布的特点,在读图时,可以引导学生从赤道开始向南北依次找出两侧气候类型。
再有,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可以设置大洲和大洋相对位置的问题进行读图,如环绕在南极洲周围的大洋,环绕在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等,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的目的。
2、在地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新课、复习旧课、回答问题、课外作业等各个环节中进行读图、用图、填图、绘图、记图和默图的练习。
学习新课练用图。
针对讲授新课的内容,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让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查阅有关的普通地图,使学生熟悉地图要素,了解地理事物,例如:
在讲授“中东地区”时,首先让学生查看地图“中东的范围”,然后找出中东地区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它周围所临海洋,从而得知本区所处纬度位置较低,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通过,周围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及大西洋、印度洋的地理位置特征。
然后查看本区的分层设色地图,发现大部分地区颜色呈黄色,可知本地区地形大部分以高原为主。
所有这些特征及所涉及的地理事物名称,都能在图上反映出来。
因此,如果能掌握了读图方法和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学生将不再惧怕上新课,并且在头脑中会产生一幅幅地图的表象,学习会得心应手,地图知识也会运用自如了。
课堂提问练用图。
地理知识概括起来,一般都分属于四类知识,即名称概念、地理特征、分布与发展规律,成因与原理。
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指图说明地理特征、基本原理,分析地理分布规律和相互关系,这是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进行地理思维的重要途径。
绘图、记图和默图以增强记忆。
填绘一定数量的地图,是复习巩固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运用地图来分析判断、说明地理事物分布的情况及其相互联系和演替规律,是培养学生进行地理思维的良好途径。
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鼓励、指导学生绘制有关简图,如世界海陆分布略图、山河分布示意图、地理成因图、等压线图、统计图等。
此外,学生还应做到心中有图,因此平时还要训练学生记图和默图。
如学习中国行政区划时,要让学生记住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把中国疆界的形状录入大脑,并画出来。
先看着画,然后默着画。
所画图形只求形似,不求逼真。
在训练中也可先让学生记住宁夏相邻的几个省的位置形状,再记沿疆界线排列的十几个省的位置形状。
之后再记由地形而得名的省,如山东、山西在太行山东、西两侧,湖南、湖北在洞庭湖的南北,河南、河北以黄河为界。
在记忆中更要鼓励学生自己寻找读图、记图的规律。
通过如此记图默图的强化训练,把空间位置落实到地图上去,使繁琐的记忆变得简单直观,形象具体。
3、注意非智力因素对读图能力提高的影响。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的重要一环。
因此,制订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
如:
“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4、注意对地图间的联系进行分析,努力做到“以图导图”,帮助同学做到胸中有“图”。
最后,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
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用图,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地理学习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泰州市海军中学
韩
娟
内容摘要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地理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运用地图来说明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养成读图析图绘图用图的习惯。
这对减轻学生负担、落实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图
读图能力
培养
意义
地图作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在传统地理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建立起对地理对象的地域直观认识起了巨大的作用。
通过读图,可培养学生提取、加工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不少学生是抛开地图学地理,死记硬背现象非常严重,学得很吃力,归根到底是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认为,要让学生学会学地理,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以下是我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几点具体做法,愿与大家研究、切磋。
一、创设地理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加地理知识,提高读图能力
地理学科的学习,会涉及到大量的地名,如:
大洲和大洋名称、国家名称、城市名称、山脉和河流名称等,很多学生一看到有这么多的内容要记要背,就很头疼。
其实,不少知识是不需要专门花时间去背诵的。
要学好地理,我觉得首先要营造出学习地理的环境,创设好的地理氛围,在家里、学校的教室里可悬挂中国地图、世界地图等,让学生在有意与无意间可随时看到地图,自然会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形成一定的空间概念。
这种在潜移默化中慢慢领悟知识,就好比熬一锅粥,我们不需要一直用大火煮,而是改用文火慢慢的持续不断的给锅底加热,过一段时间,米粒变松软了、粘稠了,粥自然就熬好了,也好比当阳光照在雪地上,雪就会慢慢的溶化一样,所谓功到自然成。
我还给学生提出“每天看图1分钟”的口号,平时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看图,很多地理知识就慢慢掌握了,而不是死记硬背,不但记得辛苦,而且容易忘记。
二、运用画简图的方法,突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地理简图(含示意图、模式图、联系图等)是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理事物,内容简明扼要,图面清晰醒目的一种教学图像。
这类图按教学目的设计,紧扣教材,只取其精华,不计细节,增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旨在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教师易画易用,随用随现,是化文为图,变抽象为具体的快速反应工具。
它既能充分发挥地图的教学功能,又能弥补教学挂图、地图册、插图等的不足,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理想方法之一。
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应注意发挥地理简图的特殊作用。
1.边讲边画使死图变活图
边讲边画,化静为动,使学生注意力随教师的笔画和语言而转移,做到师生双边共同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记忆,注意力集中,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得地理知识。
例如,讲画同步“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画图顺序: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活化了的图象,使学生很容易掌握太阳光热如何在地面大气中的传递到保温作用的这一抽象的演变过程。
2.辅助原图化解难点
给刚进初中的学生讲北半球二分二至点及太阳直射规律,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画分解图的方法,先画春分日图,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让学生观察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
再画夏至日图,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让学生观察北半球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变化,与春分日进行对比;
接着,秋分日与春分日相同;
最后,观察对比冬至日与夏至日的差别。
通过读图,让学生学会概括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图上清楚地显示夏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回归线之间地区一年有两次最大值,除赤道外只有一次最小值。
3.去烦就简突出重点
一张地图所涵盖的地理信息多、覆盖面大,为了紧扣教材突出特征找出规律重新设计简图,使蕴藏在其中的规律变得一目了然,学生更易理解掌握。
例如,引导学生看世界气温分布图,可分以下几步:
①看等温线数值分布,说明气温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②看等温线曲直,突出南半球比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比北半球广阔得多。
③看等温线凸出方向,(重新设计简图)一月份大陆上等温线向南突出,海洋上则向北突出;
七月正相反,表明在同一纬度冬季大陆比海洋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
4.化文为图变抽象为具体
化文为图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地理事物的规律具体化形象化。
例如,向学生介绍地震波,质点振动方向→地震波传播方向,可画简图,便于学生理解:
①纵波(p)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故速度快、先到达地面,引起上下颠簸
②横波(S)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故速度慢,引起左右摇晃。
5.运用简图巩固知识
在复习地理知识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绘画简图,以图为线把各部分知识串联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例如,在复习八年级下册时,可画简图把四大地理区域的分布、秦岭——淮河一线、温度带分布、南北方耕地类型分布、水资源分布、铁路干线分布、四大工业基地分布等知识串联起来复习,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复习效果显著。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如何 提高 学生 读图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