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古诗知识点及文学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68927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3.40KB
雨霖铃古诗知识点及文学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
《雨霖铃古诗知识点及文学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霖铃古诗知识点及文学常识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课文分析
1.下列著名词作家均属于婉约派的一项是:
(a)
A.温庭筠、柳永、李清照、姜夔B.李煜、苏轼、陆游、辛弃疾
C.苏轼、陆游、温庭筠、李煜D.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
2.下列词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B.便纵有/千种风情C.自/胡马/窥江/去后D.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
3.下列加点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都门帐饮无绪绪:
心情、情绪B.暮霭沉沉楚天阔暮霭:
傍晚的云气
C.夜雪初霁霁:
雨、雪停止,天晴D.解鞍稍驻初程初程:
指整装待发
4.下列词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交待了离别的时间、地点和环境气氛。
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情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C.“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前一句写扬州破坏的原因,后一句写战乱造成的惨状。
D.“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表达出物是人非、今不如昔的景象,无限痛惜之情溢于言表。
5.北宋时期开阔了词的社会内容的是号称“慢词”圣手的柳永,因做过屯田员外郎,所以世称柳屯田;
词风力求典雅,代表格律词派的作家是姜夔,字尧卓,号白石道人。
6.阅读下列四首杜牧的诗,按要求填空:
赠别(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叹花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把下列四句诗分别归原到上面四首诗中去。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荫子满枝。
(1)_c___
(2)__b__(3)_a_(4)_d__
7.对《雨霖铃》一词下面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A.全词围绕“悲秋”构思,先写实景,后写虚拟之景。
B.全词围绕“伤离别”的构思,从离别之前写到别后的想像,情景交融。
C.这首词写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刻描写情态,别后的想像刻画心理。
D.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
8.对《扬州慢》这首词中表现“《黍离》之悲”诗句所作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a)
A.“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一个“名”字,表明扬州是人们向往的大城市;
“竹西佳处”,以杜牧诗句进一步表明扬州的声名远播。
总之,开篇8字,即写出耳闻目睹的扬州繁盛景象。
B.“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春风十里”,引杜牧诗句,想像往昔扬州城十四长街的热闹兴旺;
“尽荠麦”,则表明今日映入诗人眼帘的,竟是一片荒凉。
C.“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诗人赋物以人格化,一个“废”字,深刻揭露金兵罪恶的铁蹄对扬州的践踏,对繁华的破坏;
如今连水和树都憎恶侵略战争,更况人乎?
D.“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如果说上面所写均是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话,此句则写出了听觉与感觉--一座空城,更映衬出“清角吹寒”的凄冷和荒凉,更凸现了“黍离之悲”的主题。
9、阅读李煜的《浪淘沙》,回答文后问题。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对这首词的理解,不全恰当的一项是(c)
A.前三句,写词人被帘外潺潺的雨声惊醒,感到春天将衰残消逝,丝绸被子抵御不了五更时的春寒袭击。
B.“梦里”两句是说,梦中以为自己还在做着皇帝,不知已经是亡国俘囚了。
“一晌”,片时片刻。
C.“无限江山”即锦绣江山;
“别时”句是说,离别时很容易(即丢失很快),再要见可就难了(即身不由己)。
D.最后两句照应开头的“春意阑珊”,同时也表达逝者如斯、时不再来的慨叹。
10.对这首词的分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词,写的时间是暮春一个五更天的梦醒之后,写的地点是睡床上,写的事情是怀旧感今。
B.这首词,以词人当时的囚徒生活和片刻欢乐的梦境对比,抒发了怀念故国的悲苦和绝望的心情。
C.结尾写好的景物,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用“天上人间”概括对比今昔生活,都是形象而很有余味的双关。
