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学知识重点概括 3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8414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37.46KB
编辑学知识重点概括 3Word文档格式.docx
《编辑学知识重点概括 3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编辑学知识重点概括 3Word文档格式.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包括编辑与编辑学的基本概念的界定,编辑学的学科质的论证,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的论述,编辑学基本原理的概括,编辑人才的思想素质和知识结构的分析等。
2.应用研究:
即研究选题、组稿、审稿、加工、读样等工作环节的工作原则和操作方法,研究编辑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等。
3.历史研究:
即中外编辑史的研究,包括历代编辑工作与编辑理论发展的研究,历代编辑学家、编辑成果的研究等。
●我国高校的编辑学专业
我国高校编辑学专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第三节编辑与文献生产(文:
典籍也献:
贤也)
●文献
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
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它:
1.提供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
2.记录知识的物质载体是多种多样的。
3.记录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
●原生文献的生产
★文献的生产,大体可以分为两个过程:
1.原生文献的生产。
2.再生文献的生产。
作者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学术观点或艺术创作固化在一定的载体上(固化载体),形成初始文稿,这就是原生文献。
这个过程,就是原生文献的生产过程。
●再生文献的生产
对原生文献进行编辑加工,用印刷方式或其他方式投入批量生产,使原生文献大量再生,这便是再生文献的产生。
这也是对原生文献的保护(称为再生性保护)
●编辑在文献中的地位
再生文献是原生文献的再生产,但不是简单、机械的复制。
从原生文献到再生文献,有一系列的工作程序,编辑工作是其中的中心环节。
中心环节是原生文献和再生文献的中介。
编辑在文献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原生文献的1.征集2.筛选3.优化。
编辑是原生文献的第一个读者,并对其能否投入再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编辑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原生文献和再生文献的中介。
第四节编辑活动的历史进程与编辑学的建立
●春秋至唐代的编辑活动
春秋至唐代,书籍的装帧形式,以简册和卷轴为主。
唐、五代是从“写本书”到“印本书”的过渡阶段。
★孔子说他整理“六经”有一个重要原则,即“述而不作”,只记述,而不创作新义。
编辑工作的盛衰,是同历代藏书的规模与稿源的丰富程度息息相关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我国的书籍和文化事业遭受空前的浩劫。
刘向等人所做的工作,有两件最值得注意:
一是校雠(或称雠校);
二是撰写叙录(又称书录)。
《七略》是我国第一部综合群籍的、有严格分类体系的图书目录。
汉魏时期,还出现了开展图书贸易的“书肆”和以抄书为业的人“拥书”。
总集,是多人作品的综合集。
萧统主持编纂的《文选》是我国现存最早、影响最大的诗文总集。
《文选》的诞生,是南北朝文学观念的强化在编辑思想上的体现。
●宋元明清中叶的编辑活动
宋元至清中叶,著作物以雕版印刷为主,是我国古代印刷业的全面发展时期,编辑活动也出现了新的面貌。
陈起是南宋人,又是个出版商,在杭州开了家书籍铺。
●晚清至民国末年的编辑活动
1.晚清至民国末年,戊戌变法前后,维新派报刊编辑的代表任务是梁启超。
2.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创办于1897年。
3.以新文化运动为开端。
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参加编辑工作的有钱玄同、胡适、李大钊、鲁迅等。
《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掀起波澜壮阔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4.《新青年》的创刊,标志着中国现代报刊的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编辑史进入了现代阶段。
5.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一度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6.抗日战争初期,上海的编辑工作者组织了“编辑人协会”,创办了《文化战线》旬刊,宣传抗日救亡。
●编辑学的建立
到了80年代,编辑学初步建立。
编辑学建立的标志,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出版了一批编辑学的专著;
