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56969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7
- 大小:443.89KB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厂矿道路设计规范完整版Word文件下载.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线设计,不得损坏重要历史文物,并应少拆房屋,避开地震台站及其它重要地物标志。
3条经常行驶对路面破坏性大的车辆(如履带式拖拉机等)的路段,宜设置辅道或采取其它措施。
特殊用途的道路(如专用试车道等),可根据具体情况设计。
第2。
1。
4条厂外道路,宜绕避地质不良地段、地下活动采空区,不压或少压地下矿藏资源,并不宜穿越无安全措施的爆破危险地段。
厂外道路设计,应做到沿线厂矿企业共同使用,并兼顾地方交通运输的需要。
1.5条厂内道路设计,应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厂内道路平面布置,宜与建筑轴线相平行,并应符合人防、防振动等有关规定的要求。
厂内道路纵断面设计,应与厂内竖向设计和厂内建(构)筑物、管线、铁路设计相协调。
第2.1.6条露天矿山道路设计,应根据矿山地形、地质、开采境界、开采推进方向,各开采台阶(阶段)标高以及卸矿点和废石场(排土场)位置,并密切配合采矿工艺,全面考虑山坡开采或深部开采要求,合理布设路线。
当地形或地质复杂时,采用纸上定线后,应到现场核实、校正。
在矿山开采境界线内,宜采用挖方路基。
7条厂矿企业大、中、小型的划分,应按现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节厂外道路
2.1条位于城市道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现行的有关城市道路的设计规范执行;
位于公路网规划范围内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现行的有关公路的设计规范执行。
位于上述规划范围外的厂外道路设计,应按本规范执行.
2.2条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2.2.2的规定采用。
2。
3条厂外道路等级的采用,宜符合下列规定:
一、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重点厂矿企业区的对外道路,需供汽车分道行使,并部分控制出入、部分立体交叉,年平均日双向汽车交通量在5000辆以上时,宜采用一级厂外道路。
二、大型联合企业,钢铁厂、油田、煤田、港口等的主要对外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5,000~2,000辆时,宜采用二级厂外道路。
三、大、中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小型厂矿企业运输繁忙的对外道路、运输繁忙的联络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2,000~200辆时,宜采用三级厂外道路。
四、小型厂矿企业的对外道路、运输不繁忙的联络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200辆以下时,宜采用四级厂外道路.
厂外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2.2.2
注:
①表中路面宽度系指车行道宽度。
②辅助道路的圆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采用12m。
③表中括号内的数值,应按本规范第2。
4条的规定采用.
五、通往本厂矿企业外各种辅助设施(如水源地、总变电所、炸药库等)的辅助道路,其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无日双向交通量在20辆以下时,宜采用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
当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在20辆以上时,宜按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
第2.2.4条厂外道路的路基、路面宽度,宜按本规范表2。
2的规定采用.在行人和非机动车较多的路段,可根据实际情况加固路肩或适当加宽路基、路面、设置慢行道。
接近企业大门的厂外道路路面宽度,应与径相连接的厂内道路路面宽度相适应。
各种车辆折合成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日双向交通量稍超过200辆的厂外道路,其远期交通量发展不大时,可采用四级厂外道路的技术指标,但路面宽度宜采用6m,路基宽度宜采用7m,交通量接近下限的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路面宽度可采用7m,路基宽度可采用10m。
交通量极少、工程艰巨的辅助道路,其路面宽度可采用3m.
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路面宽度宜采用3.5m,路基宽度宜采5m。
对于寒冷冰冻、积雪地区的厂外道路,特别在纵坡大而长的路段,其路基宽度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宽。
经常行驶车宽2.65m以上大型车辆的厂外道路,其路基、路面宽度,可参照露天矿山道路计算确定.
四级厂外道路,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路基宽度可采用4.5m,但应在适当的间隔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辅助道路应根据需要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的设置,应符合附录二的规定。
第2.2.5条厂外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本规范表2。
2.2所列一般最小圆曲线半径.当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
通过居民区或接近厂区、居住区的厂外道路,其平面布线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时,可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并可按该限制速度采用相应的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
改建道路利用原有路段时,山岭、重丘区的二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50m;
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25m;
平原、微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极限最小圆曲线半径可采用50m。
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不得采用小半径的曲线。
如受地形或其它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曲线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并应在弯道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
6条厂外道路,当采用的圆曲线半径小于本规范表2.2。
2中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应在圆曲线上设置超高。
超高横坡应根据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自然条件等情况,按表2.2.
