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设计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06756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4.72KB
课题设计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题设计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设计方法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但仅仅一般地“提出问题”还不能表明科研课题的形成,也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成为课题,只有提出有创见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构成一个课题。
因此,课题必须是具有独立性的科学问题,而且是有明确意义的科学问题。
所谓明确的意义包含有两层意思:
一是课题在科学上是成立的,可以从已知的条件加以实际研究;
二是课题是用科学术语表述的,比一般性提出问题要成熟和深刻。
第三,科学的认知。
一个有科学价值的问题,建构在人们科学认知的基础之上。
首先,必须对构成该问题的各项事物和现象作一番透彻分析,也即正确地揭示客观对象矛盾及其各个方面;
其次,运用科学的概念、语言工具,去正确地表述所形成的问题;
再次,必须对问题展开的步骤即问题可能解决的途径预先做一番构思与论证,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前景包含在问题之中。
在课题设计上如何推陈出新,提出创造性的新发现,对科研工作者来说,须不断提高正确揭示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水平,增强认识与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
2、创新性之“魂”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也是选题的一条根本性原则。
创新性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过程中十分注重的一个方面,并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还有一个统计,每年有近三分之一的申请者因选题缺乏创新而被否定。
选题具有创新性,就是要选择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研究的结果也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过的成就,这样才能体现出研究的新颖性,研究出来的成果也才会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没有创新性的选题是没有价值的,也称不上科学研究,这是衡量科研成果大小的重要标准。
选题的创新性代表研究的价值,包括原始创新和次级创新两个层次。
所谓原始创新是指基本概念、理论体系上的建立或突破,新方法的建立以及在新领域内的拓展等,它包含全新的研究选题、全新的研究思想和全新的研究方法;
次级创新是对现有概念、理论体系、方法等的改良和深化,为充实和完善理论的发展奠定基础和提供依据,为源头创新增添积累。
在课题申报书中,选题的创新性具体体现在3个方面:
(1)理论创新。
主要包括:
①新思路。
具有实质性的源头创新思想或思路,可以是对新问题规律的认识,也可以是对旧问题的新认识,或者说是更深入的认识。
②新内容。
包括前人所未触及的一些科学分支,或由学科之间交叉而产生的新的领域,以及由于环境、社会、技术等条件变化而产生的新的问题领域。
③新命题。
提出新的概念、假说以及理论体系。
所选的课题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新颖性、独创性,意味着选题一经解决,将能在科学理论上引起突破,或能填补科学研究的空白,或能开拓新的科研领域,或能补充、丰富原有的理论学说乃至创立新的理论学说。
(2)方法创新。
主要是指在科研中所采取的方法是前人未曾采用过的,或者前人虽采用过但添加了新的内容。
方法创新往往主要来自研究需求的驱使,可以是对已有方法的改进,也可以是一种全新方法的建立。
创新的方法能解决新出现的问题或别人不能解决的旧问题,或增强科学性,或提高工作效率,或扩大适应范围。
方法创新可体现于指标体系、计量指数、抽样方法、分析计算方法等多个方面。
(3)资料创新。
包括通过调查研究获取新的第一手资料,发掘或整理新的资料。
这些新资料应该能使人们获得揭示某些科学问题真面目的新方法、新角度和新的理解境界,能够充实或修正研究内容。
对一份课题申报书来说,选题创新既可以体现在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资料创新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只体现在其中的一、二个方面。
但不论怎样,当研究范围确定后,必须注意研究思路、研究视角、理论框架、核心概念、研究方法的创新性。
与此同时,也必须提高选题的技巧,这些技巧主要有:
一是思辨选题法。
运用思辨分析求变、求异,从老论题、旧论题中多角度地开发选题,通过多角度的思辨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方法去考察、分析选题,在老论题、旧论题上有所发现,有所突破。
思辨法可从不同侧面开发选题的多维性,人云亦云我不云,老生常谈我不谈,从而拨暗启明,别开生面。
这就要从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薄弱环节,可从下列几方面考虑:
其成果有无不完备、不深入、不妥当之处?
某学科领域中,哪些问题尚待解决?
在已解决的问题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补充或修正?
当前学术界有较大争议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争论的焦点何在?
占上风的意见有何不足?
