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036314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69.99KB
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明天晚上,你们会非常快乐,但也会非常懊悔。
”说完,神就消失了。
牧民们感到非常失望,因为他们原本期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财富和健康长寿,但没想到神却吩咐他们去做这件毫无意义的事。
但是不管怎样,那毕竟是神的旨意,他们虽然有些不满,但是仍旧各自捡拾了一些鹅卵石,放在他们的马鞑子里。
就这样,他们又走了一天,当夜幕降临,他们开始安营扎寨时,忽然发现昨天放进马鞑子里的每一颗鹅卵石竟然都变成了钻石。
他们高兴极了,同时也懊悔极了,后悔没有捡拾更多的鹅卵石。
这个故事意在告诉我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有许多看似鹅卵石一样的东西被我们有意或无意地丢弃了,然而,有一天,当我们需要它的时候,它却变成了钻石,而我们却不得不为以前丢弃它而懊悔不已。
这个故事十分传奇,道理也值得我们珍惜。
但这个世界上果真有神存在吗?
神能够指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吗?
【讲授新课】
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哲学作为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要研究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要回答宇宙问题、人生问题和认识问题。
哲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但哲学的基本问题只有一个,这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举例】思维:
如计划、构想、思想、观念;
存在:
客观实在的东西
(可见的;
不可见的如电磁波、引力、浮力)
【课堂探究】P9哲学研究的问题有许多,我们能不能从中找出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的问题?
【探究提示】能。
这个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名言】P9恩格斯说: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
名言意在说明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最重要的方面)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可知论—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不可知论—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方面内容:
A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这是哲学基本问题最重要的方面。
简言之,就是思维和存在谁先产生,谁后产生,谁决定谁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凡认为存在决定思维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就是唯物主义;
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就是唯心主义。
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这两大派别之外。
【举例导入】庄子梦蝶的故事
睡着了会做梦,这是一种很平常的现象。
正常人都能分清梦和真实,不会把它们混淆起来。
如果有谁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继续把自己当作蝴蝶,张开双臂整天在花丛草间作飞舞状,大家一定会认为他疯了。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庄子,有一回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醒来后提出了一个著名的问题:
“竟是刚才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呢,还是现在蝴蝶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
”好像没有人因为庄子提出这个问题而把他看成一个疯子,相反,大家都承认他是一个大哲学家。
哲学家和疯子大约都不同于正常人,但他们是以不同的特点区别于正常人的。
疯子不能弄懂某些最基本的常识,例如不能像正常人那样分清梦与真实,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严重的障碍。
哲学家完全明白常识的含义,但他们不像一般的正常人那样满足于此,而是要对人人都视为当然的常识追根究底,追问它们是否真有道理。
按照常识,不管我梦见了什么,梦只是梦,梦醒后我就回到了真实的生活中,这个真实的生活绝不是梦。
可是,哲学家偏要问:
你怎么知道前者是梦,后者不是梦呢?
你究竟凭什么来区别梦和真实?
可不要小看了这个问题,回答起来还真不容易呢。
你也许会说,你凭感觉就能分清哪是梦、哪是真实。
譬如说,梦中的感觉是模糊的,醒后的感觉是清晰的,梦里的事情往往变幻不定、缺乏逻辑,现实中的事情则比较稳定、条理清楚。
人做梦迟早会醒,而醒了却不能再醒,如此等等。
然而,哲学家会追问你,你的感觉真的那么可靠吗?
你有时候会做那样的梦,感觉相当清晰,梦境栩栩如生,以至于不知道是在做梦,还以为梦中的一切是真事。
庄子提出的问题貌似荒唐,其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问题。
这个问题便是:
我们凭感官感知到的这个现象究竟是否真的存在着?
