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钢铁工业历程.docx
- 文档编号:1908046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22.70KB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docx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国钢铁工业历程.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
美国钢铁工业历程
美国钢铁上业自年就开始了现代化进程,—年产业革命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左右的速度增长,从而使美国钢铁工业具有了庞大的生产能力,并且产品品种齐全,产品质量好,生产技术比较先进。
—年初期工业化过程中,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的速度增长,比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都要快。
年美国粗钢年产量达到了万吨。
—年上业化中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的速度增长。
年,突破了年产钢亿吨大关,在世界范围内长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
—年工业化完成和以后的时期,美国钢铁产量以年均的速度微幅增长。
年其年产钢达到万吨,是目前为止美国钢铁工业历史上最高的产钢纪录。
自此以后,美国粗钢产量开始滑落,再也没有恢复到这一水平。
可以说,在世纪年代以前:
钢铁工业一直足美国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产业;世纪年代以后,钢铁工业已演变为美国经济中的重要基础产业,一直受到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
因此,钢铁工业有美国经济的“晴雨表”之称。
二、工业化进程中美国钢铁工业所具有的发展优势
发展优势可以分为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仅仅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不同的生产环节之间生产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相同产业生产环节生产奉的比较。
.美国钢铁工业在资源禀赋方面的具有以下几方面比较优势
①美国发展钢铁工业有着较为有利的资源条什,有着丰富的铁矿石资源,品位也非常高,矿山工业发达,原料和燃料有充足的供应。
如阿巴拉契亚山区有丰富的炼焦煤,苏比利尔湖西部有丰富的铁矿(目前富铁矿已趋枯竭,但含铁—的贫矿储量巨大,以五大湖沿岸的梅萨比铁矿最为著名)。
②发达的铁路和水运,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什。
年美国的铁路里程即达到近万公里,是世界上铁路里程最长的国家。
铁路的大量修建与钢铁上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铁路建没需要消耗大量钢材,刺激了钢铁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铁路交通网为钢铁工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同时,美国的五大湖地区的水运和海运也为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美国钢铁工业在工业化进程中所具有的竞争优势
①政府高度重视并支持钢铁工业发展。
工业化过程中,各个产业都处在高速增长过程中,作为基础性行业的钢铁工业在产业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既要满足大规模基础设施和基本建设的需要,又要为装备工业、机械工业、耐用消费品制造业提供各种高质量、高档次的钢材产品,以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因此,为了促进:
正业进步,各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钢铁工业,增加钢铁工业的经济规模,生产高质量、高技术钢铁产品,才能充分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对这种基础原材料的需要。
如果不能实现钢铁自给,那么就需要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钢铁产品,这对本已经资本稀缺的工业化进程来说,会加剧其他行业的资本紧张状况,提高钢铁产品需求行业的投入成本,从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来看,这是一种不经济的选择。
美国政府在“二战”前后一直把钢铁作为战略性资源来对待,对钢铁工业给予的必要的政策支持。