相反的意见有何可取之处?
二是热点选题法。
所谓热点就是学界关注的焦点、热门论题。
热点选题并非随流跟风,而是在尚温未热时就已洞察、切入将热的选题,在及时捕获有关信息、抢抓先机的基础上超前选定论题。
特别是应用性研究,要善于把握时代脉膊,正确回答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这既能突出选题的针对性,又能提高选题的生命力。
三是逆向选题法。
所谓逆向就是摆脱思维定式禁锢、打破常规范式影响,转到方向相背或相去甚远的方面选题。
逆向选题要具有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求异意识,积极寻找那些被人们忽视的领域和问题。
特别要注意从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边缘区”、“结合部”、“交叉点”中寻找切入点。
恩格斯早就说过:
“在分子科学和原子科学的接触点上,双方都宣称与自己无关,但是恰恰就在这一点上可能取得最大的成果。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说:
“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的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被忽视的无人区。
”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往往集中于“边缘区”、“交叉点”上。
选择空白点、无人区进行科学研究,可望取得开创性成果。
四是移植选题法。
所谓移植是将某个领域的原理、技术、方法引用或渗透到其他领域而导致新课题产生的一种思维策略。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贝弗里奇说:
“移植是科学发现的一种主要方法,大多数发现都可以应用于所在领域以外的领域时,往往有助于进一步发现。
”移植就是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统一,就是学理与方法的统一。
但由于选题取向的不同,论题的内涵或是偏于甲学科,或是偏于乙学科,可以有所侧重。
不同学科可以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由此引发出跨学科的论题。
五是延伸选题法。
所谓延伸就是对已有论题的延续和扩展,通过借鉴、参考他人研究思路和原创成果,进一步开拓选题的内涵与外延。
延伸需要摆脱对固有研究成果的迷信和保守,只要不断总结、整理前人的思想和思路,将考察、审视条理化、逻辑化,选题延伸就会产生新的源泉。
延伸选题不是一目了然的简单过程,而是不断调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艰难历程。
3、需求性之“向”
需求性是课题选择的一项基本要求,或者说是课题选择的导向。
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选择研究课题的需求性原则,正是植根于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点之上。
选题的需要性来自两个方面:
一是社会实践的需要;
一是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由于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自身的需要不同,可将课题分为基础研究课题、应用研究课题和综合研究课题三种类型。
基础研究课题一般是从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提出的课题,它是在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规律性的科学把握和理论的阐释,是开拓思维启迪心灵、探索未知的一种创造性理论思维活动。
体现在效益方面,选题应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说这个选题的预计研究成果,能满足人们认识外在世界的需要(学术价值)。
应用研究课题是一种满足社会需要,以解决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热点和重大现实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或是满足大众精神需要的研究。
应用研究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即咨询服务,其对象主要是政府、企业等单位,这是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生长点。
以政策分析为例,其研究还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现状和趋势研究,包括对现状的描述性研究、根据现有数据来分析某个政策领域;
二是论证研究,对可能的新计划和政策解决办法进行检验;
三是评估研究等。
咨询服务的实效性更强,通常都要迅速拿出准确而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否则很难得到课题。
从效益角度来看,应用研究课题有些能直接满足物质生产上的需要,能产生经济效益;
有些直接满足政治、社会、文化等社会需要,没有直接的经济效益,但具有社会效益;
还有一些属于探索性强的研究课题,短时间很难看到它的应用价值,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具有远期应用价值。
总的来说,应用研究课题既要选择那些“短、平、快”的课题,又要重视具有长远意义和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课题。
综合研究课题也可称为应用性理论研究课题,兼具基础研究课题和应用研究课题的特点。
根据研究需要,一般会在理论性和应用性之间有所侧重。
