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史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9190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3.80KB
汉语史文档格式.docx
《汉语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语史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谦称还有:
下走,贱子,贫道等;
皇帝特定自称“朕”,称臣子为“卿”。
(3)礼貌式历代有变更,北京话“您”和“怹(tan)”是另一类型的礼貌式,不是名词,而是人称代词,“您”是“你们”的合音;
“怹”本是“他们”的合音,但是“您”字逐渐进入普通话,“怹”趣味逐渐消失了。
3上古汉语是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
为什么?
上古汉语是以单音词为主的,但是从先秦的史料来看,汉语已经不是纯粹的单音节语。
就名词来说“国家、天下、天子、君子”已由仂语变成了单词;
形容词和副词由于联绵字的缘故,有相当的双音词;
到了中古时期,双音词逐渐增加。
汉语由单音词过渡到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远在唐代,汉语双音词就非常丰富了,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以来,复音词在汉语中,特别在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中,占了压倒性的优势。
4什么叫“递系式”?
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从上古到现代起了一些什么变化?
(1)递系式:
普通的句子只有一次连系,就是把谓语连系在主语的后面;
但是有时候,一个句子可以包含两次连系,而第一次连系的谓语的一部分或全部分又兼用做第二次连系的主语,这样的句子结构,我们叫做“递系式”。
递系式分为好几类,书中只着重谈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兼语式”的发展),同时也谈到谓语兼主语的递系式的发展。
(2)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的发展:
宾语兼主语的递系式来源很远,结构稳定。
①在先秦时代,“使、令、遣”这一类的词往往用于递系式:
“使身死而为刑戮”;
“令彭氏之子御”;
“乃遣子贡之齐”
②到了汉代以后:
A.除沿用“使、令、遣”等词外,还使用其他的动词构成递系式,于是递系式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了。
“秦王拜斯为客卿”;
“羽因沛公饮”;
“即唤香儿取酒”;
“婆子又劝宋江吃两杯。
B.“使、令”等词后面的名词虽然处于兼位(宾语兼主语),但是,当古人用人称代词来代替名词的时候,由于没有表示兼位的人称代词,就只能用宾语代词“之”字来表示:
“取瑟而歌,使人闻之。
③中古时期,由于“之”处于兼位,容易被动摇。
“之”字在这种地方渐渐让位给“其”字。
“修德使其来”。
由于“其”在中古时期不限定于用于领位,它还可以用于主位且偏主语性质,这说明:
递系式中的两系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的认为处在兼位的名词或代词是宾语或主语。
④“五四”以后,汉语的表达内容丰富了,“使、令、叫、唤”等一类的递系式的使用范围比任何时期都更加扩大。
“既是她的婆婆要她回去,那有什么话可说呢?
”(鲁迅《祝福》)
⑤在兼位语显然可知的情况下,它可以被省略,这样就使不同施事者的两种行为并列在一起。
从上古到现在都有这种情况: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这高俅……若留住在家中,倒惹得孩儿们不学好了。
”
5在历史上国内各种语言对汉语词汇有过什么影响?
国内各族语言对汉语的影响是很自然的,在南北朝时期,所谓五胡十六国,就是种族杂居的时代,汉族语言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其他语言的影响,如:
胡语、鲜卑语,后来元人和满人统治的时候,汉语也收受到过蒙古语和满语的影响。
6汉代语义方面的代表作品是()。
《尔雅》、扬雄《方言》、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
7译词
利用汉语原来的构词方式把别的语言里的词所代表的概念介绍到汉语里来的词是译词(意译词,如地狱,烦恼,导师,原则,资料)。
8全清
清音还分不送气的清音、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三类,不送气的清音和清擦音传统音韵学称为“全清”音。
9列举十六摄的名目。
指出哪些有入声,哪些无入声。
果、假、遇、蟹、止、效、流、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
果、假、遇、蟹、止、效、流7摄无入声;
咸、深、山、臻、宕、江、曾、梗、通有入声。
10泥母今音读什么?
来母今音读什么?
