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必知必会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16196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3.05KB
四上必知必会Word下载.docx
《四上必知必会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上必知必会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意: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认识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我身在庐山之中,视野太狭窄。
说明了:
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山峦重重,水道弯弯,正怀疑无路可走,突然出现柳荫深深,鲜花簇簇,眼前又是一个村庄。
常用来形容:
陷入困境,觉得已经没有希望了,忽然绝处逢生,出现新的机会,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1、古诗两首。
2、《爬山虎的脚》整篇课文。
3、熟读《蟋蟀的住宅》的第7自然段。
《古诗两首》
1、注意作者和作者的朝代。
《爬山虎的脚》
1、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地方),第二段是写(爬山虎的叶子),第三段是写(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和颜色),第四段是写(爬山虎是如何向上爬的)。
2、本课体现了作者(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
3、能够画出爬山虎的脚。
4、课后第二题的答案是:
因为爬山虎的叶子生长得很有顺序。
《蟋蟀的住宅》
1、本课有许多地方运用到了拟人的手法,课文中介绍了蟋蟀的住宅的三个部分,分别是(选址)(外部结构)(内部结构)。
2、注意课后第二题。
3、随遇而安的意思是:
是指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
《世界地图益处的发现》
1、本课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不可思议的同义词(不可想象)。
3、本课中魏格纳是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最终才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第三单元
允牌添凝酷拆伐
拆(
)
代(
)
折(
伐(
三、课文中说明的道理
《巨人的花园》:
快乐要与大家分享。
《幸福是什么》:
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进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去年的树》:
告诉人们不要乱砍乱伐。
也写出了小鸟所具有的品质是信守诺言、珍惜友谊。
《小木偶的故事》:
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但仅仅有笑是不行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
《巨人的花园》
1、本文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的,有(花园情景的对比)和(巨人态度、感觉的对比)。
《幸福是什么》
1、本文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述的
《去年的树》
1、本文是(拟人体)童话,文中共有(4)处对话,两个看分别说明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
2、第一个看鸟儿仿佛在说:
“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
第二个看鸟儿仿佛在说:
“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
再见了朋友。
《小木偶的故事》
1、本文也是拟人体童话。
五、习作
编写童话故事
第四单元
本组专题:
作家笔下的小动物
脾蹲贪辟
二、需要自己格外重视的是:
结合大本,看一下同一作家写的不同小动物,以及不同作家写的相同小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多音字组词
供
模
角
当
折
恶
《白鹅》
1、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2、体会文中的反语用法。
3、中心句: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过渡段: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4、本文一共写了白鹅的(姿态)(叫声)(步态)(吃相)四个方面,后三个是重点写。
《猫》
1、文中写了(猫性格的古怪)和(小猫的可爱)两个方面。
2、能总结出猫的性格,用上“既……又……”。
3、本文的中心句是:
猫的性格实在有点古怪。
过渡句:
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母鸡》
1、
本文作者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
第五单元是“我国的世界遗产”,选编了精读课文《长城》《颐和园》、略读课文《秦兵马俑》,展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了
解了中国的“世界遗产”。
一、字
(一)字音
千乘
颐和园
横槛
鸟瞰
鹖冠(皇冠)堤岸
享誉
临潼
魁梧
崇山峻岭
颔首低眉
所向披靡
(二)易错字
瞰
魁
颐
堤(提)
殿
武
廊
隔
旋
(三)多音字
踏tā(踏实)
tà
(踏步)
几jī(几乎)jǐ(几个)
乘ché
ng(乘法)shè
ng(千乘)
模mó
(模型)mú
(模样)
佛fó
(佛像)
fú
(仿佛)
舍shě(取舍)
shè
(宿舍)
(四)形近字
孟
陵
唯
暴
稳
俗
峡
桂
脉
猛
凌
维
瀑
隐
峪
狭
挂
余
矿
咏
二、词语
1、词语盘点
2、四字词语:
气魄雄伟
千乘之国
所向披靡
久经沙场
不由自主
颔首低眉
殊死拼搏
目光炯炯惟妙惟肖
腾空而起
享誉世界
绝无仅有
举世无双
目不转睛
高大坚固
蜿蜒盘旋
屏息凝神
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
隐隐约约姿态不一
规模宏大
恍然大悟
南征北战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身材魁梧
昂首挺胸神态自若
跃跃欲试
神态各异
若有所思
神态庄重
殊死拼搏
3、解释带点字的意思:
影影绰绰:
形容姿态美好
屏息凝神:
屏:
抑制。
凝:
注意力集中。
目不转睛:
眼珠子。
恍然大悟:
明白。
二、句子
1、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
(1)、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像很宽的马路,五六匹马可以并行。
(2)、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
2、对联(语文园地)。
(补充:
校本对联中的前10条。
)
3、比喻句:
(1)、远看长城,他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把(
)比作(
4、排比句:
有的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有的目光炯炯,神态庄重,好像在暗下决心,是为秦国统一天下做殊死拼搏;
有的紧握双拳,好像在听候号角,待命出征;
有的凝视远方,
好像在思念家乡的亲人。
三、阅读
(一)《长城》
1、主要内容
2、背诵1、3自然段
3、写作顺序:
由远及近
4、说明方法:
列数字、举例子
5、重点段落:
(第二、三自然段)
第2自然段
(1)说明方法(两个句子)
(2)这段写长城的特点高大坚固。
(近看长城)
第3自然段
(1)主要内容:
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2)过渡句:
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句话中带点的词语的体会。
(背)
(3)圈出文中描写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
(二)《颐和园》
1、主要内容:
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2、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总----分----总。
游览顺序。
描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4、背诵2、4自然段
5、全文的总起句: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
6、重点段落(3、4自然段)
(1)、每段段意
(2)、画出描写作者观察顺序的句子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位观看景物的,分别看到了什么?
