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计准则后续教育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93889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34.88KB
新会计准则后续教育Word格式.docx
《新会计准则后续教育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会计准则后续教育Word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二、新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
⏹
(一)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必要性
⏹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目标
⏹(三)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理念
⏹(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
⏹(五)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过程
⏹(六)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国家化特征
⏹(七)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贡献
⏹(八)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净资产的影响
(一)制定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必要性
⏹促进会计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促进市场经济体制运作的需要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
⏹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
⏹促进中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二)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目标
⏹1、解决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不协调问题
⏹2、与国际会计趋同、坚持中国特色
⏹财务报告强化了决策有用性
⏹确立资产负债表观,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理念
⏹1、以投资人(现实与潜在)为主体
⏹可靠性基础上的相关性
⏹增加“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2、体现资产负债表观,弱化利润表观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以财务会计报告为重心
⏹IASB将“国际会计准则(IAS)”改为“财务报告准则(IFRS)”
⏹提升财务会计报告观念
⏹注重会计报表附注(报表只是格式)
⏹4、适度、谨慎引入公允价值
⏹IASB:
全面引入与适度引入两派观点
⏹公允价值的三个级次:
⏹活跃市场
⏹无活跃市场,参照同类资产市场
⏹无活跃市场,无同类资产市场,采用估值技术
⏹公允价值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有确凿证据)
⏹5、有利于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发展
(四)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原则
⏹立足国情,国际趋同,含盖广泛,独立实施
⏹1、存在实质性差异的主要内容
⏹36号—关联方披露:
除了有投资控制关系,否则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对外披露
⏹8号—资产减值:
长期资产提取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这类资产减值转回可能性比较小
⏹减少、避免人为操纵利润
⏹2、存在非实质性差异的主要内容
⏹10号—企业年金基金
⏹采用设定提存计划,不采用受益提存计划
⏹16号—政府补助
⏹国家科技拨款不作为政府补助
⏹20号—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主体下的合并价差,计入资本公积
⏹公允价值适度运用
⏹3号—投资性房地产、5号—生物资产,以账面价值计量为主
⏹没有设立终止经营、恶性通货膨胀等会计准则
(五)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制定过程
⏹设立会计准则课题,2005年完成
⏹提出研究报告,比较中寻思路
⏹广泛征求意见
⏹起草组、委员、咨询专家、财政部相关司(8个)、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资委、审计署、大型企业等
⏹国际交流:
欧盟、IASB、FASB
⏹实地调研、测算、修改
⏹与审计准则体系(48项审计准则)协调
(六)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国家化特征
⏹国有企业之间的交易不作为关联方交易
⏹长期资产提取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
⏹谨慎、适度引用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中设立“同一控制主体下的企业合并”
⏹按照设定提存计划提取企业年金基金
⏹会计准则属于国家行政规章,具有强制性
⏹会计准则指南中包括会计科目设置、报表格式
(七)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基本贡献
⏹1、提高了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地位
⏹与IASB签定了的共同声明:
⏹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方式,中国自己决定
⏹除极少问题外,实现了准则的国际趋同
⏹IASB借鉴中国的内容主要包括:
关联方披露、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运用
⏹2、扩大了国际影响
⏹拟与欧盟签定联合声明
⏹欧盟将定期向中国通报对中国会计国际趋同进展情况的评估
⏹明年在欧盟会议上发布公告
⏹争取与FASB、加拿大发布联合声明
⏹与日本、韩国沟通
⏹日本:
没有总体规划,随时与IASB、FASB沟通,零星修订准则
⏹韩国:
曾要求中国为其制定国际趋同路线图
(八)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对企业净资产的主要影响
⏹1、公允价值
⏹长期股票投资、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公允价值的变化计入损益
⏹少数股东权益计入所有者权益,估计全国2500亿
⏹2、合并报表
⏹长期股权投资有原来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3、商誉
⏹负商誉计入损益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
——存货
一、存货的确认
二、存货的初始计量
三、存货的后续计量
四、存货的披露
五、主要变化
1、符合存货的定义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
2、满足存货的确认条件
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基本原则:
公允价值计量
1、外购存货:
按成本计量
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下列费用不计入存货成本,而计入当期损益:
(1)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如:
因自然灾害发生的上述费用
(2)仓储费用(不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为达到下一个生产阶段所必需的费用,如酒厂为保证产品质量储存酒的费用,属于存货成本)
(3)不能归属于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的其他支出。
如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运输费、装卸费等
2、投资者投入:
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
3、接受捐赠:
凭证金额/市场价值加相关税费
4、盘盈:
市场价值
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1)公允价值计价:
交易具有商业实质、公允价值具有可靠性
商业实质(之一):
一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
