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7676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4.56KB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通过学校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情况、学生生源状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等;
3、通过毕业生调研,搜集本专业学生在就业后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以上三方面内容的调查,分析提出目前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定位、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条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制订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为标准制订工作奠定基础。
三、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装备制造企业,我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部分毕业生以及部分在校生。
调研的企业:
序号
调研企业名称
1
武穴市长江工具责任有限公司
2
湖北祥云集团
3
武穴市龙潭模具厂
4
湖北金合力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5
武穴市兴达车桥有限公司
6
武穴市广力制造有限公司
7
武穴市汽车配件精铸厂
8
浙江正泰集团
9
浙江德力西集团
毕业生调研对象为:
我校自2008届至2011届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毕业生。
工作岗位分布于武穴市各种制造企业,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等。
在校生调研对象为:
我校在校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生。
四、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调研结果分析
(一)行业发展状况及趋势
1、模具制造业发展之快。
模具行业在最近几年中平均每年约以递增20%的速度快速发展,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提高快,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达60%,专业化和标准化程度的提高使模具生产周期缩短、模具质量提高。
2、模具的制造传统设备和数控设备并用。
企业中既有大量的传统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又有大量先进的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
然而,不管是传统的普通机床,还是数控机床,设备都先进,普通机床全部数显,设备的精度和产品的精度大幅提高,零件的检验仪器基本光谱化。
(二)模具制造企业人才需求分析
1、正因为模具制造设备的发展和先进,模具零件的制造精度提高很快,零件都能够精确到微米级,这使得模具在装配中,手工锉配大量减少,对手工锉配技能的要求降低。
这要求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对手工锉配技能要求降低,减少手工锉配技能训练时间,将节约的宝贵的时间用于其他的技能训练。
2、也正因为模具零件的制造精度的大幅提高,模具装配技能人才的需要有较多的减少,这就使得中职模具制造专业的岗位要注意转移和调配。
3、这次调研中发现,数控技能人才在早两年专业热的情况下,毕业生较多,数控技能人才有富余的现象,反而普通铣床、车床、磨床工十分奇缺,这在我们调研的企业中都存在,这也是我们这次提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要掌握铣床、车床、磨床工的理由之一。
4、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在模具制造中发展很快,在模具生产线中电火花、线切割设备多,应用广,需要的技能人才多,因此,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应注意该岗位技能人才的培养。
5、这次调研中还发现,模具制造的设计开发中,需要较多的设计制图技能人才,他们除掌握模具制造专业的基本知识外,主要是要掌握CAD、Pro/E的制图技能。
这个岗位的技能人才虽然比其他岗位要求高,但在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因此,该岗位可以设计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岗位之一,并以促进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学生的发展。
(三)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经过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他们认为中职模具制造专业学生应从事的岗位有:
模具装配、模具安装与调试、模具维修、线切割、电火花、磨床工、车床工、铣床工,品质检测、模具制图员等。
1、在模具的制造中,除开需要大量的数控技能人才外,还有大量的制造岗位需要模具专业技能人才来完成,即铣床工、车床工、磨床,先进的电火花操作工、线切割操作工;
2、同样也可看到,模具专业技能人才与数控技能人才在模具的制造中是有区别的,模具的制造中,少不了较为先进的普通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也少不了先进的电火花、线切割,并且除精加工慢线线切割外,其他的车床、铣床、平面磨、外圆磨、电火花、快线线切割操作技能都容易掌握,因此,中职模具专业学生应该掌握这些技能。
而数控车、数控铣、数控加工中心以及数控柔性加工的技能难度较大,中职模具专业在在校的两年时间里再要掌握难度大,且数控加工除用于模具制造外,在各种机械制造中大量应用,因此,模具制造中的数控加工技能人才应由中职数控专业来培养。
本专业学生的职业范围主要涉及各类模具制造企业以下就业岗位:
1、模具行业机加工人员。
2、模具行业车间钳工。
3、模具行业数控加工人员。
4、模具行业模具维修工、调试工。
5、模具行业车间技术员、工艺员。
6、模具生产制品行业的冲压工、注射工
(四)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分析
由于模具是机电产品零件生产过程中的配套工艺装备,传统上本科院校一般不设置针对工艺装备设计开发的专业,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人员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势必由高职高专和中等职业教育院校来承担。
显然,其中“单一加工操作技能岗位”人才的培养可由中等职业教育层次来承担,而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中的“技术应用和高技能岗位”一般由高等职业教育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来承担。
通过对企业的调研显示岗位人员需求量占人员需求的比例如下:
注塑模具设计员占20%,冲压模具设计员占18%,精密加工操作员占25%,项目经理占5%,工艺员占7%,模具装配调试工占17%,品质主管占8%。
由这些数据可知模具企业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冲压模具和注塑模具设计人员、模具零件精密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模具装配和调试人员,且随着先进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业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模具零件精密加工操作人员的需求将有继续增加的趋势。
(五)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岗位综合能力分析
目前模具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模具制造与模具维修、数控编程及数控机床操作、线切割及电火花操作工简单模具设计以及其他工作。
针对这些岗位群的分析,总结出从事模具行业所需的发展基础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模具维修能力、模具设计能力等,每项综合能力又可分解为若干专项能力。
表7中职模具专业工作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与专项能力
综合能力
专项能力
发展基础能力
表达能力、职业品德、合作能力、应用计算机、创新能力、收集模具信息处理能力、应用求职技巧、创业能力等。
设备操作能力
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模具加工设备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协调合作能力、执行规范能力等。
模具维修能力
熟悉模具常用材料及热处理、熟悉模具结构及主要零部件工作原理、工具钳工技术、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与模具之间的关系,设备操作能力、协调能力等。
模具设计能力(较高层次)
熟悉模具常用材料及热处理、掌握模具结构及主要零部件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国家标准使用能力、工程力学知识应用能力、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设备操作能力、协调能力等。
