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60720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29
- 大小:290.69KB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教学设计Word下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学流程
二次
备课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1.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2.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
哪些知识?
(学生思考、交流)
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
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
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
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提问:
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
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
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3厘米=30毫米),然后画线段。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
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明确先1
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
的快捷方便。
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
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
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情境引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学生进行估算练习,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让学生初步认识新的测量单位“毫米”。
通过动手操作,举例,使学生理解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建立1的直观表象。
板
书
设
计
反
思
分米的认识
3-4
1.会用分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分米与厘米、分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会简单的换算。
会用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一、复习导入
师: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
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谈话:
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
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
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分米长的纸条)
提问: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
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5.实践活动。
(1)现在同位合作,借助手中工具测量我们课桌的长、宽、高,比一比谁测量得准确。
(2)指名汇报交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四、课堂总结
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为学习认识分米奠定基础。
通过量、比、画、想,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获得了新知,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长度单位的换算
4-1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课件、口算卡片
一、复习旧知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2)提问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是什么。
把这些长度单位按照从小到达的顺序进行排列。
2.学生口答下列问题。
1厘米=()毫米10毫米=()厘米
1分米=()厘米10厘米=()分米
1米=()分米10分米=()米
3.思考后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1)2个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
(2)5个10厘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
4.谈话:
刚才我们复习了前面学习的知识,接着就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例2:
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1.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我们可以怎样想?
根据提示讨论。
(1)1厘米是()毫米?
(2)2厘米是()个10毫米?
(3)就是()毫米?
(4)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
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个10厘米?
(2)()个10厘米就是()分米?
(3)80厘米等于()分米?
(4)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3.归纳总结。
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你发现了什么?
(1)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2)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3)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2.完成“练习五”第8题。
3.完成“练习五”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绳子对折再对折,将绳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4份)
(2)求每段绳子多长,就是求什么?
怎样列式?
(4分米÷
4=1分米)
(3)如果这根绳子长2分米,你知道怎么算吗?
复习旧知,激活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完成练习,检查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4-2
1.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加深对毫米、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联系的认识,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让学生参与长度单位间关系的整理过程,在探讨交流中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综合类推能力和学习兴趣。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对长度位间的进率形成更清晰的认识。
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关系。
1、复习回顾
1.同学们,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长度单位,你们能说说都学过
哪些长度单位吗?
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结合学生的回答,回顾: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
=10毫米。
随意指两个长度单位,让学生说说它们们之间的进率。
2.小组活动:
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
短。
3.课件出示一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让学生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注意长度单位的选用),然后小组合作量量,派代表回答,共同验证,
对估计比较准确的学生给予鼓励。
二、基础练习
1.填空。
5厘米=()毫米50分米=()米
100厘米=()米5分米=()毫米
8分米=()厘米5厘米+5厘米=()分米
2.将下列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5分米3厘米4分米9厘米
3米9毫米6厘米100毫米
3.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独立估测准备好的粉笔、文具盒,小组交流后合作测量。
4.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6题。
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出要画的线段有多长,再让学生独立在练习本
上画线段。
5.教材第25页练习五第9题。
小组交流讨论,教师适当地提示学生。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怎样理解题意,其他学生可以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过程,教师巡视,检查完成情况,给予指导。
1.游戏:
排队与对话。
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卡片按照从小到
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拿到某个长度单位的学生请用那个单位说一
句话。
2.读一读,帮小明改正错误。
2016年3月16日星期三雨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了
13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
学校离我家不
远,大约有20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了一棵高2分米的树被风刮断了,
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分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
我跑步到学校,看到老师
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铅笔和4米厚的
笔记本,认真做起笔记。
四、课后小结
本节课是毫米与分米的练习课,加上之前学过的米和厘米,都是我
们日后经常会用到的长度单位,大家要牢记它们之间的进率,通过练习
要能正确对这几个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系统复习长度单位名称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和理解。
应用所学测量只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意在引导学生认真理解题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毫米、分米的认识(练习课)
千米的认识
4-3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件,皮尺,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
1.复习旧知
(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教师板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
)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①一枝铅笔长18(
)。
②一枚1分硬币厚约1(
③教室里的课桌高8(
④教室地面约长8(
⑤北京到黄山市的距离是1316(
2.导入新课
揭示课题:
北京到黄山市的路程很远,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说一说:
对于"
千米"
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
(
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
2.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结合课前测量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周的长度,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
(每个学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实际教学时,尽可能用学生身边的数据。
课件出示:
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
)圈的长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
教师板书:
1千米=1000米。
(2)出示标准化跑道的图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沿跑道走半圈是(
)米,走(
)的长度正好1千米。
3.实际感受1千米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
(此环节也可以在课前完成)
(2)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15秒。
(3)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课件出示指路标志、珠穆朗玛峰主峰高度、汽车速度表等图片,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1题、第2题和第3题。
四、课堂总结,明确目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你能从生活中找出1千米吗?