6所列数值范围采用。
通过居民区的厂外道路,当竖向处理有困难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酌量减少超高横坡值,但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
当速度限制在15km/h及以下时,可不设置超高。
因设置超高而影响边沟排水时,应将边沟沟底标高适当调整。
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地形、车道数、中央分隔带的设置、超高横坡值等因素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无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当超高横坡值小于或等于路拱坡度时,应设置等于路拱坡度的超高,外侧车行道路绕路中线旋转。
当超高横坡值大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行道应先绕路中线旋转,待与内侧车行道构成单向横坡时,再绕路面加宽前的内边缘或仍绕路中线旋转,直到设计采用的超高横坡值。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道路
两侧车行道应分别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个边缘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横坡(中央分隔带仍维持原水平状态).
超高横坡表2.2。
6
①表中两套数字,左边的适用于非寒冷冰冻、积雪地区,右边的适用于寒冷冰冻、积雪地区.
②表中括号内的数值,仅适用于改建道路时利用原有路段.
第2.2。
7条厂外道路,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圆曲线内侧加宽路面.双车道路面加宽值,应根据经常行使的主要车型按表2.2.7的规定采用;
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应按表列数值的
50%采用.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将加宽值的50%设在弯道外侧.
路面加宽后,一、二、三级厂外道路的路基宽度应相应加宽,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路肩宽度不得小于0.5m。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表2。
2.7
注:
①当采用的汽车轴距加前悬值在5~8m之间时,可按内插法计算加宽值。
②汽车轴距加前悬栏内的5。
2m系指半挂车的主车轴距加前悬,8。
8m系指主车后轴至半挂车双后轴中心的距离。
2.8条厂外道路,当圆曲线半径小于表2。
2.8-1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时,宜设置缓和曲线。
缓和曲线可采用回旋曲线.
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表2.2.8-1
厂外道路的缓和曲线长度,不应小于表2。
2.8—2的规定。
当超高缓和段长度大于该表所列数值时,缓和曲线长度至少应等于超高缓和段长度。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其加宽缓和段长度可与超高缓和段长度相等;
超高、加宽的过渡可在整个缓和曲线内进行.
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可不设置缓和曲线。
当圆曲线既设超高又设加宽时,如计算的超高缓和段长度小于10m,仍应采用不小于10m的长度;
不设超高仅设加宽时,亦应设置不小于10m的加宽缓和段长度。
在地形困难地段,可将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但插到圆曲线内的长度不得超过超高、加宽缓和段长度的50%,且插到圆曲线后所剩余的长度不得小于10m。
超高缓和长度,可按附录三计算确定。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表2.2。
8-2
第2.2.9条厂外道路的平曲线长度内,宜能设置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在地形困难地段,厂外道路的平曲线长度不应小于表2.2.9-1的规定。
当不设置缓和曲线时,圆曲线长度应小于表2。
2.9-2的规定。
当设置缓和曲线时,在地形困难地段,圆曲线可部分或全部被缓和曲线所取代。
当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不设置缓和曲线时,平曲线最小长度应与相应的圆曲线最小长度相同。
平曲线最小长度表2.2。
9-1
表中α为路线转角值(°
)。
当α<2°
时,宜按α=2°
计算。
圆曲线最小长度表2。
9-2
10一、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微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在不同半径的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径相连接处,宜设置缓和曲线。
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设置缓和曲线而构成复曲线:
一、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本规范表2。
2.8-1中不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二、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表2.2。
10中临界曲线半径,且较小的圆曲线半径按本规范表2.2.8—
2的规定设置最小长度的缓和曲线时,其内移值不超过0.1m;
三、较小的圆曲线半径大于表2.2.10中临界曲线半径,且较大的圆曲线半径R1与较小的圆曲线半径R2之比:
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80km/h时,R1/R2<1。
5;
当计算行车速度小于80km/h时,R1/R2<2.0。
临界曲线半径表2.2.10
辅助道路、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可径相连接.当相邻两个同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较短时,宜改变半径合并为一个单曲线或复曲线。
复曲线的两个半径的比值,不宜大于2.
复曲线的超高、加宽不相同时,应按超高横坡之差、加宽值之差,从公切点向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插入超高、加宽过渡段,其长度为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之差;
当两个圆曲线仅加宽不相同时,应在较大半径的圆曲线内设置加宽过渡段,其长度可采用10m。
相邻相个反向圆曲线均不设超高、加宽时,可径相连接。
当均设置超高时,一、二级厂外道路及平原、微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缓和曲线长度的距离;
四级厂外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三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超高缓和段长度的距离。
在地形困难地段,可将超高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20m。
当不设超高但均设加宽时,辅助道路及山岭、重丘区的四级厂外道路,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应有设置两个加宽缓和段长度的距离.在地形困难地段,可将加宽缓和段长度的一部分插到圆曲线内;
但相邻两个反向圆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得小于10m.
11条厂外道路在平曲线和竖曲线处的视距,不应小于本规范表2。
2的规定.
