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5038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489.18KB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
《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连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D.只有左右摇晃
当地时间2021年4月22日,智利蒙特港,卡尔布科火山口喷发,喷出的浓厚的火山灰和烟尘几公里外都能看见。
9.岩浆物质冲破了岩石圈的束缚后才喷发出来。
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10.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据。
读下图“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日期
白天最高气温
天气
11月2日
19℃
晴
11月3日
17℃
霾-多云
11月4日
16℃
霾-雨
11.图中表示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2.上图中①~④序号含义正确的是
A.①-地面辐射B.②-大气辐射C.③-太阳辐射D.④-大气逆辐射
13.与前两日相比,11月4日白天最高气温较低的原因是
A.辐射①减弱B.辐射④增强C.作用⑤增强D.作用⑥减弱
下图所示为我国东南福建省沿海地区被海风“吹弯了腰”的草丛。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4.下列能正确示意图中风向形成原因的是
15.该地一年中盛行风向也因海陆间温度差异发生季节变化。
盛行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的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16.下列属于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 )
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B.加速冰川融化
C.使水呈三态变化D.使海平面上升
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7.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
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
18.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湿热的草原环境B.温暖广阔的浅海环境
C.湿热的森林环境D.干旱的陆地环境
2021年9月8日,在俄罗斯阿德勒上空,一架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三条大小不一的风柱从天际垂到海面,飞机在极其危险的距离内躲过了这股自然之力,平安飞越该区域,成功着陆。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飞机与龙卷风狭路相逢时,飞机正位于地球大气层中的
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高层大气
20.该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变化正确的是
A.逐渐下降B.逐渐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上升
21.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22.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A.顺风飞行B.逆风飞行
C.风从东侧吹来D.风从北侧吹来
23.下列关于海水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风浪、海啸、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
B.海啸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
C.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
D.早晨的海水上涨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回落称为汐
24.下列海水运动同能量来源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波浪—密度差异
B.海啸—月球和太阳的引力
C.风浪—太阳辐射
D.洋流—海底地震和火山活动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5.此时,甲地的风向是( )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
2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
27.波罗的海及其周围区域(如图)曾经经历了地质时期最后一次寒冷时期,此时期结束后转暖,留下的最低洼的谷地就形成了波罗的海。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即1kg海水中含盐类物质的克数很低(不足1%,比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3.5%还低)。
对该海区盐度低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B.气候湿润,降水较多
C.与外海连通,盐度得到稀释D.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8.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9.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
读“海水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30.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
A.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大
31.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表层海水的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32.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A.大气运动B.地转偏向力C.海水密度差异D.大陆轮廓和岛屿影响
33.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
A.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比较适宜鱼类的生长
B.寒暖流交汇处鱼的种类比较丰富多样
C.寒暖流交汇使海水的盐度比较适中,有利于鱼类产卵
D.寒暖流交汇给鱼类带来丰富多样的饵料
“风助潮涌,潮借风威,壮观天下无”的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
读杭州湾至钱塘江口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4.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A.河口形状B.夏季东南风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地转偏向力
35.下图是日、地、月三者的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位于()
A.甲、乙位置B.甲、丙位置C.丙、丁位置D.乙、丁位置
二、综合题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西部地区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注重开发新水源。
一是利用新技术开发水源,在严重干旱地区模拟“人造山脉”,进行人工增雨增雪;
二是发展集雨工程。
材料二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
(1)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图中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有哪些?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句中主要涉及哪些水循环的环节?
从水循环的角度来分析,这句诗是否严密?
为什么?
(3)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产生直接影响的环节是字母。
能够使H环节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哪些?
