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4326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657.08KB
历史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
《历史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福建省永春县第一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8.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
A.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利B.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C.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D.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9.“人是善变无常的、优柔寡断的、浅薄无知的、容易被操弄的,而政治是一种精细的艺术,需要智慧和良好判断,这不是每个公民都拥有的特质。
”这批判的是()
A.隋唐的科举制B.雅典的民主制
C.罗马的法律制度D.欧美的代议制度
10.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
这是因为()
A.部分城市工人赢得选举权B.保障了妇女的权利与自由
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11.右图形象地反映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A.邦联制
B.两党制
C.总统制
D.共和制
12.“它虽然承认了共和制,但君主制的阴影处处可见……这样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的宪法,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
”“它”是指()
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德意志帝国宪法
13.德国君主立宪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同点是()
A.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B.国家元首掌握最高权力
C.国家元首“统而不治”D.君主权力来自法律规定
14.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外交权
15.孟德斯鸠说:
“如果同一个人或是……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即制定法律权、
执行公共决议权和判私人犯罪或争讼权,则一切便都完了。
”这一思想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
A.实行君主立宪B.确立三权分立C.实行地方分权D.加强中央集权
16.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规定的条款中,最能反映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目的的是()
①割香港岛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五口通商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7.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
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
上述
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18.在义和团运动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
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通被称
为“二毛子”;
其他通洋学、懂洋语,以至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
由此可知,义和团运动()
A.坚决捍卫了民族尊严B.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D.具有盲目的排外性
19.19世纪90年代,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代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
A.割地的面积B.赔款的数额C.开放的口岸D.列强办厂的特权
20.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的是()
A.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B.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C.凡有仿造外国火车、轮船、器皿者,给予专利鼓励
D.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21.《天朝田亩制度》表现了农民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即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平均主义思
想。
这种思想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方面有巨大的革命性;
另一方面在实质上又带有
反动性。
”其“革命性”主要体现在()
A.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22.关于《辛丑条约》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导致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C.严重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D.标志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23.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
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A.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B.推翻了封建帝制
C.增强了民族民主意识D.实现了民族独立
24.下面是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发行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本封面图。
该书()
A.颁布标志着清王朝统治结束B.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意识
C.从法律上宣告封建制度灭亡D.是中国近代史第一部宪法
25.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传统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
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
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除了欧美列强的在华势力
C.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D.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26.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A.正义者同盟的建立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共产党宜言》的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
27.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
A.巴黎公社革命反映了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的原理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是具有自发性、偶然性的政治事件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8.1917年俄国相继发生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分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选项
区别
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
A
革命背景
沙皇统治矛盾重重
和平夺权化为泡影
B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C
革命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
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革命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
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9.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究其实质,其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30.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最低纲领,即反帝反封建。
影响纲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中共逐渐认清了中国的国情D.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31.“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除军阀!
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
”这首歌诞生的历史时期是()
A.鸦片战争B.辛亥革命C.北伐战争D.解放起义
32.“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
”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B.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
C.共产党内右倾投降主义占了上风D.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3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开始的标志是()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广州起义
34.美国《时代》1938年1月3日载:
“……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
”这段话捕述的历史事件是()
A.淞沪会战B.太原会战C.徐州会战D.武汉会战
35.1937年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表《迁都声明》:
“我们始终相信,暴力是不能打垮我们的……敌人进攻南京,我们就保卫南京。
敌人进攻四川,我们就保卫四川。
只要敌人继续侵略,我们就继续抵抗!
