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职高语文练习册.docx
- 文档编号:19058510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117
- 大小:110.73KB
中职职高语文练习册.docx
《中职职高语文练习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职高语文练习册.docx(1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职职高语文练习册
一灯下漫笔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A.勒令(lè)纷乘(chénɡ)数见不鲜(shù)B.偕同(jiè)嗜好(shì)万姓胪欢(lú)
C.编纂(zhuǎn)累赘(léi)钦差大臣(qīn)D.国粹(cuì)兑现(duì)红砖墁地(m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钞票蒸蒸日上执迷皇恩浩荡B.瞌头降格以求颁布莫名其妙
C.发详心悦诚服恭颂纷乱至极D.杀掠妇儒皆知秩序时日曷丧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我们___________恭读《钦定二十四史》,___________入研究室,审察精神文明的高超。
___________一翻孩子所读的《鉴略》,——还嫌烦重,则看《历代纪元编》,___________知道“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艺。
A.不但而且只要就B.不必或者只有才
C.不必或者只要就D.或者或者只有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那么,到亲戚朋友那里借现钱去罢,怎么会有?
于是借箸代筹,不讲爱国了,要外国银行的钞票。
B.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C.有一时,就是民国二三年时候,北京的几个国家银行的钞票,信用日见其好了,真所谓蒸蒸日上。
D.厘定规则:
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
而且这规则是不像现在那样朝三暮四的。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
强盗来了,就属于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
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A.表示意思的递进。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
D.表示插说。
6.“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中的“他”指谁?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任凭你爱排场的学者们怎样铺张,修史时候设些什么“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的好题目,好意诚然是可感的,但措辞太绕湾子了。
有更其直捷了当的说法在这里——
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这一种循环,也就是“先儒”之所谓“一治一乱”;那些作乱人物,从后日的“臣民”看来,是给“主子”清道辟路的,所以说:
“为圣天子驱除云尔。
”
①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②但看国学家的崇奉国粹,文学家的赞叹固有文明,道学家的热心复古,可见于现状都已不满了。
③然而我们究竟正向着哪一条路走呢?
④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里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的“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⑤总而言之,复古的,避难的,无智愚贤不肖,似乎都已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了。
但我们也就都像古人一样,永久满足于“古已有之”的时代么?
都像复古家一样,不满于现在,就神往于三百年前的太平盛世么?
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
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7.文中提到中国历史的几个时代,据文意,概念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乱世=没有奴隶规则的时代
B.汉族发祥时代=汉族发达时代=汉族中兴时代
C.第三样时代=百姓争到人的价格的时代=百姓当家作主的时代
D.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乱世=厘定奴隶规则的时代
8.对本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深入解剖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特点,将其分为两个时代,把批判的尖刀刺向了封建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
B.鲁迅还尖锐地讽刺了国民的奴性人格和奴性传统。
如本段中的国学家、文学家、道学家和战争中避难的百姓。
就是这种国民性,无形中助长了封建统治者的专制主义。
C.鲁迅说:
“现在入了哪一时代,我也不了然。
”其实文中已作了回答,“就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D.这段文字披情入理,情景交融。
作者将自己对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鞭辟入里的理性认识,融入到对封建制度和封建暴君的憎恨之中,融入到对中国国民的命运和奴性人格的巨大同情和讽刺批判之中,融入到对青年的殷切希望之中。
9.如何理解“自然,也不满于现在的,但是,无须反顾,因为前面还有道路在”一句的含意?
二荷塘月色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脉脉(mò) 颤动(zhàn) 乘凉(chéng) 独处(chǔ)的妙处(chù)
B.酣睡(hān) 参差(cī) 袅娜(nuó) 蓊蓊郁郁(wěng)
C.点缀(zhuì) 倩影(qiàn) 皱缬(xié) 梵婀玲(fán)
D.惦着(diàn) 羞涩(sè) 宛然(wǎn) 踱着步(dù)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致的轮廓)
B.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指美好的姿态)
C.树色一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远远看去)
D.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情态、样子)
3.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4.对“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这段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宁静的月夜,这时的“我”与白天的“我”判若两人。
B.在宁静的月夜中,作者可摆脱白天人世的羁绊,得到自己追求的一时的自由。
C.在宁静的月夜下,作者可以任凭自己的性格,想说就说,想做就做。
D.作者用白描手法,描写月夜的美丽,自己也进入了一个美妙的、神秘的世界。
5.对“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白天的应酬太多,交际太多,夜晚终于可以安闲了,所以就放下心来欣赏荷塘月色。
B.在黑暗笼罩下的社会,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白天必须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感到很累;只有到了夜晚漫步的时候,才觉得轻松了些。
C.白天在压抑的心情与环境中工作、生活,在晚上终于暂得宽余,独自欣赏荷塘月色,从那些令人厌倦的人与事中解脱出来,感到淡淡的喜悦。
D.白天从事地下工作,必须加倍小心地同周围的敌人周旋,到了晚上才可以放松一下,感到淡淡的喜悦。
6.对文中有关联想江南采莲风俗的文字,理解最贴切、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夜晚闲居无事,沿着荷塘漫步而浮想联翩,这一段文字没有太大的意义,可以删去。