[n],[l]。
11反切系联法的基础。
一是反切的基本原理。
二是古书里反切用字的任意性。
12连绵词
由两个音节连缀而成,是一个意义而不可分割的词,它只有一个语素。
多数连绵词是双声词或叠韵词。
如倜傥、逍遥、忸怩、徘徊等。
13“批评”和“批判”的区别主要在于();
“发挥”和“发扬”的区别主要是();
“成果”和“后果”的主要区别在于()。
词义轻重不同;
搭配功能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14词的理性意义与概念是相同的吗?
理性意义是词义中体现人们对词所指称的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的那部分内容,词义来源于客观现实,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即使是像反映现实社会中并不存在的“地狱”、“鬼魂”、“玉帝”等词,其意义的产生也有客观基础,是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
词义中这种反映客观现实现象的部分就是理性意义。
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
它属于语言范畴,其基本职能是为了交际,因此只要抓住其区别性特征就可以了。
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要求全面、深刻、科学。
如“电”的物理学概念是“一种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现象”;
其语言学意义是“一种发光、发热、产生动力的能源”。
15社会方言词语包括不同阶级和阶层不同社会集团不同行业的人经常使用的()()()等。
阶级习惯语;
隐语;
行业词汇
16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位组合而成的词叫(),根据构词特点,它又可分为()和()两类。
合成词;
复合词;
派生词
17词尾
处在词的末尾位置上的单纯表示语法意义的附加形位。
18句子成分分析法的主要优点和缺点是什么?
句子成分分析法:
以词为单位,根据词与词的关系逐个确定句子成分步骤:
先分主语和谓语,然后各自找出其中心语,再确定其附加成分:
宾语、定语、补语、状语
优点:
词与词的关系分明,词的作用和功能清晰。
缺点:
不能反映句子的结构层次→句子的组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分层次进行的。
19从文字符号和语言符号的对应关系看,文字记录语言的情况大致可以分成几类?
(1)表意文字。
表意文字通常是一个词或形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该词或形位赖以构成的语音形式没有直接关系。
它跟整个词或形位发生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的意义发生关系。
表词文字和形位文字都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
(2)表音文字。
表音文字是指用单个形体符号去记录语言中的音节,那么具体的形体符号只与特定的语言单位相联系而与意义无关。
音节文字、音位文字都属于表音体系的文字。
不过,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不管使用什么样的文字,都应该适应所记录的语言的结构特点和语音特点,所以文字的特点是与语言的特点是有联系的。
20语言的分化
语言的分化指的是一种语言分化成良种或多种半独立的方言或独立的亲属语言的过程和结果。
21汉语史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
(1)公元三世纪(五胡乱华)以前为上古时期。
三四世纪为过渡阶段。
(2)公元四世纪到十二世纪(南宋前半)为中古期。
十二三世纪为过渡阶段。
(3)公元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鸦片战争)为近代。
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为过渡阶段。
(4)二十世纪(五四运动后)为现代。
2.上古时期的特点:
(1)判断句一般不用系词。
(2)在疑问句里,代词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3)入声有两种(其中一种到现代变了去声)。
3.中古时期的特点:
(1)在口语的判断句中系词(如“是”)成为必需的句子成分。
(2)处置式的产生。
(3)完整的“被”字句被动句的普遍应用。
(4)行尾“了”、“着”的产生。
(5)去声字的产生。
4.近代汉语的特点:
(1)全浊声母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2)-m尾韵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3)入声在北方话里的消失。
5.现代汉语的特点:
(1)适当地吸收西洋语法。
(2)大量地增加复音词。
更多内容请访问《睦霖题库》微信公众号
22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和()。
语素;
词;
短语;
句子
23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
谓词
24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
量词短语
25主语是施事的句子叫施事主语句,也就是(),是汉语最常用的句式。
主动句
26偏正复句可以分为()、()、()、()、()五小类。
转折;
条件;
假设;
因果;
目的
27对偶可以分为()、()、()三类。
正对;
反对;
串对
[判断题]
28、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它具有抽象性。
对
29、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
30、副词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31、汉语所有能单用的语素都是词。
32汉语的词类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划分的?
