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白毛女》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6851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9.28KB
完整word版《白毛女》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
《完整word版《白毛女》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白毛女》设计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服装
(杨白劳)披着盖豆腐的布。
道具
(喜儿的)红头绳;
(穆仁智的)红灯。
教师点拨: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诉诸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剧作家借助于这些舞台揭示,再通过导演、舞美、灯光等的二度创作,把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人物身份、性格特征等等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2.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人物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舞台提示。
心理情绪
(杨白劳)半信半疑;
(喜儿)焦急地。
动作
(杨白劳)踉踉跄跄地上;
(喜儿)给爹拍身上的雪。
上下场
王大婶子上;
帐房穆仁智上。
1.活跃在戏剧舞台上的是剧中人物,是舞台上的演员。
人物如何活动,必须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的制约。
剧作家对人物的心理情绪和动作做必要的提示,正是刻画人物性格,推动剧情发展的需要。
戏剧中人物的上下场有改变舞台气氛和划分结构层次的作用。
如第一场,大年夜,喜儿在焦急地等待父亲回家过年;
杨白劳上,场上气氛转向欢乐;
接着,王大婶子上,把欢乐的气氛推向高潮;
这时,穆仁智上,场上气氛立即凝固——“众哑然”。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人物的上下场,是戏剧结构的一种标志,我们在阅读时必须高度重视。
2.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可分为哪两种?
(歌唱和说白)它们在剧本中有什么作用?
(以歌唱表现剧情,塑造人物形象,以说白贯穿故事情节。
)以歌唱表现剧情叫做歌剧,歌剧是音乐、诗歌、舞蹈的综合,以歌唱即以音乐为主的一种诗歌形式。
《白毛女》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早的一部歌剧,为千百万观众所熟悉。
现在回过头来分析戏剧的特点:
(1)喜儿唱的“北风吹,雪花飘,……”一段,主要写了三个内容:
展示故事发生的典型环境——一个大雪纷飞的大年三十晚上;
揭示戏剧冲突的基础——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爹出门去躲帐整7天);
塑造人物形象——涉世不深的喜儿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和幻想(我等我的爹爹回家过年)。
戏剧一开始,作者就把一个可爱的喜儿形象(剧中主人公)设置在一个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为剧情的展开、人物形象的塑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它不像小说,可以慢慢地将矛盾冲突展开,逐步推向高潮。
因为戏剧一开始就要抓住观众。
)
(2)第二场杨白劳的最后一段台词:
“老天啊,杀人的老天啊!
(唱)老天杀人不眨眼,……爹怎能有脸把你见?
”把歌唱和说白紧密地结合起来,显示出极强的音乐性。
它以歌唱抒发人物强烈的思想感情,塑造人物形象;
以说白贯穿上下情节,推动剧情发展。
杨白劳在控诉时咬牙切齿——这是绝望中倾吐出来的父女之爱。
这里,唱词给我们展示了人物何等复杂的内心世界啊!
人物形象在这“字字血”的控诉中完成,主题思想在这“声声泪”的自责中深化。
“半斤说白二两唱”,三句说白,字字千斤。
一是对黑暗社会的诅咒,二是对自己沉痛的谴责,三是对女儿无限的歉疚。
三句说白,贯穿上下,领起三段唱词,使这一大段台词成为有机的整体。
(3)杨白劳躲帐后回来过年,带来三件年货(三个情节):
二斤面,二尺红头绳,两张门神。
每一件年货,都安排了杨白劳和喜儿的一段对唱,三段对唱(三个情节)之间,用两句对白贯穿,使上下连贯,自然过渡。
小结:
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是剧本的两个组成部分,也是剧本特有的表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
本.教案中所说的人物台词是专指戏曲剧本中的台词而言,话剧剧本中的人物台词只有说白,没有歌唱(除非剧本中有特别安排)。
四
以设疑、析疑、释疑的形式,讨论剧本的第一个特点:
时间和空间的高度集中。
1.第一场戏和第二场戏设在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时间、除夕之夜;
地点,第一场在杨白劳家,第二场在黄世仁家。
2.时间、空间的高度集中表现在哪里?