(4)每段的构段方式是总分
7、请你为颐和园设计一段导游词。
四、积累。
1、“世界遗产”
(1)有的
,让人
。
如,黄山的
、
,苏州园林的
(2)有的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如,一些景点流传着美丽的
,一些景区留下了名人题写的
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文化遗产。
2、文化遗产共21处:
北京故宫、长城、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云冈石窟等。
自然遗产共4处: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区、黄龙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自然文化遗产共4处:
武夷山风景名胜区、泰山风景名胜区、黄山风景名胜区、峨眉山----乐山大佛。
3、《秦兵马俑》的特点是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神态各异。
1、导游词
2、小练笔:
按游览顺序写一次游览活动,运用总分的构段方式。
第六单元
人间真情
陵猛惰衡序
二、课文内容
《古诗两首》
1、词语解释:
之:
去,到。
故人:
这里指老朋友。
烟花:
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
使:
出使
浥:
湿润
更尽:
再饮完
2、本课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朋友依依不舍的思想感情。
《搭石》
1、本课体现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2、多音字组词
涨间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1、本课重在体会海峡两岸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2、本课中有两个情景,分别是(杭州)和(台湾慈济医院),时间、人物、干什么。
第七单元
成长的故事
一、易错的字
范嚷荐洽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周恩来提出这一志向的原因:
中华不振
2、本课中的过渡句:
第六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
第九自然段
3、文中写了三件事,记述了周恩来从(疑惑)(沉思)到(立志)的过程。
4、积累词语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
1、本文的两件事:
(叶圣陶老先生为“我”修改作文)(“我”到叶圣陶老先生家做客)。
2、结合大本,体会为什么以“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为课题,为什么“在我的眼前,那片爬山虎总是那么绿着。
3、本文中能体现出叶圣陶老先生对人(平易真诚),对文章或对事(一丝不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1、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八单元语文复习内容包括
一、精读课文的课后习题:
二、精读课文中课后生字在课文中组成的词语的认读和听写
三、
精读课文内容的复习,可以侧重于对关键语句和词语的理解:
关键语句举例: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复习资料重点词语和句子:
(1)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呼风唤雨”在词典中解释为“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2)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发现”和“发明”,从字面看,两者很相近,但仔细推敲,却有不同。
“发现”是指人们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了一些前人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则是指创造出的新事物或新方法。
“发现”的是本来存在的但我们不了解的事物或规律;
“发明”的是本来不存在的事物,是新的创造。
这句话概括地说
明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
如,本组后面的三篇课文中讲到的电脑、太空育种是前所未有的新创造,而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儿,就是新发现。
(3)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千里眼”“顺风耳”,在旧小说中指能看得很远和听得很远的人。
古典小说《西游记》中曾出现这两个人物,他们是玉帝的得力耳目。
孙悟空闹东海、搅地府后,事达天庭,玉帝询问“妖猴”来历,班中闪出千里眼、顺风耳,将“妖猴”的来历奏明。
这两个词在课文中是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脱自然的能力。
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
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4)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盛唐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句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原意是用来形容北国边塞异常寒冷。
后来这句诗经常被人引用,用来形容某些生机竞发的事物或者蓬勃向上的形势。
课文中引用这句古诗,表现了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
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1飞向蓝天的恐龙
复习资料
①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
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
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
此,说它是“点睛之笔”。
②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
“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
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
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
联系课文理解词语举例:
茹毛饮血:
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
毋庸置疑:
指无须怀疑,是铁一样的事实。
注:
精读课文还要注重课文中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具体知识以课内讲到的为主,可以依托大本进行复习。
略读课文需要掌握的内容是:
所有带拼音的词语的认读,所有读读记记和预习中涉及的初步理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上必知必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