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06072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83.81KB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单元检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5.从近代化进程的角度看,维新变法运动最深远的历史影响是()
A.确立了清朝君主立宪的政体
B.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
D.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6.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学校之立,在变科举。
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这表明中国“向西方学习”进人哪个阶段?
()
A.物质技术
B.政治制度
C.思想文化
D.实业教育
7.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是不够的。
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
梁启超家庭伦理观念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
D.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
8.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说》里谈到:
“国家如一公司,朝廷则公司之事务所……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má
ozé
i原意为吃禾苗的两种害虫,比喻危害人民或国家的人),正朝廷乃所以爱国家也。
”这段话( )
A.提出了救亡图存的要求
B.宣传了“实业救国”的思想
C.反映了社会契约的精神
D.体现了“家国一体”的理念
9.梁启超曾致书康有为:
“弟子以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欧洲之兴全在于此),然初时不可不有所破坏。
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而更提倡保之,是北行南辕也。
”这说明梁启超主张( )
A.提倡儒学,中西结合
B.引进西学,变法图强
C.批判西学,古为今用
D.效仿欧洲,自强求富
10.甲午一战,天朝再败于东邻维新之岛国日本,举国深感耻痛,中国知识精英痛定思痛之余,在文化自觉上又进一层。
(金耀基《文化自觉、全球化与中国现代性之构建》)当时“中国知识精英”的着力点是( )
A.经济的现代化
B.器物的现代化
C.制度的现代化
D.精神的现代化
11.下表为我国1902~1904年译书统计简表。
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 )
A.甲午战争失败的深刻反省
B.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
C.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D.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
12.1896年孙家期在《议覆开办京师大学堂折》中称:
“中学有未备者,以西学补之;
中学有失传者,以西学还之;
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
A.排斥西学
B.认识到了中学的不足
C.认为西学处处在中学之上
D.开始认识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
13.“泰西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惟武备则力求讲求……惟恐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
”这一论述属于下列哪一派别的观点()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顽固派
D.立宪派
14.有学者认为“‘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化复兴运动。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
A.新文化运动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
B.新文化运动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C.新文化运动批判与重建传统文化,呼唤人性的复苏
D.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权
威思想,倡导个性解放
15.湖北自张之洞提倡学堂后,而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
这说明张之洞以上举措的主要作用是( )
A.改变了思想观念
B.维护了清朝统治
C.建立现代教育体制
D.民主共和思潮兴起
16.陈独秀指出:
“若一方面承认共和政体,一方面又要保存孔教,理论上实在是不通,事实上实在是做不到。
”为此,他当时致力于( )
A.反对袁世凯复辟的军事斗争
B.宣扬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
C.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
D.创建无产阶级政党
17.1918年11月,李大钊为宣传十月革命而发表了( )
①《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 ②《庶民的胜利》 ③《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④《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8.梁启超说:
“贵族政治者,虽平民政治之蟊贼,然亦君主政治之悍敌也。
……贵族之于平民,固少数也;
其于君主则多数也。
故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
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
”此论主张的是( )
A.共和
B.民主
C.帝制
D.自由
19.就作用而言,新文化运动前期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主要“新”在( )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地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20.新文化运动以来,鲁迅为青年读书提出的建议是:
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陈独秀认为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
这反映出( )
A.鲁迅、陈独秀主张用外来文化作补充
B.中国人崇洋媚外
C.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
D.中国传统文化已经过时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1小题,每小题15.0分,共1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问题与主义”之争虽为时不长,但反映出了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思想界异常丰富而活跃的动态,特别是反映出了各种流派混杂难分、阵线混淆的重要特征。
当时各界都在关注“社会”的革命或改良是时代的共同点。
有学者认为“问题与主义”的性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现实政治等原因的影响被扭曲了,……。
他们认为,在讨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当中,李大钊和胡适的分歧显然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共识大于分歧。
即使是分歧,也并不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只是在具体认知上还不够辩证和全面。
“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地认知中国社会的特殊性,如何使主义、理论与实际更为紧密地结合。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是胡适与李大钊共同开创了如何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维史。
归纳总结材料中的观点并对其进行评价。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基础知识的能力。
1917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2.【答案】C
【解析】陈独秀说的“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说明中国还没有真正的思想解放运动,辛亥革命有思想启蒙的作用,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故A项错误;