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除了第一场讨债、第二场逼债都集中在同一时间——除夕之夜外,还有:
第一场当喜儿盼望爹爹回家过年时,杨白劳就回来了;
杨家正欢欢喜喜地过年时,帐房穆仁智闯了进来。
这样一环紧扣一环,没有一点松散,是时间、空间高度集中的表现。
作者把几个人物(喜儿、杨白劳、穆仁智、王大婶)调到同一场景中来,便于设置场景、安排情节,从而形成强烈的对比,表现主题思想。
3.为什么剧本的时间、空间要如此高度集中?
因为戏剧是舞台艺术,它需要观众。
观众不可能坐在剧场里等待矛盾冲突慢慢推进,所以时间上不允许有任何拖沓。
也因为戏剧是舞台艺术,需要布景和道具,如果换景频繁,就会给演出带来许多不便,甚至无法进行。
同时,在同一时间内安排两个场景,布景气氛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显示了两个阶级的严重对立,不可调和,从而揭示了主题:
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剧本是戏剧演出的基础,剧作家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剧情展开的时、空安排都要受舞台演出的制约。
五
布置作业。
1.完成“理解·
分析”三、“积累·
联想”七。
2.课外阅读《白毛女》全剧,准备讲述故事。
第二课时教学重点:
:
在理解剧情的基础上,理清戏剧的矛盾冲突,揭示主题思想。
以课后小资料《〈白毛女〉当年演出盛况》为突破口,分析“预习提示”,概括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确定课堂结构。
1.引导学生读《〈白毛女〉当年演出盛况》,回答问题:
为什么这个戏有那么大的魅力?
(它为穷人说出了心里话!
)2.“穷人的心里话”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引导学生读“预习提示”,找出揭示中心思想的一句:
“它通过……愿望和理想。
”其中“表现了……愿望和理想。
”即是穷人心里话的内容。
3.初步研讨中心思想:
“它通过……愿望和理想”。
提问:
(1)“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指的是《白毛女》的故事,根据预习,谁能说说这个故事?
《白毛女》主要情节:
恶霸地主黄世仁逼死了善良老实的佃户杨白劳,抢走了他的女儿喜儿,并奸污了她,最后又逼得她逃进深山。
喜儿怀着强烈的复仇意识活了下来,因缺少阳光与盐,全身毛发变白,被附近村民称为“白毛仙姑”。
八路军解放了这里,领导农民斗倒了黄世仁,又从深山中救出喜儿,喜儿获得了彻底的翻身,开始了新的生活。
(2)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基本矛盾是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阶级矛盾。
戏剧的故事情节主要通过矛盾冲突展开。
让我们抓住矛盾冲突这条线索来看它如何推进情节,揭示中心思想的。
以分析矛盾冲突为中心,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塑造。
1.矛盾的一方是地主,另一方是农民。
在这两场戏里,双方的代表人物是谁?
地主一方的代表人物是黄世仁和穆仁智,农民一方的代表人物是杨白劳和喜儿。
2.他们之间的矛盾是怎样发生?
因为穷,杨白劳种地主的交租田交不了租,借地主的高利贷无法偿还。
因而到了除夕夜,一个要讨债,一个只好出去躲帐。
3.黄世仁仅仅是讨债吗?
(不,他要人!
)为什么他敢如此蛮横无理呢?
黄世仁敢于蛮横无理,一方面由地主阶级贪婪、自私、冷酷的阶级本性所决定;
另一方面,在黑暗的旧社会,地主阶级是统治阶级,用黄世仁的一句话说:
“这里就是衙门口。
”由此可见,喜儿由人变成鬼,是黑暗的旧社会中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所造成的。
4.杨白劳无钱还债,为什么还要扯二尺红头绳?
为什么还要透露喜儿和王大春的婚事?
