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2576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1.34KB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至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名著阅读。
肚中有了点食,他顾得看看自己了。
身上瘦了许多,那条破裤已经脏得不能再脏。
他懒得动,可是要马上恢复他的干净利落,他不肯就这么神头鬼脸地进城去。
不过,要干净利落就得花钱,剃剃头,换换衣服,买鞋袜,都要钱。
手中的三十五元钱应当一个不动,连一个不动还离买车的数儿很远呢……
(1)本文出自小说《_______________》,该小说的作者是___________。
(2)请联系原著内容,简要说说祥子前后性格有什么变化?
是什么原因导致他这样的变化?
三、句子默写
7.古诗文默写。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望岳》)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4)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
(赵师秀《约客》)
(5)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
一表现诗人在困难中看到希望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
8.综合实践活动。
(1)阅读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论。
(不超过15个字)
材料一 从引发全民背古诗热潮的《中国诗词大会》,到以“读信”形式带给人全新感动的《见字如面》,再到“将值得尊重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的《朗读者》……最近,一系列制作精良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引发了观众的强烈追捧。
材料二 2017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6.4%的受访者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40.9%的受访者认为这类节目的吸引人之处在于能使人感受到文化之美,61.0%的受访者期待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掘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综艺节目深受中学生喜爱。
学校计划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比赛前记者对部分学生进行了采访,如果记者问你对此次活动的态度,并阐明理由,你会怎样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长大的感觉
张琦
小时候的我,天真,幼稚,时时盼着长大;
穿着姐姐的长裙、妈妈的皮鞋,在镜子前寻找长大的感觉。
直到有一天,我终于找到了长大的感觉,才发觉自己的确已经长大了,成熟了……
一个黄昏的下午,我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家。
家里静得出奇,只能听见均匀的呼吸声和窗外呼呼的风声。
爸爸拿着报纸,狠狠地吸了一口烟,又使劲地将烟头按在了烟缸里。
妈妈一个人愣愣地坐在沙发上。
“妈,我回来了。
”妈妈好久才回过神来:
“噢!
你,进去做作业吧。
你应该长大了,懂事了……”后来,我才知道——妈妈下岗了。
妈妈下岗,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买样式新颖的衣服和新型玩具了,也意味着我再也不能买许多零食吃了,给我们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笼上一层阴影……
下课了,同学们一个个都跑去买雪糕、冰激凌、我多少次将手伸进口袋,可一想到妈妈的下岗给家庭带来的困难,我又将手拿出来,端起一杯凉开水,喝了个精光。
我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父母想想了。
我不应该毫无顾忌地将口袋里的钱花完。
这也许是一种长大的感觉吧。
水壶里的水又开了,可我没有望着水壶大喊:
“妈妈,水开了!
”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了开水瓶里。
因为我明白,自己长大了,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妈妈了;
妈妈太辛苦了,让她多休息一会儿吧!
妈妈,女儿已经长大了。
妈妈有好些天没有高兴过了,总是一筹莫展、唉声叹气,今天是母亲节,我一定要让她笑一次。
我砸碎心爱的小瓷兔,拿出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里面盛满了我真挚的祝福。
妈妈拿起贺卡,抚摸着我的头:
“我的兰兰,真的长大了!
”妈妈布满红丝的眼睛里,淌出了几颗泪珠;
但妈妈的愁容却不见了,嘴角边,又·
明显地挂着欣慰的微笑——一妈妈哭了,但妈妈也笑了。
她是哭着笑的,笑着哭的。
直到这时,我才发现自己的确长大了。
我终于找到了长大的感觉,是温馨的、甜蜜的,又是多种滋味交融的。
9.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我不应该毫无顾忌地将口袋里的钱花完。
毫无顾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壶里的水又开了……而是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了开水瓶里。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写道:
“妈妈布满红丝的眼睛里,淌出了几颗泪珠;
但妈妈的愁容却不见了,嘴角边,又明显地挂着欣慰的微笑——妈妈哭了,但妈妈也笑了。
”仔细阅读这些语言,体会妈妈此时的心情,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11.本文作者是从哪几个细节来写自己长大的感觉的?
