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44128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37.35KB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文档格式.docx
《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永彬老师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系列幼儿父母理智的教育观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请问这一千天,他学了什么?
我能够跟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们分享:
你孩子的眼睛,就像摄影机一样,把我们在家里面的一举一动,他所接触到的一切场景,透过他的眼睛,统统拍摄、印到他的脑海当中;
他的耳朵,就像收音机一样,把他听到的任何言语,统统录到他的脑海中。
我们不要以为他没有在学习,他不但在学习,而且他的学习力非常的惊人。
然后我们再冷静的思考一下,这一千天,他学了些什么?
我们就会感觉到不寒而栗。
我们什么时候不是在做教育
各位家长,我们什么时候在做教育?
我们第三条写的,「何时在做教育」,我用另外一个问法,大家比较能感觉到这个反差:
请问家长,我们什么时候「没有」在做教育?
我相信每一个家长心里都应该很清楚,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做教育。
我们的一个眼神,有没有在做教育?
有;
我们的一句话,有没有在做教育?
我们的一个动作、一个肢体语言,统统都在传递讯息给孩子。
孩子是你的镜子,我们一切的缺点,在孩子身上都看得到,不要怪孩子,他是我们的镜子。
这一点,我们希望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先有这个认识。
教育者先受教育
所以第三条,「教育者先受教育」。
谁是教育者?
我们在座的统统都是。
不是只有老师是教育者,老师只是这个过程当中的一个角色而已,甚至于这个角色,是延续家庭教育的一个功能。
所以大家一定要很清楚,应该教什么。
我们既然知道教育是无时无刻存在的,那我们就应该认识什么是教育,每一个人都要知道,因为我们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教育是身教教育是模仿
所以「教」这个字重要。
我跟大家说明,首先我们来看教育这个教字。
「教」字它的篆字是这样写的,上面这个叉叉,是父母跟老师画的一个叉叉,下面这个叉叉,是孩子模仿父母划的叉叉,所以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身教、教育是模仿,这是教育。
家庭教育的力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
因此,我们就了解到,我用大家能够懂的语言,我是学遗传工程的生物化学,所以我很容易就联想到,教育是遗传。
我们要问各位家长的是,只有基因会遗传吗?
不然。
情绪会不会遗传?
会;
价值观会不会遗传?
素质,这个人的素质会不会遗传?
教养会不会遗传?
统统都会。
从这一点,才认识教育的重要,那真不是儿戏!
才认识到学校教育,肯定不是孩子好或不好唯一的关键,甚至于我们才认识到,家庭教育所扮演的角色,远远超过学校教育的力量,我们才知道这个的可怕。
心念|行为|习惯|命运
所以古人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
」一个人他八十岁时的人生,他的行为模式、他的价值观,他很多的习惯,在三岁的时候,可能就已经种下种子了。
有没有定型?
还不一定定型。
因为种子种下去,还要有条件,它才能发芽,才能成长。
如果这个种子一种下去,我们所提供的条件,譬如说土壤、水分、阳光,正好可以让这个种子发芽,它就成长,成长之后,最后它就定型。
什么意思?
从他的心念,心念是一个种子,慢慢就形成他的行为,行为模式就出来了。
孩子的行为模式,是由我们的念头、我们的习惯传递给他的。
如果我们家长继续灌溉这样的因子,让他继续成长,他的行为就变成习惯。
只要他一形成习惯,我跟大家说,这个习惯就会慢慢累积,成为他的命运。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孩子的命运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决定
我们孩子的命运怎么形成的?
不是他是哪一所大学毕业的,不是他以后会得到几个博士学位,跟这个虽不能说无关,但是关系不大。
为什么?
那只是条件而已,那只是他成长的某一个条件而已,重要的是他的人格特质,是否能让这些条件活络起来。
如果他的人格特质不健全,他即便有再多我们所谓好的条件,譬如他读的是名牌大学,他有很高的学历,可是他到职场去,他不受欢迎,他受到同僚的排挤,他受到上司的打压,他都没有办法发挥他的作用。
而这个特质什么时候种进去的?
