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docx
- 文档编号:1909594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339.04KB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docx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
《管理学基础》学习指南
第一章管理导论
※考点思维导图
※考点精炼
考点一:
管理的本质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考点二:
不同学派对管理的定义
科学管理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他们认为管理就是效率,就是指挥他人用最好的、最高效的工作方法去工作。
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行为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对人的研究和对人性的探求”。
决策理论学派认为“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型与程序来表示计划、组织、决策、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的解答,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考点三:
管理的主体与客体
管理的主体——管理者。
管理者是指履新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一.按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划分:
1.高层管理者2.中层管理者3.基层管理者。
二.按管理的工作性质与专业领域划分:
1.综合管理者2.职能管理者。
管理的客体——管理的对象及环境。
一.管理对象的构成:
1.社会组织2.社会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3.资源或要素4.职能活动
二.管理环境的构成:
1内部环境2.外部环境(宏观+微观)
考点四:
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生产力的新模型
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学技术)*科学管理
二.管理的作用
1.管理可以使潜在生产力变为现实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结构组织效益。
2.管理是当代人类社会加速进步的杠杆,通过管理使集体劳动能力总和大于单个简单能力的加总,起到放大生产力的作用。
3.管理可以协调组织各部分的活动,并使组织与环境相适应。
4.能使组织劳动分工和协作细化,组织规模扩大,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5.制约着生产力总体能力的发挥。
考点五:
管理的要素及分类
1.广义上的管理要素:
观念,目标,组织,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物资,时间和环境。
2.狭义上的管理要素主要指管理对象的要素(观念,人员,资金,物资设备,时间和信息等)。
考点六:
管理的基本职能
一.管理的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创新。
二.管理与经营
1.经营的概念;
2.经营与管理的关系。
考点七:
管理学的形成
管理学形成的三个要素:
1.管理实践;2.管理经验;3.管理理论。
考点八:
管理者的概念及分类
一.管理者的概念。
所谓管理者是指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的人。
二.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的层次划分
2.按管理的工作性质与专业领域划分
考点九:
管理技能与管理者角色
一.管理技能:
1.技术技能;2.人际技能;3.概念技能。
二.管理者角色:
1.人际关系角色;2.信息传递角色;3.决策者角色。
考点十:
管理对象
一.管理对象的含义
管理对象是指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包括各类社会组织及其构成要素与职能活动。
二.管理对象的构成
1.社会组织;2.社会组织内部的单位或部门;3.资源或要素;4.职能活动。
考点十一:
管理环境
一.管理环境的含义
所谓管理环境是指存在于社会组织内部与外部的,影响组织绩效的各种条件,因素和力量的总和。
二.管理环境的构成
1.内部环境;2.外部环境(一般环境,科学技术环境,政治与法律环境,社会和文化环境,自然地理环境);3.外部环境的特征(复杂性,交叉性,变动性)。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
※考点思维导图
※考点精炼
考点一:
古代管理思想
1.国外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2.我国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考点二:
中世纪的管理思想
马基雅维利主义
考点三:
工业革命的管理思想
亚当•斯密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理论
考点四:
对古典管理理论代表人物的认识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一般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
“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考点五:
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
提高效率。
考点六:
法约尔的管理五要素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考点七:
法约尔的经营六活动
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考点八:
韦伯的管理理论
1.建立一种高度结构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的官僚组织体系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最有效形式。
2.行政组织理论的核心是理想的行政组织形式。
3.权力与权威是组织形成的基础。
考点九:
霍桑实验的结论
1.“社会人”假设;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即提高士气。
考点十:
霍桑实验的内容与意义
内容:
工人心理因素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意义:
促进了管理对人的因素的关注,使人际关系研究成为研究管理的普遍方法,并掀起一场人际关系运动。
考点十一: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各种需要之间又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考点十二:
X理论与Y理论
X理论:
(1)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地逃避工作。
(2)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而宁可让别人领导。
