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5403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0.19KB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
《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资料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动物的类群和特点
动物类群
分布
代表动物
腔肠动物
多数生活在海水,少数在淡水
11000种
有口无肛门,身体中央有消化腔,口的周围环生触手,进行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包括出芽生殖、裂体生殖)
水母、水螅、海葵、珊瑚
扁形动物
生活于淡水、海水或潮湿的土壤
15000种
有口无肛门,身体扁平呈两侧对称,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
血吸虫、猪带绦虫、三角涡虫、华支睾吸虫。
其中绦虫和吸虫是寄生虫
线形动物
大多寄生在人、家畜、家禽和农作物体内
250种
有口有肛门,身体细长呈线形,没有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
钩虫、蛔虫、丝虫
环节动物
海水、淡水、土壤
3500种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体节组成的
蚯蚓、蚂蝗、沙蚕
软体动物
海水、淡水、陆地
8000余种
大多数身体腹面有块状肌肉足,体外被覆坚硬的贝壳
河蚌、珍珠贝、蜗牛、鲍鱼,乌贼、鱿鱼和章鱼等贝壳已退化
节肢动物
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
超过10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
身体分节、体表有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头有眼、触角、口等器官
蟹(甲壳纲)、蜘蛛(蛛形纲)、蜈蚣(多足纲)、蝗虫(昆虫纲)
2、总结:
以上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它们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序是: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按照结构的复杂程度和进化等级的高低排序是:
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3、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可以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等;
有的昆虫对农业有利或有害,例如瓢虫是_____的天敌;
有些昆虫可以传播_____,保证农作物的好收成;
蚯蚓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
4、总结脊椎动物|:
适应环境
体表特征
呼吸器官
生殖方式
其他
鱼类
水中
2万种
身体呈梭型、两侧大多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被覆鳞片,体温不恒定
鳃
卵生
鲫鱼、鲨鱼、虾虎鱼
典型的水生脊椎动物
两栖类
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生活在潮湿近水的陆地
2500种
皮肤裸露,体表湿润,体温不恒定
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皮肤辅助呼吸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
由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类群,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爬行类
陆地
6000种
体表覆盖有鳞片或甲,体温不恒定
肺
蜥蜴、壁虎、蛇、玳瑁、鳄鱼、乌龟、甲鱼
真正生活在陆地的生物
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
9000种
身体大多呈流线型、前肢变成翼,身体被覆羽毛,体温恒定
鹦鹉、鸡、鸭、鸵鸟
哺乳类
各种环境
4000种
一般有体毛,体温恒定
胎生哺乳
海牛、蝙蝠、江豚、鲸鱼
生物界最高等的类群
5、我国的珍稀动物,除了被誉为“活化石”的________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第三节神奇的微生物
1、微生物的概念:
指结构简单、形体很小,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生物。
2、三大类微生物知识点归纳:
微生物类群
观察
结构
生活方式
与人类的关系
代表生物
引起的疾病
病毒
须通过电子显微镜
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核酸。
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细胞里
有利:
寄生细菌体内(噬菌体)。
有害:
引起人或动物疾病
噬菌体、SARS病毒
口蹄疫、狂犬病、麻疹、天花、水痘、烟草花叶病、肝炎、流行感冒
细菌
高倍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菌的不同形态分为:
球菌、杆菌、螺旋菌
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物质
特殊结构:
荚膜、鞭毛
寄生、腐生
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发酵产生人所需的物质如酸奶,甲烷菌产生甲烷,黄色短杆菌制造味精。
它们还是大地的清洁工;
使人患病
乳酸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幽门螺旋菌
痢疾、肺结核、胃溃疡、肺炎
真菌
少数个体微小,绝大多数个体较大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寄生、腐生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
酵母菌有氧呼吸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使馒头疏松,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用来制作啤酒;
使植物或人患病或中毒,衣服长霉
酵母菌(典型的单细胞真菌)、灵芝、鬼笔鹅膏、霉菌
主要引起植物病害有:
锈病、疫病、叶霉病等,动物病害有脚癣
第四节生物的分类
1、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相似程度如(形态结构、内部构造、亲缘关系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成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
2、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_____万种,但可以根据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进行分类。
3、分类的等级从高到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种又叫_____,是指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基本相似,生态分布基本相同的一类生物。
它是生物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在生物各类群之间,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____,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越____,表明它们的亲缘关系越____,反之,相似程度越____,则亲缘关系越_____。
第十五章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指_______及_____________的多样性。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
2、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表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生物多样性的价值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
__________;
第二:
_______________,例如,在自然界的、、、___________及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丰富多彩的______与__________共同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
第三:
___________,例如,未被开发的野生生物在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被称为地球之肾。
5、是生物多样性的直观体现。
第二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三大威胁:
1、物种多样性加速灭绝
2、遗传多样性减少
3、生态系统多样性破坏
4、练习: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体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四大原因:
1、栖息地的散失(主要原因)
2、环境污染
3、掠夺式的开发利用
4、外来物种的入侵
5、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根本原因是人类的活动。
