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多胎肉羊纯种湖羊养殖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81982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41.93KB
精编完整版多胎肉羊纯种湖羊养殖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docx
《精编完整版多胎肉羊纯种湖羊养殖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完整版多胎肉羊纯种湖羊养殖项目可研报告Word格式.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4.2市场风险分析
4.3产品营销策略
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
5.1建设主要内容及规模
5.2生产技术方案
5.3项目实施进度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6.1环境影响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7.1组织机构成职能划分
7.2项目经营管理措施
7.3技术培训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第八章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8.1投资概算
8.2资金来源及筹措
第九章效益分析
9.1项目效益分析
9.2项目总体评价
第十章财务评价
10.1编制说明
10.2销售收入及税金估算
10.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10.4财务效益分析
10.5财务评价结论
第十一章招标方案
11.1招投标依据
11.2招标范围
11.3招标组成形式
11.4招标方式
第十二章结论
1.1.1项目名称:
1.1.2建设地点:
沙湾县博尔通古乡森塔斯草场
1.1.3建设内容:
引进纯种湖羊基础母羊2000只;
建设标准化羊舍、配套饲草料地2000亩。
1.1.4项目总投资:
888.4万元
1.1.5资金筹措:
企业自筹
1.1.6项目建设期限:
2012年~2013年
1.1.7项目建设单位:
1.1.8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
朱永章
1.1.9项目主管单位:
沙湾县畜牧兽医局
(1)自治区畜牧厅《关于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
(2)自治区畜牧厅、自治区财政厅《关于下发<
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
的通知》(牧畜字[2011]12号);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业“十一五”计划》;
(4)《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5年);
(5)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6)新疆、塔城地区及沙湾县相关资料;
多胎肉羊的基本特点
多胎肉羊体质结实,体格较大,结构匀称,体形侧视呈长方形。
头颈较长,鼻梁微隆,耳中等大而下垂,公羊多具小弯角,角尖稍向外撇,母羊约半数有小短角或栗状角;
前躯稍窄,耆甲稍高,中躯较长,后躯较发达,十字部高;
四肢坚强而较高,蹄质坚实;
具大小、形状不一的短脂尾,以圆尾和方尾为多见(92%以上),另有小圆尾和三角尾等,尾沟均不明显,有者仅见于尾的上1/3处,尾尖上翘或稍下垂;
全身被毛纯白,唯部分个体眼周、耳、鼻端、嘴端及面部有稀少杂色毛及斑点,面部和四肢下部被覆刺毛,腹毛较好,仅极少数个体较差,并有少量刺毛覆盖。
可见,多胎肉羊外形与原种同羊基本相似,也结合了小尾寒羊的某些外形特征。
基本特性
体重多胎肉羊经济早熟性好,周岁公母羊体重达成年羊体重的88%~91%,公羊又极显著地高于母羊。
在优良营养水平和管理条件下,成年公羊体重达85.6千克,成年母羊为56.2千克,育成公母羊分别为76.6千克和49.4千克。
主要体尺经对28只7月龄~11月龄育成母羊测定,主要体尺结果是(X±
S);
体长67.77(±
2.7638)厘米,体高68.14(±
3.8750)厘米,胸围74.73(±
4.4607)厘米,管围7.58(±
0.6056)厘米。
2只育成公羊分别平均体长为75.0厘米,体高78.0厘米,胸围82.0厘米,管围8.0厘米。
产肉性能1岁~1岁半羯羊平均屠宰率为58.5%,净肉率为49.0%,肉骨比为4.8∶1;
当年肥羔屠宰率为50.6%。
产毛性能经测定,成年公母羊年产毛量分别为2.6千克和1.5千克;
具有同质和基本同质半细毛的个体占群体的86.0%,部分个体被毛中有少量正常发毛和干死毛,羊毛平均细度为26.2厘米(58支),全年毛长13.1厘米以上,中等以上被毛密度个体占96.4%,正常弯曲、匀度、油汗个体均分别占92%上下;
