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模拟专题24 高考模拟题四解析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74712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318.71KB
高考化学模拟专题24 高考模拟题四解析版Word格式.docx
《高考化学模拟专题24 高考模拟题四解析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模拟专题24 高考模拟题四解析版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C.C、N、O形成的氢化物分别为甲烷、氨气和水,水和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二者沸点大于甲烷,水分子之间的氢键更强,其沸点最高,则氢化物沸点:
D>C>B,故C正确;
D.O、Na形成的化合物中,Na2O2属于离子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B。
3.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8g12C18O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1.6NA
B.标准状况下,2.24LHF所含有的质子数小于NA
C.0.1molN2与0.3mol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6NA
D.4.6gNa与足量O2充分反应,产物中阴离子数为0.1NA
【解析】A、2.8g12C18O的物质的量为n=
=
mol,小于0.1mol,而12C18O中含中子为16个,故2.8g12C18O中含有的中子数小于1.6NA个,故A错误;
B、标况下HF为液体,故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
C、合成氨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不能反应彻底,则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6NA个,故C错误;
D、4.6g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而钠反应后变为Na2O或Na2O2或两者的混合物,而无论是Na2O还是Na2O2,均2Na+对应一个阴离子,故0.2mol钠反应后所产生的阴离子的个数为0.1NA个,故D正确。
4.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产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已知苯可以进行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和②的反应类型相同,均为加成反应
B.可用溴水鉴别溴苯、苯和化合物C
C.苯和化合物A的二氯代物都有3种
D.在此反应条件下,化合物B与Cl2不能继续反应
【解析】A.①为加成反应,②为消去反应,故A错误;
B.溴苯密度比水大,苯的密度比水小,环己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鉴别,故B正确;
C.环己烷的二氯代物可在相同或不同的碳原子上,有4种,故C错误;
D.光照条件下,氯代烃中的氢原子可被氯原子替代,故D错误。
5.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苯酚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无白色沉淀产生
苯酚和溴水不反应
B
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非金属性:
Cl>C
C
向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滴入溶液X,红色逐渐褪去
溶液X呈酸性
D
向含有0.01mol•L﹣1KSCN和0.01mol•L﹣1KBr的混合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Ksp(AgSCN)<Ksp(AgBr)
A.AB.BC.CD.D
【解析】A.少量溴水时生成三溴苯酚易溶于苯酚,应选浓溴水,故A错误;
B.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但盐酸为无氧酸,不能比较非金属性,故B错误;
C.X可能为氯化钡,氯化钡为中性,故C错误;
D.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Ksp小的先沉淀,则Ksp(AgSCN)<Ksp(AgBr),故D正确;
6.SO2的排放会导致酸雨,可以用NaOH吸收,所得含硫各微粒(H2SO3、HSO3﹣、SO32﹣)存在于反应后的溶液中,它们的物质的量分数X(i)与溶液pH之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H2SO3的Ka1约为1.0×
10﹣4
B.曲线a、b、c分别表示H2SO3、HSO3﹣、SO32﹣
C.pH=7时,c(Na+)=c(HSO3﹣)=c(OH﹣)=c(H+)
D.NaHSO3溶液中存在c(Na+)>c(HSO3﹣)>c(SO32﹣)>c(OH﹣)>c(H+)
【解析】A..Ka1=
,当c(HSO3﹣)=c(H2SO3)时Ka1=c(H+)=10﹣2,故A错误;
B.分析可知随PH增大,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会变为亚硫酸氢钠、亚硫酸钠,图象分析可知a为H2SO3、b为HSO3﹣、c为SO32﹣,故B正确;
C.pH=7时,溶液呈中性,c(H+)=c(OH﹣),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
c(H+)+c(Na+)=c(HSO3﹣)+2c(SO32﹣)+c(OH﹣),故溶液中c(Na+)=c(HSO3﹣)+2c(SO32﹣),故C错误;
D..NaHSO3溶液中亚硫酸氢根离子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离子浓度c(Na+)>c(HSO3﹣)>c(H+)>c(SO32﹣)>c(OH﹣),故D错误;
7.常温下,向100mL0.1mol•L﹣1HA溶液中逐滴加入0.2mol•L﹣1KOH溶液,混合溶液的pH随KOH溶液的加入变化情况如图,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当加入50.00mLK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X点溶液的水的电离程度
B.HA为弱酸,常温下,Ka的数量级为10﹣3.0
C.Y点对应的溶液中:
c(K+)>c(OH﹣)>c(A﹣)>c(H+)
D.若用KOH溶液滴定HA溶液,可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解析】A.当加入50.00mLKOH溶液时HA与KOH恰好反应生成NaA,此时水的电离程度最大,即所得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X点溶液的水的电离程度,故A正确;
B.0.1mol•L﹣1HA溶液的pH=2,说明HA为弱酸,此时c(H+)≈c(A﹣)=10﹣2mol/L,c(HA)≈0.1mol/L,则HA的电离平衡常数Ka=
=10﹣3.0,故B正确;
C.Y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为等浓度的KA和KOH,A﹣部分水解,则c(OH﹣)>c(A﹣),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为:
c(K+)>c(OH﹣)>c(A﹣)>c(H+),故C正确;
D.滴定终点时溶液呈碱性,应该选用酚酞作指示剂,不能用甲基橙,故D错误;
8.用下列装置完成相应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制取并收集少量NH3
B.