通过大力发展本国的钢铁工业,实现钢铁上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钢铁企业的生产规模和技术、产品档次,从而提高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质量。
②保持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
在早期比较重视新技术的引进和采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展和创新。
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尽管比英国和法国晚得多,但是在其工业化初期,就充分利用了国外的先进技术成果,如炼焦、热风炉、平炉、型钢轧机、镀锡薄板等技术都是从英国引进的。
引进以后,又加以改进,创造出许多新工艺和新设备。
③规模化生产。
在生产体制上,实现企业联合化和专业化并举的发展模式,发挥了不同产品种类的规模经济优势。
“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是第一个在钢铁加工中充分利用新技术的规模经济优势的企业家。
年,他在匹兹堡建立了一座庞大的一体化的贝斯麦钢轨用炼钢厂即埃德加·汤姆森炼钢厂,该厂在长达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是最大的炼钢厂。
到世纪初,匹兹堡轧钢厂每年用人只有人。
随着产量的增加,成本及价格大幅度下降,同时也给钢铁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因此,美国开始组建起巨型的公司,把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集中在一起,联合企业的形式成为钢铁生产中的基本形式,其中美国钢铁公司成为当时世界最大的工业公司。
与此同时,在产品的生产上,这些联合企业却趋向于专业化,从而减少了机械设备的种类,便于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合理的经营管理,提高了规模经济的效率。
在年,至少有个美国钢铁厂的生产能力超过万吨,是当时英国最大钢铁企业斯图尔特——劳埃德公司的倍,其中美国有家企业的钢铁生产能力超过了万吨。
④运用资本的手段实现规模经济。
钢铁工业是规模经济比较显著的行业,需要筹集大量资本进行设备的更新和新技术的开发,因此,发展钢铁工业最需要建立现代股份公司制度以满足上述要求。
在工业化过程中,美国政府鼓励发展大规模的制造业企业,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经常发生,只要是生产上需要,有实力的大公司就会义无返顾地去收购所需的公司。
这种体制环境,客观上有助于钢铁企业利用钢铁工业的规模经济优势,发展一体化的钢铁企业。
三、美国钢铁工业布局上的演变
.资源型布局
美国钢铁工业发端于东北部的大西洋沿岸,最初是利用当地木炭和小铁矿发展起来的分散小厂。
随着木炭被无烟煤代替,冶金中心向西迁移到靠近无烟煤产地的贝斯力赫姆(伯利恒)和斯克兰顿一带。
焦煤炼铁技术推广以后,其中心继续西移,转移到生产焦煤的匹兹堡地区。
匹兹堡在近代产业史上曾被称为美国的“钢都”。
世纪初,苏比利尔湖区的铁矿开发以后,在沿湖地带又兴起了许多新的钢铁工业中心,比如芝加哥、底特律、克利夫兰和布法罗等,在全国最大的钢铁消费区—北部的大西洋沿岸,也建成了大规模的钢铁厂。
.消费型布局
二战期间和二战后,美国钢铁工业呈现出向沿湖、沿海消费区域集中的趋势,新建钢铁厂大部分分布在芝加哥区和大西洋沿岸,匹兹堡地区的地位则相对大大削弱,有些钢厂甚至倒闭。
其主要原因是:
①钢铁生产所需要的煤和铁矿石等原料可以通过廉价水运的方式异地获取,由于是大规模运送,钢铁企业还可享受低运价的优惠,而通过铁路运送钢材的运价却很高;②世纪年代以后,苏必利尔湖区富铁石产量在不断减少,从加拿大、委内瑞拉等国进口的优质廉价铁矿石数量却在日益增加。
为了便于铁矿石进口,美国在沿海地区新建了伯恩斯港钢铁厂和费尔利斯钢铁厂,扩建了巴尔的摩附近的斯伯罗斯伯特钢铁厂;③电炉炼钢的比例在不断提高。
电炉炼钢需要消耗大量废钢铁(在美国约占/),而废钢主要来自钢材消费区。
世纪年代以后,美国在消费区兴建了几十家小型钢铁厂,它们以废钢为原料,在消费区炼钢,并轧制当地需要的钢材,目前小型钢厂生产了美国全国左右的钢材,这对平衡钢铁工业的布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美国钢铁工业“衰而不退”
美国的钢铁工业在经过了世纪初期、中期的高速发展之后,从世纪年代开始陷入了衰退的境地,从世纪年代开始,美国钢铁工业已经退出美国国内主导产业的地位。
衰退的表现形式:
一是钢铁工业的增加值在美国个制造行业中一直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二是进入世纪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虽然保持了年的增长,但是钢铁工业依然缺乏增长的动力,钢铁企业所承担的生产成本、环境成本都比较高,无法与进口钢材进行有效的价格竞争。
衰退的原因有如下几方面因素:
.美国国内钢材需求总量发生了变化
