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docx
- 文档编号:19019322
- 上传时间:2023-04-24
- 格式:DOCX
- 页数:6
- 大小:19.85KB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docx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导语:
《资治通鉴》由北宋司马光所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也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本文为为网友精心准备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欢迎浏览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历史无时无刻不展现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回顾历史的长河,历史是生活的一面镜子;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历史上的每一天,都是喜忧参半;可以了解历史的这一天发生的事件,借古可以鉴今,历史是不能忘记的。
最近我阅读了宋朝司马光用19年的心血主编的一部长达四百多万字的史书——《资治通鉴》,共294卷。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
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这本书通过记录一些明君贤臣的事迹,简单明了又不失生动地告诉大家,清廉、正直、刚强、宽厚、忠诚、信义、执着等,这些古人所具有的品质。
这些品质,在今天仍然可贵,仍是我们人生路上所不可缺少的。
下面我就来说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吧。
战国是一个崇尚诡术的时代,百家辈出,然而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杀伤力最强大的还是反间计。
反间计有很多的表现形式,然而其无一例外的针对了人性中最脆弱的部分(多疑)。
何人不疑,何况国君,寡人寡人,说的就是无倾腹相交之人啊。
因为敌人和小人的反间,最令人惋惜的还是魏,魏据中原之地,富庶傲视诸侯,如果能留住吴起和孙膑这两位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军事家,又何愁霸业不成;损失最惨重的还是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治胡地,使赵成为战国末期唯一能够和秦抗衡的国家。
然而长平一役,赵为范雎反间,以赵括代廉颇,以至四十万大军为秦坑杀。
有太多的史实和反间计联系在了一起,可以肯定的是,它将继续挑战人类最脆弱的部分。
因为信息永远不可能是完备的,人性永远是多疑的。
还有一点让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商鞅变法。
以刑名之学变法,手段太残酷,积怨太深。
他在渭水旁边处决囚犯,染红了整片渭水。
更重要的是,他没有得到太子虔和贵族的支持。
秦孝公一死,商鞅就被车裂灭门。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今日中国要推行各项改革,亦应徐图缓进,毋操之过急。
再来说说唐太宗,唐太宗是个明知且有远见的皇帝。
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光知吃饭,不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稼穑之艰难,就不会珍惜粮食,就会大吃大喝,就会忘记劳动者的血汗,久而久之,则饭不常也。
你只知骑马,加鞭快马,不知道喂马,不知道让马休息,不知疼马,则不能久乘之。
不错,你一时比那些让马休息的人快了一些,可是你忘了,你的坐下骑已经气喘吁吁,快渴死了,饿死了,累死了,它不会把你驮到目的地的。
君犹舟,民犹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
当权者不知爱护百姓,当头头的,不知关心下属,则危在旦夕。
这也就清晰明了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一个人要知足,干什么都要前思后虑,适可而止。
小至一个人,大至一个国家,《资治通鉴》里都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比较的典型,从中了解我国的历史,从历史中学到做人乃至治国的道理。
读了这本书更让我感悟到了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要努力学习,遇到挫折不要轻易放弃,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
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
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近来,有幸在局图书室借到台湾黄锦鋐等27位教授撰译的《资治通鉴》第一辑(战国、秦、西汉)和第五辑(隋、唐)。
闲暇之时,认真进行了阅读,对秦-汉、隋-唐朝代更替时期统治阶段执政政策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国家兴衰感想很多。
纵观秦朝、隋朝统治史,都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可谓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绩,但秦王朝统治仅持续十五年;隋朝也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建国初期,也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但统治时间也仅有37年。
秦朝、隋朝迅速灭亡,究其原因,与秦朝、隋朝统治阶级实施苛政,毫无限制地奴役劳动人民有直接关系。
秦朝在统一之初,民生尚未得到修养,国力尚未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就大兴徭役,仅建造阿房宫、秦始皇陵和长城所征发的民工就达300万人以上,农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被征缴。
隋炀帝统治期间,百役繁兴,征敛无度,挥霍浪费,穷兵黩武,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伐高丽,每年役使民众数百万人,弄得“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官逼民反。
西汉、唐两朝统治阶级在总结吸取秦朝和隋朝灭亡的的历史教训基础上,施行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注重节俭,实现统治分别达到210年、289年,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空前盛世局面。
正如唐太宗所言: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如果不能正视历史,摆不正与人民的关系,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其后果轻则脱离人民,重则损害人民,必然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
中国共产党在充分总结吸取国内外历史更替和封建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探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试点,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民办事实,使人民群众觉得有盼头、有奔头。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往事,有资于治道。
是的,司马光微微挥袖,提笔写道……
兔死狗烹
夜凉如水,月光如华,值此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眼皮依然跳动着。
往事如云烟,挥之不去地回荡在他脑海里。
幼时,他忍胯下之辱。
彼时,心中的壮志开始燃烧,立誓要有所成就,小不忍则乱大谋。
他投奔刘邦,协助他打下如画江山。
他是乱世之中的英雄,只有腥风血雨的战场,才是他一展宏图之地!
