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6197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41
- 大小:42.38KB
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
《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自由发言。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
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
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
请听规则: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不能。
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
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你们真会想办法。
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
颜色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人数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
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9
6
15
8
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是的,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
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有下面的4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
(1)全班共有(38)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板书设计: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
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同学们,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
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所以是22票。
5、完成统计表。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观察统计表可知,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
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你们真会思考问题。
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
(2)小题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
(1)小题,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解决第
(2)小题。
对于第
(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让学生明白:
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正正√√√√√√√√○○○○○○○
√√√√√√√○○○○○○○
√√√√○○○○○○○
√√○○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
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你有什么建议?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
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自由汇报。
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
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
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
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四、课后反思。
表内除法
(一)
单元教才分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
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
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
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
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
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
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课时安排:
1、
除法的初步认识
平均分………………………………………………2课时左右
除法…………………………………………………3课时左右
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平均分
课本P7~12页,例1、例2、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谈话导入,实际操作例1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
老师要送给你们。
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
(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3、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5)、p8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怎样分?
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
2、分一分: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
(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9页的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每份()盒。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练习二第1题。
(1)、肯定第2、3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1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2、练习二第4题
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
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24支香蕉平均分给8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实践活动:
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课本P10页,例3及练习二中相应的习题。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学具、主题图等。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
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分果冻问题的情景图。
(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瞧!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求新知,解决实际问题
1、学习例3。
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
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问题吗?
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结: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4份。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2页的第5题。
问:
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
(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
引导学生思考:
有几个小动物就餐?
一双筷子是几根?
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二第6题。
(1)、第6题。
出示分玉米的情景图。
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四、开放题。
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
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
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
课本P13页,例4,练习三第1、2、3题。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情景图等。
一、设置问题,引导参与
谈话,出示情景图。
提出问题:
大熊猫想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每盘应放几支?
请小朋友想一想。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
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
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两支两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
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支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二、学习新知
引入除法
谈话:
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
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
除法
把12支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支,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是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
”,读作:
除号。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
12÷
4=3,读作:
12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教材 年级 下册 数学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