配制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
C.
除去CO中混有的CO2
D.
分离乙醇和乙酸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A.收集氨气的试管不能密封,可塞一团棉花防止与空气对流,故A错误;
B.眼睛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图中为俯视,故B错误;
C.二氧化碳与NaOH反应,CO不能,导管长进短出、洗气可分离,故C正确;
D.乙醇与乙酸互溶,应蒸馏分离,不能选分液,故D错误;
C。
9.甲酸甲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制备反应为CH3OH(g)+CO(g)
HCOOCH3(g)△H<0相同时间内,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使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起始投料比
均为1),测得CO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增大
B.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其原因可能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C.d点和e点的平衡常数:
Kd<Ke
D.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CH3OH的转化率相同
【解析】A.70~8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其原因是还没有达到平衡状态,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转化率也随之增大,故A正确;
B.85~90℃,CO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原因是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转化率减小,K减小,故C错误;
D.起始投料比
均为1,由方程式可知二者按照1:
1反应,则a点对应的CO的转化率与CH3OH的转化率相同,故D正确。
12.潘红、梦那红是常用的食品着色剂的主要成分,其结构如图所示。
A.梦那红分子中至少含有三个手性碳原子
B.潘红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C.潘红、梦那红均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
D.1mol潘红最多能与5molH2发生加成反应
【解析】A.如含有手性碳原子,碳原子连接4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梦那红分子中形成五元环的饱和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只有3个,故A错误;
B.潘红分子中含有饱和碳原子,具有甲烷的结构特点,则所有的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个平面上,故B错误;
C.均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氧化反应,可与溴水、高锰酸钾反应,故C正确;
D.能与氢气发生反应的为碳碳双键和羰基,酯基与氢气不发生加成反应,则1mol潘红最多能与6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D错误。
15.卫星正常工作,电源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卫星上采用的电源主要有太阳能电池电源、化学电源。
当卫星飞到日照区时,太阳能电池一方面给卫星上的仪器供电,同时向蓄电池充电,把电能储存起来,当卫星飞到阴影区时,由蓄电池给卫星供电。
图1是卫星能量转化示意图,图2是钒蓄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当为钒蓄电池充电时,惰性电极a、b分别连接太阳能电池的正极和负极。
根据以上素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2蓄电池利用太阳能电池充电时,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Vo2+﹣e﹣+H2O=VO2++2H+
B.图1和图2中存在多种形式能量转化
C.图2蓄电池放电时,H+从左槽迁移进入右槽
D.图1的水电解系统中,加入Na2SO4的作用是增强溶液导电性
【解析】A.充电过程中,a极是电解池阳极,a极的反应式为VO2+﹣e﹣+H2O=VO2++2H+,故A正确;
B.图1存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等,图2中存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等多种形式能量转化,故B正确;
C.放电为原电池原理,阳离子移向正极,图2蓄电池放电时,H+从右槽迁移进入左槽,故C错误;
D.Na2SO4在水中电离生成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增加溶液导电性,故D正确;
14.某同学向SO2和Cl2的混合气体中加入品红溶液,振荡,溶液褪色,将此无色溶液分成三份,依次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下列实验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序号
①
②
③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溶液不变红,试纸不变蓝
溶液不变红,试纸褪色
生成白色沉淀
A.①说明Cl2被完全消耗
B.②中试纸褪色的原因是:
SO2+I2+2H2O═H2SO4+2HI
C.③中若将BaCl2溶液换成Ba(NO3)2溶液,也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
D.实验条件下,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
【解析】A.①中发生SO2+Cl2+2H2O═H2SO4+2HCl,等物质的量反应时,反应后无漂白性,由现象可知Cl2被完全消耗,故A正确;
B.若二氧化硫过量时,②中发生SO2+I2+2H2O═H2SO4+2HI,则试纸褪色,故B正确;
C.换成Ba(NO3)2溶液时,与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说明SO2被Cl2氧化为SO42﹣,故C错误;
D.由上述实验可知,品红溶液和SO2均被氧化,故D正确;
15.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
Y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
Z单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W是重要的“成盐元素”,主要以钠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请回答:
(1)Y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
X氢化物的电子式是___.
