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师理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68478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1.62KB
摄影技师理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
《摄影技师理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师理论复习题Word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曝光的目的是为了使被摄影的()和层次在感光片上表现出来。
A、影纹B、影像C、影调D、质感
18、摄影镜头成像的明亮程度,是由镜头的()决定的。
A、孔径B、透光力C、光圈D、明亮度
19、关于高调和低调,任何一张照片都有一个基调,它一般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
被摄对象的穿着打扮和环境色素的配置。
二是:
用光。
三是:
()。
A、随其自然B、后期加工C、增减曝光D、影调变化
20、摄影构图是指摄影师凭借摄影表现方法的一种()。
A、造型手段B、表达意图C、风格手段D、效果手段
21、摄影造型的手段与其他视觉艺术很()。
A、相同B、不相同C、接近D、统一
22、处理软调(低反差)照片的要领是()。
A、散射光B、低射光C、高射光D、集射光
23、当物体垂直于透镜光轴平面时,光线穿越透镜后,在像范围内所形成的像点是排列在一弧形的曲面内,这种现象就称为()
A、像角弯曲B、物体弯曲C、像场弯曲D、影像弯曲
24、镜头像角大小,也影响()正常与否的重要因素。
A、视场感觉B、透视感觉C、视角感觉D、像场感觉
25、镜头镀膜的作用是,增加透光率,提高()和特色彩的平衡。
A、折射率B、分辨率C、反射率D、结像力
26、碘化银的感光性能较低,呈()。
A、淡黄色B、黄色C、灰色D、红色
27、为了获得景物层次丰富,灯光效果强烈的夜景气氛,拍摄中常采用()的方法。
A、一次拍摄B、二次曝光C、三次曝光D、多次曝光
28、为了使显影剂不被氧化,显影液中所用的保护剂是()。
A、亚硫酸钠B、硫化钠C、几奴尼D、亚硫养
29、对于曝光不是的胶片,用延长显影时间的办法来补救都是()的。
A、正确B、不正确C、相同D、可行
30、透视是指平面造型艺术上,显露或隐掩再现远近,前后、深浅、()、厚薄等立体的视觉现象。
A、真实B、凹凸C、高低D、长宽
31、光线是人们观察客观世界和感知客观对象的根本条件,也是摄影艺术创作中()的基础。
A、光线效果B、画面结构C、影调结构D、艺术效果
32、在摄影光学镜头中,凹透镜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但在复式透镜中,凹透镜起着()各种像差的重要作用。
A、增加B、远近C、校正D、前后
33、均衡是摄影构图中造型之一,配合构成的一种()效果。
A、视野B、特殊C、视觉D、立体
34、一般照相馆常用的副光,习惯只有阳副光和()两种。
A、辅助光B、阴副光C、侧副光D、前副光
35、照相光源的造型任务是表达空间感,立体感()的质感。
A、立体结构B、画面结构C、表面结构D、像面结构
36、光是一种电磁波,但人眼可能着得见的,只有波长范围从()毫微米(mm)。
A、380-780B、280-580C、680-980D、480-880
37、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我们的眼睛中产生不同的颜色感觉,但是光波最短的颜色是()。
A、红色B、紫色C、黄色D、青色
38、显影剂的作用是使已曝光的卤化银还原产生()。
A、潜影B、影像C、金属银D、氧化银
39、从镜头像方主点到像方焦点的距离,称做像方()。
A、焦距B、焦身C、景深D、焦点
40、彩色感光胶片自前可以分几类()。
A、3类B、4类C、6类D、5类
