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88747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0.45KB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语文园地一教案完整版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比较两句话,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照样子,用词语写句子。
四、学习日积月累
1.读故事。
2.背诵古诗。
【合作探究】
1.探究描写事物的方法——作比较
①花生——桃子、石榴、苹果
埋在地里高高地挂在枝上
②白鹭——白鹤、朱鹭、苍鹭
③瓜、藤、叶——石狮子
2.探究“一词多义”
①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②每组句子比较理解词义。
③“一词多义”写句子。
3.读诗,悟诗。
饮清露——流响出——声自远——藉秋风
【展示交流】
1.仿写一句作比较的句子。
2.用“温和”写的句子。
3.背诵《蝉》。
【达标检测】
板书设计
作比较
一词多义
诵读诗词
【课后反思】
教学目标
1.回顾本单元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正确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
3.通过阅读对时间的不同体验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中的不同作用,进行仿写。
4.思考作文修改的原因。
5.正确朗读并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通过阅读对时间的不同体验的句子,进一步体会表示时间的词语在句中的不同作用,并进行仿写。
教学难点
思考作文修改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园地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
一、交流平台
1.复习引入。
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会感受到课文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怎样才能更好
地体会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呢?
2.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
(1)孙膑
①自读课文《田忌赛马》,边读边想:
孙膑制订赛马计策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
②全班交流。
③从孙膑制订计策的思维过程,我们可以理解课文内容,进而可以体会到孙膑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
(2)船长
①默读课文《跳水》,边读边想:
船长是怎样想出逼孩子跳入海中这个方法的?
③船长能够在如此紧急的情况下想到这些,可见船长遇事镇定、冷静,机智、果断。
3.教师小结。
二、词句段运用
(一)体会文言文中词语的意思
1.课件出示教材中的词语。
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想:
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3.小组讨论后选派代表发言。
4.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说得真好。
我们发现有些字的意思在古文和现代文中的意思是相同的。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可以用联系上下文或组词的方法对一些词语的意思进行猜测,来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二)体会表示时间的词语
1.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例句。
2.引导学生自读,边读边注意加点的部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你在生活中有没有同样的体验?
选择一种体验写一写。
6.学生写句子后全班交流。
(指名读句子,师生共同评价)
7.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会觉得时间十分漫长,有时又会觉得时间十分短暂,这同我们当时的环境、心理和感受有很大的关系。
三、布置作业
练习写一段话,用上表示时间的词语,写一种体验。
第二课时
(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一、词句段运用——修改作文
1.教师:
“刀不磨不快,文章不改不好。
”初学写作的人,很难一下子就能写出好文章,要一遍一遍地修改,这样才能使文章完善。
“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它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明确,层次更清楚,语句更生动流畅。
可见修改作文是多么的重要。
我国著名的作家肖复兴在上中学时写了一篇作文《一张画像》,得到了叶圣陶先生的修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读完叶圣陶先生的修改后的感受。
2.读一读,找一找叶圣陶先生都是从哪些方面对文章进行了修改,运用了哪些修改符号,你对叶圣陶先生的修改有什么感受。
3.小组内交流总结。
预设:
(1)修改符号的运用。
(2)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进行了仔细地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①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
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课本的包书纸”,“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
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
②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
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
‘冲啊,向几何进军!
’”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
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
作文中还写道:
“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
”“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③把长句断成短句。
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
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④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
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
例如:
“简直就看不出他是教几何的,我越看他倒越像《新儿女英雄传》里的‘黑老蔡’。
”这句话中的“我越看他越”显得啰唆,叶老都删去了。
再如,“说完走回讲台前就又泰然自若地讲起课来”,叶老把“前就”“泰然自若地”都删去了,句子立马变得简洁、通顺了。
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⑤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
如,“那站在门口……”这句话,叶老在“门口”前添加了“教室”,同样的“上课了,他挺直了腰板望了望大家”,叶老在“他”后面添加了“走进教室”,这样,意思表达得就比较准确完整了。
⑥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
作文中将“像”错写成“象”,叶老加以改正。
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增加句号,有的增加逗号,还有的删去多余的感叹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
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扑腾扑腾”不必加顿号。
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学完这些方法,希望大家在今后的习作过程中,能够把自己的作文进行反复修改,这样,原来不完善的地方就会逐渐完善,原来错误的地方就会得到改正。
你的作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年龄的别称。
了解别称的含义。
2.教师:
在我国古代,年龄是有着很多种说法的,并且不同的年龄也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不同年龄的不同称谓吧!
3.小组借助工具书交流探讨年龄称谓的含义和来源。
教师参与各小组中,及时指导。
4.派代表汇报。
教师小结并出示。
13岁:
豆蔻年华——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该词语出自杜牧的诗《赠别》: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15岁:
及笄之年——古时称女子十五岁为“及笄”,也称“笄年”。
笄是束发用的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
指女子到了可以出嫁的年龄。
20岁:
弱冠之年——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
所以用“弱冠”代称二十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
30岁:
而立之年——一个人到了三十岁应该是人格自立、学识自立、事业自立的年龄。
现在用“而立”指人三十岁。
40岁:
不惑之年——通常是指中年人的年纪。
意思是,人到中年,经历了很多事,也想通了很多事,不会像青年那样困惑了。
50岁:
知天命之年——是指年至五十,能了解上天的意志和人的命运。
60岁:
花甲之年——称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为“花甲老人”“花甲之年”。
“花甲”是“花甲子”的简称,这一名称的来历和我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密不可分。
70岁:
古稀之年——该词语出自唐代诗人杜甫,他于乾元元年(758)任左拾遗时所写的《曲江二首》(其二)中有“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之句。
此时的杜甫慨叹人生蹉跎,能活到七十岁,自古以来十分稀少。
80~90岁:
耄耋之年——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
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
100岁:
期颐之年——期颐:
指一百岁。
《礼记·
曲礼上》:
“百年曰期,颐。
”指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
后来用“期颐”指人一百岁。
5.你还知道哪些年龄的称谓?