二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
(2)换出资产账面价值:
不符合公允价值计价条件
6、债务重组:
公允价值计价
7、农产品:
外购、自产、投资者投入、天然起源、企业合并、非货币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参见《第5号-生物资产》
8、企业合并:
公允价值计价,参见《第20号-企业合并》
1、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
(1)原材料:
四种方法
先进先出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个别计价法:
不能替代的存货、特定用途的存货、提供劳务的成本
(2)低值易耗品、包装物
一次转销法
五五摊销法
2、期末计量
按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1)可变现净值的确定
指在日常活动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
直接出售:
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生产持有:
该存货的估计售价-至完工时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2)预计售价的确定
A、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
持有存货的数量小于或等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部分的存货,依据合同价格确定
持有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部分的存货,依据一般销售价格确定
B、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存货:
依据一般销售价格确定
(3)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计价
用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比较,按其低者计量。
3、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与转回
(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进行比较
成本>可变现净值计提跌价准备
成本<可变现净值不计提跌价准备
或转回跌价准备
(2)不同计提方法
单项、类别、合并
(3)转回的条件:
以前减记存货价值的影响因素已经消失
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
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
3、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当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当期转回的存货跌价准备的金额,以及计提和转回的有关情况。
4、用于担保的存货账面价值。
•取消存货发出计价的“后进先出法”
•部分存货的借款费用计入存货成本
–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可以计入存货成本
•抵债存货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
—投资性房地产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二、不属于投资性房地产的项目
三、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续计量
四、房地产转换时转换日的确定
五、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会计处理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而有之的房地产。
主要包括:
(一)企业拥有的已出租建筑物、土地使用权
建筑物:
企业用有产权、以经营租赁(不包括融资租赁)方式出租的建筑物
土地使用权:
企业通过受让方式取得、经营租赁方式出租的土地使用权(土地国有,不允许融资租赁)
租赁期届满,因暂时空置但继续用于出租的,仍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二)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企业通过受让方式取得、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
闲置土地不在此列。
闲置土地:
土地使用者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未经过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超过规定期限未开发建设的建设用地;
没有动工开发日期的,用地批准书颁发日起满1年仍未动工建设;
已动工开发建设但开发建设的面积占应动工开发建设总面积不足三分之一或者已投资额占总投资额不足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
(一)自用房地产
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房地产,如企业的厂房和办公楼,企业生产经营用的土地使用权、出租给本企业职工居住的宿舍等。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指房地产开发企业销售的或为销售而正在开发的商品房和土地。
这部分房地产属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存货。
(三)企业拥有并经营的旅馆饭店
企业将其拥有的旅馆饭店部分或全部出租,且出租的部分能够单独计量和出售的,出租的部分应当作为投资性房地产。
自用房地产:
适用《固定资产》准则
作为存货的房地产:
适用《存货》准则
企业代建的房地产:
适用《在建工程》准则
投资性房地产的租金收入、售后租回等,适用《租赁》准则
(一)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计量
(二)符合特定条件的,允许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
2、企业能够从房地产交易市场取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及其他信息
同类或类似的房地产:
对建筑物而言,是指所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相同、性质相同、结构类型相同或相近、新旧程度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建筑物;
对于土地使用权而言,是指同一城区、同一位置区域、所处地理环境相同或相近、可使用状况相同或相近的土地。
自用;
出租;
停止自用
(一)投资性房地产开始自用,转换日是指房地产达到自用状态,企业开始将房地产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或者经营管理的日期。
(二)作为存货的房地产改为出租,或者自用建筑物或土地使用权停止自用改为出租,转换日应当为租赁期开始日。
(一)在成本模式下,将房地产转转换前的账面价值作为转换后的入账价值
(二)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转换为自用房地产时,以转换日公允价值作为自用房地产的账面价值。
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一、固定资产的确认
二、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
五、固定资产的披露
六、主要变化
1、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
(1)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
(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2、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3、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固定资产的不同组成部分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飞机引擎与机身
备品备件:
一般作为存货;
但如果与固定资产共同使用,可作为固定资产,如飞机登机梯
(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资本化:
对于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符合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成本;
否则计入当期管理费用。
费用化:
日常修理费用、大修理费用:
