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word版本.docx
- 文档编号:1905491
- 上传时间:2022-10-25
- 格式:DOCX
- 页数:68
- 大小:81.40KB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word版本.docx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word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word版本.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汕头礐石风景区规划word版本
基本规定
一、规划内容和依据
(一)规划内容
本次规划的技术路线为:
旅游开发策划—→专项规划—→分区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具体工作内容包括:
(1)旅游开发策划
包括开发背景与条件分析、旅游开发总体构思、项目内容策划、总体开发布局、市场开拓与竞争方略、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运营等方面的研究,为编制和实施规划进行项目咨询研究。
(2)专项规划
包括综合现状、景源评价与分析、性质与发展目标、总体布局与分区结构、保护培育规划、道路交通规划、风景游赏规划、绿化景观规划、游览设施规划、居民社会调控规划、基础工程规划及近期发展规划等。
(3)分区(景区)规划
包括入口景区、塔山景区、焰峰景区、苏安景区、香炉山景区、笔架山景区等六个景区的分区发展规划。
(4)修建性详细规划
包括纳入近期建设规划的入口景区(入口主景道和东、西湖的改造)和九龙湖片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其中风景区的专项规划和分区规划是在1999年1月中国对外建设深圳园林公司编制完成的《礐石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全面修改完善,旅游开发策划和近期建设的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全新委托的项目。
(二)规划依据
(1)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省人大颁发的《广东省风景名胜区条例》;
(2)建设部颁布的《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实施办法》、《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办法》以及《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1999);
(4)《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工作的通知》(国发[2002]25号)、建设部等九个部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建规[2002]204号)等文件精神;
(5)《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汕头市旅游发展规划(2001—2020)》;
(6)《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1992年编制)、《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1999年编制);
(7)《汕头经济特区城市规划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旅游业条例》、《汕头经济特区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管理规定》;
(8)国家、广东省及汕头市颁布的其他法规、规章、技术标准与规范。
二、规划期限与范围
(一)规划期限
风景区的开发建设是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应当统一进行规划,分步骤按计划实施。
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资金紧张,开发前景不甚明朗的情况下,更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进行分期、分区有序建设,重点搞好近期项目,提高投资回报率,为风景区进行全面的旅游开发创造更好的条件。
本次规划的期限划分为(与国家的五年计划相对应):
(1)近期:
2003—2005年;
(2)中期:
2006—2010年;
(3)远期:
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和分区
根据省政府粤府函[1993]167号批复汕头市政府的《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中的有关内容,礐石风景名胜区范围东起澳头西塭西,西以广汕公路为界,南从省道337线起经西坑水库至达农山脊为界,西北至礐石海南岸,陆域面积为13.4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7.3平方公里,共计20.77平方公里。
根据城市规划,礐石风景区规划范围区内南滨片区和其他填海面积约2平方公里,实际规划区内陆域面积15.4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平方公里。
与总体规划相对应,规划礐石风景区划分为六大景区:
即入口景区(规划面积0.64平方公里)、塔山景区(规划面积0.45平方公里)、焰峰景区(规划面积2.28平方公里)、苏安景区(规划面积1.54平方公里)、笔架山景区(规划面积4.06平方公里)、香炉山景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
随着城市规划的发展变化特别是城市道路的修建,各景区的划分范围可按实际情况作适当调整。
三、发展目标定位
(一)性质定位
风景区总体规划确定礐石风景名胜区的性质为:
属花岗岩丘陵地貌和亚热带植物类型的,以海、山、石、洞为景观特色的城市风景名胜区;城市居民避暑消夏游览度假的胜地;以汕头市为中心的市域旅游圈和闽粤沿海旅游带的重要风景旅游点。
规划根据礐石风景名胜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地制宜地实施优化,营造风光旅游的良好环境,提高风景区的知名度和服务水平,在原总体规划定位的基础上,对礐石风景名胜区的目标定位为: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AAAA级旅游区、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位于城市中心的森林公园。
(二)发展目标
1、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花岗岩海蚀、风化地貌发育典型,千姿百态的奇石和花岗岩连环石洞为国内所罕见,亚热带植被种类繁多,潮汕民俗风情纯朴古远,是一个海湾环抱、城景相依的天然风景名胜区,可适当扩大风景区的范围申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成为粤东最为知名的风景名胜品牌。
2、AAAA级旅游区和潮汕游示范带动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是潮汕地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之一,广东省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之一,汕头八景之首,应成为带动“汕头游”乃至“潮汕游”、“粤东游”的示范区,发挥重要的旅游效能。
3、城市森林公园和城市中心公园