”该材料说明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是()
A.依赖外援B.坚持抵抗C.避战自保D.妥协退让
3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
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
A.中国外交逐渐自强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
C.中国近代主权丧失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
37.1935年4月,蒋介石任命吴忠信为贵州省负责人,国民政府的党、军、政势力迅即占领了贵州。
同年2月,任命刘湘为四川省负责人,接着又通过组织峨眉训练团等措施,整顿了四川的军事、财政、金融,推行了保甲制度等,加强了国民政府在四川的影响。
这些措施客观上()
A.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B.改变了中国工业布局
C.奠定了持久抗战基础D.意在“围剿”中央红军
38.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
“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
”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39.下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
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
这一天()
A.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B.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统治结束
C.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D.抗日战争胜利,南京光复
40.以下词组可以用来概括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B.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挺进大别山
C.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挺进大别山卢沟燃烽火
D.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挺进大别山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3小题,第41题14分,第42题12分,第43题14分,共40分)
4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代进士科考试录取率极低,“岁取登第者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
宋太祖于开宝六年实行殿试,自此以后,殿试成为定制,并正式确立了州试、省试和殿试的三级科举考试制度。
此外,废除了唐代的公荐制度,考试实行糊名和誊录,并建立防止徇私的新制度,省试中多次落第者另立名册上报皇帝,特许他们可陪同参加殿试,考试及第后,考生不准对考官称师门,或自称门生。
北方士人长于经学而短于诗赋,而南方士人则反之,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以便为变法培养和选拔人才。
——摘编自《略论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在宋代的发展变化(6分)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2)你认为应如何评价材料二所体现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
(4分)
材料三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
……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予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具有哪些历史借鉴价值。
42.(12分)近代中国历史既是屈辱史,也是抗争史、探索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结合历史背景,图1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怎样的局势?
图2做出“中国觉醒”判断的依据可能是什么?
(6分)
材料二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
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
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
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
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
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
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
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
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俾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
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两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予以简要说明。
(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6分)
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地图包含了多种信息。
阅读下面两幅地图:
(1)从两幅地图中提取两项中国革命形势(革命中心区域、革命性质、国共关系等方面)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其变迁的原因。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1937.8)
(2)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作为一个民族国家,中国是由于日本的大举入侵和举国抗战体制的形成,才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统一,国人的民族意识也因此得以极大提升。
抗日战争使近百年饱受分裂之苦的中国重新统一起来了,增强了国民对国家认同的程度,自然也就促进了国民对国家发展的关心,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
——摘编自杨奎松《抗战燃起中国现代国家梦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枢纽”(6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14分)
(1)①录取范围扩大;
②考试机会增加;
③考试过程更严格;
④考试内容更实用化。
(答对三点给6分)
(2)积极:
有利于教育文化事业发展。
(2分)
消极:
读书讲究实用、功利主义,产生读死书,死读书现象。
(3)借鉴价值:
人才流动机制;
客观公平理念;
人才激励机制。
(答对两点给4分)
42.(12分)
(1)局势: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依据:
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中国各界的探索和反抗,如: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早期革命活动、改良派的戊戌变法、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等。
(任答2点,给4分)
(2)(答对两处6分)不当之处一:
把近代德、日等国视为与晚清中国一样的“君主之国”。
(1分)
说明:
君主政体主要有封建君主专制与资本主义君主立宪政体两种。
晚清中国属于前者,而近代德、日,其政体虽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属于后者,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2分)
不当之处二:
认为“民主之国”(即民主共和制)中的总统无权。
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
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在行政方面拥有广泛的权力。
二者都是本国国家权力的中心。
不当之处三:
过分夸大西方国家议会的权力。
西方政治注重分权与制衡,如英国,首相实际上对议会负责,但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
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国会与最高法院权力相对独立平等,又互相制约。
不当之处四:
认为“民主之国”的政治理念与孟子仁政思想相同。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其本质是为统治阶级服务;
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体现“主权在民”,反映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当之处五:
对西方政党政治的认识比较片面。
西方资产阶级政党政治是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以美国为例,其共和党和民主党,两党对垒、交替执政,一方面容易造成政治分化、社会分裂,另一方面,两党在本质上都是资产阶级政党,在美国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不当之处六:
过于推崇“君民共主”政体(即君主立宪制)。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不同的国家根据国情确立了不同的政体,没有好坏之分。
君主立宪制并非“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弊”,如英国君主为“虚君”,而近代德意志帝国皇帝却掌握着国家实权。
(2分)(说明:
以上示例仅供参考,若有其他答案或列举其他史实,且史实正确、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43.(14分)
(1)信息1:
在区域分布上,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南方转移到北方。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中共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信息2:
在革命性质上,由国内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
随着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信息3:
在国共关系上,由对抗走向合作。
(答对两点给4分)
(2)政治上: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军事上:
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共同抗击日军。
(3)原因:
①增强了民族意识(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②收回了台湾,实现国家统一;
③是近代以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
④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任答三点即可,6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福建省 永春县 一中 学学 年高 学期 期末考试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