他的人格特质,我们在他的人生过程当中,什么时候给他种进去的?
真的,有时候你一点都不知道。
我们的教育敏感度够不够?
因为我们的教育敏感度不够,我们不知道:
我们的一个眼神也在做教育;
我们的一句话语,也在做教育,我们不晓得;
夫妻的吵架,这也在做教育;
夫妻相处的模式,也在做教育;
甚至于我们跟朋友讲一通电话,在电话里面的态度、神情,统统是在做教育。
你才晓得孩子的命运,在什么时候被决定的?
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这叫身教。
教育这个字,我们从这个点去看,我们就会了解到确实不能马虎!
「教育者先受教育」,这一个点,值得我们所有的家长一起来反思。
孩子的好有原理原则
我们都希望孩子好,但这个好不是凭空的,它有原理原则。
而这个原理原则,我跟大家说:
命运,那已经没有办法转变了;
习惯,很难改,不要说孩子,我们自己有没有很多的坏习惯?
有,一到习惯这一个位子,已经很难改了;
行为,可以纠正、可以引导,这个还好;
心念,非常容易转变。
换句话说,教育愈早愈好。
所以「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一代的家长往往忽略了什么?
习惯。
我们以为孩子只要学科好,国语、数学好,才艺好,他就OK了。
我跟大家说,O不OK?
不OK。
他的习惯不好,他这些好的条件无法发挥出来,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今天推广品德教育,说老实话,这不是老套,这是累积很多惨痛的经验,然后我们才大声疾呼!
什么惨痛的经验?
大家都看报纸里面的报导,你看看有研究所的学生,名牌大学的喔,看看这些学生现在在做什么?
那个是开好花吗?
它会不会结好果,我们去给他看一看就知道。
我们很担忧!
名牌大学的学生。
我有一次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一流学府的校长,在大学一年级开学的时候,告诉他的新生说:
「孩子们,你们第一天进入到大学,你们是大学的新鲜人,校长对你们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就要求你们做到三点:
第一点,脚踏车不要乱停;
第二点,考试不要作弊;
第三点,上课不要迟到。
」隔天社论就出来了:
他说这三点,听起来好像不是大学生学的,好像是什么地方在学的?
好像是幼儿园在学的。
为什么大学还要学这个?
社论就讲了,反应也很快。
他说因为现在幼儿园教什么?
教小学的课程;
小学教中学的课程;
中学教大学的课程,那大学?
大学回来学幼儿园的课程。
大家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那我再问大家:
是幼儿园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还是大学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
大家一定有答案,肯定是幼儿园的时候学幼儿园的课程比较容易。
他大学了,他要再来学习幼儿园的课程,好难!
他已经定型了,而这关系到他的什么?
关系到他的一生,我们想想看,是不是这个道理。
很少人愿意做扎根的工作
所以我们今天谈品德教育,这不是口号,也不是老套,这是什么?
这是你孩子真正这一生能不能成就的基础。
它为什容易被忽略?
因为它扎根,因为根看不到,你看不到。
枝叶花果很容易看到,很容易吸引人投入在这个地方用功;
扎根的工作,很少人愿意花时间去做这方面的工作,为什么?
因为看不到,只有有智慧的家长他愿意投入这一块。
那回报是什么?
我告诉大家,俗语有一句话,「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回报。
你说「无后」,这话怎么讲?
这个话不是说你没有生男孩叫无后,不是这个意思。
哪怕你有很多的孩子,结果到了你老的时候,你发现没有一个孩子可以继承你这一生努力的结果,这叫无后。
你的孩子没有能力继承你这一生努力的结果,你落空了,你今生再伟大的事业,后继无人,都是零,而且还有负数,真的还有负数。
大家想想看这个道理。
这不是恐吓大家的,这是每个人一生都要面临到的问题,我们不要以为它离我很远,我就不去思考它。
您的孩子有这个能力继承你所努力的结果吗?