(2)X氢化物的水溶液与W氢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恰好反应时,溶液呈___(填“酸”、“碱”或“中”)性,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Y-AgO电池是应用广泛的鱼雷电池,其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的负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和W比较,非金属性较弱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下列可以验证这一结论的是_____(填序号).
a.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c.断开氢化物中1molH-Z或H-W键所需的能量
d.Z与W以共价键形成化合物时,Z或W显示的电性.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短周期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则X是N元素;
Y在元素周期表中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且Y的原子序数大于X,所以Y是Al元素;
Z单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常用材料,则Z是Si元素;
W是重要的“成盐元素”,主要以钠盐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则W是Cl元素,
(1)Y是Al元素,铝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3个电子,所以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第ⅢA族;
X的氢化物是氨气,其电子式为:
,
故答案为:
第三周期第ⅢA族,
;
(2)氨水和盐酸恰好反应时生成氯化铵,氯化铵是强酸弱碱盐,铵根离子水解NH4++H2O⇌NH3∙H2O+H+,破坏水的电离平衡,导致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浓度而使其水溶液呈酸性,
酸,NH4++H2O⇌NH3∙H2O+H+;
(3)该装置是原电池,铝作负极,负极上铝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Al+4OH--3e-=AlO2-+2H2O,故答案为:
Al+4OH--3e-=AlO2-+2H2O;
(4)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减弱,硅的非金属性小于氯元素,比较非金属强弱的方法有:
其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吸引电子的能力等,含量高低不能说明非金属性强弱,故a错、bcd正确,
bcd;
16.利用磷精矿[主要成分为Ca5(PO4)3OH,还含有Ca5(PO4)3F和有机碳等]湿法制备磷酸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
(1)酸浸时,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可将粗磷酸中的有机碳氧化为CO2脱除,但要控制温度在80℃左右,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3)脱硫时,CaCO3稍过量,充分反应后仍有SO42﹣残留,原因是_____________;
加入BaCO3可进一步提高脱硫效率,其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碳作还原剂可以将磷石膏中的CaSO4还原,所得SO2可用于工业生产硫酸。
在不同的温度下,添加CaCl2焙烧2.5h对CaSO4转化率的影响如图。
CaCl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温度高于1200℃时,无论有无CaCl2,CaSO4的转化率趋于相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酸浸时,加入硫酸,磷精矿中Ca5(PO4)3F所含氟转化为HF,同时生成硫酸钙、磷酸等,反应的方程式为Ca5(PO4)3F+5H2SO4+10H2O=5CaSO4•2H2O+3H3PO4+2HF,
Ca5(PO4)3F+5H2SO4+10H2O=5CaSO4•2H2O+3H3PO4+2HF;
(2)控制温度在80℃左右,应考虑过氧化氢的稳定性,温度过高,过氧化氢分解,如温度过低,则反应速率减小,
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
温度过高,H2O2易分解;
(3)加入碳酸钙,可生成微溶的硫酸钙,不能完全脱硫,但加入碳酸钡,可生成硫酸钡,溶解度较小,可增大去除率,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SO42﹣+2H3PO4=BaSO4+CO2↑+H2O+2H2PO4﹣,
CaSO4微溶;
BaCO3+SO42﹣+2H3PO4=BaSO4+CO2↑+H2O+2H2PO4﹣;
(4)加入氯化钙,由图象可知,反应速率增大,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由于催化剂不改变平衡移动问题,则最终得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作催化剂;
两种情况下反应均达到平衡,催化剂CaCl2不改变平衡的移动。
17.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其反应原理为
N2(g)+3H2(g)⇌2NH3(g)△H=﹣92.4kJ•mol﹣1
(1)已知:
2H2(g)+O2(g)⇌2H2O(g)△H=﹣483.6kJ•mol﹣1
则4NH3(g)+3O2(g)⇌2N2(g)+6H2O(g)△H=___kJ•mol﹣1
(2)如图1所示,合成氨反应中未使用催化剂时,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______________kJ•mol﹣1使用催化剂之后正反应的活化能为______________kJ•mol﹣1