12.为什么文中说长大的感觉是温馨的、甜蜜的,又是多种滋味交融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5分)
民工父亲的“幸福”
李良旭
①刚刚搬入新居不久。
这天,我面朝着宽大的落地玻璃窗,端坐在电脑前,专心打字。
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温暖、清亮、宁静。
心情,也沐浴在一片暖融融的气氛中。
②突然,大门响起一阵很不规则的敲门声。
③“你找谁?
”我警惕地将门打开一条缝隙。
④“我是住在您这片小区里干活的民工,想请您帮个忙。
”那个陌生人嗫嗫嚅嚅地说。
⑤“什么事?
你说吧。
”
⑥“快到暑假了,我儿子要到城里来看我,他很想知道自己的父亲在城里盖了多少漂亮的房子。
房子是盖了许多,可我从不知道城里人住在里面的情况,我很难给孩子描述清楚。
要是他来了,我能带他到您家看一看吗?
⑦这位民工一口气把话说完后,他望着我,一脸的焦灼和企盼,两眼露出渴求的神情。
⑧我恍然大悟——真是一个心细、慈爱的父亲啊!
我也是一个父亲,在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或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小文章,不也是喜欢在儿子面前表现一番吗?
那是一个做父亲的自豪和骄傲啊!
想到这,我答应了。
⑨他激动得连手也不知道放在哪里好了,脸上现出喜悦的神色。
他连声说道:
“您真是大好人啊!
我问了好几家,有的一句话也不说,随手就将门咣地关上了;
有的还怀疑我是坏人,一直看着我走进了工棚……”
几天后,这位民工父亲果然带着一个小男孩来到我家。
小男孩十三四岁,黝黑的皮肤,结实的身体,明亮的双眸。
“换上吧。
”我热情地说。
父子俩换上了鞋套,像是生怕将木地板踏坏了似的,步子迈得格外轻缓,给人一种拘谨的感觉。
我看到,一只大手和一只小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父亲对孩子说:
“这位叔叔住的这套房子就是爸爸的建筑公司盖的。
我负责砌墙,眼细、心细、手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对了,爸爸也通过了中级工的考试。
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儿子听着,眼里流露着一种自豪和骄傲的神色。
我又看到,一只小手和一只大手紧紧地握在一起,父亲的腰板似乎挺直了许多。
在一旁的我,心里也有一种温暖和甜蜜的感觉。
一会儿,这对父子就看完了我的新居。
退到门边时,这位民工父亲伸出手,重重地握住了我的手,感动地说道:
“今天,是我进城打工以来过得最幸福的一天。
我能带孩子到城里人家来看看,感受到了城里人家的温暖,这种幸福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眼里闪着晶莹的泪光。
真没想到,在我看来一件简单、普通的事,竟让这位民工父亲这么激动,一下子,我也感动了,我和这位民工父亲的距离拉近了许多。
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
父子俩互相搀扶着下楼,那孩子对他父亲说道:
“爸爸,您真了不起,盖出这么好的房子,城里人住得真舒服。
如果我们在城里也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就好了。
”儿子的语气里有一种羡慕和向往。
父亲爱怜地摸了摸孩子的头,说道:
“傻孩子,这怎么可能呢?
你只要在家里把书念好,帮爷爷奶奶多干点活就行了。
孩子仰起稚气的脸,眨着双眼,高声说道:
“怎么不可能?
我一定好好读书,将来有出息了,一定要让您和妈妈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着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听了孩子的一番话,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我看到,这位民工父亲的腰杆努力地挺了挺。
顿时,他在我眼里一下子变得高大起来——一个父亲的伟岸和善良!
13.文中“我”对民工父亲的态度前后有怎样的变化?
请从文中找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3分)
()→()→()→(愧疚)→(敬佩)
14.简要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4分)
(1)明媚的阳光像瀑布一样成桶地泼洒进来。
(2分)
(2)这位民工父亲将孩子往怀里搂了搂。
15.阅读全文,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中民工父亲的形象特点。
16.文中第段“我差一点把那位民工父亲的‘幸福’弄成了碎片,一种隐痛扎着我的心”一句中“幸福”的内容是什么?