明确;
在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扯二尺红头绳,表明杨白劳对女儿的疼爱,父女相依为命的生活;
喜儿和王大春的婚事,反映贫苦农民十分朴素的生活愿望。
这样写,为下文黄世仁逼租要人、杨白劳坚决不答应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5.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全文后归纳:
(1)全剧矛盾以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地租、高利贷为基础,矛盾冲突高度集中(为喜儿一人,为逼租一事而设),而且十分尖锐,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直到高潮,最后以杨白劳失败、喜儿落入火坑结束。
重点:
1、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
2、仔细揣摩并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
3、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
4、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课时:
二课时步骤:
一、
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魏明伦人物小传和图片)。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
二、
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和掌握以下词语。
a、为下列加红的字注音。
斟酒( )糍粑( )抠痒( )安逸( )阴霾( )打鼾( )b、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阴霾:
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而显得混浊。
盘缠:
路费打牙祭:
吃久未曾吃的丰盛的饭菜c、词语积累。
怡然自得 睡眼惺忪 蹑手蹑脚
2、面向大家谈谈自己对本文的理解三、
&
音乐之声(内含A、B两个设计方案)广东深圳学府中学屠谖看到戏剧单元出现了《音乐之声》这样惹人喜爱的新面孔,实在是一件非常高兴的事。
它裹挟着山间的清风而来,它蹦跳着欢唱着而来,它朝我们扮着鬼脸让人忍俊不禁,它把甜美的泉水注入我们的心田。
我们对它是如此熟悉如此喜爱,所以我想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是可深可浅的,内容也可简可繁,完全视乎学生的兴趣和课堂上学习探讨的走势而定。
根据这种想法,我设计了两个教学方案:
方案(A)主要侧重于对课本节选部分的理解和挖掘,方案(B)则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对电影本身的欣赏和评析上。
教学设计(A)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根据人物的语言和动作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作品在反复比照与矛盾冲突中凸显人物性格的方法。
学习重点1.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体会作品中多处进行比照的用意。
学习过程一、导入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
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
《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
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
《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
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
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
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
四、朗读课文,把握人物性格特征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
要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
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
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
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
她们喜欢她吗?
你从何得知?
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
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
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
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
五、探讨性阅读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
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
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
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
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
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
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
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
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
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
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
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此外,还有:
①景色的比照:
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
②语言节奏的比照:
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
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
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
