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全资料汇总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58033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47
- 大小:76.71KB
高考诗歌鉴赏全资料汇总Word下载.docx
《高考诗歌鉴赏全资料汇总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全资料汇总Word下载.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仗)
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近)、内容相近、相反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在一起。
使两方面的意思互相补充和映衬,形成鲜明的对照,加强语言的感人效果。
反语
使用语本意相反的话语来表达本意。
多数是表示讽刺嘲弄的。
可以取得幽默、讽刺的效果,增强战斗性。
反复
(重复)
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让某个词语或句子或段落一再出现,就是反复。
强调突出思想,加强与气,渲染感情。
富有音乐性,加强节奏感。
/间隔重复起到前后、首尾的呼应作用
对比
(对照)
把两种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把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
衬托(烘托或反衬)
对照比较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出出来,揭示和强化(如“心忧炭贱愿天寒”“近乡情更怯”),突出表现诗人……的情感或对生活、社会的思考,或批判了……社会现象。
借代
不直接把人或事物的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名称或它本身的某种属性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借代。
使语言多变,丰富多彩,具体形象,揭示出人货物的特征,并引发读者联想。
含蓄、委婉,表达特定的感情。
用典
借用神话故事、历史人物活动、古诗文
鉴赏诗歌的用典主要两点:
①典故的来源及其含义②用典的作用。
用典的作用在唐以前诗歌中主要表现为增加诗歌的容量,使诗典雅耐读,富于文采;
在唐以后的诗词曲中主要是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言简意赅、含蓄,以古人自况,借古讽今(以诗歌形式写时事评论),告诫世人或统治者……的历史教训,寄托……的理想和情怀(书怀咏志)。
构成超现实的……艺术境界,寄托诗人的……理想和情怀。
借古讽今
双关
①谐音双关,含蓄,富有情趣。
(如“东边日出西边晴,道是有晴(情)还无晴(情)”)
②语意双关
意在言外,耐人寻味,具含蓄美。
高考诗歌鉴赏题万能答题模式例说
一、炼字型
1、提问方式: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2、提问变体:
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模式: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5、答题示例
练习:
(08全国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一1106):
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
曾随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
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
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答案】“拳”和“退”。
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
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
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二、分析意境型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08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
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一1119):
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
这里指水瓮。
④坞:
地势周围高而中央凹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高考资源网w.w.w.k.s.5.u.c.o.m
8.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面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答案:
画面大概是;
有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树林里树叶飘落,一个人抱着瓮在路上(或在溪边),山谷那边隐约露出寺庙。
这画面里呈现的是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
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给1分;
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
五至六种景物的,给3分。
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6分)
①“水潺潺”声音的描写②“秋风瑟瑟”声音的描写,③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④远处寺庙传来“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
这样写的好处是;
①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变得有声有色;
②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
“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一点给1分;
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
三、分析句意型
这句诗好在哪里?
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
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
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行。
①阐明语表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
②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
③简要说明艺术效果。
(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①一水:
亦作“二水”。
(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
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
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四、分析语言特色型
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
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
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08北京卷)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
(10分)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
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
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③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
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4分)
(1)风格特征:
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2)简要分析:
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五、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
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
⑵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⑶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
⑷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①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
②运用何种表达技巧;
③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
(08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临江仙
[宋]侯蒙
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才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
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请结合词作予以简析。
①侯蒙幽默诙谐。
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②侯蒙乐观自信。
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去“蟾宫”折桂。
③侯蒙志向高远。
结句含意:
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
(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①侯词的“夕阳红”象征个人的时来运转,大器晚成。
②《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夕阳红”象征历史的沧桑变化。
六、分析技巧型题
1、提问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②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
①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
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修辞手法:
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
表现手法:
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
②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
③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
(08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正宫〕塞鸿秋
浔阳即景
周德清①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②。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①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
②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
(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
①比喻,如将长江比作白练,将江帆比作疾箭,将下泻的山泉比作闪电,将天上一字排开的飞鸿比作一条线等。
②对偶,如一、二两句对偶,三、四两句对偶,五、六两句对偶等。
③比拟,如说新月“学”扇。
(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
请分别从写景的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
①从写景的顺序看:
一、二句写长江万里,远山重重,写的是大处、远景;
三、四句写江上轻帆,山泉飞流,写的是个体、近景;
五、六两句则是从前四句的白天转到傍晚,又由地面转到天空。
②从动静的角度看:
一、二句侧重写江、山的雄伟,是静态的;
三、四两句着重写江帆的迅疾、山泉的飞流,是动态的。
(08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
【注】1捻(niǎn):
持取,捻弄
(1)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
请作简要分析。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2)“凭栏手捻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词中人物怎样的感情变化?