净毛率平均为73.3%,腹毛正常和良好者占93%左右。
繁殖性能多胎肉羊性成熟期5月龄~6月龄,发情持续期1天~2.5天(24小时~60小时),妊娠期平均为145天~152天,产羔率为200%以上(个别小群体达280%左右);
羔羊断奶成活率86%以上,母羊基本全年发情配种,以产春羔和秋羔为主,多数羊两年产三胎,少数营养状况良好者可一年产两胎,繁殖力相当原种同羊1倍以上。
适应性多胎肉羊在产区半湿润易旱区和我国中北部地区的各类生态条件下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既可舍饲,又能放牧,放牧游走性能远优于小尾寒羊;
抗逆性能和抗病力很强,群众称赞是多产的同羊,很好养,生长快,肉质好,皮毛优,繁殖周转快,经济效益高。
种用价值多胎肉羊种用价值较高,群体中特、一级比例达82.86%,体形外貌趋于一致;
它结合了同羊的优质肉、毛、羔皮及适应性强和小尾寒羊生长发育快、多胎多产的优良特性,遗传性稳定,不论自繁或杂交后代,在体形、被毛、产肉和繁殖性能方面都表现得很优越,也是培育肉羊新品种宝贵的母本材料。
推广利用
多胎肉羊的上述优点使其10多年来备受养殖者青睐,同时由于其价格比热销于全国各地的小尾寒羊低1/3~1/2,因此甚至是小尾寒羊主产区的山东、河南部分群众也纷至沓来抢购多胎肉羊,有的将其羔羊冒充小尾寒羊又在当地高价变卖牟取巨额利润;
此外,还有来自东北地区、内蒙古、山西、河北、安徽和西北诸省(区)购羊者也引进多胎肉羊作为肉羊新品种培育及生产商品羊肉的母本材料。
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外销各地的多胎肉羊约在6万只以上,多胎肉羊在各地不同生态条件下,表现了优于同羊与小尾寒羊的很强适应能力和种用价值。
效益估测
多胎肉羊由于一胎多产,绝大部分羊只繁殖实现两年三胎,其中约1/3可年产两胎,这样一来,1只多胎肉羊的产值比原种同羊或当地各类杂种羊要高1倍~1.5倍,每只每年多获经济效益达1000元以上,十多年总获效益约2.5亿元以上,加上各地引入的多胎肉羊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至少也达十多亿元,对我国肉羊产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要技术措施
建立选育基地,加强种羊选育笔者在广泛调查研究基础上,先后确定以合阳、澄城、蒲城、白水四县为重点选育基地,每个基地设选育点2个~4个(包括原白水县种羊场)。
2004年在修订原“多胎肉羊个体表型鉴定(试行)标准”后,笔者于每年春秋季结合生产环节进行抽样选种,确定基础群体和选留后代,并加强繁育,明确后代的父母羊血统含量,最后比较含小尾寒羊血统1/4、1/8和1/16的综合品质,最终确定以含1/4小尾寒羊血统的群体最好,次为1/8群体,1/16群体不理想。
现有多胎肉羊群体中,以含小尾寒羊基因1/4为主,并有部分1/8个体。
制定饲养管理规范程序,点上示范,向面上推广以白水县同羊原种场和合阳县王村镇为核心,实施既定各项饲养管理规范,着力提高多胎肉羊的体重、产肉性能和稳定的繁殖力,将有关配套技术和优秀种公羊推广到面上,扩大面上的繁育数量,提高其主体品质,增强养殖者经济收益。
结合同羊选育提高4个科研和推广项目,促进多胎肉羊选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主要抓住每年春秋季羊的表型鉴定,加强种公母羊的选种,制定选配计划和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产羔及羔羊培育,繁殖力与产肉性能测定,生产经营效益以及卫生保健与疫病防治等多项工作。
重点抓好理想型群体的自交繁育,扩大核心群数量从1990年开始,将含1/4和少量1/8小尾寒羊血统的优秀公母羊分别互交,现已出现八代以上自交后代。
关键是抓好种公羊的选择及其有效利用,做好种公羊的分区投放安排,才能使多胎肉羊群体持续稳定地得以发展。
此项工作历时20余年,由于羊多为个体农户分散繁育,给系统的持续选育提高增添了不少难度,加之限于无专项经费开展工作,只能是指导广大养殖者做好繁育并获得一定效益;
白水县同羊原种场作为核心基地之一,仍以原种同羊保种选育提高为主要任务,始终保持多胎肉羊的小量群体进行选育提高,以为周边地区多胎肉羊的发展做出贡献。
今后仍有待立项来加强扩繁与提高。
我区草原由于长期超载过牧,草原生态恶化趋势日益加剧,保护草原生态安全,实现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2010年,国务院128次党务会议决定在全国八个省区率先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通过实行草原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牧民生产性补贴等方式,逐步核减草原牲畜放牧量,实现草地生态良性发展。