(3)从平衡视角考虑,工业合成氨应该选择常温条件,但实际工业生产却选择500℃左右的高温,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2表示500℃、600MPa条件下,原料气投料比与平衡时NH3体积分数的关系。
根据图中a点数据计算N2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成氨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选用A、B、C三种催化剂进行试验,所得结果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相同),则实际生产中适宜选择的催化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A”或“B”或“C”),理由是______________
(6)图4是当反应器中按n(N2):
n(H2)=1:
3投料后,在200℃、400℃、600℃,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总压强的变化曲线。
①曲线a、b对应温度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填““a”或“b)
②列出b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p=______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不要求计算结果)
(1)已知①N2(g)+3H2(g)⇌2NH3(g)△H=﹣92.4kJ•mol﹣1,②2H2(g)+O2(g)⇌2H2O(g)△H=﹣483.6kJ•mol﹣1,利用盖斯定律,将②×
3﹣①×
2可得4NH3(g)+3O2(g)⇌2N2(g)+6H2O(g)△H=3×
(﹣483.6kJ•mol﹣1)﹣2×
(﹣92.4kJ•mol﹣1)=﹣1266kJ•mol﹣1,故答案为:
﹣1266;
(2)根据反应热△H=Ea(正)﹣Ea(逆),可知Ea(逆)=Ea(正)﹣△H=335kJ/mol+92.4kJ/mol=427.4kJ/mol;
使用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由图可知正反应活化能Ea(正)=Ea1=126kJ/mol;
428;
126;
(3)合成氨反应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但是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高转化率会降低,而且在500℃左右催化剂活性最高,所以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500℃左右合适;
从反应速率角度考虑,高温更好,但从催化剂活性等综合因素考虑选择500℃左右合适;
(4)根据图2可知H2与N2的投料比为3,平衡时NH3体积分数为12%,设H2物质的量为3amol,N2物质的量为amol,N2转化的物质的量为x则
N2+3H2⇌2NH3
转化量(mol)a3a0
转化量(mol)x3x2x
转化量(mol)a﹣x3a﹣3x2x
×
100%=12%,解得x=0.214a,则N2的平衡体积分数=
100%=22.0%,故答案为:
22.0%;
(5)合成氨需要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分别选用A、B、C三种催化剂进行试验,其中催化剂A在较低温度下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一方面可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转化,
A;
在较低温度下具备较高的催化活性,一方面可节约能源,另一方面低温有利于反应的转化;
(6)①合成氨反应放热,温度越低氨气的百分含量越高,所以,曲线a对应的温度是200℃,曲线b对应的温度是400℃,温度较高的点为b,
b;
②N2(g)+3H2(g)⇌2NH3(g)
反应前(mol)130
反应了(mol)x3x2x
平衡时(mol)1﹣x3﹣3x2x
据题意R点时氨气的体积分数为20%,则:
=20%,解得:
x=
则N2所占体积分数为
=20%=
,H2所占体积分数为1﹣20%﹣20%=60%=
,已知R点压强p=70MPa,可知R点平衡常数的计算式Kp=
。
18.铜是人类最早发现的金属,也是人类广泛使用的一种金属。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工程技术和工艺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1)天然准晶颗粒由Cu、Fe、Al三种金属元素组成。
F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________区。
基态A1原子的L层电子排布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2O为半导体材料,可由乙醛(CH3CHO)和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得到,同时可得到乙酸。
乙醛中碳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1mol乙酸分子中含有的σ键的数目为_____
(3)制造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时,一般掺杂微量的铜、碳、硼、氮等。
一价铜离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硼、氮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
(4)在络离子[Cu(NH3)42+中NH3的VSEPR模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银合金晶体具有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结构。
在晶胞中,Cu原子位于面心,Ag原子位于顶点,若该晶胞边长为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化学模拟专题24 高考模拟题四解析版 高考 化学 模拟 专题 24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