陈独秀肯定了辛亥革命的政治方面的作用,故B项错误;
陈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认识到了思想解放的重要作用,故C项正确;
题目中没有说到尊孔复古的逆流,故D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第一号起改名为《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此题容易误选C。
4.【答案】B
【解析】《新青年》先后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先排除A、D两项,再排除C项。
5.【答案】D
【解析】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D项正确。
A项本身说法错误;
B、C两项是内容,均不符合题干要求。
6.【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表明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
7.【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说明梁启超主张民主思想,这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关,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梁启超主张民主思想,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梁启超主张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材料只是反映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并不能说明儒学已成为众矢之的,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本题以梁启超的言论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朝廷由正式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代表,爱朝廷即所以爱国家也。
朝廷不以正式而成立者,则朝廷为国家之蟊贼”可知反映的是一种契约精神。
故本题选择C项。
9.【答案】B
【解析】“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指的是引进西学,变法图强,B项正确,C项错误。
由“孔子之不适于新世界者多矣”可知A项错误;
D项表述脱离维新变法的主题。
10.【答案】C
【解析】甲午战争后,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旨在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以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11.【答案】B
【解析】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相关书籍占比最大,据此判断这一阶段译书内容所具有的特点是重视翻译日本相关著作,故B正确;
甲午战争失败在189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
材料反映应用科学的著作占比10.5%,故不能说明重视翻译应用科学的著作,
故C排除;
材料也不能反映向西方学习的进程加快,故D排除。
12.【答案】B
【解析】依据“中学有未备者”“中学有失传者”说明认识到中学的不足,B项正确。
“以西学补之”“以西学还之”说明A项错误;
“以中学包罗西学,不能以西学凌驾中学”说明C项错误;
开始认识到西学有其优越之处是在鸦片战争后,D项错误。
13.【答案】A
【解析】材料的意思是只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即科学技术,而不改变封建制度。
很明显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
14.【答案】C
【解析】批判袁世凯推行的尊孔复古逆流属于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A项错误;
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前期新文化运动主张,故B项错误;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主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呼唤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重建,故C项正确;
新文化主要批判儒家思想,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1902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湖北师范学堂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传入,促进人们思想解放。
故A正确。
B项与“新潮输入,革命已伏萌芽”不符,排除B。
C与事实不符,新中国成立后,现代教育体制才建立。
D兴起于19世纪90年代兴中会的成立以后,排除D。
16.【答案】B
【解析】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与“科学”。
17.【答案】B
【解析】 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中热情歌颂十月革命,并号召中国人民向十月革命学习,故B项符合题意。
18.【答案】A
【解析】由材料中“贵族政治……君主政治之悍敌也”、“贵族能裁抑君主,而要求得相当之权力,于是国宪之根本即以粗立。
后此平民亦能以之为型,以之为循”可知梁启超主张以贵族抑制君主的权力,实行贵族政治即贵族共和制,然后以平民抑制贵族的权力,实行民主共和制,故A项正确;
民主是人民统治即人民当家作主,没有全面概括材料的观点,故B项错误;
帝制即君主专制政体,与材料观点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自由的主张,故D项错误。
19.【答案】B
【解析】资产阶级改良派没有提出反封建的思想,而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封建思想不彻底。
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着中国千百年来传统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及其政治意识,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20.【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
依据材料“少看或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鬼话来捣乱”看出,鲁迅、陈独秀对传统道德文化持批评态度,不主张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A项不符合题干鲁迅、陈独秀的主张;
鲁迅和陈独秀不能代表B项中国人;
D项材料没有涉及。
故答案为C。
21.【答案】观点:
所谓的“问题与主义”的纷争不过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一次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
评价:
该观点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并离开了历史大背景,无视这场争论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胡适仍然是主张渐进改良道路的,不能否认在论证中他以实用主义、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这场“问题与主义”的争论,是关系到近代中国要不要革命,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争论,是涉及近代中国社会和历史走向的根本分歧。
【解析】第一小问观点,根据材料“他们认为,在讨论(“问题与主义之争”)当中,李大钊和胡适的分歧显然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共识大于分歧。
即使是分歧,也并不是根本性的、不可调和的对立,只是在具体认知上还不够辩证和全面”可知“问题与主义”的纷争不过是当时进步知识分子内部一次对现代中国思想发展和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理性讨论;
第二小问评价,该观点摒弃了阶级分析方法,并离开了历史大背景,无视这场争论的实际,因而是非科学的,不能反映历史的真实。
这场“问题与主义
”的争论,是关系到近代中国要不要革命,要不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原则争论,是涉及近代中国社会和历史走向的根本分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民 高中历史 必修 专题 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 潮流 单元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