庄子对此显然是怀疑的。
在他看来,既然我们在梦中会把不存在的东西感觉为存在的,这就证明我们的感觉很不可靠,那么,我们在醒时所感觉到的我们自己以及我们周围世界的存在也很可能是一个错觉,一种像梦一样的假象。
B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简言之,世界能否被正确认识。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区分出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凡认为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的观点属于可知论;
凡认为思维不能认识存在的观点或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属于不可知论。
绝大多数哲学家,包括唯物主义者和一些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但也有极少数的哲学家否认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否认认识世界或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这是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的理由是:
客观世界不存在可以被认识的任何可能,世界不过是杂乱无章的偶然现象的堆积;
让有限的认识能力去认识无限的世界,这是绝对办不到的;
人类不具有认识世界的能力,人的感觉和思维都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
如:
一根棒伸入水中,清楚地看到它折断了,怎能断定它是直的呢?
(折射);
再如:
左手放进热水里,右手放进冷水里,然后把双手放进温水里,结果左手说盆里的水凉,右手说盘里的水热,感觉真会欺骗人类。
所以,在不可之论者看来,世界的神秘面纱永远也撩不开。
【举例】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休谟认为“知觉是唯一的实在,知觉之外,一切不可知”。
【举例】庄子和朋友惠施外出散步,看到桥下很多鱼不停的游来游去,穿梭嬉戏,自由自在,好不惬意。
庄子说:
“鱼儿多快乐呀!
”惠施说:
“你不是鱼儿,怎么知道鱼儿很快乐呢?
”庄子反问:
“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的快乐呢?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感觉如何,可是你也不是鱼儿,你怎么知道鱼儿快乐不快乐呢?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儿,就不知道鱼儿的快乐,那么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提问讨论】世界是不是可知的?
世界如果不可知,人类如不去探索,将仍停留在吃生肉、穿树皮、住山洞的愚昧时代。
现在的大千世界精彩纷呈,许多未曾想过、不敢想的东西,经过人类孜孜以求的钻研,变成了现实。
许多现象都有了科学、合理的解释,而且依据这些解释,进一步指导人类的实践。
(如生命现象、天体现象、各种发明)
世界是可知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只有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才能科学地解决世界的可知性问题,同时也只有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贯彻到底。
(图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实践上)
从实践上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每个人在实际生活工作中都回避不了的问题,也是解决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前期和基础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实际上是对人的实际活动中普遍存在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本质的哲学提升。
【提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总是先有计划后有行动?
为什么有的计划和愿望能够实现,有的却不能实现,甚至会事与愿违?
为什么不能只凭自己的意志行事?
A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举例1】人们的实践活动,不管自觉与否,首先遇到的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总会这样或那样解决思维和存在谁第一性的问题。
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工作时,首先要承认自己的活动对象是真实存在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画饼不能充饥。
要做好工作,应该努力使自己的主观思想符合客观实际。
(美好、远大的理想与学习的现状)
【举例2】我们经常会提出“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上帝和神”、“人是否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等问题,如果不相信世界上有神,就不会有遇到事情求神的做法。
“眼见”不一定“为实”,说明认识事物不仅需要肉眼,还需要智慧的眼睛,想问题,办事情要正确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凡是达到理想效果的事情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
人们常以“心想事成”来表示祝愿。
但心想未必能事成,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想法才可能成为现实。
【课堂探究】A上述材料涉及的共同的哲学问题是什么?
B你认为处理好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重要吗?
为什么?
