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40487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8.80KB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
《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为什么活着读后感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斯科特说,生活是艰难的。
确实是,我们活着受的苦还少吗?
六、活着是为了爱。
很多做了父母的人都明白对子女的爱。
有些劫后余生、大难不死的人也会暂时开悟,深刻理解了生命的美好,以前追求的名誉地位金钱连粪土都不如。
他们心中充满了爱,每一线的阳光、每一片的绿叶、鸟鸣、微风,都是爱的体现,平时在马路边上感到厌恶的嘈杂纷乱,都充满了爱与圆满。
托利的《当下的力量》,克里希那穆提的《爱的觉醒》,不就是提倡为爱而活吗?
七、“为什么活着”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会变的。
弗兰克在《活出意义来》,说:
生命的意义是会改变的,但永远不失其为意义,我们能以三种不同的途径去发现生命的意义:
(1)创造、工作。
(类似于“自我实现”)
(2)体认价值(类似于“爱”),(3)受苦。
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对此问题的回答与弗兰克三种途径类似。
稻盛和夫这本书各章篇幅短少、文字途述平淡,论述了众多主题,给我的感觉是博大宽广,但也不失深度。
虽然本人并不认同作者的所有观点,但收获颇丰,有很多精神上启迪与激励。
举例以下三点:
一、利他之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老子说,既已为人己愈有,既已予人己愈多。
黄金法则:
你想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先怎样待别人。
因果报应,种下什么因收获什么果。
人类社会存在互惠法则。
这是简单得很多人看不到的道理,人们通过为他们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得到自己所得的。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竞争、丛林法则、适者生存、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大行其道,以至于这真理,很多人看不清。
这被智者、圣人、哲人们提倡了几千年而未消亡的真理。
二、思想即物质。
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心态,你会吸引什么样的人在身边。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你有什么的思维,你就有什么的行为,你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产生什么的结果,你的行为改变你身边的环境。
按吸引力法则的说法,你周围的一切,是你的思想吸引过来的,是你思想的外在体现。
三、六度波罗蜜:
持戒、布施、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知行合一,对提高自己心智以及对自己子女教育,有很大的启示。
最后,还是以稻盛和夫的话来自勉:
“无论你读过,听过多么好的道理,不亲身实践就毫无意义,为提高心性,到圣贤们的著作中寻求真理,乍一看,尽是理所当然的、太简单的道理,很多人往往用头脑理解后,就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已经成了自己的东西了,其实不然,他们并没有真懂,因为他们不想将这些真理付诸于实践。
”
【篇二:
在钦州港项目部领导的强烈推荐和带动下,我们项目部最近掀起了一股“稻盛和夫”风。
我也花了将近一个星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名作《人为什么活着》。
这是一本让人震撼、深受鼓舞的人生哲学著作。
浅显易懂、语言质朴、穿插其创业经历和奋斗历程让我更深入地感受到稻盛和夫深刻的人生哲学和经营智慧。
生命的本质,生活的意义又是什么?
记得我刚毕业来到钦州港项目部龙门预制场时,在无数个夜里,我都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质问自己的心,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我需要怎样的人生?
我的未来会是怎样的绚丽多彩?
稻盛先生说,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志、磨炼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
再换一种说法,人生的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
这是稻盛先生的人生价值观。
这让我想起了俞敏洪老师的经典语录。
他说:
“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像草一样活着,你尽管活着,每年还在成长,但是你毕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阳光,但是长不大。
人们可以踩过你,但是人们不会因为你的痛苦而痛苦;
人们不会因为你被踩了,而来怜悯你,因为人们本身就没有看到你。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像树一样的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你被踩到泥土中间,你依然能够吸收泥土的养分,自己成长起来。
当你长成参天大树以后,遥远的地方,人们就能看到你;
走近你,你能给人一片绿色。
活着是美丽的风景,死了依然是栋梁之才,活着死了都有用。
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和成长的标准”。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有所作为,能成就一番事业。
但这个过程是漫长而艰巨的,挺过来了就是胜利。
不是每个人都能风声水起,都能扭转乾坤的。
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失败的时候,该怎么做?
是不停的抱怨?
是怨恨他人?
怨恨自己?