B.作者触景生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美好河山的无限热爱,由眼前的荷塘联想到故乡的荷塘,流露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C.对古代采莲盛况的向往,对故乡的惦念,是想把自己从“颇不宁静”的心情中解脱出来。
D.为了充实作品内容而附加的,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与“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中“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弥留之际 B.欲盖弥彰 C.弥天大谎 D.弥补过失
2.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荷叶给人的感受是( )
A.翠绿欲滴 B.轻盈飘逸 C.舒然展放 D.高高耸立
3.这一段描写荷塘,精彩的一笔是作者敏锐地捕捉并生动地描绘了“微风过处”的景色。
下面对微风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分析,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开头写叶和花的静态,微风过后才写出它们的动态,使景色多样化。
B.因微风吹开密密地挨着的叶子,才见到叶子底下脉脉的流水。
C.因微风吹动叶和花,才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D.因微风送来缕缕清香,才引出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这个精彩的比喻。
4.这一节依次写了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荷________。
(二)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文中加粗的词语极富表现力。
下列关于这方面说明不当的一项是 ( )
A.“泻”扣紧了“月光如流水”这个比喻,加强了月光的流动感。
B.“浮”这个动词把水气和月色交织在一起,雾的轻柔,以及自下而上逐渐扩散的特点准确地表达出来了。
C.“斑驳”是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
这里表明黑影中还有绿色与银白色。
D.“画”能突出“倩影”之美,表达了作者此时的喜爱之情。
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三句话的含义说明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欣赏美妙的月色,内心无限喜悦。
B.月光一会儿像流水般清明,一会儿青雾笼罩,变幻不定。
C.月光一会儿明亮一会儿阴暗,作者亦喜悦亦伤感。
D.月光素淡朦胧,作者面对美景内心荡起淡淡的喜悦和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3.说明“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比喻句本体与喻体相似点正确的一项是( )
A.“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以艺术享受。
B.“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能给人和谐自然的感受。
C.“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作用于人的感官。
D.“光与影”的组合与“奏着的名曲”都不均匀,不呆板,富于变化。
三雅舍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阡陌疏落参差懒惰隐忍大雨旁沱
B.斑斓瘦骨鳞鳞红盘乍涌惶悚不安
C.纤尘月明之夕琼楼玉宇躬受亲尝
D.狼藉油然而生磨天大厦不敢奢望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
②若说地点——,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
③其实似家似寄,我亦——不清。
④我以为陈设——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
A.节省荒凉分析宜求B.经济凄凉分析追求
C.经济荒凉分辨宜求D.节省凄凉分辨追求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这种巨大的自然灾害,在世界范围内也是数见不鲜的。
B.如若夜晚独自在家时听到敲门声,我就惶悚不安了。
C.终日无所事事,写作自遣,随想随写。
D.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人一面,无法给人以惊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客来无不惊叹。
B.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亦均不能张我四壁。
C·我不论住在哪里,只有住得稍久,对那房子便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D.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一座这样典型的房子
①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地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上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我现在住的“雅舍”正是这样一座典型的房子。
不消说,这房子有砖柱,有竹篦强,一切特点都应有尽有。
讲到住房,我的经验不算少,什么“上支下摘”,“前廊后厦”,“一楼一底”,“三上三下”,“亭子间”,“茅草棚”,“琼楼玉宇”和“摩天大厦”,各式各样,我都尝试过。
我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住得稍久,便对那房子发生感情,非不得已我还舍不得搬。
这“雅舍”,我初来时仅求其能蔽风雨,并不敢存奢望,现在住了两个多月,我的好感油然而生,虽然我已渐渐感觉它并不能蔽风雨,因为有窗而无玻璃,风来则洞若凉亭,有瓦而空隙不少,雨来则渗如滴漏。
纵然不能蔽风雨,“雅舍”还是自有它的个性。
有个性就可爱。
②“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前面是阡陌螺旋的稻田。
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
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
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
客来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不大便处。
……
③“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
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
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
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
推窗展望,俨然来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轰然一声而泥如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
……
④“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
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
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
刘克庄词:
“客里似家家似寄。
”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
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1、 在文章中,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雅舍”的?
2、 本文与刘禹锡“陋室铭”一文有何神似之处?
3、 品读下面词句的特点。
(1)到四川来,觉得此地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火烧过地砖,常常用来做柱子,孤零零地砌起四根砖柱,上面盖上一个木头架子,看上去瘦骨嶙峋,单薄得可怜;但是顶上铺上了瓦,四面编了竹篱墙,墙上敷了泥灰,远远地看过去,没有人能说不像是座房子。
为什么作者觉得四川人建造房屋最是经济?