汉语里的词究竟以什么标准来划分词类,语法学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
《暂拟系统》和《提要》是根据词的意义和语法特点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词类的。
具体地说,划分词类主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即词与词的组合能力、词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其次是形态标准,最后参考意义。
33简述连谓句和兼语句的区别。
第一,连谓句的几个谓词性成分同属于一个主语,兼语句不属于同一主语。
第二,兼语句延伸,关系变得复杂;
连谓句延伸关系不变。
34定语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35、独立语在句子结构中位置很灵活,可以出现在句首、句中或句末。
36、选择复句都是选择未定的。
错
37、包含一个疑问代词的句子不一定是疑问句。
3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中的“愤”和“悱”各是什么意思?
()
愤:
想弄明白而弄不明白;
悱:
想说而说不出来
39孔庙的主体建筑命名为什么?
大成殿
[单项选择题]
40、词的长短、分段、韵位、句法以及字声,主要取决于()。
A.曲调
B.内容
C.声情
D.韵律
A
41叶音
也称叶韵。
南北朝以后的人读前人的韵文感到不押韵,就临时改变其中一些押韵的字的读音,使韵脚和谐。
这是由于不懂古今语音不同所致,是错误的。
如:
“家”有“叶音谷”、“叶音各空反”、“叶音古胡反”等不同,实际上当时只有“古音姑”一个音。
42零声母
所谓零声母,是指以元音起头的字,有为没有辅音起头,所以叫做零声母。
零声母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1)韵头或全韵为i的,可以叫做i类零声母。
(2)韵头或全韵为y的,可以叫做y类零声母。
(3)韵头或全韵为u的,可以叫做u类零声母。
(4)没有韵头,而主要元音为a、o、e的,叫做a类零声母。
43语文学
对传统语言文字学的另一个称呼。
因为传统语言文字学不是研究活的口头语言,而是研究书面语言、文献语言,所以又称为语文学。
44汉语复音词的构成方式可以分为哪几类?
其中哪一类是最主要的?
汉语复音词的构成,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连绵字;
二,词根加词头、词尾;
三,仂语的凝固化。
仂语的凝固化是最主要的。
仂语的凝固化,就是说,仂语在发展过程中凝固起来,成为单词,如上古的“天子”,中古的“欢喜”等,在汉语构词法中是主要的,对译外语的新词,也常常经过这条道路:
仂语——复合词——复音词。
45上古汉语事物数量的表示方式
(1).数词+名词:
数量词直接跟名词结合,数词放在名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
(2).名词+数词:
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不用单位词,上古少见。
(3).名词+数词+量词:
把数词放在名词的后边,兼带单位词,也少见。
如果是度量衡单位词一定用此类。
有时候,名词省略了,就只剩下数词和单位词,这种单位词往往是表示度量衡单位的。
46上古汉语其它数的表示方法
甲骨文卜辞中没有出现分数,这是周秦后产生的,主要有9种:
第一,分母+分子。
分母多半为“十”,上古有时为了在书面语言上和一般“二、三、十”的区别,分别写作“两、叁、什”。
第二,分母+分+之+分子,与今天同。
第三,分母+分+分子,“十之五”又可以说“十半”。
第四,分母+之+分子(没有“分”)。
第五,分母+有+分子。
把第四种的“之”改“有”。
第六,分母+分+名词+之+分子。
第七,分母+分+名词+分子。
第八,分母+名词+之+分子
第九,分母为十,可以只说分子。
47现代汉语“两”和“二”的区别
1.单位词前面不能用“二”(不说“二个人”,可以说“两个人”)。
2零数前面不能用“两”(十二个人,但不说“十两个人”)。
3序数不能用“两”(第二,不说“第两”。
“二楼”,不说“两楼”)。
48行为量词(动量词)用法(遍、番、场等)
产生的时间:
动量词,先秦还没有产生,当时表示动量语法意义的方法主要是以数词直接和动词发生联系,主要有两种方式:
第一,数词置于动词之前;
第二,数词置于动词之后。
先秦以数词置于动词之前为主,数词置于动词之后的是少数。
到了汉代,第二种方式是普遍发展起来。
与此同时,汉代动量词开始产生。
不过动量词的比较广泛的应用在魏晋以后。
49单位词(量词)的使用变化和发展
一.使用范围扩大的量詞:
个(箇)、只(隻)、條、张。
二.使用范围缩小的量詞:
枚
三.范围转移:
盏
四.新兴的量词有“顶、挂”,消失的量词有“株、章(指树木)”等。
50单位词的分类
第一,从词的意义方面分类
(1).度量衡单位,如“尺、寸、升、斗”。