二、三、四级厂外道路,在工程艰巨或受地形条件限制的路段,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设置分道行驶的设施或其它设施(如反光镜、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
当平曲线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除对视线防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电杆、灯柱等可保留外,应予以清除.横净距,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纵坡较大的路段,视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加长.
12条山岭区的厂外道路,应利用有利地形进行展线,不得已时可采用回头曲线.当采用回头曲线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应按表2.2。
12的规定采用,并设置限制速度标志和在其外侧设置挡车堆等安全设施。
回头曲线主要技术指标表2.2。
12
续表2.2.12
①表中辅助道路的路面加宽值为单车道路面加宽值;
四级厂外道路的单车道路面加宽值,应按表列数值的50%采用。
②辅助道路的主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的路段,可采用12m。
③四级厂外道路的主曲线半径,在工程艰巨或交通量较小的路段,当速度限制在15km/h时,可采用1
2m。
13条厂外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本规范表2。
2.2的规定。
在工程艰巨的山岭、重丘区,四级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1%;
辅助道路的最大纵坡可增加
2%.但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不得增加;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不应大于8%。
通往炸药库的辅助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8%。
纵坡折减值表2。
13
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厂外道路的最大纵坡值应按表2.2。
13的规定折减;
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值如小于4%时,采用4%.
辅助道路在小半径圆曲线路段的纵坡:
当圆曲线半径不大于20m时,不应大于7。
5%;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20m而不大于40m时,不应大于8。
5%。
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路段,其纵坡和限制坡长,可按本规范第2.3.8条的规定采用。
14条厂外道路纵坡连续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表2.2.14—1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应小于100m。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三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的缓和坡段长度分别不应小于80m和50m。
纵坡限制坡长表2。
14—1
纵坡最小长度表2.2。
14-2
除缓和坡段长度外,纵坡长度不应小于表2.2.14-2的规定。
任意相邻两个缓和坡段之间,如果是由几个不同纵坡值的坡段组合而成的,其中任意两点间的纵坡或纵坡加权平均值及其相应长度,应符合表2.2.14—1的规定。
2.15条二、三、四级厂外道路和辅助道路越岭路段的平均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为200~500m时,平均纵坡宜接近5。
5%。
二、越岭路段的相对高差大于500m时,平均纵坡宜接近5%。
三、任意连续3km路段的平均纵坡,不宜大于5。
5%.
16条厂外道路,在设置超高的圆曲线上,超高横坡与纵坡的合成坡度值,不宜大于表
2.2。
16的规定。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厂外道路的合成坡度值不应大于8%。
最大合成坡度值表2.2.16
当缺乏实践经验时,宜采用最大合成坡度推荐值.
2.17条一至四级厂外道路纵坡变更处,均应设置竖曲线;
辅助道路在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亦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和长度应符合表2.2。
17的规定。
竖曲线半径应采用大于或等于表列一般最小值;
当受地形条件限制时,可采用表列极限最小值。
竖曲线最小半径和长度表2。
17
18条厂外道路的竖曲线与平曲线组合时,竖曲线宜包含在平曲线之内,且平曲线应稍长于竖曲线。
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应避免插入小半径圆曲线,或将这些顶点作为反向曲线的转向点。
在长的平曲线内应避免出现几个起伏的纵坡.
第三节厂内道路
3。
1条厂内道路宜划分为主干道、次干道、支道、车间引道和人行道。
一、主干道为连接厂区主要出入口的道路,或交通运输繁忙的全厂性主要道路。
二、次干道路为连接厂区次要出入口的道路,或厂内车间、仓库、码头等之间交通运输较繁忙的道路。
三、支道为厂区内车辆和行人都较少的道路以及消防道路等。
四、车间引道为车间、仓库等出入口与主、次干道或支道相连接的道路.
五、人行道为行人通行的道路.
各类厂内道路,可根据需要全部或部分设置。
2条厂内主、次干道的计算行车速度,宜采用15km/h。
第2.3.3条厂内道路路面宽度,宜按表2.3.3所列数值范围采用。
厂内道路面宽度表2.3.3
①各类企业划分如下:
Ⅰ类企业—-大型联合企业、钢铁厂、港口等。
Ⅱ类企业--重型机械(包括冶金矿山机械、发电设备、重型机床等),有色冶炼、炼油、化工、橡胶、造船、机车车辆、汽车及拖拉机制造厂等。
Ⅲ类企业-—轻工、纺织、仪表、电子、火力发电、建材、食品、一般机械、邮电器材、制药、耐火材料、林产(工业)、选矿、商业仓库、露天矿山机修场地及矿井井口场地等。
②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大时,宜采用上限;
当混合交通干扰较小或沿干道设置人行道时,宜采用下限。
③当混合交通干扰特大或经常行使车宽2。
65m以上大型车辆时,路面宽度应经验算确定.
④车间引道宽度与车间大门宽度相适应.