按照国家确定我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实计划,在推进草地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未来5年里,我区将有1.5亿亩草原实现禁牧,5.4亿亩草原实现草畜平衡管理,预计全区草原牧区将核减1000多万标准单单位。
在目前,按照自治区确定的“环保优先,生态立区”和“两个可持续”的目标,牧区首要的任务是核减转移放牧牲畜,恢复草地生态平衡,今后很难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近年来,随着我区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我区养羊业基础条件和设施得到大幅改善,全区羊的系列成活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出栏率、商品率也保持在80%以上较高水平,发挥了生产潜力,有效保证了产出增加。
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调整,以及旅游业的兴起和流动人口的增加,区内羊肉供给不足问题日益显现,价格持续上涨且高位运行。
目前,区内羊肉价格已较1995年上涨260%,且近三年年上涨幅度都在20%以上,根本原因是羊肉产量难以满足市场消费增长需求。
而依托现有生产基础和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繁殖成活率、出栏率和商品率增加羊肉产出的空间有限,难以保证羊肉产出快速增涨。
目前,我区养羊还未摆脱传统的单胎繁育粗放管理的模式,受养殖比较效益影响,草原牧区主要以天然放牧为主,城郊及农区规模户以季节性育肥为主,农区自繁自育户为降低饲养成本,有相当部分牲畜需在牧区夏季草场代牧。
今后,随着草畜平衡管理制度的落实,我区养羊将逐步向舍饲圈养方式转变,而实行舍饲圈养势必造成养殖成本增加、养羊收益减少甚至不赢利。
如不能科学合理的建立推行高产、高效肉羊养殖模式,很难调动农牧民养羊积极性,增强农牧民养殖意愿,进而实现牧区牲畜转移和农区养羊业快速恢复。
沙湾县山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面对当前羊肉市场供给短缺,牧区养羊受资源限制稳定发展难度大的实际问题,通过派人到全国各地考察,并咨询相关养殖业专家,实施了多胎肉羊养殖项目,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已初具规模,但由于资金不足,标准化程度建设不够,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没办法引进和应用,养殖规模也受到限制,并制约了进一步的发展,此次自治区畜牧厅制定下发的《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为该场标准化改建、养殖规模增加和先进生产管理技术应用提供了机遇,经向沙湾县和塔城地区畜牧兽医局申请同意,特委托编制了《沙湾县山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多胎肉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本项目是一个多胎肉羊纯种繁育和推广的项目,在投资上侧重于纯种繁育场建设,项目以纯种繁育为核心,以养殖场为载体,建立“养殖场+养殖户”的推广体系。
项目建成后将对促进畜牧养殖化发展,加快周边多胎肉羊养殖步伐,平抑市场羊肉价格发挥重要作用。
2.1.1项目建设政策扶持有保障
2008年,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新党发[2008]9号)明确提出:
要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结构,推动畜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大力开展肉羊经济杂交;
十七大,国务院32号文件《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把新疆建成畜产品、粮食等生产基地。
开展优质肉羊杂交改良是当前和今后我区畜牧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保障肉食供给,提高养羊业效益,促进农牧民持续快速增收的有效途径。
为此,自治区专门制定了《新疆肉羊发展规划》目前的20%,提高到50%以上,羊胴体重达到22公斤。
全区羊肉产量达到100万吨,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
为次自治区畜牧厅下发的《关于开展畜食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的通知》(牧畜字[2010]22号)和《2010年新疆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扶持项目实施方案》以及自治区畜牧厅畜牧处制定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胎肉羊杂交生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2011—2013年),更是为肉羊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因此项目建设符合自治区肉羊发展规划,政策扶持有保障。