D.这首词塑造了一个失去故国,一梦醒来无限辛酸的不幸者形象,语言精炼自然,音韵和谐流畅。
11、概括《雨霖铃》的内容和所引用的手法,并对所运用的手法进行具体分析。
内容上:
这首次描写了作者要离开汴京到外地漂泊和心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心情,抒发了自己因作词触忤仁宗,致使生活潦倒,前途暗淡的感喟。
手法上:
1、虚实结合的手法。
在上阙中实写了寒蝉、长亭、骤雨等景物,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在下阙中,虚写了烟波、暮霭、杨柳、晓风、残月等景物,联想到离别后孤寂凄清的情景,虚实结合使内涵丰富,更加突出强调了离别的痛苦。
2、融情入景。
作者将自己离别的愁苦以及前途黯淡的感伤融入寒蝉、长汀、杨柳等景物之中,突出了离别时的难舍难分以及离别后的寂寞凄清。
3、意象组合。
词中选取多个意象进行抒情。
通过对韩产、长亭、骤雨、暮霭、杨柳、晓风等意象的描写抒发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踏莎行·
郴州旅舍
秦观
1、秦观,北宋(朝代)著名的婉约(风格)的词人。
字少游,号淮海居士。
向来被认为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家之一。
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踏莎行是词牌,郴州旅舍是题目。
最初是写在草地上游玩的内容。
这首词选自《淮海词》。
2、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属于婉约派,从字数上看,属于小令。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哪堪,受不住)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堆积)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课文分析
1、概括这首词的内容,分析这首词所运用的手法。
(1)用典。
(2)炼字:
断、闭、砌
(3)修辞手法:
互文、反问、
(4)虚实结合
(5)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2、善于用典是这首词的特点之一。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这两个典故在词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个典故起到反衬愁苦和使愁苦之情变成具体形象的作用。
本来收到朋友寄赠的礼物和慰藉的书信,应是高兴之事,但由于词人遭遇贬官,精神至感痛苦,所以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不仅没让他感到高兴,反而更引发了他思乡怀旧的离愁别绪;
而且这种离愁别绪就像朋友的礼物和书信一样越积越多,越积越厚,从而使离愁别绪这一抽象的感情变得具体形象。
3、王国维很欣赏上片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两句,尤其是“闭”字用得好,请简要分析。
“闭”字准确生动、含有多层意思。
一是衬托荒凉而又寂寞的环境,说明作者于此几乎断绝与人的来往,故“门虽设而长关”;
二是逃避袭人的“春寒”,闭户不出;
三是妄图借此阻止进入耳鼓的杜鹃的哀啼;
四是妄图阻挡映入眼帘的落山的夕阳。
“鹃声”、“斜阳”在古诗词中都是引起乡愁的客观事物。
正因为如此,作者才产生了把耳闻目见一概拒之于门外的情感。
这是由“不堪”忍受而产生的怨恨。
4、“砌成此恨无重数。
”中的“砌”字用得妙,请简要分析。
有此一“砌”字,于是那一封封书信,便仿佛变成一块块砖头,层层垒起,甚至发展到“无重数”这一极限。
作者心情的沉重是可想而知了。
同时,也化虚为实,赋予愁以具体可感的形态。
5、这首词通过对孤馆、杜鹃、郴江等许多意象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和性格特点?
作者描写了一种清幽冷寂的意境,抒发了秦观在这一特定境遇中的惆怅、失望和寂寞、苦愁的心情。
词旨凄婉,音调低沉,反映出封建士大夫遭贬失意时的脆弱性格。
苏幕遮
周邦彦
1、周邦彦,宋代(朝代)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作品的名称是《清真集》。
2、这首词从风格上看,属于婉约派,从字数上看,属于中调。
燎(细焚)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接近、靠近)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擎起)。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荷花的别称)浦。
(1)虚实结合。
(2)反客为主。
在词的下阕中,作者要突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但是没有从自己写起,而从对方——自己的伙伴写起,更加突出了这种情感,从而取得两面的艺术效果。
“鸟雀呼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鸟雀以人的情感,想象生动地写出了对晴朗的渴望。
B、设问设问手法,“五月渔郎相忆否?
将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描写的更加细腻。
(4)语言。
A、语言风格b炼字:
“风”、“举”、
(5)反衬手法。
用小鸟的叫声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安静。
2、国学大师王国维评价周邦彦《苏幕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中的“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好在何处?