路肩宽度宜采用1m或1。
5m,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路肩宽度可采用0。
5m或0。
75m。
3.4条厂内道路最小曲线半径,当行使单辆汽车时,不宜小于15m;
当行使拖挂车时,不宜小于20m。
在平坡或下坡的长直线段的尽头处,不得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
如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小半径的圆曲线时,应设置限制速度标志等安全设施.
厂内道路的平面转弯处,可不设超高、加宽。
如需要加宽时,可按本规范第2。
2.7条的规定采用。
厂内道路交叉口路面内边缘转弯半径,不应小于表2。
3.4的规定。
交叉口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表2。
3.4
①车间引道及场地条件困难的主、次干道和支道,除陡坡处外,表列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可减少3m.
②行使表列以外其它车辆时,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应根据需要确定。
3.5条厂内道路在平面转弯处和纵断面变坡处的视距,不应小于表2.3。
5的规定。
当平面转弯处视距不符合规定时,横净距以内的障碍物,除对视线妨碍不大的稀疏树木或单个管线支架、电杆、灯柱等可保留外,应予以清除。
横净距,可按附录四计算确定。
视距表2.3.5
①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采用会车视距困难时,可采用停车视距,但必须设置分道行使的设施或其它设施(如反光镜、限制速度标志、鸣喇叭标志等).
②当受场地条件限制时,交叉口停车视距可采用15m.
第2.3.6条厂内道路宜避免设置回头曲线。
当受场地条件限制需要采用回头曲线时,可按本规范表2。
2.12规定的辅助道路的技术指标设计.但最小主曲线半径栏内数字,应根据有无汽车拖挂运输,分别采用20m或15m;
会车视距栏内数字,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分别采用30m或不考虑;
双车道路面加宽值栏内数字,应根据双车道或单车道,分别采用3m或1。
5m。
第2.3。
7条厂内道路的纵坡,不应大于表2.3.7的规定。
在海拔3,000m以上的地区,厂内道路最大纵坡值的折减,应按本规范第2。
2.13条的规定采用。
厂内道路最大纵坡表2。
7
①当场地条件困难时,次干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1%,主干道、支道、车间引道的最大纵坡可增加2%,但在海拔2,000m以上地区,不得增加;
在寒冷冰冻、积雪地区,不应大于8%,交通运输较繁忙的车间引道的最大纵坡,不宜增加。
②经常运输易燃、易爆危险品专用道路的最大纵坡不得大于6%。
厂内道路纵坡连续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本规范2。
2.14—1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
缓和坡段的坡度不应大于3%,长度不宜小于50m。
当主、次干道路和支道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
竖曲线半径不应小于100m,竖曲线长度不应小于15m。
第2.3.8条经常通行大量自行车的厂内道路的纵坡,宜小于2。
5%;
最大纵坡不应大于3。
当纵坡为2。
5~3。
5%时,限制坡长应符合表2.3。
8的规定。
自行车道纵坡限制坡长表2.3。
8
3.9条厂内道路边缘到相邻建(构)筑物的净距,不宜小于表2.3。
9的规定。
厂内道路边缘至相邻建(构)筑物的最小净距表2.3.8
①表中最小净距:
城市型厂内道路自路面边缘算起,公路型厂内道路自路肩边缘算起.
②跨越公路型厂内道路的单个管线支架至路面边缘最小净距,可采用1m。
③生产工艺有特殊要求建(构)筑物及管线至厂内道路边缘的最小净距,应符合现行有关规定的要求.
④当厂内道路与建(构)筑物之间设置边沟、管线等或进行绿化时,应按需要另行确定其净距。
10条专供电瓶车行使的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2.3.10-1的规定采用.专供内燃叉车行使的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宜按表2。
3.10—2的规定采用.
电瓶车道或内燃叉车道,宜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经常行使电瓶车或内燃叉车的厂内道路,应按电瓶车道或内燃叉车道的要求确定纵坡和路面结构。
电瓶车道主要技术指标表2。
10—1
①当场地条件困难时,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可减少1m。
②仅行驶叉式电瓶车时,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应按其主要技术性能确定。
③除车间引道外,在道路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
内燃叉车道主要技术指标表2。
10-2
续表2。
3.10-2
①当场地条件困难时,表列路面内边缘最小转弯半径可减少2m。
②行驶5t以上叉车或侧向叉车时,道路主要技术指标,应按其主要技术性能确定
③除车间引道外,在道路纵坡变更处的相邻两个坡度代数差大于2%时,应设置竖曲线。
3.11条大、中型厂的主、次干道,当人流集中、采用混合交通影响行人安全时,应设置人行道。
经常通过行人而无道路的地方,亦应设置人行道。
沿主干道设置的人行道宽度,可采用1。
5m;
其它的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
7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厂矿 道路 设计规范 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