41、光质在摄影行业被称之为光线的()。
A、软硬会聚B、聚散柔和C、软硬聚散D、软硬散射
42、硼酸盐、碳酸盐在感光材料冲洗当中起什么作用()。
A、促进B、停显C、显影D、定影
43、什么胶片,只能感受兰紫色光()。
A、金色片B、色盲片C、分色片D、高层片
44、光线在均匀透明介质中,按直线传播,是光线的( )。
A、反射规律B、传播规律C、线条规律D、折射定律
45、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是()。
A、19cmB、24cmC、28cmD、105cm
46、彩色胶卷的冲洗药液是()
A、c-41B、d-72C、d-76D、F-5
47、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称为()。
A、物距B、焦距C、像距D、场距
48、较好黑白片的宽容度,有的可达到( )。
A、1:
98B、1:
68C、1:
128D、1:
36
49、在1896年,德国蔡司公司设计并制造了第一代的()镜头。
A、非对称式B、对称式C、半对称式D、自动式
50、彩色负片的宽容度在1:
32-( )左右。
A、54B、28C、82D、64
51、在曝光控制方面,通常是先选定(),以确保动体的影像清晰。
A、光圈大小B、物体远近C、胶片感光D、快门速度
52、在人像摄影上,利用人物的发型,衣领及各种()都可以起到对称或不对称,平稳或不平稳的作用。
A、陪称物B、环境C、物体D、光线
53、人物脸部闪耀光斑的显示或消失,是通过光源照射位置的()而产生的。
A、入射角B、反射角C、直射角D、折射角
54、线形在人像摄影构图中,是()的姿势形态的造型结构。
A、主体和陪衬B、陪衬和陪衬C、主体和主题D、主体和造型
55、人像摄影照明,除了达到暴光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用光达到确定()的作用。
A、基调B、人物C、造型D、效果
56、摄影绝大多数是利用()。
A、折射光B、自然光C、侧射光D、反射光
57、光影和色彩可以说是画面的()
A、调影和调色B、明暗和深浅C、明暗和冷暖D、红黄和蓝绿
58、人像摄影应充分运用调配角度、距离、空间的作用,才能取的良好的()
A、视觉效果B、透视效果C、深度效果D、距离效果
59、色的对比必须以()为基础
A、光B、影C、明D、艳
60、当物体垂直于透镜光轴平面时,光线穿越透镜后,在像范围内所形成的像点是排列在一弧形的曲面内,这种现象就称为()
A、物体弯曲B、像点弯曲C、像场弯曲D、视场弯曲
61、在实践摄影中,被摄体所在的一侧空间称物体空间,被摄体结成影象所在的侧空间称为()
A、像空间B、深度空间 C、景物空间D、影空间
62、我们生活环境中的空气,水和玻璃片透明体都能够传播光线的物质,叫作()
A、光影介质B、透明介质C、空气介质D、玻璃介质
63、各种光源有各种不同的色温,它对照拍曝光有很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彩色照相中,()是反映光色的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A、掌握影调B、掌握光线C、掌握色温D、掌握曝光
64、影色布局的基本规律是()烘托主称,影色的丰富多样和统一,基调、空间、平衡的配置。
A、突出画面B、突出主体C、突出中心D、突出光影
65、拍摄风光照片加用柔光镜或柔光纱,能增强()
A、透视感B、柔和感C、朦胧感D、空间感
66、所谓正确曝光只是相对而言,绝对的正确是()的
A、存在B、不存在C、有范围D、很高
67、各种滤色镜的不同颜色,是由各种不同的()构成的。
A、度镆B、色彩C、色素D、颜色
68、彩色反转片曝光的规律是,曝光量稍微增多,影像密度就
()
A、略大B、略小C、适中D、较高
69、数码相机中的CCD芯片(或CMOS芯片),起着类似传统摄影中胶片()的作用。
A、感光B、曝光C、光化D、拍摄
70、在摄影光学镜头中,凹透镜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但在复式透镜中,凹透镜起着校正各种()的重要作用