选题从需要性出发,必须考虑课题有无实用价值、经济价值或科学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
一般来讲,应从两个方面考虑选题的价值。
一是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应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论题。
关键性问题对每一学科理论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关键问题、关键环节的突破,可以提供有价值的新见解。
二是在应用研究方面应注重选择那些具有广泛性、紧迫性的论题。
应用研究如果是以既定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选择那些具有广泛意义的论题就可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如果是从实际问题出发来探讨解决的办法,针对实践中人们比较关心并急需得到答案的紧迫性问题提出对策,对于指导实践就会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4、可行性之“基”
选择课题时,要根据实际具备的和经过努力可以具备的条件来选择,包括主、客观条件。
可行性原则也是可能性原则,体现了科研工作的条件性,这是课题申报的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科学的、急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无法开展研究工作的。
美国贝尔研究所科学家莫顿就说过:
“选择题目不能草率,如果根本没有实现的可能,选题就等于零。
”
所谓选题的主观条件,是指研究人员是否具有完成课题所需要的素质和能力,如知识结构、智力水平、研究能力(如观察能力、实验能力、设计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心理素质、思维方式,以及在此基础上培育形成的科学素养等。
所谓客观条件,是指客观上是否具备完成课题所必需的社会条件、经济条件和科学技术条件,如必要的文献资料、资金设备、协作条件、所限时间、相关学科的发展程度等。
进行一项成功的科学研究,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都是不可缺少的。
只有在一些最基本的条件都具备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方可确定课题。
考虑到可行性,选题时就要注意难易程度适宜,“不买贵的,只买对的”,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要充分掂量课题组的科研实力,用有限的实力,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经费下,攻克某个有限的科学目标。
这个有限的科学目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目标就应与自身实力相适应,一定要避免“大”而“空”,否则将自寻烦恼。
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大题小作”的现象,即提出某些比较大的问题,而所解决的部分仅仅是一些小问题,动了一些皮毛,未触及根本的东西。
所选课题的类型也应是力所能及的。
就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而言,有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之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则在项目层次、项目类型上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3个层次,以及自由申请、青年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高技术探索项目、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重点项目和各种专项基金等7个基本类型。
无论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的重大项目、重点项目,相对来说范围比较大,涉及面较宽,适于较大的研究院或国内著名大学的研究人员;
而一般的研究者难以胜任如此重大的战略性课题,实际所做的工作与课题要达到的目标相差甚远,无法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
选题的意义虽大,但没有相应的技术条件(个人的或集体的)以及支持条件,就不宜于选择这样的类型。
二、设计的艺术
课题设计是研究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艺术,是灵魂和核心。
提高设计艺术,对于成功申报课题的作用甚大。
1、“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
在科研项目申报中,申请书的好坏常常是科研项目能否获得资助的决定性因素。
申请书表达得好,专家容易认可而获批准;
而申请书表现含糊或漏洞很多,容易被认为“思路不成熟”、“设计水平较低”而难于获得批准。
因此,申请者必须充分地、清晰地阐明课题的意义、学术思路、研究方案和技术关键,体现出研究工作的科学性与创造性,从而“说服”评审者。
一般而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应该具有以下的几个方面的特点:
(1)项目符合所申报基金资助的范围和领域的要求;
(2)选题准确,具有创新性;
(3)主题突出,目标明确,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4)逻辑性强,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5)注意细节。