6、练习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____________________是破坏或改变野生生物栖息地和过度利用生物资源的主要原因,此外,_____________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1、就地保护
2、迁地保护
3、法律保护
4、科学研究保护
5、练习
(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同时,还应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____________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________________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是就地保护,也就是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
(3)请例举四个国家自然保护区:
第十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
第一节生命的诞生
1、生命起源的学说:
神创论、自然发生说、宇生说、热泉生态系统、化学起源说
2、化学起源说的理论依据是米勒实验
3、生命起源的三个阶段:
一、无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小分子
二、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
有机大分子合成多分子体系(只作了解新教材省略了该步骤)
三、有机大分子合成原始生命
原始生命最后转变为原始的单细胞生物
(1)生命起源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原始大气成分(_________、______、氮、氨、氢、_______)在早期地球环境(高温、雷电、紫外线)条件下合成为_______________;
第二,有机小分子合成有机大分子(_____、______等);
第三,有机大分子在____________中逐渐积累,通过长期的互相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作用,最后逐步形成能够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始生命,并进一步形成_______________。
(2)下图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
抽真空后将甲烷、氨、氢气等以(a)处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再A内放电7天,经(b)冷却后,产物沉淀在C中。
请回答:
(1)A内为模拟中发生现象。
(2)B、C的液体相当于。
米勒在液体中发现了等有机物。
(3)这个实验表明。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
1、化石是地层里古代生物的_______、________等的总称。
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________,它们有规律的出现在不同________的地层中,其中越简单、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________的地层里;
越______、越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
这说明生物是________的。
同时科学家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找到了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
2、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进化过程大约经历了5000万年,其进化趋势是:
体型由______趋_____,四肢越来越_____,多趾足逐渐变成发达并。
3、1861年,在______国发现的__________化石就是爬行类进化成鸟类的典型证据。
1986年,在我国辽宁省又发现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化石,进一步显示了鸟类可能起源了______________。
根据现在已经发现的鸟及其祖先的化石,按进化顺序排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始祖鸟→__________。
4、植物进化历程:
最早的植物是中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原始苔藓植物进化为,该类植物再进化为。
原始种子植物包括和。
5、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最早出现的动物是生活在______中的_____________,它们经过漫长年代逐步进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原始无脊椎动物。
6、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由古代_____进化为__________,再进化为____________,某些_____________进化为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
7、生物进化规律:
从_____到______、从______到______、从________到_______、从_______到_______。
8、生物进化树是不完善的,因为在树上没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9、可以证明生物是进化的证据除了直接证据化石以外,还有细胞色素C、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等。
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学说
1、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可再生,物种多样性的产生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2、生物为什么会进化?
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什么是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通过激烈的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和自然选择学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含了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学说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1、过度繁殖2、繁殖的个体产生各种不定向的普遍存在的变异。
这些变异的产生不受环境的影响。
其中的一部分变异相对于环境来说是有利变异,一部分相对环境来说是不利变异。
3、生存斗争,由于食物和生存空间有限,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进行斗争。
4、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定向选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生存下来的有利变异是可以的,这些基因经过逐代的遗传和选择,最终产生了适应新的环境类型的物种。
(1)生物进化的内因是,动力是,进化的材料是,进化的方向是由决定的。
(2)19世纪_____国博物学家________提出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学说,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在__________中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适者被淘汰。
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的结果。
达尔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化发展的研究,对确立他的生物进化学说起了重要作用。
第四节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1、人类起源于_______。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化石证据表明,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由于________的变迁,生活在数上的人类祖先被迫___________,逐渐地用后肢____________,用前肢____________,并在长期使用工具的基础上学会了___________等。
而在进化过程中人的____________是最显著的变化之一。
2、最早开始直立行走的是南方古猿(400-500万年间,脑容量500),最早开始使用自然工具的是南方古猿,最早开始制造工具的是能人(100-300万年间,脑容量700),最早有语音能力的是能人,最早开始用火的是直立人(30-200万年间,脑容量900)。
3、与人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大猩猩,其染色体数目是24对,而人是23对。
4、人类进化的关键阶段是直立人,因为他们学会了用火,可以吃动物蛋白,使脑容量加大。
5、人类进化的最初阶段是南方古猿,因为他们学会了直立行走,解放了前肢。
第十七章动物的运动
第一节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1、动物和植物的区别:
动物通过运动能够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运动方式:
(空中):
飞行、滑翔
(水中):
游泳、爬行(有足,身贴地)、蠕动(没有足)