【探究提示】这一探究活动主要说明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
关,我们的生活、实践处处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
A这些生活和实践活动,都涉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要求思考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中认识到正确处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等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B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问题,同我们的生活实际也有密切联系
【举例】相信世界可知与不相信世界可知是大不一样的,这两种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
相信世界可知,相信世界是有规律的人,会经常保持乐观的进取精神,相信前人没有认识的事物,一定会被今人和后人所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就会多一些。
而那些不相信世界可知的人,往往消极等待,最终碌碌无为。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哲学问题(理论上)
到现在为止,科学已经证明了,太阳系九大行星中,除了地球以外,再没有别的行星存在着高级生命,地球上的文明是太阳系独一无二的现象。
至于太阳系以外是不是有高级生命存在,是不是存在类似、甚至高于我们人类的文明,那还有待于科学的探索和发现。
所以我们现在谈论问题,都是立足于地球,立足于地球文明。
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出现了文明以后,呈现在人类面前的各种现象,归根到底有两大类,一类叫做物质现象,一类叫做精神现象。
宇宙间各种现象,无论怎么花样繁多。
都可以归到精神和物质两类中的一类去,二者必居其一。
从蒙昧的、野蛮的远古时代起,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就不断地碰到并思考着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的关系问题,而且作出不同的解释。
人的存在与活动,时刻都发生着精神与肉体的矛盾。
同时,人们在处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时,一方面所面对的是一个外在的、客观的物质世界,另一方面,又按照自己的某种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必然发生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在追问世界本原、探讨人与世界关系时,就必须对这个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
(3)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各种哲学派别相互争论的理论焦点。
哲学争论的问题很多,观点纷呈各异,但是它们所争论的所有问题,都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这一问题是各派哲学争论的集中点和根本分歧点,也是划分基本派别的依据和标准。
抓住这个问题,就抓住了哲学斗争和发展的中心线索。
【举例】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起源
例如,古时候我们的祖先完全不知道人体的结构,对于大脑的活动情况一无所知。
他们对于做梦这种现象不能正确地理解,以为梦中出现的人的形象是离开自己身体的灵魂,人死了灵魂还存在。
这种愚昧的想法,就是远古时代人类对所谓灵魂同物质世界的关系的一种解释。
哲学是教我们怎样看待世界的总的学问,它当然要从根本上回答精神和物质,也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古往今来,哲学上千流百派,名目繁多,但归根到底都分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这两个基本派别。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而展开。
1、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两个术语,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而不能在别的意义上使用。
如果加上别的意义就会造成混乱。
如有人把信不信鬼神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还有人把是否相信理想的力量、是否追求理想意图、是否相信人类进步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费尔巴哈),也有人把心软和心硬作为划分唯物、唯心的标准。
这些看法都是错误的。
【课堂探究】P11你同意这位学者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
谈谈你的看法。
【探究提示】英文中唯物主义为materialism,来源于material,物质;
唯心主义为idealism,来源于ideal,理想。
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解不能仅从两个词语的表面意义上来理解其内涵。
认为唯物主义是重物轻人的物本主义或贪图享受的物质主义,把唯物主义理解为贪吃、肉欲、爱财、牟利、娱乐等一切满足感观需求,追求个人私利的龌龊行为;
认为唯心主义是轻物重人、追求社会道德信仰的理想主义。
这是及其错误的,也是非常荒唐的。
(1)什么是唯物主义P11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观点介绍】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范缜(zhen)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无神论者,当时佛教盛行,甚至皇帝都痴迷佛教。
佛教鼓吹人死后还有灵魂,肉体不存在,但灵魂可以出窍进入“天国”。
范缜对之进行了无情批判。
他认为,形神合一,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
精神从属于形体,形体存在则精神存在,形体死亡则精神消失。
这里的“形”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神”指精神现象、意识现象。
他认为,,物质实体是产生精神的基础,只有人活着,人的躯体在,才会有精神。
人死了,躯体不存在,精神就不会独立存在。
这种观点就是唯物主义观点。
【观点介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结合图表讲解】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最初形态,它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但它认为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土、气、原子等,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几种原始物质演化而来,万物由它产生,最后又还原于它。
这种唯物主义依靠笼统的直觉、猜测,对世界的解释过于简单、肤浅、直观,缺乏科学根据,带有直观猜测的性质。
是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
(值得强调的是: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与朴素辩证法结合一起的,确信世界万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
【观点介绍】中国五行说:
金、木、水、火、土是构成世界的五种最基本的元素;
战国时期荀子:
天地合则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古希腊泰勒斯:
水是万物的始基;
明清王夫之:
气者,理之依也;
元气是构成宇宙的物质实体
古希腊赫拉克利特:
火产生一切,一切都复归于火,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王充:
天地和气,万物自生;
刘禹锡:
五行之气,天与人相交胜;
古希腊德谟克利特:
原子是世界的共同基础(原子说是西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理论形式)
【课堂探究】P11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又称机械唯物主义。
它产生于近代自然科学长足发展的时代(三大发现),这一时期,唯物主义冲破了唯心主义宗教神学的禁锢,形成了一次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哲学革命。
出现了一批唯物主义者(培根、霍布斯、洛克、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等)机械唯物主义摆脱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朴素性和自发性,在总结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但它认为把世界归结为原子,世界万物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物质单位。
很显然,这种观点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也经不起唯心主义的攻击。