从这几点足可看出,设计出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必须处理好“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抓住申请书中的亮点和主线,充分体现课题设计的科学性、创新性。
首先,突出申请书中的亮点。
多数情况下,亮点就是课题的创新点或优势。
评审专家在评审过程中总是将高分给予那些印象深刻的项目,这就是申请书中的亮点所产生的作用。
申请者应该清楚自己申请书中的亮点是什么,在撰写过程中要浓墨重笔,充分将亮点作用发挥到尽致。
如果在方法上有创新,就要突出介绍方法的创新之处及可行性;
如果在研究模式上有创新,就要注重介绍新的研究模式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与旧的研究模式的异同;
如果在认知上有创新,一定要注意自己分析过程的合理性和提出科学问题的重要性。
其次,突出申请书的主题,集中研究目标。
在申请书的撰写中,通篇都要围绕研究主题来进行,以此为主线将各方面的内容串联在一起,不要将与主题不相关的东西放在申请书中。
根据主题的需要确定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加以清楚的表述,注意逻辑关系,前后内容不能矛盾;
研究方案要根据课题主题突出重点,但内容不能单薄,同时合理安排内容,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大处着眼”体现了申请者的眼界,为申请书奠定了基调和层次,但还必须从“小处着手”,撰写好的申请书中的每一项内容:
(1)课题名称。
课题名称必须具体、明确。
所谓具体、明确,就是能标识出申报课题的研究对象,使人一眼便知你研究的是什么;
其次,还要能标识出研究视角,将研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
题目大小要适当,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同时要有学术性。
(2)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主要是要求申请者陈述国内外在此方面研究的情况,从而使评委判断该课题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决定有无必要给予资助。
申请者在撰写该申请书之前,应该广泛收集与申报课题有关的文献,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并清楚地告诉专家。
文献综述不是简单地罗列,其特点是“综”、“述”,就是要求申请者对涉及申报课题主题相关的文献的前人工作、争论焦点、发展趋势等内容,进行比较专门的、系统的点评。
在文献综述中,对前人的工作应该正确评价和对待,不要轻易贬低前人的工作,不要下不太准确的结论。
如有的申请者在填表时简单写道“国内外零星文章有所提及,但缺乏系统的研究”,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究竟怎样缺乏系统的研究,需要准确、清楚地予以说明。
要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
一般不要使用超过十年的文献,但在高水平杂志上发表的除外,因为这些文献可能代表这一领域的基础性工作。
文献的档次也应该重视,在某种程度上你引用文献档次的高低就可能代表你工作水平的高低。
同时,申请书参考文献引用要规范,在论述关键立论依据时要标注文献出处。
(3)选课意义和价值。
这部分需要申请者多动些脑筋,努力把自己选题中的闪光点,从学术价值的方面概括出来,让评委看到课题研究的理论创新与学术价值,使他们产生共鸣,这就为课题获准立项打下了基础。
当然,学术理论上的创新与突破,不可能在短短十几行字中表达得十分清楚,这就需要申请者去粗取精,尽可能多地展示自己学术思想中的亮点,并在理论上加以高度概括,文字上高度精练。
阐述科学研究课题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对申请者来说也十分重要。
如果你的研究没有什么理论意义,又不能解决社会现实中的问题;
或虽有意义,但申请者抓不住要领,表达不清楚,那这项申请十有八九会落空的。
另外,还要注意实事求是,言辞朴实,论述准确,有根有据,使人信服。
(4)研究内容与重点难点。
研究内容就是研究项目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要达到的预期目标和成果,研究者提出的重要的主要的思想观点等。
这部分一定要填写实质性的内容,且要注意层次清晰、突出重点。
研究内容要写具体,不要简单罗列,要有分析、有思路,要提出研究内容所涉及问题的关键点。
不仅写“做什么”,更应该写出“怎么研究”。
假定你的课题最终的研究成果是一本理论专著,那么,如果你能附有比较详细的编写大纲,那这就给评委们一个良好的印象:
预研阶段工作扎实,完成该项目的可信度高。
拟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提出二个左右就可以了,这种重点难点问题一般是要达到研究目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难点和理论难点,也就是研究工作中的硬骨头。
提不出难点重点问题肯定不行,须知在研究难题、探讨解决方法的同时,正是对申请课题进行系统思考,论证申请课题的新颖性、创造性,展示申请者研究思路或技术路线,证明研究方案可行性的时候,回避难题重点问题对申请课题的获准立项是有害无益的。
难点重点问题太多也不妥,这表明你没有抓住其难点,或者进一步说可能是项目难度太大。
(5)研究思路与方法。
研究思路是研究的具体框架,条理性要强,根据研究内容来确定。
研究方法属于课题研究中的技术路线,是依据研究思路对各种具体方法的合理安排,以便能完成相应的研究内容,达到相应的要求。