2.1.2项目建设单位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雄厚
沙湾县山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3月,注册资金30万元,目前在森塔斯地区有饲草料地750亩,水、电、路基本配套完善。
对承担本项目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都十分雄厚,项目建设实施有保证。
2.1.3项目区土地和饲草等自然资源丰富
沙湾县地处新疆北部,土地辽阔,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180公里,与独山子、奎屯市、乌苏市为邻,有广袤的草原和丰富的饲草料资源,具备大力发展养羊业的地缘优势和区位优势。
全县耕地近150万亩,主要农作物有棉花、小麦、玉米、油料,农业已初步形成高产高效的格局,农副产品及作物秸秆充裕,农业基础扎实,光热资源丰富,人工草地也已初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2.1项目建设是推进肉羊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和改革计划委员会《新疆开发规划思路》中指出:
畜牧业要坚持草原畜牧业、农区畜生执迷不悟和城郊畜牧业并举,重点发展农区畜牧业的方针,在牧区要实现害居半定居,形成一大批家庭牧场,在农区形成一大批养殖大户,培育和发展一批现代化畜牧业龙头企业和养殖业大户。
通过基地建设,繁育推广优良畜种、草种,建设现代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快我区肉羊基地建设向产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实现农牧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养羊业是新疆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1996年畜牧业工作会议后,我区肉羊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6年绵羊存栏量占全区牲畜总存栏的81%,羊肉产量在肉类总产的比重达到40%以上。
对丰富城乡市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由于受区内羊肉市场消费需求增加和羊产业发展受草地资源承载能力限制的双重压力影响,新疆羊肉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分析深层次原因主要是:
肉羊产业体系发展不完善,农区自繁自育体系不健全;
肉羊良种化程度低,养殖方式较为落后;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一体化经营水平低;
产品优势不明显,市场开拓不足。
要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我区肉羊产业的健康发展,实施本项目十分必要。
2.2.2项目建设是完善新疆肉羊生产体系,顺应现代畜牧业发展形势的需要。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国内山东、河南、河北、安徽等省份就积极构建新型肉羊生产体系,积极推进工厂化养羊和农区圈养舍养羊,大规模引进国外专用肉羊品种开展经济杂交,发展肥羔和羔羊肉生产,肉羊产业得到飞速发展。
1980年羊肉生产量最大的省区依次是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和甘肃,是我国的五大牧区,其羊肉产量占全国羊肉总产量的49%,而到2000年以后逐步下降到了40%以下,与此同时山东、河南、河北、安徽四省羊肉产量却逐步由1980年占全国的20%上升到30%以上。
90年代后,与我们处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内蒙、青海等省份迎头赶上,产业整体水平已明显优于我区;
更为不利的是,近年来,新疆羊肉在国内的价格优势地位逐步丧失,近两年甘肃、青海羊肉开始大批量流向新疆,抢占疆内市场,给我区肉羊产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进一步要求我们必须完善肉羊产业体系,加快发展,迎头赶上。
总体上看,我区肉羊产业化推进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我区也具备支持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条件,只要我们主动顺应肉羊产业化发展这一趋势,把握机遇,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将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推向新阶段。