从简单的回顾中引入新课,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探索新知做好铺垫,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系统性。
此环节的设计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联系生活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作为数学教学的活教材,具有时效性,使数学充满真实感和亲切感,学生能感受其存在的价值。
让学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印象更深刻。
1千米=1000米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
4-4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及换算方法
掌握路程的估算。
1、复习导入
卡片出示下面的题目,学生抢答。
1.1米=()分米2厘米=()毫米50厘米=()分米
1米=()厘米3分米=()厘米1千米=()米
2.1米-6分米=()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23毫米+27毫米=()厘米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1.教学教材第27页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
独立在教材上的括号里填上合适
的数。
(2)同桌相互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3)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吗?
试一试。
(4)老师这儿也有几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4千米=()米9000米=()千米8千米=()米
6000米=()千米7000米=()千米5千米=()米
2.教材第27页例5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弄懂题意,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3.教学教材第27页例6
分析过程:
(1)小明是利用步数来估算的。
100米要走200步,、
从家到学校走600步,相当于3个200步,所以大约就是300米。
(2)小东是利用公共汽车站的距离来估算的。
从家到学校要经过
3站,每站大约是500米,所以3站大约是1500米。
(3)小红是利用时间来估算的。
走100米大约需要2分钟,从家
到学校大约要走10分钟钟,相当于5个2分钟,相当于5个100米,
所以就是500米。
1.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一下是怎么想的。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3题。
教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其他学生判断回答是否正确。
3.教材第29页练习六第8题。
(1)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学生独立画图,教师巡视,对不会做的同学给予提示。
4.教材第30页练习六第14题。
(1)读图,讲一讲。
(讲了什么事?
还知道什么条件?
要解决什
么问题?
你们能解决吗?
(2)四人小组活动:
回答教材上的问题,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通过回顾换算方法,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顾和对经验的总结,为类推出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做好必要的准备。
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理解换算方法,在自我解答中体会换算方法。
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形成1千米的长度观念。
4千米=(4000)米7000米=(7)千米
9000米=(9)千米8千米=(8000)米
5千米=(5000)米6000米=(6)千米
千米的换算及路程的估算(练习课)
5-1
2.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类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千米与米之间换算的练习过程,体验类推的思维方法,能够正确估算路程。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熟练换算方法。
正确合理地估算路程。
1千米=()米2千米=()米5千米=()米
50厘米=()分米1米-3分米=()分米
1分米-5厘米=()厘米25厘米+35厘米=()分米
23毫米+57毫米=()厘米11千米-8千米=()米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1.单位换算
9千米=()米8000米=()千米6000米=()千米
12千米-5千米=()米7千米=()米3000米=()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
2.教材第28页练习六第2题。
要求学生弄懂题意后,独立完成。
题目分析:
本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日常交通工具的熟悉程度,扩
大了对学生知识面的考查。
教师在组织全班进行集体订正时,适当进行交通法规相关知识的普
及。
3.教材28页练习六第6题。
估一估,从教室到校门口大约有多远?
分析与解答:
有多种估算方法。
(1)我们可以利用步子的多少来估算。
(2)我们也可以利用时间来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三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测量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