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49749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3.69KB
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Word下载.docx
《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反射波的运动学Word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至连线
0地面
hV1
R
V2
z
t
地面
zV2
如果野外工作采用单道接收,且自激自收,则记录到的反射波的传播时间t与炮检距x无关,只与介质本身的地质因素有关。
但这样不经济,效率又低,生产中采用多道接收(2道、12道、24道、48道、96道、1024道,1200×
16=19200道)这时波的传播时间t不仅与地质因素有关,还与炮检距有关。
地质因素不变时,炮检距↗,波的旅行时↗。
所以有必要研究在介质模型已知的情况下,地震波的传播时间与炮检距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清楚了,反过来,在已知它们的关系时,就可推测出地下的地质模型,这也是地震勘探的目的。
2.反射波时距曲线的定义
反射波从激发点传播到接收点,所用时间t与炮检距x之间的关系曲线,叫做反射波的时距曲线,t=t(x)。
类似地,可定义折射波、透射波、直达波、面波、声波等的时距曲线。
3.直达波时距曲线
直达波——没有碰上界面,直接从激发点传播到接收点的波。
均匀介质、共炮点、纵测线的直达波时距曲线为
。
纵测线——激发点和地震道的延伸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叫纵测线,否则叫非纵测线。
注:
本章的时距曲线全是共炮点纵测线的。
t
0地面
hV
在震源附近有面波和声波存在,它们都是直达波。
只是速度有差异,同相轴的斜率不同。
二、单一水平界面同类反射波时距曲线。
1.直接写
(6.2-24)
t
双曲线
S
OX地面
y
V
PR
Z
同相轴
2.虚震源原理
从震源O发出的波经过界面R上的P点反射后回到地面上S点所用的时间,与从虚震源发出的波以同样的速度直接传播到S点所用的时间相等。
是O关于界面的镜象。
3.用虚震源原理推导时距曲线
4.时间场方程
波前面方程为:
5.时距曲线方程
因为在地面上观测故有Z=0,因沿x方向观测故有y=0,即观测线方程为:
,代入上式,得:
,即
6.时距曲面方程
波前面方程为:
在地面xoy上观测,测面方程为Z=0,代入上式得:
是双曲面
7.时距曲线特点
(1)是双曲线,
(2),极小点在震源点O正上方。
双程时间
时间
垂直反射时间
自激自收时间
三、单个倾斜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1.时距曲线方程
(6.2-20)
AS
yφVR
P
V2
φ
2.时距曲线的特点
(1)是双曲线
(2)双程时间:
是震源处的法线深度。
(3)曲线极小点
注:
要证明的话,可用时距曲线求导数,也可从图上看传播路径以最短。
四、说明
1.时距曲线的斜率=视速度的倒数=射线参数P
斜率=,斜率的倒数==视速度
∵斯奈尔定律:
又因为
∴
2.野外原始记录上同相轴的形状与时距曲线的形状一致
地面
R1
R2
朱教材P23,燕昆P4,陆上册P35
(1)原始单炮记录
野外放一炮进行多道接收,将同一炮的各道记录波形在一张图上显示出来,叫原始单炮记录。
(2)同相轴——属于同一个界面的反射波的一串波峰或波谷。
(3)时距曲线形状与同相轴形状一致(二者基本上有恒差)
同相轴找波峰或波谷时间。
时距曲线找初至时间。
(4)找同相轴的意义
由于干扰波及一些其它原因,原始记录上找初至时间很难,找波峰或波谷较容易。
这并不影响构造的形状,只影响找的界面与实际界面的深度有个较恒定的差,目前技术下接受了这个精度。
(5)例子
在波形记录上看到的双曲线型同相轴。
如果最小时间在震源处的记录道上,说明地下有一水平界面。
如果最小时间不在震源处的记录道上,说明地下有一倾斜界面。
3.正演、反演的概念
正演、反演的概念大家不是第一次接触。
上课只能从正演开始。
实际工作难度更大,是反演问题,因为反演有多解性。
0+3=3
1+2=3
2+1=3
3+0=3
五、单个弯曲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
1.弯曲界面反射波的时距曲线(略,P54)
也是双曲线。
(提示:
可以把弯曲界面分成一段一段的倾斜界面来考虑)
V1
ρ
V2R
Z
2.凸界面对反射波有发散作用
3.凹界面对反射波有聚焦作用
(1)回转波的定义:
在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埋在地下时,在地面上一点激发时,会在地面上同一点收到来自同一个凹界面上多于一点的反射,整个反射波时距曲线出现交叉和回转,这种凹界面上的反射波叫回转波。
(2)回转波例子
E
DC
F
H
B
G
A
AH
BG
CF
DE
Z
P53图6.2-8回转波示意
界面ABC对应反射时距曲线ABC段。
界面CDE对应反射时距曲线CDE段。
界面EFGH对应反射时距曲线EFGH段。
特点:
时距曲线有交叉部分,说明同一炮的同一接收点可收到两个以上点的反射。
用途:
帮助识别凹界面(向斜型界面)。
(3)形成回转波的条件
凹界面的曲率中心埋在地下。
(4)利用回转波识别向斜型界面
说明:
波形加变面积显示方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震 反射 运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