它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解释世界,看不到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或者只承认机械的联系和机械运动,因而表现出机械的、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举例】霍布斯—物质是有形的,无形的不是物质,否认物质的其他特性和质的差别;
【举例】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不了解运动的源泉和原因,企图用力学规律说明一切运动,把一切运动形式乃至人的生命、精神现象都归结为机械运动。
拉美特利—人体运动与机器运动没有区别,人体不过是一架自己会发动自己的机器而已。
人和动物的不同,只不过是人比动物多几个齿轮、多几条弹簧。
这种唯物主义还有其不彻底性,即在自然观上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则是唯心主义。
以上A、B称之为旧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实现了两个结合(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和历史观)。
它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图示】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哲学观点
局限性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承认世界是物质的。
把物质等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
简单、肤浅、直观,缺乏科学根据。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把物质等同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
辩证唯物主义和
历史唯物主义
正确揭示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是最彻底、最科学的形态。
P12
2、唯心主义(列宁称之为无实花)
(1)什么是唯心主义P11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意识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客观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由于对意识的理解不同,唯心主义形成了两种基本形态。
A主观唯心主义P12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看作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客观物质世界反倒是主观精神的产物。
【举例】疑邻偷斧(主观唯心主义世界观)
【课堂探究】A人的灵明和天地万物是什么关系?
没有人的灵明就没有世界吗?
B王守仁看到了人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但从中引出了错误的结论一为什么?
【探究提示】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它夸大了主观精神的作用,把人类思维对感觉的依赖夸大为世界对感觉的依赖。
【观点介绍】
中国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明代的大哲学家王阳明宣称:
“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把一切都看成是由人心所派生的。
18世纪英国大主教贝克莱的著名论点是:
“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
(不是父母生了他,而是他的感觉生了他的父母)
漫画:
“只要眼睛一闭,世界上就没有悬崖”
B客观唯心主义P13
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超自然的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观点介绍】柏拉图:
理念;
黑格尔:
绝对精神
上帝创世说、女娲造人说
中国宋代哲学家朱熹:
主张“理”一元论,认为理在事先,理在气先,认为精神性的“理”产生了物质性的“气”。
以上这些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把本来是属于人的精神和理性,经过抽象变成一种离开人而客观独立的神秘精神实体。
这种精神实体从根本上说是虚构的,甚至会成为上帝的代名词。
【课堂探究】P13
【探究提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理和天地万物的关系是:
物质决定意识。
【图示】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共同点
主观唯心主义
人的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由人的意识创造
本质上都是错误的,都把意识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客观唯物主义
神的意识决定物质,世界由神的意识创造
【提问讨论】宗教属于唯心主义,是一种非科学的世界观,但是当代大学生信教的人数越来越多。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A社会根源—社会转型时期,体制还不完善,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如:
腐败问题、下岗失业问题、就业问题等。
由于上述原因而导致的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让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丧失奋斗的信念,迷失信仰。
B认识根源——对宗教的本质认识不够,寻求一种虚幻的寄托。
宗教教义对协调人际关系有积极的作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绝大多数人信仰宗教是寻求一种心灵的保护、一种灵魂的平等。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宗教的消亡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有经过若干代人的努力,造成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高度发达的光明世界,人们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再不需要向虚幻的神的世界去寻求精神寄托。
【归纳】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从属于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哲学史上,除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之外,还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如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一样,始终存在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
但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并不是独立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之外的另两个哲学派别。
相对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来说,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处于从属地位。
因为,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思想附属于唯物主义或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
在哲学史上,没有游离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外的辩证法或形而上学的独立派别。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要么与唯物主义结合,要么同唯心主义结合。
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所以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阵营。
【注意】正确认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人类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列宁曾把唯心主义哲学称作一朵不结果实的花,但唯心主义哲学中也包含某些合理因素。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发展。
应具体分析,科学批判,不能全盘否定。
【本课总结】一个问题、两个内容、三个原因;
两个概念、五种形态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中政治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二 百舸争流 思想 教案 新人 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