怨恨老天爷不公?
是继续坚持还是就此放弃?
我觉得老天爷对每个人都很公平,机会人人均等,就看你是否能抓住。
通常,老天爷在对你关了一扇门的同时会在旁边开一扇窗。
我觉得生命就是一场梦,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我们就是为了让这个梦中充满自己喜欢的东西。
每个技术员都有一个当项目部经理梦,不想当项目部经理的技术员不是好技术员。
稻盛和夫指出,只有努力,而且是“做出不逊于任何人的努力”,事业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为了实现理想,我们朝着目标一步步迈进,勤奋努力是不可或缺的。
无论梦想和愿望多么高远,现实中的每一天都要竭尽全力、踏实认真的工作。
通向成功的道路是没有捷径的,只能是“每一天”的累积与“现在”的连续。
在平时工作中,一些挫败和批评是难免的,我经常也会感到苦闷彷徨。
稻盛先生教育我们:
不管你遇到了什么难题,都不要放弃。
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把心态摆正。
遭受苦难时,不要憎恨,不要侧身躲避。
要从正面接受苦难,努力克服它。
稻盛先生,出身贫困;
小时候正逢战争,房屋被美军的飞机炸毁;
小学毕业两次没考上理想的初中;
13岁时染上肺结核,差点丧命;
考大阪大学又落第;
毕业时还找不到工作;
好不容易进了一家公司,又是连续亏本、连工资也不能如期发放的企业。
他的人生也是遭遇很多苦难很多挫败。
这些逆境、挫败就犹如人生路上的绊脚石,但摆正心态,我们可以利用绊脚石来垫脚往上爬,最后越爬越高,就能看到更多的风景。
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的核心是“以心为本”。
我认为“以心为本”的经营理念,成就了今天的京瓷。
稻盛和夫的经营就是围绕着怎样在企业内建立一种牢固的、相互信任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么一个中心点进行的。
他决定“以心为本”来经营公司。
为了公司的发展,每个人都竭尽全力。
经营者不负众望,努力工作;
员工们相互信任,不图私利。
之后,在创业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依靠着这些坚实而又紧密相连的心性基础,依靠着这一简单执著的经营理念,最终渡过了难关,成就了今天的京瓷。
我认为我们公司同样需要“以心为本”的理念。
我们的工作是一个团队的工作,团队凝聚力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没有建立起牢固的彼此信赖的关系没有构建团队强大的凝聚力,那么我们项目部就失去了生命力和战斗力。
当我们都有着一种主人翁的工作意识和家一般的归属感,大家必会竭尽全力,努力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勤勤恳恳、尽职尽责、踏踏实实的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心全意为公司为项目部创造利益。
《人为什么活着》这本书渗透了很多人生哲学。
看完这本书,最大的体会就是一种认同感。
如果我们的生命不为自己留下一些让自己热泪盈眶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生命就是白过的。
人的一生应该是奋斗的一生。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至于因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羞愧。
活就要活得有意义、有价值,用良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保持端正的态度去对待人生、对待生命,勇于创新、创造,进而实现个人价值,人生就应该这样活着。
【篇三:
通过上一季《活法》读书活动,我领悟了稻盛和夫的人生经营哲学。
稻盛和夫从人不断成长的角度剖析了人的一生就不断修炼、提升心智的过程。
在《人为什么活着》书中,稻盛和夫则用宇宙意志的概念解释了宇宙和人类进化的奥秘。
宇宙之所以能够从质子进化为原子、分子等等,都是因为宇宙的意志在不断推动的。
宇宙的意志这个概念利用到我们的生活工作中,就是你所在环境的发展趋势。
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企业的文化与使命。
我们在一个公司就要认真地执行公司的使命,深刻领悟企业的文化,这样就能够得到宇宙的意志,在企业中快速成长,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们不能够改变宏观环境,但我们能够适应把握宏观环境。
“并非只有失败才是考验,成功同样也是一种试炼。
”这句话可谓一语惊人。
我们一直只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但在道盛和夫看来成功也是成功之母,失败之母。
我们太习惯了逆境求生存。
在逆境中我们会认真的分析当前形势,制定走出逆境的方案。
在逆境中我们时刻保持着紧迫感,保持清醒的头脑。
在逆境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在逆境中我们不害怕失败,我们敢于不断的尝试与创新。