由以上分析的专项能力以及经过与企业领导、技术人员的交流,了解到企业根据目前中职毕业生的现状,对中职模具制造专业技能人才提到如下要求:
1、学生工作态度要好,要有吃苦耐劳精神,对工作有热情,热爱本职岗位,热爱企业,敬业爱岗,踏实肯干,有艰苦奋斗的意志。
有的学生对企业环境的认识不够,对工作的心理准备不够,不能自身从头开始、一步步去努力获得。
要端正心态,克服心态浮躁,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2、学生要能够适应严格的管理,学生学校里,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管理得都比企业宽松许多,学生来到企业往往难以适应。
3、能够团结协作,整体观念强,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优秀的职业道德。
4、要加强和强调识图能力。
机械制图是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的,但仍要加强,学校加强制图、识图的训练。
5、要加强数学中三角函数的知识,因为模具制造中经常牵涉到三角函数知识的应用;
6、要加强学生的精密观念和公差配合知识,模具本身精度高,目前模具制造设备发展快,检验设备光谱化,使得模具零件的精度越来越高。
7、加强CAD绘图的能力。
8、中职模具制造专业不应该学习模具设计,而应该学习模具结构;
应取消或减少无关的课程。
(六)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成为企业生产一线迫切需要的技能应用性人才。
因此,对职业岗位进行能力分解,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岗位工作技能为支撑,明确专业领域核心能力,并围绕核心能力的培养形成专业领域课程体系。
培养方案要体现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以使学生毕业时确实具备相应的上岗能力。
将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列入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毕业时具有“双证”——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可以从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制定课程标准,将职业鉴定的标准、内容、环节、考核鉴定的方法步骤等纳入课程体系,明确提出学生必须完成的职业能力和应达到的职业标准;
二是编写项目化教材,把职业标准规定的职业能力和知识内容,整合到教材中,使学生所学知识与职业资格要求相一致;
三是调整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训与职业资格能力培养相对接。
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职业技能考核,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职业资格证书及其与职业岗位之间的对应关系如下:
表2职业岗位与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岗位
对应的核心课程
对应的核心技能证书
模具机加工
金属工艺学、车工工艺
车工操作中级工
模具数控加工
模具数控加工技术
数控车工操作中级工
模具钳工
钳工工艺
钳工操作中级工
模具维修工、调试工
模具车间技术员、工艺员
冷冲压模具制造
塑料成型模具制造
模具中级工
模具冲压工、注射工
五、总结
(一)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岗位定位
1、模具制造工(模具的制造、装配、安装、调试、维修)、装配钳工。
2、模具零件加工:
磨工、数控车工(涵盖普通车工)、数控铣工(涵盖普通铣工)、电切削工(包括电火花加工、数控线切割加工)。
(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具体操作、实施条件等方面存在一些困难。
2、模具制造技术实训基地的配套建设与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模式改革进程不同步。
3、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的经验,“双师型”教师比例及素质有待提高。
4、缺少体现项目化、任务驱动教学理念的教材,教材建设落后于实训硬件条件建设的速度。
(三)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建议
1、培养目标调整建议:
坚持以职业能力标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2)强调工作过程与能力的评价标准。
(3)课程设计体现开放性,体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可持续发展性。
根据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态度要求,充分考虑学生职业生涯的需要,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体现并确保知识、技能、态度、规格与目标定位相一致。
模具制造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确定为:
面向模具企业生产一线,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工作能力,掌握精密模具制造技术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能够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进行产品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的编制、模具制造设备操作、模具项目生产组织与管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2、校企合作模式建议:
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式:
(1)“企业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中,对人才的培养是以学校为主体进行的,企业处于辅助地位。
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
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
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
目前,我国多数中职学院的人才培养中都采用这种合作模式。
这与我国中职人才培养中以学校本位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为主的现状直接相关。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在中职人才培养中实行校企联合,共同培养人才。
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
这种模式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部分高等学校中试点。
目前全国试点院校128所,其中部分中职学院参加了试点工作。
实践证明,合作教育是中职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3)“校企实体合作型”模式
企业以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等多种形式向中职学院注入股份,进行合作办学。
企业对中职学院承担决策、计划、组织、协调等管理职能,企业以主人的身份直接参与办学过程,分享办学效益,企业通过参与办学来参与学校人才培养。
所以,参与中职人才培养成为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和企业份内之事。
企业对学校的参与是全方位的整体参与、深层参与,管理上实行一体化管理。
3、实训体系建设建议:
为了提升中职模具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践教学中应以实施动手能力培养与团队合作教育为主线,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大力推进实训课程体系改革,通过建立“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课程体系、构建模具专业实训基地与实践教学体系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训课程体系建设中,坚持“以专业课为主体,以技能培养、实训操作为重点”,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达到岗位合格的目标,贴近工作实际,强化能力培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
(1)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利用现有模具制造设备,主动承接社会上的各种模具加工业务,学生在实训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生产和实训任务。
或者校企双方共同出资建设和经营生产性实训基地。
由学校、企业共同提供设备或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实现优势互补。
(2)构建校外实训基地,有效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之不足
构建校外实训基地,可以解决校内实训基地存在的真实性、经费、企业参与性不足等问题,企业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缓解校内实训教学安排上的压力,实现实训条件的社会沟通,使学生置身于现实工作场景中,建立模拟就业系统,企业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实行预就业制。