2.出现了编辑学的专家群体;
3.出版了编辑学专业期刊;
4.高等学校设置了编辑学专业。
第二章编辑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
第二节高尚的职业道德
●敬业乐群
敬业乐群,就是热爱编辑工作,专心致志搞好编辑工作;
乐于与他人相互切磋,从中得到启发和教育。
在抗日战争时期,胡愈之主持编辑出版了《团结》、《上海人报》、《集纳》、《译报》等报刊。
●秉公律己
1.秉公办事,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保密工作的规定,绝不为了“抢新闻”和追求“轰动效应”而泄露国家机密。
不搞“人情稿”、“关系稿”,不搞“以稿谋私”,不做“卖书号”、“有偿新闻”之类违反国家新闻出版法规的事。
2.要具有坚强的革命精神和自觉的职业道德意识。
3.就要有严谨科学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一视同仁
茅盾、丁玲、巴金的处女作,都是经叶圣陶之手发表的。
第三章编辑的几项基本技能
第一节把握原稿的技术规范
●标注
对外文的标注。
英文要缮写,要用印刷体,并明确区分大小写。
●名词术语、计量单位与公式
1.名词术语的书写
稿件使用专业名词术语应当规范化,并且要前后一致,要根据国家标准(GB),或经中国科学院和各学科有关部门审定的名称书写。
引进的新名词在文中首次出现时,应注明外文。
2.计量单位的书写
可查阅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的《作者编辑出版常用国家标准》
●书稿标题的逻辑层次
目前对图书标题层次顺序的编排,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是传统式;
二是编号式。
●文后参考文献
在学术论文或专著后列出参考文献,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二次大战后研制成功一种新型索引,引文索引。
199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的《中国科学引文索引》创刊,结束了中国没有自己的科学引文索引的历史。
第二节善于查找文献资料
●利用工具书
1.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是概述人类一切门类或某一门类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有“工具书之王”之称。
百科全书可分为两大类:
一是综合性;
(如《中国大百科全书》、《不列颠百科全书》)
二是专科性。
(如《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国经济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我国第一套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姜椿芳总编辑,共74卷(册)
2.年鉴
年鉴大体可分为综合性和专业性两大类。
前者如《中国百科年鉴》,后者如《中国新闻年鉴》、《中国出版年鉴》、《中国广播电视年鉴》等。
3.词典
词典是汇集字词,按一定方式编排,并逐一予以解释的工具书。
编辑人员常用的词典,大体有语文词典、专科词典和综合性词典三大类。
4.书目
古人编的书目,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为代表
●利用“检索期刊”
《全国新书目》(月刊)中国版本图书馆等单位编辑出版;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上海图书馆编辑出版。
第三节熟悉字体与字号
●印刷用字的字体
目前使用的印刷字体虽多,但最基本的仍然是四大类:
1.宋体字2.楷体字3.仿宋体字4.黑体字
●印刷用字的大小
1.点数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铅字大小的计量,是以号数为主、点数为辅的混合制。
铅活字点数的多少,是指从字腹到字背的距离。
2.级数制
“级数制”源于照相排字采用的计量单位,一级为0.25毫米。
第四节掌握校对技术
●校对的意义
校对是根据原稿和定本,核对并订正抄件或排版校样的工作过程,是保证出版物文字质量的环节之一。
校对时一件细致、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但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更需要一丝不苟、踏踏实实的工作作风。
●校对的职责
校对的主要职责,是消灭校样上与原稿不符的文字、标点符号、图标以及各式等方面的错误,核对校样页码顺序、注文和注码等等。
进行校对,应使用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1981年12月20日批准发布的校对符号。
●校对的程序
★三校一读(初校、二校、三校和通读)
1.初校:
初校就是把打出的校样与原稿相核对的第一个校次,又称一校,它是整个校对工作的基础。
2.二校:
二校也必须对照原稿逐字逐句校对;
重点是解决错别字、倒字,以及行距是否匀称、字距是否合乎规定等方面的问题。
3.三校:
三校时通体校对的最后一校,是把关的一个校次。
三校地注意力应遍及全部排样,包括封面、扉页、版权页、目录、附录、索引等。
4.通读:
书稿经过三校以后,在把校样从头至尾审读一遍,称通读。
●校对的操作方法
校对的基本操作方法有三种:
对校法、折校法和读校法。
对校法:
又称点校法。
折校法:
原稿置桌上,校样夹在两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之间(右手同时持笔)压在原稿上进行校对。