在逆境中我们不会满足,我们充满渴望与激情。
在逆境中我们可以张扬人性的优点,我们充实,我们豪迈。
而当我们成功时,我们开始自满自大,我们开始固步自封,我们开始失去激情,我们开始猜疑团队,我们开始害怕失败。
最终我们开始不断走向失败。
如果我们能够把成功也当成是一种试炼,我们就能够从客观的角度去思考成功。
我们就能够看到团队的力量,同时也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
在工作当也是一样,当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个产品研发。
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一个试炼过程,我们应该去总结这个过程的得失,成而进一步提升、完善自我。
在这本书中作者再一次强调梦想与努力的重要性。
我应该有一个梦想。
人生是由努力和梦想组成的。
一路走来,有磨难有坎坷,有泪水有喜悦。
支撑我到今天的是心中的那五彩斑斓的梦想。
梦想和希望是每个人生活的支柱,在梦想的装扮下,将来的岁月会更加美丽绚烂。
我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挖掘自己所有的潜力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努力可能会失败,但放弃则意味着根本不能成功。
在梦想的旅程中,我要扬起自信的风帆。
自信,是每个人对自己积极肯定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坚定不移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通过奋斗和努力取得成功。
当然,自信并不是盲目的自大,更不是不顾客观情况勉强去做那些自己做不到的事情。
许多时候,不是我们做不到,而是因为怕失败,于是先给自己找一个后退的台阶。
自信会使我扬起成功的风帆。
当达到胜利彼岸后的愉悦心理体验,将永远是那些有高度自信的人所独具的。
把苦难当成是一笔难得财富,把挫折当成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俄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得好: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来精焊的水手;
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来时代的伟人”。
凡是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经历过困难和挫折磨练出的,就像火柴,如果回避摩擦,它的一生就只有黯淡无光。
每多一次失败,并不意味希望更加渺茫,而是代表着你朝成功又近了一步。
失败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
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失败,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办法,那么我想或迟或早总会成功。
成功只在一念之间,所以塑造一个乐观、坚持、理性的自我是必要的。
用爱的博大照耀一切,用敏锐的心感悟人生,用热情的心拥抱生活,用十分的努力对待任何事情,我相信这个全新的我即将到达成功的彼岸。
稻盛和夫在书中还给我们阐述了因果报应法制。
善根生善果,恶行有恶报的因果报应法则。
人怎麽想,就会出现所想的结果,万物唯心造。
大部分的结果都源自于人类的想法和行为,这是佛教教义中的因果报应法则,这项法则始终与命运并行,并形成波浪起伏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因果报应法则的影响力或多或少强于命运。
因此我们可以运用因果报应法则来改变与生俱来的命运。
也就是说,如果一心向善、时时行善,命运的方向也会跟着往好的方向转变。
当人类具有善的意识时,便与造物主的意识——所有的生命都努力生存着,善哉善哉不谋而合。
个人优美的意识波动,如果与宇宙的意识波动一致,则一切就会顺利运行,事事成功,并且朝好的方向发展;
相反的意识则与宇宙意识背道而驰,也必定走向失败。
理解这项原理,也就能理解为何世间存在着没落和衰亡。
例如公司为何倒闭?
通常是事业顺利发展时,不曾自省未曾做过善事、没做过为世人着想的事、从此不再认真努力工作等违反宇宙意识的行为,因而承受倒闭的报应。
目前我们所想的、所做的,可能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时间虽不确定,但一定得承收结果;
现在造的业(Karma)是因,其结果会显现于将来。
到时候才后悔或悲伤已经太迟,因此无论如何请将这件事记在心头,希望每个人每天都有善行,因此走向美好的未来。
【篇四:
说实话,我对日本的东西不太感兴趣,前一段时间读了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1Q84》,费时不少,收获却不多,我在心里发誓:
“以后坚决抵制日货,包括日本作家写的书!