(陆地):
奔跑、行走(有四肢,身子离地)、跳跃、伸缩、蠕动
3、动物运动的主要目的:
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4、鸟类迁徙的目的:
获得足够的食物;
在迁徙地完成筑巢、孵卵、育雏等生殖活动;
寻找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活环境。
5、鸟类适于飞行的特征:
身体呈流线型,前肢转化为翼,体表被覆羽毛,有发达的胸肌,骨片轻且薄,长骨中空且充满空气。
有完善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有气囊可进行双重呼吸。
6、鱼类适于水生的特征:
身体呈梭型,有鳃,鳃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有鳍,能控制鱼的方向和平衡;
体表有侧线,能感知水流方向、水流速度等信息。
7、动物运动的能量间接来源是食物,直接来源是ATP,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呼吸作用的结果。
呼吸作用的公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由公式可以看出,呼吸作用的意义在于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8、练习:
动物在长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适应的特征,从而提高的能力。
例如,在草原上,狮通过快速的奔跑才能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动物。
动物通过还能迅速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利于自身的和。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1、运动器官:
鱼----鳍;
鸟类----翼;
昆虫----翅膀和附肢;
爬行动物-----四肢;
草履虫----纤毛;
变形虫----伪足;
章鱼----触手;
蜗牛----斧足;
蛆----体壁;
蚯蚓----体壁和刚毛。
蚂蚁运动时,以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骨和骨连结共同构成了骨骼;
骨连接是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结构;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肌肉收缩和舒张,牵拉附着的骨,以可动的骨连接为枢纽,产生运动。
)
3、骨的结构和成分
骨的结构:
由骨膜(再生功能)、骨质(支持和造血功能)和骨髓(造血功能)构成
骨的成分:
由使骨头坚硬的无机物,主要是钙盐和使骨头柔韧的有机物,主要是蛋白质构成。
4、当人屈肘时,肱二头肌要收缩,肱三头肌要舒张。
当人伸肘时,肱二头肌要舒张,肱三头肌要收缩。
当人提水或引体向上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要收缩。
当人双手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要舒张。
5、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
6、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软骨、关节腔和关节囊构成。
其中能使关节灵活运动的是关节腔和关节软骨,因为关节腔中有滑液,关节软骨也很光滑。
能使关节更加牢固的结构是关节囊,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一般是关节软骨,疼痛部位是。
7、动物运动的意义在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第十八章动物的行为
第一节动物的行为类型
1、动物行为的概念:
动物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发展十分有利。
2、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①觅食行为:
包含贮食行为
②防御行为:
保护色(变色龙);
拟态(枯叶蝶、尺蠖);
警戒色(黄蜂、毒蛙)
③生殖行为:
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占巢、哺乳
④其它:
迁徙行为、洄游行为、冬眠行为、攻击行为、联络行为、领域行为、节律行为
⑤社群行为:
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除生殖以外的各种有联系的行为。
区分社群行为的关键在于社群成员之间有没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
(白蚁、蜜蜂)
第二节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动物的行为按照其获得途径来分类分为: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2、先天性行为:
(本能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这种行为永远不会消失。
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更好地生存和繁衍,但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小鸟喂鱼对其本身并不利,但这是先天性本能行为,它没法抗拒。
例子:
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一般为先天性、婴儿喝奶、小鸭游泳、动物哺乳、老鼠打洞、蚂蚁搬家、动物交配
3、后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这种行为和能力不经常训练的话就会消失。
学习性行为的意义在于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
海豚的顶球,转圈和跳跃,蚯蚓走迷宫,小狗做算术,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钓白蚁
注意:
人的心跳、呼吸等不属于先天性行为,它们属于生理现象
4、动物越高等,大脑皮层越发达,学习能力越强,形成的后天性行为越复杂。
5、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的行为受到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控制。
第十九章生态系统
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生态系统的范围
1、什么是生态系统?
思考:
动物园里饲养着各种动物,也栽培了许多植物。
那么,一个动物园中的全部动物是一个系统吗?
全部动物和植物是一个系统吗?
2、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
3、生态系统的类型有哪些?
二、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一)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各指的是什么?
(二)生产者
(1)种类:
属_________型生物,主要是以及硝化细菌等____________作用的细菌。
(2)生产者的作用是什么?
生态系统能没有生产者吗?
(三)消费者
属于________型生物,包括各种哪些生物?
(2)消费者的作用是什么?
(四)分解者
主要指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也包括腐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2)分解者的作用是什么?
生态系统能没有分解者吗?
(3)生态系统结构模型怎样表示?
体现了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怎样的关系?
2、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食物链:
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__________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草、蝗虫、青蛙、蛇、鹰
(1)鹰若以青蛙为食时,它属于第几营养级?
说明什么问题?
(2)若青蛙由于某些原因突然减少,其他种群的数量会出现怎样变化?
总结书写原则:
(起点)→动物→小型→中型→大型肉食动物
第一营养级二三四五
(二)食物网:
(1)食物网的概念是什么?
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说错综复杂的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
(3)功能是什么?
三、生物富集常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
人是生物富集的最大受害者。
四、练习:
1、下列哪一组名词,可以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A.生产者、异养生物B.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C.寄生生物、自养生物D.初级消费者、自养生物
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的是()
A.蓝藻B.草履虫C.蘑菇D.蝗虫
3、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
A.生产者和分解者B.生产者和消费者C.消费者和分解者D.分解者和消费者
第二节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
大气中的_____________是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苏教版八 年级 生物 上册 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