各位家长,您知道要让孩子继承什么?
在我们生涯规画当中,我们有没有产生过这个念头?
请问位各位家长,您有家道吗?
你在这个孩子诞生之前,您有想过,我要让孩子继承什么家风吗?
那请问我们要把孩子带到哪里?
如果我们这些都没有想过,那您的孩子会往哪个方向走,您有把握吗?
这件事情,我们在思考教育的时候不得不去想到,为什么?
因为教育就是身教。
「讲」过几百遍你有没有「做」过一遍?
「教」字的左边是模仿,右边是什么?
一支手拿着一根小树枝,什么意思?
耳提面命。
他告诉我们教育是什么?
教育是耐性,耳提面命,提醒孩子。
请问要提醒多少次?
有没有哪个家长说,我只要讲一次,我孩子就听了?
那你要介绍给我,因为那是颜回转世的,不贰过!
很难。
所以,家长没有耐性,怎么做教育?
一定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醒。
很多的家长告诉我,他说:
「周老师,我不知道跟他讲过几百遍了!
」各位家长,大家要注意,「讲」过几百遍,你有没有「做」一遍给他看?
是不是我们自己边在讲,我们自己都没有做到。
这个重要。
「怎么还没叛逆」?
所以在长久以来这些教育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归纳出一个很重要的观念,那就是:
我们自己做不到,千万不要要求孩子做。
他会叛逆。
他现在没有能力叛逆,他长大他就叛逆给你看。
他会说:
「爸爸,妈妈,你们都不做,为什么要求我做?
」这个问题很严重,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叛逆?
应该这么问:
孩子一定叛逆吗?
我跟大家讲,只要你的方法对,这不必然发生的,不必然是这个样子的。
三、四十年前,真的叛逆的很少。
现在我也不知道是哪一个专家学者倡导的,好像说孩子几岁就开始叛逆,结果家长挫咧等(发抖着等),真的,孩子到了那个年龄,「怎么还没叛逆?
」我跟他讲,我们都被这些教育理论给吓死了。
教育孩子我们要先健全自己
我父母那一代没有听过叛逆的,没有。
虽然那一代他们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熏陶,没有读过什么教育理论,可是社会纯朴。
家长很辛苦,大家庭又要照顾老人,又要照顾孩子。
父母的辛苦,孩子看在眼里,这个重要!
所以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当中,各位家长,我们一定要问我们自己,我们付出了多少?
我们这一天的过程当中,陪了孩子多少时间?
当我们在要求孩子「不要做这个、不要做那个」的时候,我们自己又做到了多少?
这点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教育孩子,我们自己要先健全我们自己。
我们自己都不健全了,怎么教?
根本在修身
所以《四书》在《大学》里面讲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根本是什么?
修身。
我们自己身没有修,怎么齐家?
那次序颠倒了。
所以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抓回根本来看,不能够本末倒置。
根本抓住了,本立而道生,换句话说:
根扎牢了,枝叶花果自然茂盛,你不用太操心的。
现在我们的家长都在操心枝叶花果,花很多的力气、花很多的金钱、花很多的功夫在这上面,结果呢?
根烂了,枝叶花果会好吗?
我们来看看一个数字,我请教各位家长,大家认为现在的教育经费,比起三十年前,是多了还是少了?
多了;
现在的师资的结构、学历,比起三十年前,是高了还是低了?
高了;
现在孩子的数量,比三十年前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
换句话说,一个孩子所分配到的教育资源,比起三十年前,多还是少?
多。
教室的设备是好还是不好?
好。
各方面都超过喔!
好,那请问各位家长,教育的效果,是三十年前比较好,还是现在比较好?
(答:
三十年前比较好),那我又要问家长,那我们这些努力,问题出在哪里?
我们投入很多耶,可是回报却怎么样?
我跟大家坦白的说,有一个老师告诉我,过去他教学,二十几年的教学经验,他说他过去教学,感觉到一代不如一代,可是最近,他觉得这个感觉已经不太能够描述他现在的教学心境了,他告诉我,现在已经不是一代不如一代,现在是一届不如一届。
我有没有问题?