”于是,稻盛和夫的这本《人为什么活着》一直摆在我的案头未曾翻看,如果不是领导下了最后通牒,要求本周必须读完这本书,恐怕我不会对它产生兴趣。
可是,刚读完序言,我就被稻盛和夫的价值观、人生观所折服,再读下去,就是不断地产生若干的情感共鸣,所以,这本书对于我来说,也算是如获至宝,手不释卷了!
稻盛和夫给我们的回答是:
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灵魂和心智,使其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样,人的意识体(即灵魂)在肉体死后就可以转世托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不仅仅要对此生的自己负责,还要对来生的自己负责,活着就是为下一个“我”寻找更好的寄托。
对于稻盛和夫的这种宗教观,我虽然不能全盘接受,但我一点儿也不排斥,因为在我看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人,活得达观洒脱、自在超然,他们明白“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戚戚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辛苦,多了“宠荣不惊,得失淡然”的从容。
这样说来,有一种信仰是一件幸事!
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
信仰使你远离孤独和寂寞,信仰使你抛却烦恼和忧愁,信仰使你的心灵不再飘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灵充盈。
信仰使你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可不可以这样认为:
人是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
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
这是我从书中找到的第一个答案,此外,我还找到了第二个答案——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所谓“敬天”,就是按事物的本性去做事,稻盛和夫坚持将正确的事情以正确的方式贯彻到底。
所谓“爱人”,就是“利他”,就是为了帮助别人可以牺牲自己,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稻盛和夫认为,获取更高的利润,对于经营者而言,对于企业而言,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还要考虑让自己周围的厉害关系也获得幸福,也就是说,商人做生意自己要赚钱,同时买卖对方也要高兴,而且与生意有关的周围所有的人都要高兴,这种所谓“三方皆好”的“利他经营”模式,表达了作为日本企业界“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行商的极致,这也是他的企业获得永续的繁荣和持久的成功秘密所在。
由此,我想到了蒙牛总裁牛根生,虽然在这本书中,稻盛和夫把牛根生当做了反面的教材,但是,不管他如何在成功中折戟沉沙,我本人十分佩服他创业之初看人看事的视野,十分佩服他的广泛布施的交际之道。
牛根生在伊利期间,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上级奖励牛根生一笔钱,让他买一辆好车。
牛根生却买了4辆面包车,分给有贡献的部下一人一辆。
牛根生年薪百万元,大部分都散发给有困难的员工。
员工逢病遭灾了,牛根生带头捐款,出手就是1万元。
牛根生的品格、风范使部下感到,他办企业不是为了个人当官享乐,也不是为了自己发家致富,而是为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共同富裕。
2004年6月10日,“蒙牛”在香港联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乳制品企业。
按照《福布斯》的排名,牛根生身价1、35亿美元,居中国富豪排行榜107位。
正当外界对牛根生的财富议论纷纷的时候,牛根生出人意料地宣布将个人股份所得股息的51%捐给“老牛基金会”,49%做为个人支配。
在他百年之后,将其所持股份全部捐给“老牛基金会”,家人不能继承其股权,每人只可领到不低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平均工资的月生活费。
牛根生之所以有此惊人之举,是因为他深谙“财散人聚”之道,牛根生认为,人生最快乐的时候是散财的时候,因为你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得到了精神享受。
牛根生感慨的说:
“一个人只做一些让父母儿女或亲朋好友感觉有价值的事情,远远不够,一定要做一些能使更多人生计有保障、生活有变化的事,那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
”尽自己所能帮助别人,为周围的人尽一己之力,甚至为人类尽一份心,释迦牟尼把这种精神叫做“布施”,这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最后,问自己一个问题吧——我为什么活着?
身为女儿,我为父母活着。
身为妈妈,我为儿子活着。
身为妻子,我为丈夫活着。
身为老师,我为学生活着。
为同事、为朋友、为一切跟我有关的无关的人活着。
说了这么多,其实以上的想法都是虚伪的。
俗话说: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其实,为自己活着的想法才是最真实最朴素的。
所以,我会说:
“我一定要为自己好好活着。
”我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自己事业成功,家庭幸福。
在单位,我就是学生喜欢的老师、同事信任的伙伴;
回到家中,我就是孝顺的女儿、懂事的儿媳,就是充满爱心的妈妈、温柔贤惠的妻子。
我不是稻盛和夫,也不是牛根生,我没有俯瞰人生的视野和千金散尽的本领,我很普通,很平凡,但是,我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明确了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记住“秉持利他之心而活”的箴言,就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找到通往成功的道路!
