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全套应试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45212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37
- 大小:63.95KB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全套应试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全套应试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全套应试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Word格式.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我国现行的教育方针:
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
教育必须为社会注意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注意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具体阐述: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早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9.马克思注意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与内容: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
(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3)现代工人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4)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5)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5方面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教学工作、科学研究、社会实践
10.个人本位高等教育教育价值观:
以个人为中心,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
社会本位高等教育价值观:
以社会为中心,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
11.通才教育:
是一种通识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的是博雅教育。
特征:
(1)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
(2)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3)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专才教育:
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目的是通过系统讲授某一学科的专门知识,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的同时具有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
(1)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进行,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
(2)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重于应用(3)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设互岗位的需要。
1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
(1)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敬爱快发展速度
(2)自爱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3)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4)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13.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
(1)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
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
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
(2)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高等教育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一)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
(1)高等教育的自愿要适当集中以保证这种高投入的活动能够顺利、高效地进行
(2)对谁受高等教育要有所选择(3)高等教育应按社会需要分层培养人才,达到学有所用的目的,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实现效率目标
(二)平等与效率又是一对一统一的范畴
(1)人们所追求的效率以质量为核心,而质量同时又是平等的基本内涵之一
(2)平等也是提高效率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公平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二是指目前仍然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目标来要求实现,而职能用发挥在那的眼光审视现实,作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
在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
(1)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自愿多元化,多方筹资,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自愿
(2)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利于学校间展开竞争,利于自愿优化配置。
(3)高价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14.高校教师聘任制:
是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阿华中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原则:
(1)系统原则
(2)整体效应原则(3)最低岗位数量原则(4)动态性原则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改革重点和方向:
(1)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
(2)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自愿配置(3)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聘任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4)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和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15.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向:
1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2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3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1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的体系,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结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见的指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模式:
(1)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
(2)权利分散型的(美国)(3)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德、日、英)
17.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
首先,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利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其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
再次,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18.我国高校现行领导体制的特点:
确立了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特点为
(1)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
(2)校长作为高校的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1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的改革方向:
(1)要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利机构,适当实行权利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
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
同时要转变校机关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行规范化的管理(3)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包括职称评定与职务聘任、分配制度和人员的聘用及考核等人事制度的改革,努力建立富有竞争和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4)实行高校后勤的社会化,转变后勤部门的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后勤服务部门的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使之成为独立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实体。
20.高等教育结构: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狱结构、管理体制结构)和微观结构(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等)高等教育结构的影响因素:
(1)经济因素(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2)文化、传统因素(3)学科、技术因素(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4)教育因素
21.一体化模式:
指把以前地位不同的户奥于机构联合在一起或建立新的包括多种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的机构。
多样化模式特征:
(1)目标是维学习能力、动机等不同的学生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环境
(2)不同结构在声誉、学术水平等方面存在着等级或差别(3)其内部英才教育部门与其他教育部门在管理上有区别(4)各种高等教育机构和课程项目不尽存在纵向的等级差别,而且在性质、目标、课程内容方面存在横向的区别
22.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总体上说,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
(一)首先,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持点,做到与记过疟疾社会的发展相协调1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专科层次的规模2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3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承认高等教育发展,完善终身教育体系4在能级结构上,终点支持少数大学发展,鼓励其他学校探索5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缩小不同地区间教育落差。
(二)其次,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
中央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终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
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总和发展”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
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23.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基本的)
(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1)复杂性
(2)创造性(3)个体性与群体性高校教师的结构:
(1)职务结构(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
(2)学历结构(硕士、博士)(3)年龄结构(要有一个合理的梯队,即老中轻结合)(4)专业结构高校教师结构的优化:
(1)完善教师聘任制
(2)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3)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的现象
24.高校师生关系的特点:
(1)在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
(2)在心理学、论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洪,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家谱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
(1)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
(2)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3)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爱能来影响学生(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25.专业:
狭义指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广义指专门职业优质需要经过高等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
专业的形成:
1,专业的出现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2,专业的出现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却相关3,专业的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
专业设置和调整地原则与指导思想1,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我国高校的专业设置与调整地教训1,教育既为经济的发展服务,同时教育的发展又应以经济发展为前提,特别是专业的设置与调整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2,条块分割的体制导致专业发展的盲目性,造成了某些专业的重复建设3,偏重数量发展,导致质量下降。
高校专业设置过细,造成有限资源的分散实用,影响了重点专业、短线专业的建设,降低了规模效益。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基本要求1,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
2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水平和趋势,跟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持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
3符合高级人才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地具体做法:
1,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争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
2,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如按专业大类培养学生;
3,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
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26.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
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27.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原则:
1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2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3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一致4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28.教学过程的属性: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得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等教学的基本任务: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在高等学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29.大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
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30.教学原则:
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学原则:
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
1,必需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大学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统一的原则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相结合的原则4,面向主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31.课程:
狭义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循序的总合。
广义是指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课程体系:
1,普通课程、专业课程、职业课程以及跨学科课程2,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3,理论性与实践性课程4,大中小课程5,显性与隐性课程
32.高校专业教学计划:
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计划的组成:
1,专业培养的目标和基本规格2,课程设置3,主要教学活动4,时间分配5,学年编制
33.教学大纲:
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时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
1,明确地目的性2,前沿性3,思想性4,启迪性5,教学适用性
大学教材的基本特点:
1,教材是从一般书籍中分化出来教学服务的专用书籍,不仅要为教师服务,同时也要为学生服务,要便于他们独立钻研;
2,教材应当是一部学科思想发展史,不但要反映科学知识与结论,还要反映知识获得的过程;
3,教材能反映与学科有关的,从生产与社会中提炼出来的实际问题,并能有创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4,具体、生动、图文并茂,配以拣选的插图、照片、图表,便于学生学习5,统筹安排,综合平衡。
34.课程建设的意义:
1,建设各门课程的规范2,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3,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4,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课程建设的内容:
1,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
2,课程教学设施的建设;
3,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
,4,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即教学大纲、进度表等教学文件的制定;
讲课、答疑、辅导、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组织实施。
课程建设的要求:
1,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
2,教材要合适;
3,教学资料要完整;
4,考核手段要科学;
5,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6,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35.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教学制)
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变化的趋势:
1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2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3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36.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一)课堂教学1,备课2上课3课后总结和布置作业
(二)实验课的教学:
1,实验课的准备2,实验课的组织与课堂控制3,实验报告的撰写4,实验课的总结(三)毕业设计:
1,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目的2,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与要求3,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a选择课题确定题目b查阅文献收集资料c全面思考拟定提纲d撰写初稿修订定稿e论文答辩评审质量4,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a教育性原则b科学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37.学年制的特点:
1,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
学分制的特点:
1,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
2,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
3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并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
实行学分制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
2,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
3,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4,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38.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地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
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
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
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高校教学方法分三类:
1,教师指导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39.讲授法优点:
1,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
2,成本低,比其他教学方法的费用低的多;
3,通用性强。
讲授法的缺点:
1,主要是一种单向的信息转递,过多的使用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
2,作为一种以语言为主要媒介的教学方法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3,对记忆的影响较差,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对较长课时的课程尤其明显。
讲授法的使用范围:
从教学内容上看,适宜于教授与事实有关的知识,也适于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
从教授对象来看,需要给予更多指导的学生和刚刚开始大学学习的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讲授;
从教师素质看,讲授适合于那些知识丰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与认知水平、充满自信、思路清晰又能驾驭语言技巧的教师;
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法更适合于规模较大的班级。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
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
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
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教学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
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
5,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
40.讨论题目的类型:
阶段性复习讨论题和学习新内容讨论题。
讨论法的使用范围:
从教学内容看,更适用于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也适合与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
从教授对象来看,高年级的学生更适合于讨论法,班级成员之间关系融洽也用此法;
从教师素质看,要求教师善于倾听学生的各种看法,愿意与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心平气和的进行讨论,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从教学环境看,适合较小的班级和小组。
41.自学指导法的适用范围:
从教学内容看,主要适用于学习专业课程教学中的专门问题;
从教授对象来看,更适用于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学生;
从教师素质看,应能够支持、鼓励并有效地指导学生的独立学习;
从教学环境看,自学指导法不受场地的限制,但要有较丰富的学习资料和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
自学指导法的要求:
1,在学生确定题目、问题前,教师应介绍一些有关的背景知识和参考文献;
2,帮助学生确定独立学习要达到的目标,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或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
3,随时为学生提供指导。
42.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趋势:
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43.教育技术:
就是分析问题,并对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设计、实施、评价和管理的一个综合完整的过程,它涉及人员、程序、思想、设备和组织等各个方面,与人的学习的所有方面都有关系。
教育技术的领域:
1,学习者;
2,学习资源;
3,教育开发职能;
4,教育管理职能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1,对教育决策的影响;
2,对教学模式的影响,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a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
b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c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44.传统教学媒体应用原则:
1,目的性原则;
2,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45.教学评价:
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
教学测量:
是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
形成性评价:
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
在教育活动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地说,他分等鉴定并作出关于对象的决策或资源的分配决策等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教师资格考试全套应试材料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心理学 高校教师 资格考试 全套 应试 材料 高等 教育学 高等教育 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