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案4 大赛获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7729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0.43KB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案4 大赛获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案4 大赛获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案4 大赛获奖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位退休的海军上将专门派秘书到报社,指定要刊有此稿的报纸100份,送给老战友们留作收藏。
在第四届解放军新闻奖评选中,稿件以全票通过的形式,被评为一等奖。
2.积累字词
(1)注音
澎湃(pé
nɡpà
i) 桅杆(wé
i)
凛冽(lǐnliè
)
浩瀚(hà
n)娴熟(xiá
n)默契(qì
咆哮(pá
oxià
o)紧绷(bēng)镌刻(juān)
一丝不苟(ɡǒu)惊心动魄(pò
)殚精竭虑(dān)
(2)解释词语
①澎湃:
形容浪互相撞击;
形容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②凛冽:
刺骨地寒冷。
常用于形容隆冬时的寒风。
③浩瀚:
水势盛大;
形容广大或繁多。
④娴熟:
熟练。
⑤咆哮:
形容人暴怒喊叫或水流奔腾轰鸣。
⑥默契:
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⑦镌刻:
雕刻。
⑧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用尽心思。
⑨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⑩惊心动魄: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一)整体感知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清全文的层次。
3.说说本文
和前面所学的消息和特写有什么异同。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区别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异同。
【交流点拨】1.本文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时刻,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2.第一部分(1—4):
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渲染着舰前的紧张的气氛。
第二部分(5—22):
具体描写歼-15舰载机“起飞”“着舰”惊心动魄的过程。
第三部分(23—26):
极力描写人们在成功着舰后的喜悦与激动之情,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3.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
以叙述为主,可以灵活运用描写、抒情和议论,并可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现力。
全面深入报道事物的来龙去脉,反映事物本质,并容许细节描写。
(二)深层探究
1.本文标题有什么特点,结合全文说说副标题的作用。
2.这篇通讯在描写战斗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周围人的神态和心情,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文章三、四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交流点拨】1.本文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简洁准确,生动形象,一个“惊”生动准确地表现“着”的惊心动魄。
标题“着”和“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副标题“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补充说明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
2.战斗机着舰是这篇通讯的主要事件,而人们的神态和心情是辅助之笔,用以从侧面表现主题。
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
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3.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交代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
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关注和继续阅读的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鸦片战争以来,由于落后于人,中华民族先后遭受到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经历了百年屈辱。
惨痛的
历史教训让中国人民懂得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富国强兵,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
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了“辽宁舰”舰载机首次着舰并获得成功的过程,这是中国
人民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的一次大胜利,所以振奋人心。
这则通讯让我们看到我国在富国强兵的道路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增强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
第二课时
1.生字词巩固检查。
2.找出这则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异同点。
(一)深层探究
1.第一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2.作者在叙写着舰过程时将紧要处的口令和动作都用实词作了准确地阐述,并且每一次指令都独立成段,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交流点拨】1.环境描写。
“海风呼啸”“海浪澎湃”“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等语句,一下子把整体布局好了,仿佛一位画家已将画布底色定格。
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出一幅壮美的意境。
2.每句话独立成段,渲染了一种紧张的气氛,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把口令声详实地作了呈现,接下来更是把飞行员与着舰指挥员的对话一一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塔台内,聆听着两人之间的
对话一般。
(二)品析语言
请自选角
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1.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
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2.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
一切从零开始。
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
“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
”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
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
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交流点拨】1.①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②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人心的速度,“牢牢地”“稳稳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的安全和平衡。
2.“白手起家”突出我们是在基础和条件很差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突出强调为了这次着舰多少人付出了心血,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这是一篇振奋人心、凝聚正能量的通讯。
获悉我国将首次组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起飞的消息后,记者多方协调,随直升机飞降正在海上训练的辽宁舰,从高空中目睹了“航母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
现场采访中,记者获取了独家进入最佳采访部位——辽宁舰岛塔台采访的机会,充分利用这个最佳视角,全过程见证我国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起飞。
文章采用现场特写的写法,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稿件现场感强,角度新颖,信息量大,震撼力强。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选做。
1.结合通讯内容,针对歼-15舰载机着舰这一事实,写一则消息。
2.戴明盟是歼-15舰载机试飞员之一,被称作“刀尖上的舞者”。
如果让你采访他,请设计你的问题。
一着惊海天
歼-15舰载机着舰——“刀尖上的舞蹈”。
着舰前:
揭示首次意义,渲染紧张气氛。
描写“起飞”“着舰”惊心动魄的过程。
描写着舰后的喜悦与激动,增强民族自豪感。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第二单元整体学习
1.了解作者及相关的写作背景,积累本单元中的重点字词。
2.理解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细腻描写人物言行的方法并学会应用。
3.学习传记和回忆录的写作方法,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细心揣摩其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情感表达。
4.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
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体会人生奋斗的意义,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
《藤野先生》2课时
《回忆我的母亲》2课时
《列夫·
托尔斯泰》1课时
《美丽的颜色》1课时
1.主题延伸
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叙事性作品,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
本单元的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情。
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诱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人生哲理。
2.授课技巧
四篇课文的安排,应各有侧重点,《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的一腔爱国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抓住以物写人的方法,以及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文章通过许多具体事例来歌颂母亲的“勤劳一生”,从不同侧面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
本文最大特点就是选材精当事例典型。
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以人物特征为线索选材、组材条理清晰。
教学中把重点放在揣摩课文的写作手法上。
其次,七年级学生一般喜欢词语华丽、情节曲折的文章,理解不了语言质朴、平实文章的长处。