(3)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自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严制。
(4)大多数人都是缺乏理智的,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5)大多数人都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所以他们将选择那些在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6)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入能克制自己,这部分人应当负起管理的请任。
Y理论:
(1)一般人并不是天性就不喜欢工作的,工作中体力和脑力的消耗就像游戏和休息一样自然。
作可能是一种满足,因而自愿去执行;也可能是一种处罚,因而只要可能就想逃避。
到底怎样,看环境而定。
(2)外来的控制和惩罚,并不是促使人们为实现组织的目标而努力的唯一方法。
它甚至对人是一种威胁和阻碍,并放慢了人走向成熟的脚步。
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完成应当完成的目标。
(3)人的自我实现的要求和组织要求的行为之间是没有矛盾的。
如果给人提供适当的机会,就能将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统一起来。
(4)一般人在适当条件下,不仅学会了接受职责,而且还学会了谋求职责。
逃避责任、缺乏抱负以及强调安全感,通常是经验的结果,而不是人的本性。
(5)大多数人而不是少数人在解决组织的困难问题时,都能发挥较高的想象力、聪明才智和创造性。
(6)在现代工业生活的条件下,一般人的智慧潜能只是部分得到了发挥。
考点十三:
双因素理论
激励、保健因素理论
考点十四:
管理理论丛林中不同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
管理过程学派:
无论组织的性质和组织所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
管理科学学派:
以系统的观点运用数学、统计学的方法和电子计算机的技术,为现代管理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社会系统学派: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组织。
决策理论学派:
管理过程就是决策过程,管理的核心就是决策。
系统理论学派:
重视对组织结构和模式的分析,应用一般系统理论的范畴、原理,全面分析和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并建立起系统模型以便于分析。
经验主义学派:
重点分析成功管理者的经验,并概括、总结出他们的经验中的具有共性东西,然后使之系统化、合理化,并据此向管理人员提供建议。
经理角色学派:
以对经理所担任角色的分析为中心来考虑经理的职务和工作。
权变理论学派:
企业要随机应变。
考点十五:
学习型组织理论
学习型组织有崇高而正确的核心价值、信念和使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实现共同目标的动力,不断创新持续蜕变,但学习型组织的形成必须建立在组织成员的五项修炼基础之上。
考点十六:
组织再造理论
中心思想是强调组织必须采取激烈的手段,彻底改变工作方法,摆脱以往陈旧的流程框架。
第三章:
计划
※考点思维导图
※考点精炼
考点一:
计划的定义
计划是预先进行的行动安排,包括对事项的叙述、目标和指标的排列、所采用手段的选择以及进度的规定等。
考点二:
计划的内容
1.做什么。
计划的目标与内容。
2.为什么做。
计划的原因。
3.谁去做。
计划的人员。
4.何地做。
计划的地点。
5.何时做。
计划的时间。
6.怎样做。
计划的方式。
考点三:
计划的要素
1.前提条件;2.目标任务;3.目的;4.战略;5.责任;6.时间;7.范围;8.预算;9.应变措施。
考点四:
计划的作用
1.计划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需要。
2.计划可以指名方向。
3.计划可以发现机会与威胁。
4.计划可以合理利用有限资源,减少重复、遗漏和浪费,提高效益。
5.计划可以统一工作标准。
考点五:
计划的特点
1.目的性;2.首位性;3.普遍性;4.效益性;5.创新性。
考点六:
按计划的时间分类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考点七:
按计划广度分类
战略计划、战术计划、作业计划。
考点八:
按部门职能分类
生产计划、营销计划、财务计划、新产品开发计划、人事计划、后勤保障计划等。
考点九:
按计划内容分类
专项计划,综合计划。
考点十:
按组织层次分类
高层管理计划、中层管理计划与基层管理计划。
考点十一:
按计划明确程度分类
指导性计划、具体性计划。
考点十二:
按计划层次分类
1.使命或宗旨;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方案;8.预算。
考点十三:
计划工作的基本步骤
1.描述宗旨;2.评估状况;3.确定目标;4.确定前提条件;5.制定计划方案;6.评价备选方案;7.挑选可行方案;8.制定辅助计划;9.编制预算。
考点十四:
计划工作的常见误区
1.缺乏系统规划。
2.计划不当。
3.计划不能实施,缺乏可操作性。
考点十五:
计划工作的常用方法
1.滚动计划法。
2.网络计划技术。
3.运筹学方法。
考点十六:
滚动计划法含义
滚动计划法是编制具有灵活性,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的一种长期计划方法,也是一种定期修改未来计划的方法。
考点十七:
滚动计划法的优点
1.滚动计划法能是计划更具实效,可以克服计划期内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2.滚动计划法能使较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相互衔接
3.滚动计划法大大增加了计划的弹性。
考点十八:
滚动计划法步骤
例如,企业要编制2009—2014年的五年经营战略计划。
1.以“近细远粗”的方法制定(09—13)“五年计划”。
2.在计划起的第一阶段结束时,根据计划的实际完成情况,总结该阶段实际执行情况与计划目标的差异。
3.分析两者差异、根据环境变化和组织内部因素变化,对原计划进行修订形成新一轮(10—14)“五年计划”,仍按“近细远粗”的方法制定。
滚动计划法就是根据上述方法逐期滚动的,每次修订都使整个计划向前滚动一个阶段,以原有的计划为基础又形成一个新的计划,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计划。
考点十九:
网络计划技术的含义
网络计划技术也称统筹法,它包括各种以网络图为基础制定计划的方法。
考点二十:
网络计划技术的优点
1.制定计划是可以统筹安排,突出重点。
2.可对工程任务时间进度和资源利用实施优化。
3.对工程任务的完成便于组织和控制。
4.技术操作简便易懂。
考点二十一:
网路计划技术的一般步骤
对工程项目任务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各项作业,明确各项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估计作业完成的所需时间。
考点二十二:
运筹学的含义
运筹学是一种运用系统的、科学的、数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检验并求解数学模型,从而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学科和方法论。
考点二十三:
运筹学方法的局限与不足
1.许多运筹学家实际上实在让管理问题“削足适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 基础 学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