2.2.3项目建设是当地广大牧民脱贫致富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沙湾县农村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民收入连续多年在全疆名列前茅。
但是牧民收入和农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拉大。
县委、县政府为切实解决全县牧民的相对贫困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牧民定居,以企业带动牧户种草养畜,并探索示范以湖羊为母本,以萨福克、陶塞特、特克赛尔、杜泊羊、多浪羊、阿勒泰羊、巴什拜羊等为父本的多种杂交生产模式,杂交生产效果明显,同等饲养条件下,平均每只多胎母羊年产两胎,年产羔4只以上,杂交羔羊3月龄增重与本地单胎羔羊相当,饲养1只多胎母羊年可获净收入在1500元以上,养殖收入是单胎绵羊品种的300%以上,通过示范,使广大农牧民看到了多胎肉羊的养殖效果,参与多胎肉羊养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本项目的实施将为广大牧民提高养殖效益、改进饲养管理方式、增加牧民收入探索一条新路,也是使广大牧民早日脱贫致富、共同实现小康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
3.1.1地理位置
沙湾县位于东径84。
57,~86。
09,,北纬43。
29,~45。
56,,之间,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天山北麓中段,县城东距乌鲁木齐185公里,距石河子市35公里,西距克拉玛依市126公里,距奎屯市65公里。
沙湾县总面积13110平方公里,南北狭长,约240公里,东西宽为101公里。
县域地形由南向北倾斜,分为天山山体、绿洲平原和北部荒漠平地三大部分。
总的地貌轮廓是:
南高北低,南部雪山群峰,北部沙漠潮海,两者之间为荒漠平原。
总地势起向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全县由南向北分为六个地貌单元,即天山前山丘陵区、洪积冲积扇区、冲积平原及干三角洲区、沙土覆盖平原区、玛纳斯河平原区。
县境内拥有耕地面积279.7万亩(包括农八师和其他单位165.2万亩),县属实耕地面积114.5万亩。
山区云杉林面积25.3万亩,沙漠灌木林120.8万亩,天然草场830.3万亩。
3.1.2行政区划
沙湾县县辖9镇、3乡、5个国营农牧场和两个行政管理区,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3个团场,2个场矿。
境内总人口约46万人,其中县辖人口20.3万人,有汉、哈、回、维等24个民族,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8%。
共有248个村民委员会,8个居民委员会和21个农牧业生产队。
3.1.3气候条件
沙湾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是我国同纬度区域光热资源最丰富和无霜期最长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温度6.9℃,年平均降水量185.5毫米,无霜期在160—190天之间,年日照总时数2829小时。
全县形成三个明显的农业气候区,即:
前山山区气候带,冲积扇平原气候带、洪冲积平原气候带,适应多种农作物的生产。
3.1.4交通
沙湾县区域优势明显,交通发达,地处第二亚欧大陆桥沿线经济技术开发带的黄金地段,北疆铁路、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天山公路、呼克公路分别横贯境内,同三条南北干线组成“田”字形交通网格。
距县城400~500公里的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三个国家一类口岸和首府乌鲁木齐把沙湾涵盖进了对外开放的活跃经济区域,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160公里。
沙湾县属农牧结合县,全县共辖9镇、3乡、3个牧场。
2011年未全县总人口(含兵团)47万人,其中农牧业人口达14.49万人,由哈、汉、维、蒙、回等22个民族构成。
2011年,县域经济实现新突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92.8亿元,增长15.5%;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33.2:
35.4:
31.4;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同比增长34.5%;