这两句词主要的表现手法是:
细节描写。
写动作描写也可。
用捻花、放花两个细节(动作)表现了词中人物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春归的感情变化。
如果逐句分析,只要能答出由爱春、伤春(惜春)到无奈的感情变化也可。
(08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日暮倚杖水边①(金)王寂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⑴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
(2分)
屈原
白居易
⑵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
内容:
①漂泊的旅思;
②谪官的愁思;
③秉道直行的信念和内心不被理解的苦闷;
④年华易逝的伤感;
⑤宦海浮沉的厌倦。
特点:
①触景生情,以萧瑟凄清之景引发诗人的纷乱愁思;
②以“羁绪”领起全篇。
(08江西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
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前两句实写淮河两岸舟船背驰、波痕接触也难以做到,虚写作者对国家南北分离的痛苦与无奈;
后两句实写鸥鹜可以南北自由飞翔,虚写作者对国家统一、人民自由往来的强烈愿望。
(0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木芙蓉
吕本中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
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⑴这两首诗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么自然属性?
都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描述了木芙蓉开花的自然属性。
运用了拟人手法。
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
1、提问方法:
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
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
诗歌思有路,一首诗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
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
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
①概述诗句的内容。
②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
③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
(08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秋月看归雁。
人情薄似云,风景疾如箭。
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
床边,放一册冷淡渊明传;
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
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
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
②趱:
赶快。
③苫:
用草覆盖。
(1)从归隐角度看,这首元散曲写了几个层次?
请简要分析。
(4分)写了两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向往归隐的理由。
由春花秋月引起先阴如箭之叹,由鸟啼雁归生出人情淡薄之慨。
后几句为第二层次,主要写向往中的隐居生活。
其中又分为两层,“留下”句至“秧肥”句为第一层,写归隐后的物质生活:
“床边”之后几句为第二层,写归隐后的精神生活。
八、续写型题
列出对其中几句诗(联)的解说,然后要求补写对空缺句(联)的解说。
2、解答分析:
做这样的题目,要分析列出项,再对照它们续写空缺项,做到角度一致。
主要方法是按照古代诗歌的起、承、转、合的结构方式答题。
3、答题模式:
①概括诗句的内容。
②说明与上句的关系。
如果补写的是对最后一句(联)的解说,须注意它的呼应、总结、点睛的作用,总之,就是一个“合”。
③对句中用得好的词语、表现手法的作用效果或思想感情作简要描述分析。
九、一词领全诗型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4、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
“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十、评价题型
提问方式:
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
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答题注意:
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
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
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
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
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
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十一、比较评价题型
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1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05年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解析:
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
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
第一问:
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
第二问:
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步骤二)
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古代诗歌鉴赏及其相关文史知识点梳理提要
一.诗歌分类
按表达方式,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
按格律,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
按语言,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
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咏怀诗、咏史诗、赠别诗、悼亡诗、爱情诗等。
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或“古风”,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依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按照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古体、五言古体、七言古体、杂言古体。
•古体诗语言接近口语,形式比较自由,不讲求平仄、对仗,表现方法多样,多有名篇杰作,是一份珍贵的诗歌遗产。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律诗有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每两句组成一联,每联有专门名称:
一、二句称首联;
三、四句叫颔联;
五、六句称颈联(腹联);
七、八句叫尾联。
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
•律诗有严格的平仄、押韵、对仗规定。
•绝句,又称“绝诗”,每首四句,常见的有五言、七言两种。
绝句在平仄、押韵的规则上,完全按照律诗的格式,但对仗比律诗灵活自由,甚至可通篇不对仗。
词:
是今体诗之后产生于盛唐,流行于中唐,发展于晚唐与五代,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诗歌 鉴赏 资料 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