A、色差B、像差C、视差D、焦差
71、现代相机所使用的镜头大多()镜头
A、变焦B、标准C、正光D、广角
72、天塞镜头由()于1902年制成,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镜头之一。
A、罗道夫B、卡而丝C、米纳D、罗斯夫
73、由光源发出的光在一定距离和面积上通过光的辐射能量,即为()
A、光照量B、光流量C、光通量D、光亮度
74、从感色性上着,感光片的发展是色盲片—分色片—全色片——()这样一个过程。
A、专业片B、幻灯片C、紫外片D、红外片
75、彩色负片的宽容度在1:
32—()左右。
A、46B、84C、64D、128
76、数码相机的性能高低,主要是通过分辨率,色彩深度、感光度三个技术指标和()来鉴别。
A、相机质量B、成像效果C、镜头效果D、成像原理
77、人像摄影的照明,不单是为了()。
A、调影B、美化C、定调D、曝光
78、光线不能成为独立的()。
A、艺术造型B、艺术效果C、表现质感D、美化形象
79、灯光人像摄影必须用多个光源分工配合照明,才能起到源于而又高于()的照明效果。
A、直射光B、自然光C、漫射光D、太阳光
80、阴副光的任务是配合主光,对脸部阴暗面的辅助照明调整()
A、明暗反差B明暗层次C、明暗质感D、环境反射
81、合影照射布光应特别注意什么()
A、光比B、亮度C、反差D、均匀
82、什么是摄影构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
A、光比B、影调C、反差D、透视
83、什么是所有线条中最宁静的线条()
A、直线B、主线C、横线D、水平线
84、黑白底片反差过大,调整反差,应选用什么相纸()
A、较硬B、软性C、中性D、硬性
85、什么可以改变画面结构主体()
A、影调B、光比C光量度D、软光
86、色温低、彩色摄影的画面会()
A、偏红B、偏橙C、偏兰D、偏黄
87、小型相机按机身的样式及结构可分为,折合式()和反光式。
A、换镜式B、镜筒式C、复合式D、反射式
88、非球面镜头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增大镜头的有效口径,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镜头的()质素。
A、结像B、分辨C、影象D、拍摄
89、摄影镜头通常由()、光圈和镜头筒三部分组成,有的还包括快门部分。
A、UV镜组B色镜组C透镜组D凹凸镜组
90、在摄影曝光上称之为倒易律失效的概念是以同样的曝光量作用于同一种感光胶片,而产生不同的()
A、效果B、反差C、质感D、密度
91、感光片的GB制和DIN制是采用对数值。
每增加三个数字,感光能力则提高()
A、四倍B、二倍C、五倍D、一倍
92、人像照相在表现内容和表现的方法等表面,有很多特点。
第一,表现题材是人。
第二,(),第三,瞬间拍摄完成。
A、夸张性B、特殊性C、代表性D、真实性
93、超焦点距离又称超焦距,是景深理论中一个较为()的现象。
A、实际B、特殊C、真实D、像距
94、画面构图上,主体必须具有代表性、(),陪体必须要为主体起很好的说明、引荐、美化作用。
A、典型性B、生动性C、现实性D、实用性
95、人像摄影是摄影艺术的()部分,它是审美欣赏的一种精神产物。
A、核心B、组成C、重要D、中心
96、从使用的角度来说,超焦点距离的()主要决定于光圈口径的大小和镜头焦距的和长短。
A、远近变化B、大小变化C、高低变化D、深度变化
97、婚纱摄影最常见的用光方式就是采用顺光和()拍摄。
A、平光B、前侧光C、侧光D、侧逆光
98、拍摄轿车或客车应先观察车辆的线条造型,一般可选择与车身成()左右斜侧和略俯的拍摄位置为宜。
A、30°
B、60°
C、45°
D、50°
99、侧逆光能给画面带来更多更浓重的()从面使亮面更少而显得更亮。
A、色彩B、阴阳面C、阴面D、阴暗面
100、镜头光圈具有改变照片外观的另一种功能,它会影响摄影作品的()
A、景深B、清晰C、层次D、光比
101、由一发光点发出的光束,称为()