本文没有华丽的词藻和过分的渲染,但深深打动读者,正所谓“朴实见真情”。
指导学生写作用真话写真事抒真情。
同时,让学生回忆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事件,唤起他们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之情,完成本单元写作实践。
托尔斯泰》中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语描写形貌的手法,感知课文对列夫·
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美丽的颜色》记述了居里夫妇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提取镭的过程,重点让学生感受科学发现的艰辛,领略科学家的坚守与乐观。
5 藤野先生
1.理解、积累“读读写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
法
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
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导入一(故事导入):
1998年11月29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
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
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
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导入二(复习导入):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
但鲁迅在回忆中说: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代表作品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小说集《呐喊》和《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2.交流背景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
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
6年10月12日。
鲁迅到日本留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
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
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
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知识链接
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
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
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自立诊所。
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鲁迅的三位恩师
(1)寿镜吾(私塾先生):
封建的老师,总是爱用戒尺来吓唬学生,却不会真打。
知识渊博。
死板的寿镜吾先生作为鲁迅的启蒙老师,对鲁迅的作品起着很大的影响,他的骂世和他的爱国精神也同样传到了鲁迅身上。
对学生严厉,但教学的严厉中又带着轻松
气氛。
(2)藤野严九郎(解剖学教授):
在日本关心鼓励鲁迅,是鲁迅弃医从文的关键人物。
藤野先生是一个日本人,令鲁迅难忘的是他没有民族偏见,对自己一视同仁,热情地教育。
他是一位没有民族偏见,认真负责,治学严谨,要求严格,尊重他人,热情诚恳的人。
(3)章太炎(学者、革命家):
十分爱国,却又明是非,不会盲目地爱国。
他的革命业绩甚至比他在学术上的造诣还深!
太炎先生最令鲁迅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也影响了鲁迅一生。
正直,有革命之志,引原文中一句话“而革命之志,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
后来,退居于宁静,有人批评他,但在鲁迅心中,老师仍是后世楷模。
4.积累字词
绯红(fēi) 烂熳(mà
n) 芦荟(huì
解剖(pōu)不逊(xù
n)匿名(nì
)
诘责(jié
)瞥见(piē)畸形(jī)
寒颤(zhà
n)发髻(jì
芋梗汤(yù
gěn
g)杳无音信(yǎo)
①绯红:
鲜红。
②匿名:
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③不逊:
傲慢;
无礼。
④标致:
漂亮。
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⑤油光可鉴:
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⑥抑扬顿挫:
(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⑦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⑧落第:
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
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⑨毫不介意:
对不愉快或不满意的事,一点也不放在心上,丝毫不往心里去。
(一)整体感知
1.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
叙事线索是什么?
2.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
赞扬了藤野先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方法指导:
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
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抓住关键性词句。
【交流点拨】1.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选材。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
2.变换了三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成三个部分(全文共有38段):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
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
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3.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
1.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
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我”对藤野
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仔细阅读课文38自然段,请作简要的概括。
设计意图: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1.
(1)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2)赴仙台途中
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3)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4)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5)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写这些都是为表现“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是感激、怀念和愧疚,具体表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的几个生活片断,其中有东京“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有东京到仙台的旅途回忆,有在仙台的食宿情况,也有受到日本具有狭隘民族观念的学生的排斥,还有一次看电影受到的刺激,而重点是记叙藤野先生的可贵品质。
内容丰富,形散神凝,一条鲜明的
爱国主义思想线索贯穿全文,使每个看来平淡无奇的生活片断闪耀着夺目的光华,从而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找一个同学回忆一下鲁迅先生去日本学医的原因……那么作者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了呢?
主要是因为两件事,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看是两件什么事,并准备复述。
(一)深层探究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藤野先生的内容。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交流点拨】1.语句略。
初步印象(白描手法)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学者形象
2.四件事情:
(选取典型事例)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1.精读1—2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2)“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交流点拨】
(1)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
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
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
“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2.精读第24—31段,思考: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
也
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1)这句话不是直接、正面表述作者的愤慨,而是以日本人的心理来写,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2)“何尝”与“不”连用。
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幸灾乐祸,麻木不仁,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3.学生自读课文38段,分析其作用。
【交流点拨】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
“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
“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欣赏一篇优秀的作品,就像品味陈年佳酿,只有用心体悟,才能获得心灵的飞跃和思想的升华。
鲁迅的文章尤为如此。
走进散文《藤野先生》,使我们触摸了鲁迅奋然前行的心迹,更深透理解了鲁迅感念师恩的丰富内涵。
藤野先生,令鲁迅感念,更镌刻在读者的心中,愿我们在关爱的沐浴中,生活的天空更为湛蓝、亮丽。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交流点拨】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
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
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鲁 迅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
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弃医从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单元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教案4 大赛获奖教案 人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189772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