礐石风景名胜区位于城市的中心,既是汕头主城区“一市两城、中间为内海和风景区”城市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区中心最大、最重要的森林公园,体现了汕头“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城市特色。
4、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
环汕头湾旅游圈囊括了汕头市区诸多知名景点,并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良好的组织结构,是目前汕头最具开发前景的综合性旅游区。
礐石风景名胜区构成了环海湾最敏感的景观和环境要素,是环汕头湾旅游圈的核心景区。
(三)主题与格调定位
旅游开发以“岭海礐石、山水情长”为主题,突出多元化和综合性的特点。
以名山、怪石、奇洞、幽谷、秀水、佳林等自然风光为依托,结合景区的人文景观,以潮汕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等策划旅游项目,形成具有较高文化品位的自然观光旅游。
保护和培育景区内的资源、环境,突出田园、植物、康体等主题发展生态旅游,保持景区的长续发展。
强化与城市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强调以山水、田园为背景的自然风光,建设项目与自然风光相协调的,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以潮汕文化、宗教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等融入山、谷、海、林、石、洞等风光中的清幽、隽秀的格调。
四、旅游开发限定
(一)旅游开发方向
礐石风景名胜区是以独特的花岗岩地貌和亚热带植被,“海、山、石、洞”的景观特色来吸引游客的,决定了开发方向是以自然风光观光旅游、生态旅游为主导功能的旅游区。
要在对风景区的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和培育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地利用,以展现自然风光、文化景观为主,以人工景点点缀为辅,坚决走项目开发建设融于山水林木之间的旅游开发模式,通过营造环境提高景区的附加价值和边际效益,带动其他项目的共同发展,促进综合效益的形成。
(二)旅游开发原则
礐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要按照“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基本方针进行,具体应遵循以下的原则要求:
(1)发挥城景相依的优势,正确处理好风景名胜与城市园林、旅游开发的关系,积极有效地恢复和发展风景区的生态优势,控制环境容量,保护自然风光,赋予其文化色彩,防止破坏性建设,为汕头保持城市“绿肺”的吐纳功用。
(2)有利于特色的强化,抓住自然的象形性,以中国传统文化、神话传说、爱情主题、宗教文化、潮汕文化等进行加强和特化,每个景区各有特点,以达到互补的效果。
(3)树立品牌意识,建设项目应突出潮汕传统特色和乡土文化气息,与自然风光、文化氛围相调谐,防止人为降低建设项目的标准和格调,严格控制有关设施的建设,防止过分装饰的倾向和现代化的造型。
(4)强调政府调控和市场杠杆的双重作用,建立有效可靠的风景区管理、经营体制和社会组织系统,搞活风景名胜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使风景、社会、经济三者效应协调发展。
(5)在对整个风景区的保护与开发实施宏观控制的同时,着重研究近期建设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推动风景区的整体协调发展和旅游开发的良性循环。
(三)项目引进的功能限定
(1)主导功能:
奇特的风化、海蚀花岗岩地貌和典型亚热带植被的自然风光观光旅游,田园生态旅游、植物生态旅游和康体健乐生态旅游。
(2)辅助功能:
潮汕田园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科普项目、海洋文化旅游,汕头开埠历史文化旅游,会议商务旅游,娱乐度假、休闲度假旅游等。
专项规划
一、现状概况
(一)基本情况
1、自然环境
礐石风景名胜区多山,有大小山峰43座,山脉蜿蜒不断,峰势起伏不陡,最高峰香炉山为198米。
礐石风景名胜区多属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经长期地质变迁风化后,形成卵状裸露于山顶、山腰、山沟凹处,似人类物的怪石千姿百态,这些岩石已成为风景区的景观特色之一。
礐石风景名胜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21.3℃,降水多年平均1560.2毫米,常年主导方向和强风向均为东北偏东,夏季多偏南风。
礐石风景区北临汕头港湾,海岸线长达10多公里。
2、历史沿革
1861年汕头被辟为商埠后,礐石就开始进行有意识地开发利用,至今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礐石的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努力,礐石建成以海、石、山、洞和亭台楼阁组合成的风景名胜区。
1989年,礐石风景名胜区被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1990年汕头市人民政府设立礐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1992年编制了《汕头市礐石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3、景点建设
礐石风景区包括入口、塔山、焰峰、苏安、笔架山和香炉山等六个景区,目前已经开发的主要是入口景区、塔山景区以及焰峰景区的一部分,苏安景区、笔架山景区和香炉山景区基本未开发。
礐石风景区已开发能供游人观赏的景点有40多处,基本在塔山附近。
塔山是景点分布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有垂虹洞、飘然亭、盟鸥亭、流丹阁、云衢天街、又一村等景点,入口景区的东湖、西湖,以及焰峰景区的龙泉洞、幽谷松涛等景群,亦是游人常达的地方。
4、存在问题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详细规划工作滞后,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缺乏具体的规划指导;管理体制不顺,影响了管理职能的发挥;缺乏有力的法规保障,地方立法工作滞后;建设资金短缺,资源保护和开发建设的投资力度小;旅游专业人力资源缺乏;用地尚未确权,部分风景区用地被外单位占用;资源利用率低,绝大部分的资源未开发。
(二)特色要素
1、景观特色
(1)绮丽的山体景观、典型的花岗岩地貌。
礐石风景区风光绮丽,丘峦簇拥,怪石奇峭,洞府连环相扣。
其中,花岗岩球状风化岩块、花岗岩洞穴、海蚀花岗岩石笋石柱以及海滨丘陵地貌景观是风景区重要的景观要素。
(2)典型的亚热带植被。
风景区整体绿化景观较好,区内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森林,存有不少树龄较长的古树名木,又引种栽培了不少适于本地生长又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木。
(3)多类型的水体景观。
风景区海域面积广阔,还有东湖、西湖、石球湖、九龙湖、荔枝湖、桃花涧和山间多处的溪流小涧,以及西坑、红旗坑、东南坑、尖石坑几大水库,丰富的水体景观倍添灵秀之气。
(4)纯朴古远的潮汕田园景观和民风民俗。
风景区中的苏安村是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汕头 风景区 规划 word 版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