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大专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5481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30.70KB
字大专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Word格式.docx
《字大专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字大专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Word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如:
G95F0.2表示进给量为0.2mm/r。
(2)每分钟进给量编程格式G94F~F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每分钟进给量,单位为mm/min。
G94F100表示进给量为100mm/min。
2.S功能S功能指令用于掌握主轴转速。
编程格式S~S后面的数字表示主轴转速,单位为r/min。
在具有恒线速功能的机床上,S功能指令还有如下作用。
(1)最高转速限制设定加工坐标系编程格式G50S~S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最高转速:
r/min。
G50S3000表示最高转速限制为3000r/min。
(2)恒线速掌握编程格式G96S~S后面的数字表示的是恒定的线速度:
m/min。
G96S150表示切削点线速度掌握在150m/min。
(3)恒线速取消编程格式G97S~S后面的数字表示恒线速度掌握取消后的主轴转速,如S未指定,将保留G96的最终值。
G97S3000表示恒线速掌握取消后主轴转速3000r/min。
3.T功能T功能指令用于选择加工所用刀具。
编程格式T~T后面通常有两位数表示所选择的刀具号码。
但也有T后面用四位数字,前两位是刀具号,后两位是刀具长度补偿号,又是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号。
例:
T0303表示选用3号刀及3号刀具长度补偿值和刀尖圆弧半径补偿值。
T0300表示取消刀具补偿。
4.M功能M00:
程序暂停,可用NC启动命令(CYCLESTART)使程序连续运转;
M01:
方案暂停,与M00作用相像,但M01可以用机床“任选停止按钮”选择能否有效;
M03:
主轴顺时针旋转;
M04:
主轴逆时针旋转;
M05:
主轴旋转停止;
M08:
冷却液开;
M09:
冷却液关;
M30:
程序停止,程序复位到起始位置。
5.加工坐标系设置G50编程格式G50X~Z~式中X、Z的值是起刀点相对于加工原点的位置。
G50使用方法与G92类似。
在数控车床编程时,全部X坐标值均使用直径值,如图所示。
按图设置加工坐标的程序段如下:
G50X128.7Z375.16.快速定位指令G00G00指令命令机床以最快速度运动到下一个目标位置,运动过程中有加速和减速,该指令对运动轨迹没有要求。
其指令格式:
G00X(U)____Z(W)____;
当用肯定值编程时,X、Z后面的数值是目标位置在工件坐标系的坐标。
当用相对值编程时,U、W后面的数值则是现在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距离与方向。
如图所示的定位指令如下:
G50X200.0Z263.0;
设定工件坐标系G00X40.0Z212.0;
肯定值指令编程A→C或G00U-160.0W-51.0;
相对值指令编程A→C由于X轴和Z轴的进给速率不同,因而机床执行快速运动指令时两轴的合成运动轨迹不肯定是直线,因而在使用G00指令时,肯定要留意避开刀具和工件及夹具发生碰撞。
假如忽视这一点,就简单发生碰撞。
函授大专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也许2000字左右高分悬赏有意的留QQ-
假如忽视这一点,就简单发生碰撞,而快速运。
求一篇1500字左右的机电一体化论文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展历程及其趋势自电子技术一问世,电子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结合就开头了,只是消失了半导体集成电路,尤其是消失了以微处理器为代表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以后,"
机电一体化"
技术之后有了明显进展,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留意.
(一)机电一体化"
的进展历程1.数控机床的问世,写下了"
历史的第一页;
2.微电子技术为"
机电一体化'
'
带来勃勃生气;
3.可编程序掌握器、"
电力电子"
等的进展为"
供应了顽强基础;
4.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使"
跃上新台阶.
