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1223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7450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54.33KB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1223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1223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中等生选习题12232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相关链接】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 该实验的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含生长素,实验结果为生长或不生长,所以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为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答案 A
2、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A点(10-10mol·
L-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a侧的生长素浓度为最适宜浓度,细胞伸长生长快,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状况将不同于上图的生长状况,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解析 曲线FC段均能促进生长,CD段均抑制生长;
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b)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背地侧(a)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弯曲向下生长。
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根水平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浓度的曲线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3、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右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D、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解析 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不一定是c,因为大于c浓度的NAA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效果没有检测。
实验要遵循单一变量的原则,所以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侧芽会产生生长素,所以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4、下列哪项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
A、耕地减少B、燃料需求增加
C、水源紧张D、泥石流频发
解析 泥石流是因人口增加,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盲目毁林造田引发的,不是人口增长直接引发的问题。
答案 D
5、据预测,我国人口将于2040年左右出现零增长,下列有关这一时期人口数量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此时期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
B、此阶段人群中可能有新生儿出生
C、此时期人口中老龄人口比例可能很高
D、此时期人口增长不受计划生育控制
解析 2040年左右出现的人口零增长是按照目前计划生育政策、结合目前人口年龄组成等做出的预测。
人口数量增长率为零是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的结果。
6、梅托斯于1970年提出了一个“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如图)。
根据模型分析,人口激增不会导致( )。
A、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使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
B、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
C、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D、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
解析 虽然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但是人类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故地球不可能最终毁灭。
7、如图甲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乙是某时期该鱼类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乙为C点后该经济鱼类年龄组成曲线
B、在B点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C、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即可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D、D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解析 由图甲可以看出:
B点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出生率与死亡率的差值最大,此时种群的增加量最大;
D点时,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图乙代表衰退型年龄组成,而超过C点后CD段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维持在B点有利于该种群的持续增长,维持在D点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大;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的重要因素,此外性别比例、迁入率和迁出率等也影响着种群密度和种群大小,因此,仅估算一个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并不能确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8、下列关于研究种群数量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地区松树的种群数量,样方面积应该取1cm2
B、标志重捕法不适用于调查土壤动物中的蜈蚣
C、对酵母菌计数时,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满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及其四周边缘,轻轻盖上盖玻片后即可镜检
D、可采用取样器采集土样调查鼠类数量
解析 松树个体较大,样方面积取1cm2太小。
对酵母菌计数时,先将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
调查鼠类数量时,应该采用标志重捕法。
土壤动物中的蜈蚣个体较小,不适合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应用取样器取样法。
答案 B
9、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自养生物,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解析 并不是所有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细菌有自养型的如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有异养型的如根瘤菌属于消费者;
有的生物在不同生态系统中占据不同生物成分,如猪吃草,猪属于消费者,而当猪以其他家禽粪便为食时,便充当分解者。
答案 C
10、(2015年海南卷,9)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
错误的是( )
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B、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
C、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
D、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
【答案】D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A正确;
分析曲线可知,叶温在36~50℃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B正确;
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小于植物乙,C正确;
叶温为35℃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相等,均大于0,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过程,英文字母表示细胞),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参与②过程的细胞除了T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可知,B和C细胞均是由A细胞分化而来的,但它们成熟的部位不同,其中C细胞是在________中发育成熟的。
(3)E和F都是________细胞,发生③过程后,分别产生________细胞和________细胞。
(4)图中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是一样的,它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图中B是T细胞、C是B细胞,均由A——骨髓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B和C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胸腺和骨髓。
B增殖分化产生D(效应T细胞)和E(记忆细胞),而C增殖分化产生F(记忆细胞)和G(浆细胞),这些细胞所含遗传信息相同,但形态功能不同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图中E、F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分别增殖分化产生效应T细胞与浆细胞。
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的作用是摄取、处理、呈递抗原。
答案
(1)吞噬细胞 吞噬并处理病原体,暴露出病原体所特有的抗原
(2)骨髓 (3)记忆 效应T 浆(效应B) (4)表达的遗传信息不同(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2015年江苏卷,33)荧光原位杂交可用荧光标记的特异DNA片段为探针,与染色体上对应的DNA片段结合,从而将特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定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NA荧光探针的制备过程如图1所示,DNA酶随机切开了核苷酸之间的_____键,从而产生切口,随后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荧光标记的____为原料,合成荧光标记的DNA探针。
(2)图2表示探针与待测基因结合的原理。
先将探针与染色体共同煮沸,使DNA双链中____键断裂,形成单链。
随后在降温复性过程中,探针的碱基按照________原则,与染色体上的特定基因序列形成较稳定的杂交分子。
图中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最多可有____条荧光标记的DNA片段。
(3)A、B、C分别代表不同来源的一个染色体组,已知AA和BB中各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被荧光探针标记。
若植物甲(AABB)与植物乙(AACC)杂交,则其F1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可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两个子细胞中分别可观察到____个荧光点。
【答案】
(1)磷酸二酯键 脱氧核苷酸
(2)氢碱基互补配对4
(3)62和4
3、(江苏省南京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牛的毛色与真黑素(黑色)和褐黑素(栗色)有关。
下图表示牛黑色素细胞中正常基因E控制这两种色素合成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该过程第二阶段的场所是____________。
(2)酪氨酸酶的合成还需要基因D和F,但两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未知。
F与f基因共同存在时,酪氨酸酶的合成量有所下降,表现为栗色;
个体缺少酪氨酸酶时表现为白色。
①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基因型为DdFf和ddFf的牛杂交,后代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
若选择F1中的黑色牛和栗色牛杂交,F2白色牛中的纯合子所占比例是________。
F2中f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从F1到F2代,基因F(f)控制的性状是否发生进化___________。
②若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考虑交叉互换),让基因型DdFf和DdFf的牛交配,则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
(3)另一品种牛的毛色有关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若一个种群中有E+E+60只,E+E20只,EE16只,Ee4只,若该种群个体随机交配产生后代F1中,表现型浅黑色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1)基因表达(转录和翻译) 核糖体
(2)①黑:
栗:
白=1:
2:
51/21/4是
②黑:
1或栗色:
1或黑:
1:
2
(3)2.8%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生物 二轮 复习 中等 习题 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