各位家长,我们要注意,一届不如一届。
大家想想看这个味道,也就是说,整个孩子素质的下降之快速,不得了!
那各位家长,我们要问,问题出在哪里?
如果我们看不出问题,那我要跟各位家长讲的是:
那您又如何去避免孩子走入那一个陷阱里面?
你连问题都看不出来,很令人担忧的是,那么很有可能我们的孩子,一不小心就落入了那个一届不如一届的陷阱里面去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问题看清楚,到底什么地方出问题?
所以首先拉回来自己看:
「我有没有问题?
」教育,因为我是教育者,我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是最重要的。
我有没有耐性?
优秀的家长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
教学呢,耐性从哪里可以看得出来?
我可以跟各位家长分享,在于我们在教育的过程当中,我们跟孩子有没有对立?
很重要!
有对立,肯定出现的就是冲突。
亲子之间的问题都是出现在这个冲突上。
那如何化解对立?
各位家长,我们自己要有学习的时间,我们要提升!
一个优秀的家长才能教出优秀的孩子,我们的耐性够吗?
我们会不会经常跟孩子发脾气?
我们的生活习惯如何?
爸爸一个坏习惯女儿整整改两年
一个家长告诉我,他说,他回家的时候,过去下班一回家,他就把袜子一脱,双脚就翘在沙发上,开始看报纸。
结果他发现他的女儿,三岁的女儿,有一次他带女儿到朋友家去,结果女儿一到朋友家里面,进入了客厅,一样的,袜子一脱,脚一翘,跟他的动作一模一样!
他看到这个场景的时候,因为过去都在家里,他不太注意到这些细节,自己家嘛,随便一点;
到了朋友家之后,女儿的这个动作,深深的给他敲了一棒,他知道:
不行了!
他知道女儿的这个行为是模仿谁的?
模仿他爸爸的,模仿自己的。
于是乎他痛下决心,改掉这个坏习惯。
各位朋友,我们想想看,好不好改?
当然不好改。
可是他发现他自己还好,因为大人鞭策自己,好改;
但是他发现他的女儿很难改,真的三岁而已。
他说,他为了把女儿的这个习惯改正过来,调了多久?
整整两年。
千万不要小看:
你以为这种习惯,只是一点小小的坏习惯,那你就错了。
等到它发芽,变成了行为,变成了习惯的时候,那个会决定她的命运!
我们能不能体会到这一点?
所以我们怎么能有不好的习惯?
所以真的,这样的一个学习机会,我很佩服在座的各位家长你们愿意来。
你们是真心为孩子好。
如果我们不来学习,我们怎么知道我们自己要怎么改变?
我们怎么会知道这么小的一件事情,居然决定了孩子的命运。
我们怎么知道?
我们以为不重要的一个习惯,一个不重要、不起眼的动作,居然深深的决定了孩子将来的命运,我们就不敢放任自己了。
这一点十分的重要。
期勉孩子成为「好」医生「好」律师「好」法官
所以「教」,我们看讲义,「上所施、下所效」,上行下效。
那什么是育?
「养子使作善也」。
养我们这一个孩子,养育他、教育他,最终让他作善。
什么叫做作善?
就是他所学习的任何一项学问,都变成他将来服务社会大众的良好工具。
我跟大家讲的都是真的。
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医院的那个匾额,上面写的四个字,叫「仁心仁术」。
各位家长,仁术从哪里来?
仁心。
有一次我在演讲的时候,我就问在座的家长。
我说,没有仁心,那么那个仁术会变成什么?
有一个家长说:
技术。
我说如果是技术,那还好,那个危害不大。
我说没有仁心,他所学的技术,统统变成「害术」。
这个严重!
他学得愈多,他危害社会的能力就愈大,大家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他没学,他还没有这么多的技术去危害这个社会。
害术耶,各位家长!