(3)面向社会,优化实训课程体系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
有机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
(4)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考核体制
在考核内容上,重点评价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
1)专业能力:
主要包括模具结构分析能力;
模具结构制造能力;
数控工艺与CAM编程能力等。
2)方法能力:
主要包括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独立学习新技术的能力;
评估总结工作结果能力等。
3)社会能力:
主要体现在沟通协调;
团体协作;
职业道德;
表达能力等全面职业素质。
(5)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
建立和完善校内的实验实训基地,更新现有实训室的实验实训条件的同时,应加强本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并通过各项措施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模具企业单位参与企业实践工作,既加强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也为校外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课程设置的原则建议:
对于模具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下列原则:
(1)重基础原则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和职业流动的加快,勿容置疑地给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带来了无形的巨大压力。
因此,打牢专业基础,“以不变应万变”显得尤为重要。
(2)综合性原则
在专门课程的设置上,要紧密结合模具行业的实际发展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按照“专业宽泛化、方向专业化”的教学要求,强调专业课程设置适当综合性的原则
(3)先进性原则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理论、新知识、新方法不断出现,这就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应能及时吸纳时代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汲取各专业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并注意开发新课程。
(4)实践性原则
课程设置既要体现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践环节、内容,又要体现交叉复合岗位和职业的实践内容、形式,还要体现各种实践的可操作性。
(5)灵活性原则
中职学校的专业课程的设置,在保证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要增加选修专业课程的门数。
满足各层次学生对不同专业方向及内容的需求。
以上原则就决定了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满足学生对较宽的专业基础、较强的就业应变能力与岗位适应能力的需要。
为解决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其特点是“宽基础、活模块”,“宽基础”适于一群相关职业的共同基础,“活模块”针对某一特定的职业岗位。
以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为例,本专业将专业课程打造成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式的专业模块课程,在此基础上,设置了两个具有特定职业岗位方向的“职业方向”,一个是“冲压模具制造技术”方向,另一个是“塑料模具制造技术”方向。
5、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建议:
中职教育应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
(1)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有前瞻性。
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适应知识社会的需求,中职教育应发展成为人的发展教育、生存教育和终身教育。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应包含人文素养目标、能力结构目标、知识结构目标和技能体系目标等几部分,要为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改变终极教育的旧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理念。
要树立终生教育的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掌握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就业技能。
既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能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等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学校应组织力量对课程进行整合,使课程之间互相衔接、前后连贯,基础宽广、牢固,把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理论训练和实际技能相结合上。
对课程之间进行充分的整合,提高教学效果和教育资源的利用率,节约学生的学习时间,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4)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企业用人标准是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事业心、灵活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独立性、自信心、压力的承受能力、礼貌与成熟、在专业领域的特殊才智等,其中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越来越为用人单位看重。
然而当前中职教育中对上述非智力因素和人文素养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
面向学生的综合发展、面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中职教育必须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5)面向未来,中职教育应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教育策略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职教育的厚基础、宽口径,也是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
面对这一新形势,中职学校应一方面为一线生产企业培养应用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应面对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
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1)重视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在学时上有足够的保证。
只有这样才能为学习专业课和升入本科院校的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2)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不仅要重视专业课的教学,而且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把理论学习与实训结合起来,使学生学有所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践中还应特别注重他们的创新能力、敬业精神、创业水平的培养。
3)培养获取资格证书的能力:
在学生学习期间,组织学生考取资格证书本无可厚非,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中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显著区别,也是中职教育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一个标志。
但应正确处理资格证书考试与基础理论学习之间的关系,不应过多,重点应通过资格证书考试,使学生知道考取资格证书的途径、方法及其应具备的条件,为工作以后需要考取资格证书打下基础。
当然,对于培养中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仅局限于对上述问题的理解,它还面临着教育观念的创新等诸多方面。
在中职教育实践中,只有真正理解中职教育的内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确保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模具 制造 技术 专业人才 需求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