(二)机电一体化"
进展趋势1.光机电一体化.一般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是由传感系统、能源系统、信息处理系统、机械结构等部件组成的.因而,引进光学技术,实现光学技术的先天优点是能有效地改进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传感系统、能源(动力)系统和信息处理系统.光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产品进展的重要趋势.2.自律安排系统化——柔性化.将来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掌握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度”,有较强的“柔性”,能较好地应付突发大事,被设计成“自律安排系统”。
在自律安排系统中,各个子系统是相互独立工作的,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同时具有本身的“自律性”,可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作出不同反应。
其特点是子系统可产生本身的信息并附加所给信息,在总的前提下,详细“行动”是可以转变的。
这样,既明显地添加了系统的顺应力量(柔性),又不因某一子系统的毛病而影响整个系统。
3.全息系统化——智能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全息”特征越来越明显,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
这次要收益于模糊技术、信息技术(尤其是软件及芯片技术)的进展。
除此之外,其系统的层次结构,也变简洁的“从上到下”的形势而为简单的、有较多冗余度的双向联系。
4.“生物一软件”化—仿生物系统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扮装置对信息的依靠性很大,并且往往在结构上是处于“静态”时不稳定,但在动态(工作)时却是稳定的。
这有点类似于活的生物:
当掌握系统(大脑)停止工作时,生物便“死亡”,而当掌握系统(大脑)工作时,生物就很有活力。
仿生学讨论领域中已发觉的一些生物体优良的机构可为机电一体化产品供应新型机体,但如何使这些新型机体具有活的“生命”还有待于深化讨论。
这一讨论领域称为“生物——软件”或“生物——系统”,而生物的特点是硬件(肌体)——软件(大脑)一体,不行分割。
看来,机电一体化产品虽然有向生物系统化进展趋,但有一段漫长的道路要走。
5.微型机电化——微型化。
目前,利用半导体器件制造过程中的蚀刻技术,在试验室中已制造出亚微米级的机械元件。
当将这一成果用于实际产品时,就没有必要区分机械部分和掌握器了。
届时机械和电子完全可以“融合”,机体、执行机构、传感器、CPU等可集成在一起,体积很小,并组成一种自律元件。
这种微型机械学是机电一体化的重要进展方向。
二、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零件)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
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
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
电力电子器件及安装、可编程序掌握器、模糊掌握器、微型电机、传感器、公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
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进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三、我国进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机电一体化工作次要包括两个层次:
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质量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
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峻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缘由,成效始终不够明显。
这里面当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乡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行否认也有优化不出抱负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
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进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依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
这是处理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
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奇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很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意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
求一篇机电一体化专科的毕业论文
电机功率转换的原理找更多论文请去"
优秀范文网"
有各种优秀的毕业论文引言:
电机调速实质的探讨,是关系到近代沟通调速进展的重要理论问题。
随着近代变频调速矢量掌握及直接转矩掌握等调速掌握理论的提出和实践,许多有关文献和论著都把调速的转矩掌握确认为调速的普遍规律,并提出调速的实质和关键在于电磁转矩掌握。
然而,这种观点尚缺乏理论和实践的证明,值得商榷。
本文依据电机功率转换的普遍原理,提出并证明恒转矩调速的实质在于电机的轴功率掌握,转速调整是功率掌握的响应,其关键为如何通过电功率掌握轴功率。
一、功率掌握与转矩掌握依据机电能量转换原理,凡电动机都可划分为主磁极和电枢两个功能部分。
主磁极的作用是建立主磁场,电枢则是与磁场相互作用将电磁功率转换为轴功率。
直流电动机的主磁极和电枢不只结构鲜亮,而且功能独立,无疑符合以上定义。
而沟通(异步)电动机通常以定子、转子划分构成,需加说明。
依据所述电枢定义,异步机的轴功率产生于转子,因而,异步机真正的电枢是转子。
问题在于定子,一方面定子励磁产生主磁场,故定子是主磁极。
另一方面,定子又通过电磁感应为电枢(转子)输送电磁功率,却不产生轴功率,因而定子又具有电枢的部分特征,这里我们把它称为伪电枢。
定子的这种复合功能,是异步机区分于直流机的次要特征。
从电枢输出角度观看,电动机的轴功率与电磁转矩机械转速的关系为:
PM=MΩ
(1)或Ω=PM/M
(2)公式
(2)除了给出了电机转速与轴功率和电磁转矩间的量值关系以外,同时表明,电机转速最终只能通过轴功率或电磁转矩两种掌握获得调整,前者简称功率掌握,后者简称转矩掌握。
1.功率掌握功率掌握是以轴功率PM为调速主控量,作用对象必定是电枢或伪电枢。
电磁转矩在调速稳态时,取决于负载转矩的大小。
即M=Mfz(3)当负载转矩一经为客观工况所确定之后,电磁转矩就独一地被打算了,因而电磁转矩不只与调速掌握无关,而且不能随便转变其量值。
电磁转矩对转速的作用表现在调速的过渡过程,转矩的变化是转速响应滞后的结果,此时,功率掌握形成电磁转矩响应。
设电机调速前的稳态转速为Ω1,轴功率为PM1,调速后的稳态转速为Ω2,相应的轴功率变为PM2。
由于电磁转矩:
M=PM/Ω(4)故调速时,电磁转矩变为:
M=PM2/Ω由于受惯性的作用,在t=0的调速瞬时Ω=Ω1,故M=PM2/Ω1t=0此时的电磁转矩将与原来的电磁转矩M1=PM1/Ω1不等,转矩平衡被破坏并产生动态转矩,电机转速在动态转矩作用下开头由Ω1向Ω2过渡,其变化规律为:
Ω1=(Ω1-Ω2)e-t/T+Ω2(5)电磁转矩则为:
M=PM2/(Ω1-Ω2)e-t/T+Ω2随着时间增大,动态转矩减小,直至电磁转矩与新的负载转矩平衡,即:
M=PM2/Ω2=Mfz,转速稳定在Ω2不变,电机调速结束。
上述的调速过程可以由图1的框图说明。
图1功率掌握的调速流程功率掌握作用的是电枢,主磁场或主磁通量保持不变,依据电机理论,电机的额定电磁转矩反比于主磁通量,受限于电枢的最大载流量。
因而功率掌握调速时,电机的额定电磁转矩输出力量不变,属于恒转矩调速。
2.转矩掌握依据公式
(2),电机转速在轴输出功率不变的前提下,与电磁转矩成反比。
由于受电磁转矩以额定转矩为上限的约束,转矩掌握实际上只能在额定转矩以下实现,因而属于恒功率调速。
电磁转矩的独立掌握方法次要依据转矩公式:
M=CMΦmIS(直流机)(6)或M=CMΦmI2COSφ2(沟通机)(7)受控的物理量为主磁通Φm,由于主磁通量Φm产生于主磁极,因而转矩掌握实际上是磁场掌握,作用对象为主磁极。
转矩掌握调速同样要保证稳态时的转矩平衡,即:
M=Mfz由于调速稳态时,电磁转矩发生了变化,因而要求负载转矩顺应于电磁转矩变化,即要求负载跟踪电机。
转矩掌握实际是弱磁调速,次要用于额定转速以上的调速。
鉴于本文重点争论的是功率掌握,故不赘述。
二、功率掌握的方法与性能电机调速的轴功率掌握只能通过电功率间接掌握来实现。
以异步机为例,图2是其等效三端口网络。
图2.异步机的等效网络其中电枢(转子)除产生轴功率输出外,还产生以感应电压u2和电流i2为参量的电功率响应。
由于该功率与转差率成反比,故称转差功率,其端口简称Ps口。
假如电机转子为笼型,其绕组呈短路状,Ps口为封闭不行控的。
反之为绕线型,Ps口则是开启可控的,转子可以通过Ps口输出或输入电功率。
由此可见,异步机的功率掌握调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伪电枢间接对电枢实现轴功率掌握;
另一种是通过Ps口直接掌握电枢轴功率。
前者次要适用于笼型异步机,后者则适用于绕线型异步机。
1.定子伪电枢功率掌握。
图3.异步机定子功率掌握调速作为伪电枢,定子向电枢(转子)传输的电磁功率:
Pem=P1-△P1(8)电枢的轴功率则为:
PM=Pem-△P2(9)故PM=P1-(△P1+△P2)(10)可见,掌握伪电枢的输入功率P1或增大其损耗△P1就可以掌握电枢的轴功率,后者明显是低效率、高损耗的调速,不宜推举。
掌握P1调速的独一方法是调压━━变频,即所谓的变频调速。
由于:
P1=m1。
求一篇专科机电一体化的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绪论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进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构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进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掌握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安装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进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本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进展,还将被给予新的内容。
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动身,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掌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依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规划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牢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
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而,“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洁组合、拼凑。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构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分。
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进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次要功能依旧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
但是进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安装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给予很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整与掌握自动诊断与爱护等。
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只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长,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分。
二、机电一体化的进展情况机电一体化的进展大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专 机电 一体化 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