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038023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80.56KB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生活基本知识点归纳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民币升值对经济的影响:
有利于进口,不利于出口;
有利于对外投资,不利于吸引外资;
有利于出国留学、旅游,不利于来华留学、旅游等。
5、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②意义:
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影响价格的因素
1、各种间接因素(地域、气候、季节、风俗等)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2、供求影响价格
①供不应求,价格升高——卖方市场(卖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②供过于求,价格降低——买方市场(买方起主导作用,处于有利地位)
3、价值决定价格
①价值与价格的关系: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一般情况下,商品价值量与价格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讲,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不利地位;
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则处于有利地位。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与个别劳动时间及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4、价值规律
①基本内容: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存在于多次交换的平均值中。
②表现形式:
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四、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购买减少;
价格下降,购买增加。
★需求曲线:
对既定商品的需求与其价格变动成反方向运动。
②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在替代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购买,转而消费另一种商品,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反之,一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将增加对该商品的购买,导致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替代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影响是同向的
④在互补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反之,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
★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影响是同向的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
★供给曲线:
对既定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变动成正方向运动。
②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五、消费及其类型
1、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很多,其中:
根本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主要因素:
居民的收入。
另外有物价水平。
其他因素:
商品的性能、质量、外观、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家庭人口数量等等。
主观因素:
消费心理和消费观。
2、收入对消费的影响:
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①一般说来,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居民消费成正比——要发展经济,增加居民收入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改善收入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一般说来,二者成反比)——缩小收入差距
3、一般说来,物价水平与人们的消费水平成反比——稳定物价
4、消费类型:
①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5、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
它会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6、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减小,表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恩格尔系数并不直接表明消费支出额的多少。
六、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往往,一种消费行为会由多种消费心理引发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③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2、做一个理智的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过于节俭不可取
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跟风随大流,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轻精神消费
③保护环境,绿色消费▲绿色消费的含义:
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其核心是可持续消费;
可概括为“5R”
④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永远不过时
第二单元
[知识要点]
一、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人类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
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反作用于生产,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产品消费了,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
②消费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交换、消费(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四环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公有制经济:
①地位: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②内容:
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④主体地位的表现: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⑤态度:
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3、非公有制经济
①内容: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
②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态度: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4、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
①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
②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三个有利于)
三、企业的经营
1、企业:
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经济组织
是市场经济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③分类:
按所有制标准划分,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以及混合所有制企业
④组织形式:
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②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
③组织机构:
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
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日常经营;
监督机构(监事会)——进行监督
④公司制的优点:
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科学的管理结构
3、企业的经营
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第一、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第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第三、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4、公司经营管理不善会导致兼并或破产。
①企业兼并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相对劣势的企业。
其意义是有利于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②企业联合——“强强联合”
③企业破产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其意义是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从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四、新时代的劳动者
1、就业
①意义:
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使社会生产顺利地运转。
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民生之本)
②形势: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通畅
③解决措施
国家:
大力发展经济;
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就业结构;
畅通信息渠道;
加强立法和执法检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企业:
增强法律意识、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
劳动者:
①树立正确就业观——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
②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技能。
3、劳动者的权利:
①维护劳动者权利的意义:
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它权利
③劳动者权利的维护(劳动者)
维权基础:
自觉履行劳动义务;
维权依据:
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维权途径:
法律。
劳动者要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当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时,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五、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
1、储蓄存款的含义:
是指个人将属于其所有的人民币或者外币存入储蓄机构,储蓄机构开具存折或者存单作为凭证,个人凭存折或者存单可以支取本金和利息,储蓄机构依照规定支付存款本金和利息的活动。
2、储蓄机构:
商业银行(吸收存款最多的金融机构)、信用合作社、邮政企业
3、利息:
银行因为使用储户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
是人们从储蓄存款中得到的唯一收益。
②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
利息率×
存款期限
③影响因素:
本金、利息率水平、存款期限
4、存款储蓄的种类:
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
活期储蓄是最大限度吸纳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
5、商业银行:
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
②组成:
我国商业银行以国有独资银行和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③主要业务:
存款业务(基础业务)、贷款业务(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结算业务
④其它业务:
债券买卖和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管箱业务等