(2)、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
4、作者居于陋室却不嫌其陋,居于陋室却不失其雅致的生活并能充满感情地描绘陋室,可见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5、作者为什么认为“雅舍”可爱?
你认为雅舍可爱吗?
谈谈你读完文章后的感受。
四幽径悲剧
1.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上面说它平平常常,这话有点语病,它——是颇为不平常的。
②秋天,枫叶变红,与苍松翠柏,相映成趣,凄清中又——浓烈。
③仿佛从地下深处——出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④绿色更加浓烈,意思是想把其他树木之所失,自己一手弥补过来,——显示出绿色
的威力不行。
A.其实包含爆发更要B.其实饱含爆发非要
C.确实饱含暴发非要D.确实包含暴发更要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闲情逸致与金钱无关,它是内心丰富的产物
B拥有自己的自知之明比依据别人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更为重要。
C苏州园林最是注重设计的精巧,其众多名园更因曲径通幽而为人称道。
D.作为“文革”后唯一的藤萝,幽径藤萝引人注目,更成为作者的牵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了夏天,山上一团浓绿,仿佛是在一片绿雾中穿行。
B记得在50年代,我在一个故宫的城楼上,参观过一个有关《红楼梦》的展览。
C.在所有的这些神奇的东西中,对我印象最深、让我最留恋难忘的是一株古藤萝。
D·它们是否也被踏上一千只脚,没有调查研究,不敢瞎说;永世不得酹身,则是铁
一般的事实了。
4.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几种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向上,向上,向上,欲与天公试比高,真能使懦者立怯者强,给人以无穷的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是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③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④在茫茫人世中,人们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哪里有闲心来关怀一棵古藤的生死呢?
A.4种B.3种
C.2种D.1种
阅读《幽径悲剧》选段,回答问题
①茫茫燕园中,只剩下幽径的这一棵藤萝了。
它成了燕园中的鲁殿灵光。
每天春天,我在悲愤、惆怅之余,惟一的一点安慰就是幽径中这一棵古藤。
每次走在它下面,嗅到淡淡的幽香,听到嗡嗡的蜂声,顿觉这个世界还是值得留恋的,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
其中情味,只有我一个人知道,不足为外人道也。
②然而,我快乐得太早了,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决不这到处都盛开着玫瑰花。
今年春天,我走过长着这棵古藤的地方,我的眼前一闪,吓了一大跳:
古藤那一段原来凌空的虬干,忽然成了吊死鬼,下面被人砍断,只留上段悬在空中,在风中摇曳。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它们还没有来得及知道,自己赖以生存的根干已经被砍断,脱离了地面,再没有水分供它们生存了。
它们仿佛成了失掉了母亲的孤儿,不久就会微笑不下去,连痛哭也没有地方了。
③我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人。
我的感情太多,总是供过于求,经常为一些小动物、小花草惹起万斛闲愁。
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能成为伟人。
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我注定是一个渺小的人,也甘于如此,我甘于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流泪叹气。
这一棵古藤的灭亡在我心灵中引起的痛苦,别人是无法理解的。
1.根据选段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燕园幽径发生了怎样的悲剧。
2.选文第①段中作者说“人生还不全是荆棘丛”,第②段又说“人生毕竟还是一个荆棘丛”,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3.第②段划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再抬头向上看,藤萝初绽出来的一些淡紫的成串的花朵,还在绿叶丛中微笑。
4.选文第③段中写道“真正的伟人们是决不会这样的。
反过来说,如果他们像我这样的话,也决不会成为伟人”,结合选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老王
1、请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2、取缔( ) 镶嵌( ) 伛( ) 杨绎( ) 翳( )
3、骷髅( ) 滞笨( ) 攥( ) 愧怍( ) 荒僻( )
4、2、解释下列词语。
5、
(1)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
6、落伍:
(2)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3)取缔:
(4)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
(5)扶病:
(6)(4)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7)愧怍:
(8)3、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手法。
(9)
(1)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 )
(10)
(2)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 )
(11)(3)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
(12)4、根据课文填空。
(13)
(1)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 (偏僻 荒僻 荒凉)的小胡同。
(14)
(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 (坍塌 塌败 塌陷)的小屋。
(15)5、指出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老实”一词的不同含义。
(16)
(1)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
(17)
(2)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6、《老王》的作者 ,是著名的 家、 家,文中提到的默存是作者的丈夫 的字。
7、本文通过写作者和老王的交往,反映了车夫老王 的生活和 的品格,含蓄地提出了 的社会问题。
8、本文以 为线索,兼用 顺序和 顺序来组织材料,使全文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着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他只说:
“我不吃。
”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 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
“早埋了。
”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
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9、文中的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怎样理解“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10.对老王的外貌描写用了“面如死灰”“僵尸”“骷髅”“白骨”等词,让人感到可怕。
作者什么要这样写?
11.作者说老王送来的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数不完。
”有限的鸡蛋怎么会数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职高 语文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