(4)以城市化建设为例,说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主要影响。
37.读“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全球气温变化特点是。
降水的形成首先需要空气中有充足的水汽,空气在抬升过程中水汽会逐渐冷却凝结。
(2)全球年降水量最多的纬度范围是,降水量最少的纬度范围是。
请你在两地中任选其一,结合降水形成的条件,尝试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成因。
参考答案
1.D
2.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火流星”所属类型及“火流星”现象发生条件。
1.“火流星”是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故D正确;
巨行星和星云体积大,恒星位置相对稳定,ABC错误。
故选D。
2.“火流星”是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燃烧形成的,月球上没有大气不可能发生“火流星”现象,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3.A
4.D
该题主要考查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
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使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该“喷嚏”指的是太阳活动。
3.在2021年的某一天,美国南部的一些城市,在五彩斑斓的极光光幕过后,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灯光在瞬时明亮后将会停电,结合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太阳活动使极地附近产生极光现象;
太阳活动使无线电短波产生中断,导致电网会突然变得闪烁不定。
故太阳打了强烈的“喷嚏”极有可能是太阳耀斑爆发。
故选A。
4.A、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中断,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对信鸽的磁场产生破坏和干扰,直接影响信鸽的导航系统,造成信鸽丢失,故不符合题意;
C、太阳活动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指南针失灵,故不符合题意;
D、太阳活动与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无关,故正确。
5.C
6.A
5.太阳系八大行星,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图中己为土星,C正确;
甲是水星、丙是地球、庚是天王星,ABD错误。
故选C。
6.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其发射的高能带电粒子流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中电离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故太阳活动会干扰探测器向地面传送信息,A正确。
【点睛】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进入地球大气层,会引起大气层扰动,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会扰乱地球磁场,使地球突然出现“磁暴”现象,导致罗盘指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如果太阳大气抛出的高能带电粒子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并与那里的稀薄大气相互碰撞,还会出现美丽的极光;
近几十年的研究还表明,地球上许多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7.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约33千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厚度可达60~70千米;
海洋地壳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6千米。
地壳厚度变化的规律是:
地球大范围固体表面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海拔越低,地壳越薄。
地壳厚度越薄,地震波传来所需时间越短,越早感到地震波。
读图可知,a地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半岛,c位于刚果盆地,d位于太平洋中部,其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因此地壳最厚,太平洋地壳最薄,太平洋海底地震波从莫霍面传来的传播距离最短,所需时间最短,因此最早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D符合题意,排除A、B、C。
8.B
由于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陆地上地震发生时,先感觉上下颠簸,后感觉左右摇晃。
B正确。
9.C
10.A
1.在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了岩石圈。
2.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此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9.A、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故不符合题意;
B、岩石圈是指上地幔顶部和地壳,所以岩石圈不仅仅包括上地幔一部分还包括地壳,不符合题意;
C、生物圈存在于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上部和水圈的全部,故正确;
D、岩石圈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和整个地壳,所以岩石圈的下部是软流层,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由题干“蔓延的火山灰”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为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生物圈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11.C
12.D
13.C
1.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大气受热过程。
2.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大气热力作用。
3.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
图中③表示地面长波辐射。
故C正确,ABD错误;
12.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
故D正确,ABC错误;
13.由表中内空可知,11月4日,该地出现霾、雨天气,云层厚,云量多,空气中杂质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减少,气温较低。
14.B
15.B
16.A
热力环流。
14.依据图中草的倒伏方向可知,当时风从海洋吹响陆地。
由于水的比热容大于陆地,白天升温慢,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故B正确,ACD错误。
15.夏季,陆地升温快于海洋,形成热低压,因此风从洋吹向陆地,冬季相反;
春、秋海陆温差异小,风向不明显。
故B正确,ACD错误。
16.水循环主要地理意义的是:
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
联系四大圈层,进行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
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塑造地表形态等。
A对。
17.B
18.C
17.
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繁盛时期是中生代,恐龙是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
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
“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说明该煤层形成时植物高大、茂密。
四选项中只有湿热的森林环境符合此特点。
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地质年代与生物发展阶段总结如下:
19.A
20.B
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与特点,熟练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即可得答案。
19.龙卷风是大气中最强烈的涡旋的现象,常发生于夏季的雷雨天气时,尤以下午至傍晚最为多见。
由此判断龙卷风多发生在对流运动旺盛的对流层,飞机与龙卷风相逢,说明相逢于对流层,故答案选A。
20.对流层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随着高度的上升,温度逐渐降低。
因此飞机在下降过程中,周围大气整体温度应该逐渐上升,B正确。
21.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昼夜温差是最大的,晴朗的白天空中的云量比较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比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地面以及近地面的气温就比较高,而夜晚晴朗无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比较弱,地面的热量损失就比较严重,那么夜晚的温度就比较低。