只有自己成功了,我才有能力把爱和幸福不断地传递给我周围的人!
不仅自己活得幸福和快乐,更要因为我的存在,使周围的人感到幸福和快乐!
这就是我活着的全部意义!
【篇五:
我是活着的,能打字能思考,说明我确实是活着的,可是我为什么活着,活着是为了什么,这既是严肃的哲学问题,也是关乎我人生的基本问题,所以我要好好想清楚才行。
我得老实承认我是个懒散的大学生,没有学会学习学会品味,网上的快餐信息接受得多了,好书没怎么看过,以至于习惯了断章取义。
近期拜读了稻盛和夫的《人为什么活着》,一开始偶尔看到一两句不顺眼的就想反驳,但继续看下去又觉得先生的话很有道理。
他把道理一层层地剥开讲给我们听,用严谨的思维一步步地论证他的观点,而他又能说得通俗易懂,再深刻的道理也不觉得晦涩。
我,已深深为先生的价值观、人生观所折服。
先生告诉我们:
芸芸众生只是活着或想着要比别人活得更潇洒,至于究竟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何在?
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
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
人生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在我看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人,活得达观洒脱、自在超然,他们明白“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戚戚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辛苦,多了“宠荣不惊,得失淡然”的从容。
我知道稻盛和夫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以心为本”是其经营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敬天爱人”是他的公司的社训。
这些是做企业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正如他书中说的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是不断解决问题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总是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一样,也需要和痛苦和艰难来对比。
当我们遇到阻碍时,不会为此感到胆怯和失落。
与其失落不如乐观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并且乐观地全力以赴、努力奋战、不断设法摆脱困境,心中始终相信对未来的期望。
我们要如何做到不去烦恼了,稻盛和夫给出了一些易懂的方法:
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
保持谦虚绝不骄傲;
每天自我反省,反省并不是意味着让大家每天烦恼一下;
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
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这样即使在遭逢苦难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些命运,或者保持有个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愤恨的心。
【篇六:
回顾成长的历程,曾多次被问及过这样的问题:
你是为了什么而活着?
似曾记得,第一次面对如此问题时的迷茫与不屑一顾,因为那时感觉问及此问题的人亦或无所事事,亦或衣食无忧,而自己都不是。
后来,随着年龄、知识、见识地渐长,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慢慢有了雏形,渐渐地懂得了人活着就是要努力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对于那时的我们,实现人生理想的最好方式,似乎就是认真学习,考上大学。
因此,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似乎就是在为了考上大学而活。
为此,即使是每天凌晨起床,凌晨睡觉;
即使是一个月面对四次折磨人的考试;
即使是牺牲着自己健康的同时还要忍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即使这种活法真的很累很累,可我们也没有厌倦和选择逃避,仍不甘落后地勤奋努力、不懈奋斗着。
为什么呢?
因为我们知道那时的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
进入大学后,整天沉浸在大学生活的安逸、舒适中,自己的人生理想也在不经意中渐渐地迷失、湮没,至于自己为什么活着,已毫不在乎也无暇顾及。
那时在自己脑海中,活着似乎就是为了享受如此安逸的生活。
可时光荏苒,安逸的生活就如同精心编制的美梦,当你还没有悠闲去欣赏梦里的风景时,就不得不被社会的现实所吵醒。
刚步入社会,就不得不去面对繁杂的工作、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接踵而至的当然是烦恼、痛苦和煎熬。
记得在云桂项目的那段时光,繁重的工作任务与工作压力如同天空密布的乌云,把自己压得都快透不过气来,最严重时甚至想到了辞职一走了之。
当然,那段困苦的时光总算是熬了过来,困难、压力、苦恼过后自然是成长与收获,可如今回首那些煎熬的时光,仍是百感交集也仍然有很多的困惑,经常会思考为什么当人面临如此困苦的境地时,还依然要去坚持呢,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承受苦难的吗?
难道一定要在苦难中才能超越自我、提升自我吗?
难道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为 什么 活着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