A、平行光束B、发散光束C、几何光束D、会聚光束
102、抑制剂在显影液中可以抑制()的产生。
A、密度B、灰雾C、影调D、层次
103、感光材料在保存过程中,性能不断变化,导致()逐渐下降。
A、品质B、感光度C、反差D、质量
104、感光材料的主体结构是()和它的载体。
A、感光乳剂层B、防光晕层C、明胶保护层D、明胶隔层
105、涂在乳剂表面起保护作用的()
A、明胶薄膜层B、明胶隔层C、黄滤光层D、背面层
106、影调是表现画面形成的基础,它是塑造物体形状体积和()的最重要的环节
A、层次B、立体感C、质感D、反差
107、通过光线的不同效果增加()
A、立体感B、空间感C、质感D、景深
108、正常的曝光是指底片经曝光冲洗后形成的密度能够如实的反映原物的()
A、亮度差B、光亮度C、宽容度D、质感
109、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
A、司法公证B、赔偿损失C、增加赔偿D、条件赔偿
110、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A、人身、自由B侮辱、诽谤C、丑化、侮辱D、人身财产
111、在人像摄影中,画面的形象是凭着()的有机组合来体现的
A、影与调B、光与影C、色与光D、影与色
112、用滤光镜可以取得特殊的()
A、层次质感B、影调效果C、光影效果D、影像效果
113、用滤光镜可以创造画面独特的()
A、色光效果B、光影效果C、空间效果D、色彩效果
114、影调的审美价值尤其以()的影响最为突出。
A、面积B、明暗C、光比D、细节
115、婚纱摄影虽源于西方,但都不同于()
A、东方B、西方C、北方D、东西方
116、产品照的用光主要是给产品造型和表现产品的()
A、层次B、空间C、质感D、反差
117、暗线条表现的重要特征是将玻璃器皿的轮郭线刻画为()的线条
A、明B、暗C、浅暗D、深暗
118、曝光测定对透明体来讲变得格外复杂,我们都宜采用()测光。
A、散射光B、反射光C、折射光D、直射光
119、正常曝光是指影像正常地反映了原景物的()关系是对原景物客观真实的再观。
A、反差B、影调C、密度D、亮度
120、光比的大小对塑造被摄体的()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A、情节B、形象C、体载D、环境
121、室外灯光曝光量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光源的强度,二是被摄体至光源的距离;
三是被摄体的受光()
A、面积B、角度C、环境D、质地
122、室内灯光摄影曝光控制过程和外景实景()
A、不同B、一样C、相同D、角度
123、曝光宽容度和胶片宽容度有关,也和景物的()范围有关。
A、环境B、层次C、亮度D、反差。
124、决定摄影构图的三个变量拍摄距离,拍摄方向和()
A、拍摄深度B、调影亮度C、层次质感D、拍摄高度
125、色彩的三要素;
是指色别,明度和()
A、饱和度B、色相C、色差D、光源色
126、影响黑白负片显影的三个基本因素有温度、时间和()
A、层次B、搅动C、反差D、影像
127、摄影的这种瞬间性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A、影像B、影调C、空间感D、构图
128、摄影构图是为了努力建构起画面内的()秩序。
A、空间B、视觉C、层次D、影调
129、影调的内部细节与决定()的主要因素
A、影调空间B、影调层次C、影调结构D、影调活力
130、色彩是宇宙中的可见电磁波通过眼睛作用于()的一种刺激反应。
A、大脑B、神精C、物体D、环境
131、艺术创作中必具备()的表现性的成分。
A、感觉B、情感C、逼真D、抽象
132、艺术人像摄影的首要任务是刻划人物的内在气质及()
A、精神B、神情C、神韵D、姿势
133、陪体是画面构图的基本因素,也是帮助突出人物形象完成画面()的手段之一。
A、空间B、构图C、造型D、形态
134、利用体态造型,能增加人物的造型美感,可协调人物()
A、表情B、形象C、体态D、性格