在生活中,你也一定有过不少的幸福体验,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河中石兽》,完成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
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7.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棹数小舟棹:
划船
B.不亦颠乎颠:
颠倒,错乱
C.竟不可得竟:
竟然
D.转转不已已:
停止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19.结合语境,用自己的话说说句中“笑”的具体原因。
一讲学家设帐寺,闻之笑曰……
20.结合文本,谈淡你得到的启示。
七、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22.从修辞角度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八、作文
23.任选一题作文
(1)请你以“生活因____而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
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不少于600字。
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请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或体验,以“一起走过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写出真情实感。
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详解】
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
A深恶痛绝(wù
)。
B悲天悯人(mǐn)。
C鲜为人知(xiǎn)。
2.B
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
A羸弱,忧心忡忡。
C博识,迫不及待。
D烦躁,以身作则。
3.A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
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
A项使用有误,“念念有词”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
形容老师的嘱咐不妥。
4.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
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
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B项没有语病。
其他各项语病如下:
A项句式杂糅,删去“原因”或“引发的”。
C项“大约”与“以上”矛盾,删去“大约”。
D项语序不当,“研究”与“了解”位置互换。
点睛:
病句的类型主要有: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前后矛盾。
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
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5.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茨威格是奥地利作家。
6.
(1)骆驼祥子老舍
(2)前:
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后:
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等。
原因:
黑暗的旧社会对普通劳动者的摧残,造成人性的扭曲。
(1)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死记硬背作者名字、书名及书中的重要人物的名字。
此题考查的是与《骆驼祥子》有关的文学常识。
(2)此题的考查很深入,如果没有对名著的认真阅读与总结,就无法正确全面地作答。
祥子原是一个年轻健壮的农民,忠厚善良,勤劳朴实,沉默寡言,坚忍要强,但经过三起三落挫折打击,他的理想终于破灭,性格扭曲,堕落成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旧军阀旧封建社会对祥子这个老实人的压榨和剥削,三次有了车,三次都丢了,最后放弃了心中那可怜的理想。
7.
(1)一览众山小
(2)不畏浮云遮望眼(3)凭君传语报平安(4)青草池塘处处蛙(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览”“塘”“雌”“柳”等字词的书写。
8.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意思对即可)示例:
我支持这次比赛。
因为这样的比赛可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表达能力,还能引导我们认识经典作品,形成读书之风。
(1)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
可概括为:
电视观众喜欢看文化类综艺节目。
(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决此类题型,要注意写出自己对开展“中华经典阅读”大赛的看法和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9.
(1)毫无顾忌:
为了达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顾一切。
(2)小心翼翼:
做事非常小心。
10.妈妈为自己下岗,生活拮据而难过流泪;
为女儿长大了,能替大人分担忧愁而高兴。
这是一种苦乐交织的心情。
11.喝凉开水;
帮妈妈灌开水;
在母亲节送贺卡。
12.因为长大了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能替他们分忧解愁,能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9.本题为结合词句理解字义。
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
对词语(成语)含义的把握。
注意对词语的整体意义的理解和记忆。
当然有的词语运用的语境不同,也会产生新的意义,这要根据情况而定。
如“毫无顾忌”在这里是为了达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顾一切之意。
而“小心翼翼”指做事非常小心。
10.考查根据语言描写分析人物心情的能力。
题干所给的描写均为神态描写。