奈何江山稳固,帝王多疑善变,他再也坐不住安宁。
他看破君心,大感: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
”或许没有那一腔热血,就不会是今天的结局!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只因帝王龙威下,容不得他驰骋沙场。
若不是重情义,他也可以平分天下。
即使是最后的造反,他也只能无奈地叹息……窗外寒风凛冽,提着他最后一口气息。
谁,看到了壮士的哀叹?
吕后专治
不论她是否倾国倾城,只是从风华正茂之时,被项羽掳获起,就是错的开始。
她是刘邦的妻子,最好的人质。
她与刘邦并肩奔行在动摇的江山中。
刀枪干戈,冷冷的兵器,残酷的战争成就了他的帝王业,也悄然在她美艳的容貌下埋下罂粟之籽。
她吃尽妃嫔的醋,用尽心机,甚至想一改江山。
狠毒利用了她的利欲熏心,她将戚夫人做成“人彘”,把儿子变作傀儡,囚死孙子,只为她的专治,她吕家的天下!
谁怜漫漫长夜,梦回之时,想起一个个挚亲的人离开自己,一个个对手相继倒下,高处不胜寒,流尽多少美人泪?
未央,沉浮……人至暮年,还有多少心智?
从一开始便是个错,结局,更是个无法扭转的错!
若是野心少一些,又怎会让天下吕姓为她陪葬?
谁,看到了孀妇的遗憾?
西域之行
沉郁的驼铃声在漫漫黄沙中悦耳动听。
张骞和他的随从们行走在无边的丝绸之路上,年轻的壮士眉眼中透出凌气,只要能为皇帝平定匈奴,即使是杳无人烟的黄沙路,他都无怨无悔。
当他得知大月氏人早已忘了昔日之辱时,心中可有一丝动摇?
当他被囚匈奴时,心中可想过放弃?
可是我看到他想方设法逃了出去,我明白,这十几年的黄沙路穿梭不断,也走不灭这颗“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忠诚,一世荣华富贵绸缎罗衣也留不住他的决心!
一次次地行走在丝绸之路上,他把青春献给了君王,把忠诚留给了丹青。
驼铃声中,他又踏上迢迢之路,渐行渐远……岁月蹉跎,磨平了他眉眼的凌气,化作婆娑,盈盈欲滴。
谁,看到了忠臣的决心?
司马光缓缓放下笔,传世著作已成。
我心中感慨万千,蓦然抬头,历史的烟云又聚在一起。
在另一个时空,这朝朝暮暮,还在上演……
历史阅读《资治通鉴》读后感 《资治通鉴》是北宋着名史学家司马光集十九年的心血主编完成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记载的历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
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共1362年。
成书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事关国家兴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和朝代更替的过程描述,以警示后人。
近来,有幸在局图书室借到台湾黄锦鋐等27位教授撰译的《资治通鉴》第一辑(战国、秦、西汉)和第五辑(隋、唐)。
闲暇之时,认真进行了阅读,对秦-汉、隋-唐朝代更替时期统治阶段执政政策的变化及所带来的国家兴衰感想很多。
纵观秦朝、隋朝统治史,都是中国古代大统一形势下短命的王朝。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制国家,可谓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功绩,但秦王朝统治仅持续十五年;隋朝也是在中国经历长期分裂之后建立的统一王朝,建国初期,也有隋文帝开创的“开皇之治”,但统治时间也仅有37年。
秦朝、隋朝迅速灭亡,究其原因,与秦朝、隋朝统治阶级实施苛政,毫无限制地奴役劳动人民有直接关系。
秦朝在统一之初,民生尚未得到修养,国力尚未得到恢复的情况下,就大兴徭役,仅建造阿房宫、秦始皇陵和长城所征发的民工就达300万人以上,农民三分之二的收入都被征缴。
隋炀帝统治期间,百役繁兴,征敛无度,挥霍浪费,穷兵黩武,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征伐高丽,每年役使民众数百万人,弄得“耕稼失时,田畴多荒”。
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兵役和徭役,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极大的灾难,官逼民反。
西汉、唐两朝统治阶级在总结吸取秦朝和隋朝灭亡的的历史教训基础上,施行了与民休息、轻徭薄赋的政策,鼓励农民生产,注重节俭,实现统治分别达到210年、289年,期间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空前盛世局面。
正如唐太宗所言: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如果不能正视历史,摆不正与人民的关系,甚至把自己放在人民之上,自以为是,肆意妄为,其后果轻则脱离人民,重则损害人民,必然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
中国共产党在充分总结吸取国内外历史更替和封建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确立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党和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富民政策,如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农业税,发放粮食补贴;探索实行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试点,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了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扩大趋势,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等。
这就要求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民办事实,使人民群众觉得有盼头、有奔头。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全党要将“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治通鉴 历史 阅读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