读校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文句,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错;
或相反,一人朗读校样,另一人核对原稿。
第四章图书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书衣部分
封一:
即书面,又叫前封面。
封二:
又叫封里,一般是空白页。
封三:
又叫封底里,一般也是空白页。
封四:
又叫封底、底封。
书脊:
又叫书背或封背,是书的脊背部分,连接封面与封底。
以上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书脊,总称封皮。
★护封:
又叫外包封或护书纸,是套加在封面外的另一张外封面。
★勒口:
又叫折扣。
平装书的封面和封底(或精装书的护封)靠外切口一边,多留出30毫米以上的纸张向里折转,这叫勒口。
★飘口:
精装书的外壳,比书芯三面切口长出3毫米左右,用以保护书芯,这个长出的部分叫飘口。
★衬页:
衬在封二与扉页之间的空白页,称前衬页;
衬在正文末页与封三之间的空白页,称后衬页。
★环衬:
又叫连环衬页,是连接书芯和封皮的衬纸。
第二节书芯部分
1.切口:
又叫书口,指书籍三面切光的地方。
2.版心与白边:
版心指每一面书页上的文字、图版部分,也就是排版的范围。
版心的位置应当放在视觉的中心,天头略大于地脚,外白边一般应大于内白边。
3.书眉和中缝:
有些横排本的书,在天头处排有书名、篇名或章名、节名,这叫书眉。
现代直排本的书,在外切口处印书名、篇名或章名、节名,叫中缝。
4.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又称内容提要,是用简明扼要的语言介绍该书的主要内容、性质、特点、作用以及读者对象等,向读者推荐,以便读者选购的推介性文字。
5.凡例:
凡例包括例言、体例说明、使用说明等。
6.附录:
附录十附加于图书正文后面的非正文主体内容,但又与正文相关的材料,如图版、表格、索引、对照表、勘误表等。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指著译者引用的参考资料。
第三节版权页
1.开本:
以印刷用纸的全张幅面为计算单位,裁切称多少小张,就叫多少开本。
2.印张:
全张印刷用纸两面印刷,就是2个印张。
3.印数:
一种图书出版所印刷的册数。
4.统一书号:
是根据“全国图书统一编号方案”编定的书号,排印在版权页下端及封四(封底)的右下端。
5.中国标准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是1986年1月由国家标准局颁布的关于出版物统一编号的国家标准,1987年1月1日起实施。
在1987年内,统一书号和中国标准书号并存,从1988年1月1日起废除统一书号。
6.国际标准书号:
国际标准书号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2年公布的一项国际通用的出版物统一编号方法。
国际ISBN中心是它的实施管理机构,设在德国柏林。
7.校验码的作用:
校验码的作用,是检查ISBN编号转录过程中有无差错。
字数:
每行字数×
每面行数×
总面数=全书总字数
版次:
第一次出版的叫“第1版”或“初版”
以利于计算机在图书出版与贸易中更有效地发挥作用。
为适应这种需要,国际标准化组织1972年正式颁布了ISO2018《文献工作国际标准书号(ISBN)》。
1982年,中国ISBN中心成立,并加入国际ISBN系统。
第四节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1.今年来,在我国出版的图书的版权页上,新增了一项重要内容,这就是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2.最早提出实施CIP的,是图书馆界的人士。
3.1995年以后,全国所有500多家出版社已全面实施CIP,图书在版编目工作终于走上了正轨
第五章图书编辑出版流程
第一节选题与组稿
●选题
选题,就是出版社对于准备出版的图书的一种设想。
选题计划大体可分为短期选题和长期选题两类。
短期选题计划一般为一年,称年度选题计划,长期选题计划一般为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或称“规划”
衡量选题质量的高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估。
1.方向性
2.开拓性
3.针对性
4.长效性
5.可行性
●组稿
组稿,就是根据选题计划物色作者的工作
★组稿准备?
★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研究和吃透书稿的编辑要求,包括出版意图、书稿性质、读者对象、编写体例、篇幅大小等。
设计选题时如果对这些问题了解和掌握得不够深入,在组稿时就要进一步熟悉和领会,务求明确具体。
二是根据选题要求,摸清哪些作者适合承担写稿任务,对这些作者的思想品质、学术水平、写作水平和写作风格等都要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节审稿
★审稿,就是根据出版要求和有关规定,对书稿进行通读审查。
我国出版社审稿实行三审制,即责任编辑初审,编辑部(室)主任复审,总编辑或主管副总编辑终审。
●三审制各个审级的人物
1.初审
2.复审:
复审通常由编辑室正、副主任担任,有时可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制定某些编审、副编审及其他编辑担任。
3.终审:
终审者要从宏观上把住思想政治关、总体质量关和品种结构关。
第三节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时审稿工作的继续和在细节上的进一步深入,是全面保证书稿质量的重要工作步骤。
★内容方面的加工?