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根据情节的发展来确定人物此时此刻的心情。
如上文的“妈妈下岗,意味着……”“因为我明白,自己长大了,不能什么事都依赖妈妈了”等句,可分析出妈妈为自己下岗导致的生活拮据而伤心、为女儿能替大人分担忧愁而高兴等。
苦乐交织,心情复杂。
11.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具体考查提取自己长大的感觉的细节。
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
如“可一想到妈妈的下岗给家庭带来的困难,我又将手拿出来,端起一杯凉开水,喝了个精光。
我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父母想想了”可概括为“喝凉开水”;
还有“小心翼翼地将水倒进了开水瓶里”“拿出平时积攒下来的零花钱,买了一张精美的贺卡”送给妈妈等。
1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人长大便有了完整的七情六欲,那些成功与失败、快乐和悲伤都会围绕在你身旁,有时甜蜜,有时苦涩。
而长大了对父母多了一些理解,能替他们分忧解愁,能帮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温馨的、甜蜜的。
长大了又理解了父母的辛苦与不易,这又是另一种滋味。
13.(3分)警惕——恍然大悟——热情
14.(4分)
(1)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新居的宽大、温暖、清亮、明净,烘托“我”愉悦、兴奋的心情。
(2分)
(2)运用动作描写,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父亲听到儿子豪言壮语的满足和自豪之情。
15.(4分)①他是一个既细心又富有爱心的父亲。
例如他克服种种困难,乞求城里人让孩子看自己在城里盖得房子。
②他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农民工。
例如他对儿子说:
“我负责砌墙,……必须做到心细、手细、眼细,不能有丝毫的偏差。
”“……我的中级技工考试也通过了,现在,我也是有文凭的建筑工人了。
(答出一点得2分,共4分)
16.(4分)
(1)示例:
“幸福”的内涵:
①当孩子看到自己的杰作时,有一种满足的幸福;
②听到孩子的豪言壮语和美好愿望后,有一种自豪的幸福。
(2)示例:
儿时,我趴在母亲后背上,脸像烧红的火炭,炙烤着母亲,母亲不敢停歇,一路小跑着奔向30里以外的小镇。
那里有医院,有信得过的医生。
母亲气喘吁吁,却不停地逗着我说话,“帮妈数数天上有多少颗星星啊。
”“我数不过来,好多好多。
”“地上的每一个人就是天上的每一颗星,你找找看,看能不能找到妈妈。
”“找到啦!
在那里。
”我指着一颗划过的星星,兴奋地喊着。
“怎么会是那颗星星呢?
”“因为它也在跑啊,就像妈妈这样,在跑啊。
”对我而言,幸福就是我趴在母亲后背上数星星的快乐。
(“幸福”内容2分。
一点1分,共2分;
谈经历理解2分。
共4分)
13.
试题分析:
通读全文,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找到文中表现“我”心理活动的句子用词语概括填空即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第一题,点明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从表现事物(房间)的特点和表达人物(“我”)的心情两方面来分析概括。
第二题点明描写人物的方法,从表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这一点来概括。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
15.
赏析人物形象,要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
阅读全文,了解“父亲”这个人物有关的内容,从其对生活的希望,对儿子的情感,对工作的态度几个方面来概括其思想品质。
【考点定位】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6.
从文章中的情节来分析,“父亲”看到了自己盖的孩子里面是什么样的,有成就感,“父亲”满足了孩子的愿意,心有快乐,“父亲”听到孩子说要好好学习住进城里来,心中充满期盼,有了成就有了快乐有了期盼,就是幸福。
根据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的幸福的感受和对幸福的认识。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能力层级为探究F。
17.C
18.它的反冲击力,一定会在石头下方迎水画冲刷沙子形成坑穴
19.讲学家笑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是顺水而下去寻找。
20.示例:
(1)我们考虑问题要全面,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
讲学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沙轻石重,不知水有反冲击力),所以作出了错误的判断。
(2)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我们要多向富有生活经验的人学习),老河兵熟悉河流,富有实践经验,所以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17.考查文言词语的义项。
C项“竟不可得”的“竟”:
最终、最后。
1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反激”“啮”“坎”等字词的翻译。
19.考查对文言文重要信息的提取能力。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
如可分析“尔辈不能究物理。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几句,即可得出讲学家笑的是找石兽的人弄不清沙轻石重的性质,不在原地找,而到下游去寻找的结论。
20.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
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现实生活和自己的实际,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如可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能根据自己的片面理解主观臆断的角度作答。
【点睛】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第一 初级中学 学年 年级 学期 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