(2).天然的单位词(东方语言特有的,特别是汉藏语系语言特有的)如“只、枚、匹、颗、次、回”等。
第二,从与其它词搭配方面(语法功能)分类
(1).事物单位词(名量词),如“个,只”等,与名词配合。
(2).行为单位词(动量词),如“回、次”等,与动词配合。
51音韵学声调变化的条件
中古的平、上、去、入到现在普通话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是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而声调的变化主要以古声母的清浊为条件,现代普通话的阴平,来自古代的平声、入声;
现代普通话的阳平,来自古代平声、入声;
现代普通话的上声来自古代上声、入声;
现代普通话中的去声,来自古代上、去、入声。
总的来说,声调的变化遵循三条规则:
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四声。
一、古代平声现分为阴平阳平。
即声母为清音平声字变为阴平,声母为浊音平声字则为阳平;
二、浊上变去即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在现在普通话中变为去声;
三、入派四声即古代入声字转化到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具体说是全浊入声变阴平,次浊入声变去声,清声入声各调分。
52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新词的大量产生(实词、阶级词汇);
虚词大量产生,病形成完整的体系;
二、词义越来越复杂;
三、旧词的消亡;
四、词语的替换。
53汉语语法的稳固性表现
(1)词序的固定(主语在谓语前,修饰语在被修饰语前,数千年如一日)是汉语语法稳固性的最突出的一种表现。
(2)汉语的虚词也有相当大的稳固性。
(3)各地方言语法的统一性。
54汉语的亲属——汉藏语系的主要特点
(1).除个别语言或方言外(如藏语安多方言)每个音节都有固定的声调。
(2).单音节占绝大多数。
(3).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4).大多数语言有相当多的表示事物类别的量词。
55研究汉语史的依据
(1).历代保存下来的书面语言。
(2).前人的研究成果。
(3).外语的借词和亲属语言。
(4).现代汉语方言。
广州“新妇”读“新抱”
56研究汉语史注意的问题
(1).注意语言发展的历史过程。
(2).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
(3).重视语言各方面的联系。
(4).区分通例和特例。
(5).辨认语言发展的方向。
57《说文解字注》的价值
第一,阐明许书的体例。
第二,阐明了语音与语义的关系。
第三,善于从文字的本义,从而推导引申、假借义。
第四,还有辨析同义词、提出了连绵词不可分训以及疑古的精神、指出了许书许多缺点。
58构词法的演变
上古汉语是单音词为主。
汉语由单音词过渡到双音词的发展,是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之一,远在唐代,汉语双音词就已经非常丰富了。
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最近一二十年来,复音词在汉语中,特别是在政治论文和科学论文中,占了压倒的优势。
汉语复音词的构成:
A、连绵词。
B、词根加词头、词尾。
C、仂词的凝固化。
59什么叫做“引申”?
汉语词义的引申可以分为哪三类?
指从词语本义中引申出来的含义,即从本来的意义生出一个新的意义来。
本义是一个词的最初的含义,它往往与字形有一定的关系。
以本义为出发点,又会发展出很多引申义。
由于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而来的,引申义和本义之间一般会存在某种意义上的关联,旧词义和新词义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说明的。
词意引申表现了词意的发展变化,知道了一个词的本义、引申义的区别,理解词义就会更深刻、更准确。
三类:
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
60什么叫做同源词?
为什么说从语音的联系来看词义的联系是研究汉语词汇的一条非常宽广的道路?
一种语言里,两个或几个相近过相同的词,往往有同源关系,那么,这一组词叫做同源词。
末、莫。
同源词的研究,不仅有助于训诂学的研究,而且对词汇的系统性有深刻的意义。
证明词汇里面看似一盘散沙的词汇间是有密切联系的,同源词是词汇系统性的现象之一。
属“明”母的:
末、莫,蔑、廉,曼、罔。
我们研究词族的时候,找大量证据从声音和意义两方面找它们的亲属关系,但要注意避免牵强附会之处。
从语音的联系去看词义的联系,这是研究汉语词汇的一条非常宽广的道路,如果用谨慎的科学态度,在这一个方向上进行钻研,将来的收获一定是很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