一国的钢铁产品的消费需求状况,影响着该国钢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即国内需求是提高中国钢铁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源动力,国内需求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各国竞争优势的差异。
随着美国工业化的实现,美国经济对大型钢铁产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明显放慢。
如年,机器制造业在西进运动中飞速发展,铁路就业人口跃居美国首位;到年,汽车业已追至第二位;到年,信息业上升至第三位,到年信息业终于取代汽车业成为美国就业人口最多的产业。
上世纪末,美国信息产业的年增长率已相当于其传统产业的—倍。
由于产业结构的变化,钢铁的需求总量、需求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所以美国钢铁的生产量趋于平稳,而不会达到之前的高产出。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竞争力明显下降
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钢铁工业的国际竞争力明显下降,突出体现为以下几点:
①设备投资周期没有与技术进步同步,导致生产设备老化。
美国钢铁工业投资的第一次高峰是在“二战”后的年代和年代。
转炉、连铸、大型高炉、计算机控制轧机等钢铁工业现代化技术是在世纪年代、年代进入实用阶段,由此导致美国钢铁工业的设备投资和国际上钢铁工业技术革新不同步。
与这相反,日本及部分欧洲国家则是同步将这些钢铁工业新技术进行应用与创新。
②设备结构落后,特别是轧制加工工序当中有相当多的设备无法满足用户的“小批量、多元化”需求。
③为了防止罢工,提高了工人工资,导致成本中工资比例提高。
④美国钢铁企业在出现困境时,选择了“多元化”的发展道路,导致投资资金等多种资源的分散。
⑤世纪年代,美国国内由于反托拉斯法严格执行,美国没有出现同日本一样强有力的钢铁联盟、产业研究会等业界团体,加之早期企业的兼并重组方案也没能通过议会审核,导致美国工业在产业调整方面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及灵活性,自接影响了美国钢铁企业对落后产能的淘汰及新产能的形成。
.日本钢铁工业的崛起加速了美国钢铁工业的衰退
美国钢铁企业在世纪年代以前,以其完善的公司组织结构、钢铁厂和单个生产设备的规模大、经济规模合理而著称,并在这方面长期保持了领先地位。
但是从世纪年代起,其他国家和美国在这方面的差距正在缩小,日本开始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主要是在工资和基建成本方面)。
随着技术的进步,世界范围内钢铁工业燃料的消耗在大大降低,美国五大湖和内陆地区的钢铁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在年代后逐步消失:
另一方面,大规模海运成本的降低,使得在沿海地区兴建大型钢铁企业成为更具有优势的一种产业布局选择,这也使沿海建厂的日本钢铁企业在产品价格方面更具有竞争力;再者,日本钢铁工业是“外向型”产业,即钢材产量的左右用于出口,美国是其重要的出口国,这也使美国钢铁工业直接面对日本钢铁工业的竞争,而美国钢铁产品成本要远远高于日本钢铁产品的成本,从而使美国钢铁企业失去竞争优势。
可以说,自世纪年代起美国钢铁企业在技术创新、技术应用、设备投资、生产规模等方面开始落后于日本钢铁工业。
.借助贸易保护措施给美国钢铁工业提供发展的空间
美国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白由的,其他国家的工业或多或少都会得到政府的保护。
伯利恒钢铁公司董事长早在年就对股东们说过:
“在世界上,我国的钢铁:
工业是唯一完全私营的钢铁工业。
不论在哪个国家,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钢铁工业看作是政府政策的左膀右臂,并接受政府的资助,或者这些企业部分或全部地归国家所有。
这样,这些外国政府一直采取旨在保护国内市场的措施,限制进口并鼓励钢铁出口。
近年来的趋势如果任其继续自流的话,那么国内钢铁工业将遭受严重销弱,从而威胁到国家的安全”。
基于这种认识,美国钢铁企业在形势迅速恶化时,美国钢铁工业通常会把许多困难及问题的症结归为不同国家的工业体制,并将其上升为政治问题,借助政府的保护性政策措施,躲避外国钢铁企业的竞争。
美国政府迫于钢铁企业的强大压力,会对美国的钢铁贸易进行干预。
年,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美国钢铁企业与欧洲、日本的钢铁企业就自愿限制进口钢材达成了一致协、议。
年迫于国内钢铁企业的压力,美国布什政府启动条款对美国的汽车制造商和其他钢铁用户征收高额的关税来制裁企业从国外进口钢铁,以求救助长期不景气的国内钢铁产业。
从长期来看,保护主义措施对美国钢铁工业发展的作用是弊大于利。
.美国钢铁工业“衰而不退”
美国政府对钢铁工业一直给予必要的扶持。
如政府为保证国防用钢和在尖端金属材料研究及应用的领先性,将一些重点钢铁企业的研究和开发工作纳入到国防预算当中加以保护,并以此支持美国钢铁工业在核心技术上的领先性。
世纪年代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美国 钢铁工业 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