你希望你的孩子,最后博士毕业之后,他如果读化学,你希望他去做安非他命吗?
当然不希望。
但是做安非他命的那个技术,一个普通的农夫会吗?
不会。
谁会?
化学博士很厉害。
所以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当医生、当律师、当法官,我告诉各位家长,你一定要在这些头衔上面加一个「好」字,你要你的孩子以后当一个什么?
好医生、好律师、好法官。
真的,一点都不是骗人的。
可是我们现在忽略了那个好字,只看到下面的那些头衔,真的,我们什么时候把孩子给害死了,我们都不知道。
为孩子灌输「仁心」
大家能够体会我刚刚说的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吗?
翻开报纸不是每天都在登这些事情吗?
他
有那么好的教育,有那么好的机会,他为什么要去做这些事情?
因为从小父母就没有给他灌输「仁心」,所以,他长大所学的那些技术,统统变成害术。
我们能怪孩子吗?
不能。
因为我们从来没提醒过他。
那仁心什么时候给他?
现在就要给他了。
我们现在不给他,他长大之后,你说「长大就会了」,「我孩子大学毕业后就会了」。
会吗?
我跟大家说不会。
不但他不会,现在不告诉他,将来要他转变都很困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所以品德教育愈早做愈好。
用「脑」学习VS用「心」感受
因此我们一定要告诉各位家长,做品格教育,不是我们所以为的那样:
很刻板的,像学国
语、数学、英文那样子的一个方式,不是。
那个是「脑」的教育,我们太习惯用脑子来思考,但是我们这一代的孩子,非常缺乏的是用「心」去感受。
他习惯用脑,他没有心啊!
我们想想看,严不严重?
他没有办法用心来体会父母,父母有什么辛苦,他不知道,他用脑来思考。
但是这是谁教出来的?
对不起,是我们教出来的,是我们所做的生涯规划帮他引导出来的。
所以下一个主题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怎么看待有品教育?
.
很多的家长告诉我,一般都是妈妈告诉我,她说:
我先生反对孩子学《弟子规》。
我告诉这位太太,妳先生不是反对孩子学《弟子规》,妳先生是不了解《弟子规》。
妳先生不是反对有品教育,妳先生是不了解有品教育。
一个人他了解,他为什么会反对?
他一定举双手赞成,因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一种方式。
所以我们就要来探讨家长的心理。
「不要输在起跑点」?
很多的家长认为孩子从小让他学才艺,要不然「输在起跑点」。
我跟大家探讨「会不会输在起跑点」这个问题。
各位家长,我要请教大家,什么样的比赛最怕输在起跑点?
短跑。
对吧?
短跑最怕输在起跑点。
请问你孩子的一生,是短跑还是长跑?
是长跑嘛!
你们哪一个希望孩子的一生是短跑?
那你在紧张什么?
既然是长跑,长跑比的是什么?
耐力,不是爆发力。
你的孩子有耐力吗?
我告诉各位家长,现在的孩子没有耐力,从哪里可以看到?
我建议大家,如果每一年到联考的时候,大学联考的时候,你到考场去看看就知道。
很多的孩子考完试,书本怎么样?
就丢掉了,书就丢掉,为什么?
他的目的达到了。
很多的家长告诉孩子,「你只要考上大学,我就不管你了!
」他会在心里面刻划出什么样的场景?
他想着:
「我考上了大学,我就不读书了!
」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孩子为什么厌学?
父母逼的!
而人学习最旺盛的时刻是在什么时刻?
大学。
再来,我自己的体会,我自己进入职场,我的学习活力比在学校旺盛。
可是相对的,很多的人在考上大学的那一刻,他的学习就已经到达他人生学习的坟墓了,他不再学了。
厌学。
他这一生不要学了,为什么厌学?
孩子为什么对学习讨厌?
父母逼嘛!
没有去想怎么样学习能够引发他的兴趣,然后他考上大学之后,从此他学习生命就中断了,让他整个学习活力最旺盛的岁月,花在什么地方?