③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
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
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
④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
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在频繁的对比冲突中,情节丰富了、形式更多样更活泼了,剧本的主题也更好地显露出来。
3.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活现的。
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
4.介绍故事梗慨,请学生设想特拉普上校一家逃离奥地利以后的情形。
请注意,设想应以人物本身的性格特征为依据。
故事梗概:
女主角玛丽亚是一个性格开朗、热情奔放、爱唱歌、爱跳舞的见习修女。
她热爱大自然的清新、宁静、美丽。
她常常溜出修道院的大门,在苍翠的群山之间像云雀一样歌唱,在清澈的溪水边和潺潺的流水合唱。
因为她不拘的天性,被认为不适合成为一名真正的修女而离开了修道院。
她来到前奥地利帝国退役军官特拉普上校的家里做家庭教师。
特拉普上校是一个脾气古怪的鳏夫,他爱他的孩子但却不懂得教育孩子,他的七个孩子因为感受不到父亲的爱而变得异常顽劣,曾气走了11位家庭教师。
玛丽亚本人就具有孩子般的性格,她爱孩子、理解孩子,待他们以诚恳和真诚,很快赢得了孩子们由衷的喜爱。
她教孩子们唱歌,带孩子们去郊游,歌声与笑声洒满了田野和山谷。
玛丽亚的到来给死寂的家庭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玛丽亚和特拉普上校相爱了,他们建立了和谐幸福的家庭。
与此同时,战争的阴影笼罩了奥地利。
为了不当亡国奴,他们一家不得不离开家园,奔向自由的地方。
教学设计(B)学习目标1.把握人物形象和特征;
2.学习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和技巧;
3.学习欣赏电影并加以评论。
学习重点学习欣赏、评论电影。
学习过程一、导入音乐,是人类发自内心世界和灵魂深处的艺术结晶,是人类情感最美好的表达方式之一。
喜爱音乐的人是快乐的,有音乐相伴的人生是幸福的。
今天课文中将与我们见面的就是一个与音乐缔结了生命联盟的姑娘。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课文,向大家描述你心中的玛丽亚形象。
播放电影《音乐之声》的开头部分,和你心中的形象做一个比照,说说女主角的扮演者是否正是你心目中的玛丽亚的形象,她是否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人物。
课文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天性活泼率直的姑娘,她在音乐里浸着,在快乐里浸着,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最舒适的心灵栖息所;
她拒绝接受条框规章对自己本性的修改,她在不经意间嘲讽了所有的压抑与限制;
她是那么善良,毫无心机,她是那么个性鲜明,让人头疼更惹人喜爱……应鼓励学生对人物进行个性化的、独出胸臆的理解。
文本为我们的多元解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而电影在使人物形象呈现更为具体生动的面貌的同时,也终止了我们在头脑中构思人物的过程。
先给学生充足的余地去构想,然后谈谈自己心目中的主人公形象,再与电影中的形象加以对照,在吻合与不吻合的讨论中,人物形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渐鲜明和立体起来。
三、探讨性阅读1.课文中的修女们用什么来比故宫博物院教学目的:
1.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培养爱国感情。
2.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了解以空间为序写文章必须确定立足点(观察点)和准确使用方位语言(方位词和方位短语)4.体会本文围绕中心突出重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以导游或解说员身份介绍故宫博物院的总体概况,由学生就某些局部内容向大家介绍,增强学生对空间的感性认识,填写《故宫博物院平面图》对说明重点太和殿,采取综合处理方法。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导语:
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民,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提问)哪些同学去过故宫?
请讲讲你见到了哪些建筑?
(略)从刚才同学的回答来看,大部分同学未到故宫,那么我们来看课文是怎样介绍故宫的。
正音解词:
矗立(chù
)鳌头(á
o)湛蓝(zhà
n)琉璃(liú
)蟠龙(pá
n)中轴线(zhó
u)金銮殿(luá
n)击磬(qì
ng)檀木(tá
n)攒(cuá
n)乾清宫(qiá
n)坤宁宫(kūn)肃穆(mù
)奏极(zò
n)额枋(fāng)藻井(zǎo)矫健(jiǎo)妃嫔(pí
n)翊坤宫(yì
)迥然不同(jiǒng)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故宫)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
(空间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一)介绍故宫概貌。
(二)分别介绍故宫中的前三殿,后三宫、御花园。
(三)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宫全貌。
课文分析方位词的准确运用是我们这一课的重点之一,请同学们用彩色笔,随着我们讲解课文划下来。
第一部分朗读这一段,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请一位同学说说第一节介绍了故宫哪几方面的内容?
(位置、历史、地位)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
故宫有几个名称?
谁能说出它们的由来?
(1)紫禁城,以建筑命名,整个建筑群在城墙内,表示皇帝的最高权威,在北京城中(zhě)心,又称城中之城,墙为赭色,因此称赭色城的禁区为~。
(2)故宫,从明清两代皇帝的宫殿得名,“故”指从前的(事情或处所),明清两代是早已过去的旧事,因此我们今天称他们的宫殿为~。
(3)博物院,展览陈列各种文物或标本,供人们参观的地方,“院”指全国性的最大规模的。
)挂图,让同学说明2节介绍了哪些地方。
(城墙;
四座城门;
宫城的形状占地,宫殿和房屋的数目;
护城河;
角楼)介绍了故宫的总体布局。
这一节哪句话介绍了故宫的艺术风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这句话提纲挈领,把故宫雄伟壮丽的全貌作了概括说明,从三方面讲出了建筑群的特点,是全文的总领句,请画下来记住。
第二部分从第3节开始,作者带领我们按空间顺序游览故宫,那么从文中看来,作者游览故宫是从哪开始的?
(天安门)我们将由南向北游览故宫。
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把我们从天安门带到故宫?
(见书)这些词的运用体现了什么?