135、人像摄影中的人物立体感一般是,人物的形象所在()中表现的立体形态。
A、空间感觉B、三度空间C、空间层次D、空间环境
136、运用影调的表现人物主体感,也就是强调了()的运用。
A、层次B、光线C、反差D、空间
137、人物姿态的角度和相机角度的变化都可使人物的()发生变化。
A、视线感B、空间感C、层次感D、视觉感
138、表现人物的质感,一方面通过调整光线,另一方面还要控制()和冲洗。
A、光圈B、时间C、曝光D、反差
139、翻拍复制出来的彩色照片与原照片相比,一般反差降低()有所减少。
A、层次B、质感C、空间D、影调
140、人像摄影的姿态和神态其实都是()
A、形态B、体态C、动态D、视觉
141、从密度的角度上来划分、照片可分为亮调、低调()软调和硬调五个大类。
A、中间调B、全调C、冷调D、暖调
142、摄影本来就是用光来作画、光源的光质、强度、角度()等都是营造气氛的美健。
A、光线B、亮光C、低光D、生效
143、产品照的用光主要是给产品造型和表现产品的()
A、层次B、质感C、空间感D、影调
144、透明体的质感表现的美健在于,投射光的入射角小,反射的光()完的反光产生光符越明显。
A、越多B、越少C、越集中D、越散
145、辅助光既要对暗部补光,加强片面的质感,又要强化对造型()的刻画。
A、形象B、立体感C、空间感D、构图
146、拍摄镜面性质被摄体时,既要充分表现()又要完美刻画造型。
147、这种镜面的反光特征,实际上可以利用不同的()和色调的发./][光体或反光反的映照。
FvfcA、空间B、影调C质感D、造型
148、背景是人像赖以成立的(),是充江各种气息与信息的环境,用环境来烘托气氛是各种世术创作一贯争取的方法。
A、影调B、空间C、方向D、神态
149、阴影与投影往往是()气氛的最为理想的背景。
A、烘托B、造型C、特别D、影调
150、被摄人物的()特征以及创作者的主观表现竟图与个性风格特色,往往成为氛围处理的依据。
A、体态、气质、表情B、神态、情绪、气质
C、气质、表情、形象D、神态、气质、姿势
二、判断题:
1、乳剂层的作用是纪录摄影曝光后在该层上形成的影像。
2、显影过程是一个不氧化还原反应
3、照相机是能使感光胶片通过摄影镜头把景物逐张拍摄下来的不具。
4、照相机的检验通常包括镜头的透镜检验,光圈的检验以及快门的检验。
5、透镜通常采用高质量的光学玻璃制成,有凸透镜和UV透镜两类。
6、根据用途的不同,镜头的焦距相差很大。
7、摄影镜头在底片上成清晰像的范围叫做视角。
8、光学系统一般由水晶玻璃磨制的正负透镜组成。
9、在同样的条件下,大光圈可提供浅景深,而小光圈则可造成较大的景深。
10、镜头加膜的作用主要是提高透光能力,提高影像质量。
11、相纸是以光泽洁白的硫酸钡底纸基作为感光乳层的载体的,当把感光乳剂涂布在这种纸基上面就构成了感光纸。
12、感光纸就是照相纸。
它分为黑白乳和彩色感光纸两大类。
13、片基是感光乳剂层的载体,它使感光材料不保持一定的形状。
14、感光乳剂层是感光材料最核心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感光性能。
15、感光材料在保存过程中,性能不断变化,导致质量逐渐下降。
16、曝光不足和曝光过程不仅不会造成影像层次上的损失。
17、控制光最便捷的办法,就是曝光补偿
18、拍摄地点所处地球纬度,太阳照射角度不同,但光线照射的强弱没有很大差别。
19、用景物近测法,在拍摄景物中某一部发为被摄主体时,一般都尽可能地接近被摄测量,以使景物能全面正确曝光。
20、宽容度是指在正常曝光时感光片所能表现的色阶度数,宽容度愈大,明暗色阶层次愈少。
21、主题在画面的安置一般有对称式,不对称式和不等式三种结构。
22、在曲线结构中,不对称、不平稳是对一张照片画面整体而言,而对局部则允许有对称的规律存在。
23、未数码相机所称CCD在芯片尺寸都是以实际成像区的大与小表示的
24、远摄镜头是指焦距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摄影 技师 理论 复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