花在网络、花在聊天室、花在看电视、看电影,花在这些地方。
大家想一想,糟不糟蹋他的青春?
糟蹋!
可是很多家长说:
「没办法,现在都这样!
」谁说没有办法?
谁说一定是这个样子?
这就是我们家长有没有教育敏感度决定的嘛!
怕孩子吃一阵子苦孩子会吃一辈子苦
所以你的孩子,不要担心他输在起跑点,而是担心他半途就退出了人生的比赛,很有可能,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教育的敏感度,很有可能。
他厌学了嘛!
所以这些问题,都在我们家长认识不够造成的,我们都被吓死了,都被这些广告词给吓死了。
孩子是活的,他的应变,他人生的应变,远远超过我们所认识的那个弹力。
我们怕他吃苦,我告诉各位家长,怕一阵子的苦,会吃一辈子的苦: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做家事,其实是我们剥夺了他做家事的权利。
你以为他不会,其
实不是他不会,是我们没有耐性去教;
你以为他会把事情搞砸,其实他是在那个搞砸的过程当中,学习怎么把它做好,然后他才知道「习劳知感恩」。
我那么努力为什么孩子变成这样?
我们的孩子有感恩心吗?
还是你为他做牛做马一辈子,他说「你是应该的」,这重要!
如果我们现在不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只是担心说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点,「赶快去读书!
」「赶快去学才艺!
」,礼拜一到礼拜五,统统都安排不一样的才艺课程,我告诉大家,他还没长大,他好学的那个兴趣就被你磨光了,天天就消磨在那个地方,全部都磨光了。
然后最后你自己双手一摊,你说:
「我努力了,我也付出了,为什么孩子变成这个样子?
」真的,家长!
您一定要冷静的来思考这个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家长很多对孩子不当的「控制」跟「占有」,然后真的把孩子给毁了。
您的孩子有素质吗?
所以我们看第二条,「何谓素质教育」,就是这个有品教育,在大陆叫素质教育,我觉得这个名词比较容易懂。
有品,比较不容易懂,有没有品,讲老实话很抽象,可是素质这两个字容易懂,所以我用大陆的名词来跟大家解释。
我们有一个老师在一个演讲的时候问了在座的几个听众,首先他问最前面的一个年轻人,看起来就像大学生。
他问他说,你现在有一个好吃的东西在手上,你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年轻人很可爱,他说「吃下去!
」第一个念头就是吃下去,好吃的东西嘛。
他再问中间的听众,她是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来。
他说:
这位妈妈,妳有一个很吃的东西,妳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个妈妈不假思索:
「给孩子吃!
」再问坐在后面的一位老者,头发斑白的一位老者。
他说,请问这位长者,您有一个好吃的东西,您第一个念头是什么?
这位长者,也不假思索的就告诉我们的老师:
「给妈妈吃!
」
素质不等于学历
各位家长,哪一个人最有素质?
那位长者最有素质;
哪一个人学历最高?
可能是第一个学历最高。
那么我要问各位家长:
素质等不等于学历?
不等于。
我们不要把素质跟学历画上等号,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认识上的偏差。
因此,不是你孩子的成绩很好,他以后的成就就会很好,未必!
而且往往是相反的。
因为成绩很好的那个孩子,从小就起了傲慢,他瞧不起别人。
他觉得成绩好是谁的功劳?
「我」聪明嘛。
成就愈高愈懂感恩愈是谦虚
我告诉大家,这个问题严重性在哪里?
因为他不晓得,他成绩好跟谁有关?
如果老师不教他,他成绩会好吗?
所以跟老师有关;
如果爸爸、妈妈不煮饭给他吃,他能考一百分吗?
所以跟爸爸、妈妈有关。
所以成绩愈好的人,应该要愈有感恩心,换句话说,成就愈高的人应该愈谦卑。
他所接受的社会资源愈多,他应该愈谦虚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永彬 老师 中华 传统文化 专题讲座 系列 幼儿 父母 理智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