内容方面的加工,主要指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等问题的检查和修改。
政治性方面,主要检查是否有不符合党的方针政策的提法;
在涉及领土主权问题时,有没有把我国的某些地区(如香港、台湾及南海诸岛等)与国家并列;
地图中的国界线画得准不准;
有没有泄密;
引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时,字句、标点是否准确;
等等。
科学性与知识性方面,主要检查概念、定义、数据是否正确;
名词术语是否规范;
对事件、人物、时间的记载是否符合事实;
是否有前后矛盾之处。
有一本介绍外国科学家的史话,说居里夫人在1934年7月4日离开了人世,但后文又说她在同年11月5日坐在学术报告会的听众席上,这就是前后矛盾、违背事实之一例。
插图的处理:
选择插图,应掌握少而精的原则。
●编辑加工中要注意的若干问题?
1.既要尊重作者,又要对读者负责;
2.不要用黑墨水改稿;
3.改稿不要照搬校对符号;
4.加工后务必全面检查。
第四节发稿
发稿阶段的工作,最主要的是使书稿达到“齐、清、定”的要求。
发稿时,须由责任编辑填写发稿单,送编辑室主任和总编辑审批。
第五节设计、发排、校对、印刷与发行
书稿在交印刷厂排字或制版以前,要进行装帧设计。
书籍出版后,责任编辑应组织或亲自撰写评介文章。
第六节审读与抽查
●审读
审读书稿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①对书稿的成功部分和符合质量要求的部分予以肯定;
②是发现和指出书稿的不足部分和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便在加工处理时能一一加以解决。
●抽查
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审读和抽查工作中的质疑精神都有利地促进了图书编辑质量的提高。
第六章图书装帧设计
第一节开本
★装帧设计的第一步是确定书籍的开本。
开本就是指一本书的幅面大小,即书的面积。
第二节版式
●版心安排
版心指每一面书页上的文字、图版部分。
中式版心与西式版心的安排虽有不同,但留有一定的空白是共同的。
●排版
排式是指正文的字序和行序的排列方式。
一般书籍是通栏排版,即横排书在订口和外白边之间单行排列。
●用字与行距
行距指两行文字之间的空白处。
行距过窄,版面不美观,且易导致跳行错读;
行距过宽,版面松散,浪费纸张。
●引文与注文
在书籍或文章中引用其他文献,称引文。
1.夹注
古籍的夹注方式,是用小于正文的字,平均分为两行,接在被解释的正文之后。
2.脚注
把横排书籍整个版面的注文集中移放在本面版心靠近地脚的部分。
3.篇后注
把全篇或整章文章里德注文集中排列在该篇或该章正文的后面。
第三节插图
为帮助读者理解书的内容,补充文字难以表达的部分而绘制的插图,称技术图解性插图。
这种插图大多用于科技书籍及史地著作。
●文间插图
文间插图是指小于版心,夹排在文字中间的插图。
●单页插图
单页插图是指印成单页,插入书内有关章节中间的插图。
●集合插图
把全书中所有的或一部分插图集中起来,排印若干页,放在书前、书后或篇章之间,称集合插图、又称图版。
第四节封面
封面设计,包括前封面、封脊(书脊)、封底的设计,即书籍外表形式的设计。
●封面设计应考虑的因素?