“举”是擎起的意思,雨后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荷叶都挺出水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雨后荷花的挺拔之姿。
3、《苏幕遮》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请具体加以分析。
上阕写景,描写了雨后的清新自然的景象;
下阕抒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回归自然安宁生活的向往。
4、联系《苏幕遮》的内容具体分析虚实结合的手法。
词的上阕中实写了沉香、欢叫的鸟雀、挺拔的荷叶等景物,在下阕中在梦中回到故乡,虚实结合,拓宽了词的意境,突出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声声慢
李清照
1、“声声慢”是词牌。
从字数上看,这首词属于长调。
2、李清照是宋代(朝代)著名的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字易安,自号易安居士。
作品集《漱玉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恼)。
乍(忽然)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修养、调理)。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对付、抵挡)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正)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可)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怎么、怎样)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情形、光景),怎一个愁字了得(了结)?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b)A.《乐章集》B.《漱玉词》C.《花间集》D.《稼轩长短句》
2、李清照的《声声慢》是一首(a)A.婉约词B.豪放词C.抒情词D.清旷词
3、李清照的词被誊为(c)A.稼轩体B.半山体C.易安体D.漱玉体
4.李清照生活的年代是(d)A.南唐B.北宋C.南宋D.北宋南宋交替之际
5.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c)A.夸张B.拟人C.叠字D.比喻
6.《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b)A.初秋B.深秋C.初春D.暮春
四、多项选择题:
1.《声声慢》一词的艺术特色是(bcd)
A.运用白描手法写景抒情B.创造性地运用叠字C.借景抒情,寓情于景D.语言浅近,意境深远
2.在《声声慢》中,李清照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残秋景物抒发愁情(abcd)
A.急风B.过雁C.黄花D.梧桐细雨E.江水
3、“雁过也,正伤心”一句中,“雁过”所引发的作者的情绪有(abcd)
A.秋愁B.故乡之思C.离别之苦D.往昔夫妻伉俪生活之思E.羁旅行役之苦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表现愁情(abc)
A.动作神态B.环境感受C.心境意绪D.生活场景
5、《声声慢》中的“黄花”具有的意义是(bce)
A.实写菊花B.以花自喻C.寄托身世之感D.象征自己晚年的孤苦无依E.抒发盛衰之感
五、简答题:
1.《声声慢》一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怎样的处境与心情?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无依的处境和凄惨心情。
2.这首词通过哪些景物描写来渲染愁情?
这首词通过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景物来渲染愁情。
3.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运用叠字表达词人的情感活动和变化,语言自然、通俗,富于表现力。
4.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哪几方面的情感内容?
表达了三方面情感:
一是写国破家亡以后孤苦无依的凄惨心情;
二是流露出故国之思;
三是抒发昔盛今衰之感。
5.开头十四个叠字的运用,从哪几个方面抒写作者的凄惨心情?
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从动作与神态、环境感受和心境意绪等方面抒写作者凄惨心情。
起到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作用,在结构上统领全词,构成全词的骨架。
六、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阅读《声声慢》和《一剪梅》两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同:
明确:
①风格上:
都是婉约词,细腻婉转 ②节令上:
秋天
③情感上:
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异:
①相同的意象不同的意境
花:
《声声慢》菊花愁损容颜,也指词人如今孤独寂寞,没有人欣赏、没有人守护,正是李清照不幸遭遇的现实写照。
《一剪梅》――“红藕香残”从色彩上、气味上写出了荷花的清丽,即使飘零水上,仍是一幅轻盈雅致的图画。
雁:
《一剪梅》表达相思之情;
《声声慢》中“雁”未必相识,却说是“旧时相识”,这里寄寓着作者两层感情:
雁足传书为古诗词中常用之典,此指夫亡之痛;
秋雁北来,写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总结:
《声声慢》和《一剪梅》虽然都是李清照写愁的名篇,然而我们从对比中可以发现,两者“愁”的内涵是不同的。
《一剪梅》是对丈夫的相思之愁、生离之愁,其时词人锦衣玉食,而士人游学游宦也是社会习俗,故这愁来得轻、浅,正如词人所言是“闲愁”;
《声声慢》之愁绪却是沉重、哀痛乃至于凄厉的,这是融合了家国之思、孀居之悲、沦落之苦的泣血之作。
由此也可看出李清照前后两期诗风的不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雨霖铃 古诗 知识点 文学 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