六、股票、债券和保险
1、股票——高风险、高收益同在
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②收入:
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
影响股票价格因素:
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
③意义:
搞活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筹措建设资金、促进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④性质:
所有权凭证。
(股东可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收取姑息或分享红利等
2、债券——稳健的投资
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
②性质:
债务证书
③类型:
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债务凭证
3、保险——规避风险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②类型:
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
③投保原则:
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④特点:
规避风险的投资
★理性投资要坚持如下原则:
(1)考虑投资的收益和风险。
(2)注意投资方式多元化。
(3)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
(4)投资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同时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政策。
第三单元
[知识要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应于所实行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基本内容和要求(含义):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必然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物质基础——生产力发展水平
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第一、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
第二、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④地位: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3、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在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
4、按生产要素分配
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
第一、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第二、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
④原则:
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二、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1、含义:
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要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为什么
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利于消除收人差距过分悬殊,实现共同富裕;
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兼顾效率与公平——分配原则
3.怎么办
(1)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公平分配的根本途径。
(2)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3)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这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为此,必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要加强政府对收人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通过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实现公平分配。
(5)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关系: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具有一致性。
表现在:
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发展,实现改革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7)深化收入分配体制度改革;
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
三、财政收入与支出
1、财政就是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财政的本质:
一种分配关系
2、财政收入
①形式:
税收收入(主要来源)、利润收入、债务收入和其他收入。
②主要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基础性的影响因素)要求:
发展经济(根本途径)
分配政策要求:
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
3、财政支出
国家对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进行分配和使用的过程。
②分类(用途):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4、财政收支关系
①收入>支出,财政盈余
②收入<支出,财政赤字
③收入﹦支出,最理想的状态,但几乎不存在
④财政收支平衡:
收入>支出,略有节余;
收入<支出,略有赤字;
收入﹦支出(是指当年的情况)
四、财政巨大作用
1、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
注意:
财政政策的运用
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降低税率、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等。
※经济增长缓慢、有效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②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减少财政支出、缩小国债发行规模等。
※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时,政府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五、税收及其种类
1、税收的含义:
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税收的基本特征:
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这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主要标志。
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3、税收的种类
①种类:
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契税)(印花税)
4、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增值税特点:
对增值额征税。
作用:
避免重复征税,防止偷漏税;
促进生产专业化;
增加财政收入等
个人所得税特点:
高收入者多纳税,低收入者少纳税。
作用:
既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又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
六、依法纳税
1、依法纳税的必要性
①税收是国家实现职能的物质基础,有国必有税
②在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具有一致性.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
③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自觉依法纳税。
3、违反税法的行为:
偷税(即逃税)、欠税、抗税、骗税
4、增强“依法纳税”的意识
①必须承担义务--自觉依法诚信纳税
②要增强对国家工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积极态度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即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单元
一、市场配置资源
1、合理配置资源的必要性(即必须合理配置资源的原因):
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的无限性。
◆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
2、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3、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
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
其实质是价值规律在发生作用。
4、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
①在经济生活中,市场能够及时、灵活的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的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②市场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因此说市场是调节资源配置的有效形式。
5、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有些领域市场不能调节,有些领域不让它调节。
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
6、规范市场秩序:
①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条件:
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
②如何规范⑴完善市场规则;
⑵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治本之策)
⑶市场经济参加者学法、遵法、守法、用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3、宏观调控①必要性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②含义: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首要目标),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手段: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1、总体小康:
表现:
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GDP);
居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特点:
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2、全面小康的经济建设目标:
①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
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3、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四、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地位:
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核心)
2、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主攻方向)
3、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重中之重)
4、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基本国策)
六、面对经济全球化
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
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载体:
跨国公司
4、实质: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5、影响:
有利:
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利:
①加剧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全球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生活 基本 知识点 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