①书的内容、性质和风格;
②书名的字面意义和长短;
③读者对象或使用场所;
④书的排石、篇幅、开本、装订形式与用料。
●封面设计的表现手法
①写实手法:
用该书所提供的形象材料来直接表现书的内容。
②写意、象征手法:
用象征性的图画、色彩、线条、抽象地表现书籍的内容、精神。
③装饰手法:
用能够和本书的内容、性质相协调的色彩、线条或图案来装饰封面。
●底封和书脊
书脊本身是狭长形的,所以通常采用横向分割的线条,给人以厚实之感。
第五节装订形式
●平装
平装是书籍最常用的装订形式,它以纸质的软封皮为主要特征。
①骑马订:
骑马订是用线或金属线从书帖折缝中穿订的装订方式。
②锁线订:
锁线订是将配好的书帖用线连锁成书芯的装订方式。
③平订:
平订是在书籍的订口处用三眼线订,或用铁丝穿订的装订方式。
●精装
精装书常有堵头布和书页带。
●线装
线装即用线把书页连封皮装订成册,是我国传统的书籍装订形式。
第七章报纸编辑概说
第二节报纸的编辑方针与实施方案
●编辑方针
①办报宗旨
②报纸的内容
③报纸的读者对象
④报纸的风格特色
●实施方案(报纸的实施方案)
1.总体性实施方案
⑴.报纸内容的总体范围和质量要求。
⑵.各个版面的分工和具体要求。
⑶.专栏的设置和出版周期。
⑷.广告的版面位置和篇幅。
⑸.各版版式的大体安排,如某版套红,某版彩色,某版用交错结构,某版用版块结构等。
⑹.各版采编人员的确定。
2.阶段性实施方案
阶段性实施方案,是报社根据一定时期形式的变化和读者的需求对编辑工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离开了编辑方针和总体设计方案,编辑工作便失去方向,无从操作;
没有阶段性实施方案,编辑方针和总体方案便难以落实。
阶段性实施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⑴.近期宣传报道的指导思想。
⑵.近期宣传报道的重点内容。
⑶.宣传报道的进程。
⑷.发稿计划。
⑸.人员组织。
第三节稿件的组织、选择和修改
●稿件的组织
1.组稿的意义:
⑴.组稿是使编辑方针、方案付诸实施的基本保证。
⑵.组稿是提高稿件质量的重要一环。
⑶.组稿是促使编辑深入群众、提高自身素质的有效途径。
2.组稿业务的展开:
组稿业务的展开,主要有以下三个环节:
⑴.熟悉作者队伍,选择合适作者。
⑵.讲明写作意图。
组稿时要向作者详细说明写作目的、要求、交稿时间和篇幅大小,必要时还要提供有关资料。
⑶.经常联系,掌握进度。
●稿件的选择
1.选稿的意义
⑴.选稿是报纸把好政治关的第一道关口。
⑵.选稿是体现报纸的风格特色的重要一环。
⑶.选稿是为改稿、组版大号基础的前提工作。
2.选稿的标准
⑴.要有利于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⑵.要有新闻价值。
新闻界常说,新闻是“易碎品”,这就是针对新闻的时效性而言的。
⑶.要符合本报的任务、特点。
●稿件的修改
编辑发现和订正事实差错的途径主要有三种:
1.分析。
2.查阅。
3.调查。
辞章的修饰:
改稿的常用方法,有压缩、增补、改写、综合等。
第四节稿件的配置
●稿件配置的方式方法
1.归类
归类又分为同题归类和专栏归类两种方法。
⑴.同题集中,或称同题归类。
其前提条件是被归类的稿件在内容上是互为关联的。
⑵.集纳专栏,或称专栏归类。
将若干篇有共同性的稿件归在一起,形成版面上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并有栏题。
2.配发
稿件的配发,包括配评论、加按语、配资料或图片等。
⑴.配评论。
是配合新闻发表的评论,与单独发表的评论有所不同。
配评论的特点就是实论虚、“借题发挥”。
⑵.加按语。
这是编辑对所发表的稿件附加说明性或评论性文字,一般不需要标题,大多在按语前面加“编者按”或“按”,或在按语后署以“编者”。
按语主要有评论性格和说明性两大类。
⑶.配资料。
主要配发与新闻事件有关的背景资料、人物资料、地理资料和科技知识资料等。
⑷.配图片。
配发图片资料、既能把文字难以说清的问题说清楚,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又能美化版面。
第八章报纸的版面与标题
第一节版面与版面语言
●版面
版面,就是各类稿件(文字稿和图片稿)在报纸上的布局整体。
●版面语言
★报纸编辑发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直接用文字来发言,如撰写评论,加“编者按”,写“编后记”德不孤。
这可以说是编辑的常规发言方式,我们在上一章已讨论过了。
不直接用文字来发言,二是用版面空间和编排手段来“发言”。
这是编辑的一种特殊的发言方式,有些新闻学家把它称为“版面语言”。
(“版面语言”指的是上述第二种发言方式。
它的基本概念是:
运用版面空间和各种编排手段来表现编辑人员对稿件内容的态度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编辑学知识重点概括 编辑 知识 重点 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