读图可知在ABCD四幅图中,C图的白天是晴朗的,夜晚也是晴朗的,因此可知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C图,可知ABD错误,故C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白天和晴朗的夜晚这样的天气的昼夜温差是最大的。
22.B
飞机左侧为高压,右侧为低压,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为正北;
由于飞机在北半球高空飞行,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在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风不断向右偏转,最终形成与等压线平行的西风,因此飞机是逆风飞行。
23.C
风浪、潮汐、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三种主要形式,海啸是海底地震引发的,不是海水的运动形式,A错;
风暴潮是风浪强烈发展的一种形式,给人类带来了巨大能量,B错;
潮汐是海水在日月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海水涨落现象,C正确;
潮汐是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海洋水面周期性的涨落现象,在白天的称潮,夜间的称汐,总称潮汐,D错。
选C正确。
潮汐是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涨落称为潮汐,而海水在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
人类们的祖先为了表示潮的时刻,把发生在早晨的高潮叫潮,发生在晚上的高潮叫汐。
这是潮汐的名称的由来。
24.C
波浪是一种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的海水运动形式;
而海啸则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风暴引起的巨浪;
洋流的形成与风力、温度和盐度等因素有关。
25.D
26.A
本题考查风向的判断和等值线的判读。
25.首先过甲地垂直等压线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基础上适当右偏即为甲地的风向。
通过画图可知,甲地的风向是西南风,D对。
26.读图可知,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①地等压线最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因而风速最大,风力也最大,A对。
近地面的风和等压线斜交。
27.C
“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分析”。
波罗的海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主要和该地的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关系、降水量、海域的封闭状况、地表径流等方面有关系。
波罗的海纬度偏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受西风影响,气候湿润,雨水较多;
众多河流注入,年均径流量较大,因此海水的盐度较低。
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蒸发旺盛,盐度会升高,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符合题意的选项应为C,故选C。
28.C
29.B
28.长江口外水域从垂直方向看,温度曲线应为③,因为水温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越往下,吸收的太阳辐射越少,水温也越低,但到了一定深度,太阳光线不能照射到,水温变化很小。
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因此应为①曲线。
而盐度曲线是②,地处长江口外,由于长江汇入淡水密度小,留在表层,盐度低。
29.,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升高,但到了20米深度时,盐度稳定。
水深15米深处,只有叶绿素含量达到最大值,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很小。
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而持续降低。
30.C
31.B
本题主要考查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考查了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试题难度一般。
30.据所学知识可知,海水表层温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海水盐度由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逐渐递减可知,图中曲线依次是①海水温度曲线、②海水盐度曲线和③海水密度曲线,据此可知,赤道地区表层海水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小。
31.据图可知,表层海水密度从赤道向两极增加,A错;
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B正确;
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高纬海域,C错;
受洋流性质的影响,同纬度海域暖流盐度大、密度高,D错误;
综上可知,选B。
32.A
洋流是海洋水体沿相对稳定的方向作大规模运动的现象,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大气运动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风是大气的水平运动,盛行风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A正确。
33.D
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
渔场多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的主要原因是寒暖流交汇会使海水搅动,带动海底的营养盐类上泛,这些盐类使得大量浮游生物繁殖,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
D正确。
34.D
35.B
34.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发生大潮,再加上杭州湾是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海潮涌起时,海水由外海进入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可达10米;
夏秋季节夏季风盛行,加剧了潮势。
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35.由图文信息可知,当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位于一条直线时,形成天文大潮,即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故选甲和丙位置。
36.
(1)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降水和地表径流。
不严密,自然界的水体是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的,海陆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把海洋水和陆地水联系起来,形成循环。
(3)D;
降水强度小,时间长;
地面坡度小;
植被覆盖好。
(4)城市化建设破坏地表植被,使蒸发、蒸腾减弱;
地面硬化,降水之后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减少。
该题主要考查水循环的过程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读图可知,按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图中体现的水循环类型有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
(2)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水分的蒸发,使水蒸气到空中,在空中凝结成云,然后以雨雪的形式落在地面上,一部分被生物利用和被土壤吸收,剩余的水汇集入江河,由此可见,“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汇集流入海洋,虽然海洋中的水不会倒流入河,回到陆地.但海洋中的水,又会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又会以雨雪的形式从天上来到陆地.从生物圈的水循环角度来看,陆地上的水可以汇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也可再返回陆地.
(3)读图可知,水循环环节中H环节为下渗,影响下渗的因素有:
降水强度大小,时间长;
地面坡度大小;
植被覆盖状况等。
(4)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化建设主要是对地表状况进行改变,由于地表状况的改变,使水循环发生变化,如:
破坏地表植被,使蒸发、蒸腾减弱;
37.
(1)从低纬向南北两极递减。
(2)北纬0°
-10°
;
南纬80°
-90°
赤道终年高温,大气受热上升,水汽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或极地附近终年寒冷,大气冷却下沉,水汽不易凝结形成降水)。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内容为:
全球降水与气温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连市 学年 高一上 学期 期中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