城镇职工平均工资达到24513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195元,城乡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1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111.32万头(只),累计饲养量141.8万头(只),牲畜存栏61.04万头(只),其中牛7.82万头,猪8.54万头,羊43.79万只,母畜比例85%;
牲畜出栏77.78万头(只),出栏率71%、商品率87%,全年仔畜繁殖成活达57.78万头(只),成活率达到99.8以上,家禽存栏达125万只,出栏357万只;
肉、奶、蛋、毛总产量可达4.78万吨、7.53万吨、1万吨,0.22万吨。
畜牧业产值达9.02亿元,同比增长3.9%,占大农业产值的25.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畜牧业的收入可达到1540元,同比增加304元,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沙湾县山泉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法人:
朱永章。
项目区位于沙湾县博尔通古乡森塔斯地区,距离县城30里,距离周边村队5公里距,距离沙博公路10公里,养殖场周边为草场、农田,远离居民区,该养殖基地以养殖多胎湖羊为主,该项目区水、电、路基本配套完善,山泉公司承担本项目技术人员、资金、技术力量都十分雄厚,项目建设实施有保证。
3.5.1羊肉产量迅速增加,人均占有水平不断提高。
2003年以来,我区绵山羊的存栏量、羊肉产量和人均占有量迅速增长。
2008年全区羊存栏3801万只,出栏3740万只,羊肉产量67.4万吨,人均占有量32.2公斤。
除羊存栏量较2003年减少300万只外,出栏量、肉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均较2003年大幅增加,分别增长28.2%,48%和44%。
3.5.2肉羊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高。
目前,全区已有肉牛、肉羊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112家,经营领域涵盖了畜牧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
全区共建设规模羊养殖育肥小区700多个,养殖总量达到200多万只。
全区规模肉品加工企业已达57家,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和覆盖面明显增加。
区内优质羊肉出口、出疆大幅度增加,2008年出疆活羊达到12万只,羊肉1万多吨,出口羊肉达到3400吨。
3.5.3肉羊品种不断优化,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
近年来,为发展肉羊养殖,我区先后引进了萨福克、陶赛特我国美利努肉用细毛羊等专用肉羊品种,积极开展了阿勒泰羊、巴什拜羊、和田羊本品种选育推广工作。
2008年我区肉羊地方品种优良化率达到了69%,同时,广泛开展了肉羊二、三元经济杂交,使肉羊的个体生产性能明显提高。
目前,我区有42个牛羊肉产品已通过无公害食品产地认证,有10个产品取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3.5.4生产水平有所提高,改良投入逐年增加。
2002年以来,各地充分利用地方优良品种,有针对性地选择引进适宜的区外新品种,采用现代繁殖技术,在主要产区分区域改良推广不同的高明产高效肉用羊品种。
同时,加大改良投入,狠抓“良种、良料、良法”三良工程,大力推进以优换劣、以良换土,鼓励农牧民发展良种良畜,积极推动品种改良工作。
2002年以来,每年自治区财政安排用于重点种羊场建设的专项资金达300多万元,并于2007年起,每年集中采购2000多只优质种公羊,重点安排在边远草原牧区和南疆三地州,加大贫困地区绵羊、山羊品种改良力度。
3.5.5资源整合明显加快,肉羊产业化发展已具雏形。
近年来,我区根据遗传资源丰富和拥有高科技畜牧、兽医、草原技术力量等因素,有效整合资源和技术优势,建立完善肉羊产业发展体系。
充分利用地方优良品种、发展调控、快繁及肥羔生产等现代肉羊实用新技术,在主要产区分区域改良推广不同的高产高效肉用羊品种。
同时,加大改良投入,充分利用自治区品种改良示范县建设示范带动作用,狠抓“良种”、“良料”、“良法”三良工程,大力推以优换劣,以良换土,鼓励农牧民发展良种良畜,积极推动品种改良工作,至今已完成86个品种改良示范县建设。
2002年以来,自治区财政每年专门安排1000万元品种改良专项资金,用于重点种畜禽场重点扶持建设,并在此基础上,每年安排500万元,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 完整版 多胎肉羊 纯种 湖羊 养殖 项目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