同桌互相说一说。
1.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内容。
2.运用所学的修改作文的方法,修改自己的一篇习作。
教
学
反
思
成功之处:
在“交流平台”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举一反三,在教师点拨、反馈中,在小组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所学的方法。
不足之处:
在“修改作文”的环节中,直接出示了叶圣陶先生是如何修改的,没有让学生提前试着自己修改课本上的作文,学生对修改作文的重要性体会不够深刻。
教学建议:
教学“日积月累”部分时,可以让学生在充分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去理解关于年龄的称谓,结合典故、名言等去学习“年龄称谓”的知识。
语文园地二
教学目标:
1.明白如何提高阅读的速度。
2.能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提高阅读的速度。
3.能够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4.积累名人名言,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能够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2.积累名人名言,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1.出示课本中四位小朋友的对话,请四位同学读一读。
2.指名谈谈你读懂了什么。
3.小组交流自己平时阅读方法及如何提高阅读速度。
5.教师小结补充:
(1)浏览目录、序言、结语、总结章节,找到书中重点。
(2)找到书中的关键词,设立为阅读目标。
(3)善用笔记,边读边想。
1.出示语句
*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了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凭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廉颇对蔺相如不服气。
)
*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三十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
*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
2.学生自读语句,模仿第一句完成二、三句。
3.交流。
4.小结:
及时概括语句的意思,也能够帮我们加快阅读的速度。
一、词句段运用
1.出示句子。
助人为乐: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
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喋喋不休:
悠然自得:
学生自读成语“助人为乐”“左右为难”及相关句子,说说体会。
2.小组合作:
说说课文中或生活中表现助人为乐、左右为难的语句。
3.班内交流:
根据此方法把“喋喋不休”“悠然自得”的情景表现出来。
4.练习:
说成语,表情景。
(1)师生合作。
(2)小组合作
5.小结:
理解成语在语境中的意义,也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成语。
1.谈话导入:
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是五年级学生了,大家说时间过得快不快呀?
以前我们积累过很多关于时间的名言,谁能展示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知道的名言。
)今天我们继续积累一些关于时间的名言。
2.请同学们自由读。
3.谈感受:
读了这些关于时间的名言,你有什么感受?
4.指导背诵。
富兰克林说过:
“你热爱生命吗?
那么,请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构成生命的材料。
”浪费时间就等于浪费生命,请大家珍惜时间!
1.了解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
2.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重点
了解不同语言表达的不同效果。
难点
仿照例子,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
一、导入
1.读下面的俗语,说说它们的大意。
矮子面前不说短话 按下葫芦起来瓢
八抬大轿请不去 八字没一撇
2.交流从这些俗语中明白了什么。
二、读一读,体会左右两组词语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
1.同桌互相配合读,一人读俗语,一人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确。
3.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
4.全班交流。
鼻子都气歪了:
形容很生气,很愤怒。
气急败坏:
十分慌张或愤怒。
前怕狼后怕虎:
形容犹豫不决。
畏首畏尾:
形容胆子小。
一个巴掌拍不响:
形容事情不是单方面引起的。
孤掌难鸣:
形容力量孤单,难以成事。
打开天窗说亮话:
形容无须规避,公开说明。
直言不讳:
形容说话坦率,毫无顾忌。
吃水不忘挖井人:
形容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
饮水思源:
形容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
比喻不忘本。
5.指名学生回答左右两组词语相同的地方。
(表达的意思大体相同。
)
6.说说两组词语不同的地方。
(1)左边是俗语,右边是成语。
(2)左边词语形象生动,右边词语需要想一想,才能想出意思。
7.说一说你喜欢哪种语言表达形式。
三、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具体
1.自读语段,说一说两个语段的主要内容。
语段一:
狼找借口吃掉了小羊。
语段二:
2.比较两个语段的不同点。
第二语段比第一语段多了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把狼想吃小羊的情景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
3.出示语段:
牛郎听到这儿,从树林里走出来,双手托着纱衣,说:
“姑娘,别着急,你的衣裳在这儿。
姑娘穿上衣裳,一边梳她长长的黑头发,一边跟牛郎谈话。
牛郎把自己的情形一五一十地说了。
姑娘听得出了神,又同情他,又爱惜他,就把自己的情形也告诉了他。
4.指导学生翻到《牛郎织女
(一)》,自读这一部分,联系上下文,组织语言。
师:
同学们,你们准备从哪些方面来写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5.组内交流,把语段说具体,可配上动作。
6.小组推荐一名说得好的同学,全班交流。
鼻子都气歪了 气急败坏
前怕狼后怕虎 畏首畏尾
一个巴掌拍不响 孤掌难鸣
打开天窗说亮话 直言不讳
吃水不忘挖井人 饮水思源
本次交流平台的学习,我让学生收集一些民间故事,在课堂中讲给大家听。
培养了学生的收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古诗的教学由学生自读诗句,自悟诗意。
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词语,从理解两组词语意思的基础上找相同和不同之处,从而体会到左边的词语形象生动,让人一读就能了解到词语所表现的道理。
仿照例子,把牛郎织女初次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课中,我呈现了牛郎拿着衣服出现在织女面前的句子,引导学生翻到课文,联系前后文,组织语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园地 教案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