(空间方位的转移)“进了太和门,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课文用了几节来写三大殿(4-10节)4节总写了三大殿,三大殿外观上的特点是什么?
(①高:
矗立在七米多高的台基上,台基有三层②奇(台基):
〈见书划线处〉)大家试想一下,下雨的时候,水从鳌头里流出来,象不象是千百条龙在喷水。
△作者将立足于七米高的台基上,依次介绍三大殿。
对于三大殿,作者所用笔墨并不平均,而是重点介绍了太和殿,5节是从哪方面介绍的?
(外观)读课文,作者分别从高度、面积、格局、色彩、气势来介绍太和殿的外观。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殿堂,金黄、大红看上去富丽堂皇,再衬上蓝天,白玉石台基,更是艳丽夺目,金碧辉煌,体现了前面所说的“宏大、壮丽”。
6节、作者介绍太和殿由外观转入内景,对内景的描写,哪个字用得最多?
(“龙”)这一节不仅写出了殿中龙的图案之多,而且写出了“双龙戏珠,单龙飞舞”以及“行龙、坐龙、开龙、降龙”等多姿多态的龙,并且在最后加上“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使得这些图案更显得生动活泼,联想到台基上看到的一千多个龙头,我们简直到了“龙”的世界。
做书后练习四7节、为什么三大殿要建在中轴线上?
象征皇权(象征一切以皇帝为核心,一切权力集中于皇帝,封建统治者希望他们的皇位代代相传,永世不变)8节、太和殿的用途是什么?
(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大典是什么样的呢?
文章描绘了大典时的场面,台基下跪拜的百官,御道两边的仪仗,端坐于宝座上的皇帝,以及钟磬鼓乐的幽远声,烟雾迷蒙,缭绕着一种神秘莫测,庄重肃穆的气氛,同时也突出了太和殿的重要作用。
对于太和殿作者用了这么多笔墨,那么他又是如何写中和殿、保和殿的呢?
对于中和殿、保和殿、作者仅仅指出了他们的用场。
这样有详有略的方法,使得重点突出,因为太和殿最能反映故宫的特征和本质。
第二课时朗读11节,并说明这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过渡)我们看课文“AB”,这说明紫禁城以小广场为界,可以分为两部分,并指出“C”,这里回顾照应了前一部分,接着又提示了后半部分所写的主要内容“D”,这就为我们提示了后半部分的主要层次,因此这节在文章结构上起分界,枢杻的作用。
12、13节写了哪几个建筑?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从哪方面来写这后三宫的?
(用途)14节合写后三宫,抓住什么特点来写的?
(宫中凤凰图案增多)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
(传说凤凰是百鸟之王,羽毛美丽,象征吉详美好,封建统治者把后妃比作凤,因此她们住的地方,用的东西都画凤)我们可以看到,这节和6节写龙的装饰相比较,所用词语②式都相似,彼此相映成趣。
15节大致介绍了东西六宫,16、17节则重点介绍了养心殿,作者介绍养心殿时,用了哪个修饰词?
(引人注目)前面加上一个“最”,使程度又加深了一步,那么养心殿为什么最引人注目?
正是由于养心殿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地位、又是后庭建筑艺术的重要代表,使得它最引人注目。
18节从养心殿往北到了什么地方?
(西六宫)对于东西六宫的建筑,作者只介绍了长春宫和储秀宫,原因是什么?
(这两宫是慈禧太后住过的地方)之后作者又描述了慈禧五十岁生日的场目,为什么?
(揭露封建统治者大肆挥霍,奢侈浪费的罪行)19节、“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作者的立足点已转移到御花园,这段的文字比较生动活泼,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概括描述)作者从一个观赏者的感觉出发为我们介绍了御花园的总体特色。
(读20节第1句)“景山”是在故宫内部吗?
从哪看出来的?
(神武门对面就是景山)朗读“站在……惊叹”作者把我们带到景山高处,回望故宫全貌,同时又点出故宫宏伟、壮观、和谐统一的建筑风格,是什么写法?
(首尾呼应)(板书)总体布局总概貌艺术风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白毛女 完整 word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