研究方法应比较具体,要注意针对研究内容,具体阐明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及通过什么样的技术路线达到研究目标,对其中的关键问题要有所涉及,并就研究方案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不能笼而统之,模糊不清,而应有可操作性,与课题组人员构成和设施条件相符,最好不要使用那些不切实际、难度大的方法。
(6)研究创新之处。
研究创新之处是申请者总结前人研究和设计自己课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与他人不同的地方,需要进行相应的归纳并说明之。
创新之处,可以是理论上的,可以是方法上的,还可以是综合性的。
(7)前期研究成果。
申请者填报自己近期(一般是5年内)取得的与申请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为了使评委了解主持人的学术功底、专业水平和工作基础,进而分析申请人对所申请课题的主持、研究、统筹等方面的能力。
一般基金都会优先支持那些有过前期研究的课题以及有相关研究的课题,如果光有设想而没有研究基础的话,是很难获得资助的。
因此,必须把那些份量重、水平高、影响大的与申请课题密切相关的成果少而精地填写上去,在排列上不一定按时序排列,一般先排列最优秀的成果,造成先声夺人之势,以给评委突出的印象。
面面俱到的成果排列和随便草率地填上几项,都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8)研究计划与经费预算。
研究计划是课题从设计、实施研究到取得阶段性成果乃至最后完成的研究方案,主要包括课题组成员的具体分工、主要研究阶段及每个阶段的时间、分工、主要任务、取得的阶段成果、调研计划(调研时间、地点、内容、路线、周期等),要根据课题的需要作出合理安排,不要随意写出。
研究成果主要是专著、论文和研究报告,要合理填写,不要虚高。
经费预算要合理,应在项目的支持力度范围内。
经费预算使用的项目应在所列的目录中,要根据具体的需要提出经费的预算,不要提出那些无根据的经费预算项目。
(9)课题组人员构成。
任何一项研究课题,都是靠课题组成员的辛勤努力去完成的,所以课题组人员的组成情况对课题的获准立项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单枪匹马地申请课题,试图依靠一个人的力量来完成一项研究,这种课题是很难获准立项的。
因此,要根据申报课题所属的学科分类和专业类别组织研究队伍;
人员知识结构合理,知识、能力互补性强;
注意课题组成员的年龄结构适当,便于相同学科、相同专业的老、中、青研究人员的力量配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项目要注意跨学科、跨专业研究人员的联合;
重大课题要注意跨单位研究人员的联合等等。
更要注意的是,课题组的组建既要注意联合一些知名度较高、实力较强的学者,以增强研究实力,提高立项率;
也要避免成员“挂名”、研究人员不参与研究的现象,真正发挥课题组的战斗力。
只有根据课题研究内容来形成课题组人员的最佳组合,才能直接反映课题组承担课题研究的能力及研究队伍结构的合理、优化,才能形成科研攻关的合力,从而保证课题研究的质量和完成的时间。
(10)注意申请书的外在形式。
申请书的外在形式与申请书的内容虽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它却对申请表内容作用的发挥有一定的影响。
认真填写课题申请书,填写中注意到内容与技巧的统一,就有可能获得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
在文字方面,要避免出现错别字,文字要通顺,标点符号要正确使用,不要让专家读起来费解和误解。
填写项目申请书时,力求在打印材料的用纸、字体等外在形式上做到设计得美观、大方,给评委以良好的视觉印象。
此外,申请表各栏目的填写要实事求是,诚实守信;
项目论证及其他栏目的文字表述也要尽可能清晰、通畅、规范,格式等要符合申报要求;
涉及到的资料、参考文献尽量列全;
该填写的地方都要填写;
字号不要太小;
字数符合申请书的要求,一般不可超过,当然太少无法说明问题也不好。
总之,要想充分“说服”评审专家,达到立项的目的,应当做到:
学术有深度,立论根据充足,研究内容明确,技术路线先进、合理、可行。
这样,申请书就比较完美,会很大程度地提高获准几率。
2、“宽度”与“深度”之间的权衡
在申报课题时,有一个在“宽度”和“深度”之间权衡的问题,究竟是“口子”大一些好,还是“口子”小一些但挖掘得深一些好?
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实则不然。
对一篇文章而言,包括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在内,一般要求是口子要小,提倡“小题大做”或“小题深做”。
但课题并不是“口子”越小越好,而应该是“宽度”适中。
如果“口子”太小,一、二篇文章就可解决的问题,就没有课题资助的必要性。
当然,“口子”太大,涉及的领域太宽,既受时间限制的影响,也受自身学术能力有限的制约,能否立项就值得考虑了。
“宽度”适中也有一个与课题类型相匹配的问题。
无论是国家社科基金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设置了重大项目。
所谓重大项目是指在某一时期、某一学科领域中具有重大意义,解决后能对学科乃至整个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或对指导实践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重大项目的题目甚大,范围甚宽,涉及的学科也比较多。
常规性项目,包括年度重点课题和一般性课题,其研究难度及重要性不及重大项目,但这类课题数量较多,研究规模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设计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