计入当期管理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
1、按成本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购买价款
相关税费
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
需要注意的问题: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
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除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应予资本化的以外,应当在信用期间内计入当期损益。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的成本,由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构成。
3、借款费用:
外购、建造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停止借款费用资本化。
4、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
5、弃置费用:
特定行业中的特定固定资产废弃后的处置费用,其现值计入固定资产原价,参与折旧,现值与终值的差额计入财务费用。
三、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折旧和减值
1、固定资产的折旧范围
(1)所有固定资产均计提折旧
(2)已提足折旧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不再计提折旧
(3)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选择两次装修期间与剩余使用寿命较短者计提折旧
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应当在两次装修期间、剩余租赁期与固定资产剩余使用寿命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计提折旧。
(4)修理、更新改造固定资产,转入在建工程的,暂停折旧;
否则照提折旧
(5)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固定资产,无论是否交付使用,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确认为固定资产,并计提折旧;
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但不需要调整原已计提的折旧额。
2、固定资产的折旧金额
原价(成本)
预计净残值
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减值准备
3、固定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生产能力
有形和无形损耗
法律限制
4、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
选择的依据:
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
可选的方法:
年限平均法
工作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
年数总数法
1、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
(1)处置状态包括:
出售、转让、报废和毁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
(2)不能带来经济利益
2、持有待售固定资产价值的确定
条件:
(1)当前可售
(2)极可能出售:
如与买方签订了不可撤消的销售协议
计量原则:
(1)预计净残值=公允价值-处置费用≤原账面价值
(2)原账面价值>预计净残值,应作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3)从划归为持有待售之日起停止计提折旧和减值测试。
3、固定资产被替换部分的终止确认
4、固定资产报废毁损的处理
1、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分类、计量基础和折旧方法。
2、各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率。
3、各类固定资产的期初和期末原价、累计折旧额及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
4、当期确认的折旧费用。
5、对固定资产所有权的限制及其金额和用于担保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6、准备处置的固定资产名称、账面价值、公允价值、预计处置费用和预计处置时间等。
1、定义:
取消单价标准
2、预计净残值
预期固定资产寿终时残余资产处置额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
原准则:
预期报废清理的变价收入减清理费用的差额
3、大修理费用只允许费用化,不得预提或摊销
4、每年末需要对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进行复核
5、增加弃置费用的规范
6、固定资产被替换部分的终止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
——无形资产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三、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五、无形资产的处置和披露
♦六、新老准则的对比和衔接
一、无形资产的内容
♦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1.不具有实物形态
⏹2.无形资产具有可辨认性
⏹3.无形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二)无形资产的内容
⏹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商标权
⏹著作权
⏹特许权
⏹土地使用权等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
♦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无形资产在会计上加以确认,原则上应满足三个条件:
⏹1.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
⏹2.与该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3.该无形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无形资产通常是按实际成本计量,即以取得无形资产并使之达到预定用途而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对于不同来源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构成不尽相同。
1.外购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以及直接归属于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用途所发生的其他支出。
购入无形资产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价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按所购无形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借记“无形资产”科目,按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长期应付款”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
2.企业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购买方取得的无形资产应以其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3.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在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情况下,应按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入账,所确认初始成本与实收资本或股本之间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
4.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规定确定。
5.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的规定确定。
6.通过政府补助取得的无形资产成本,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规定确定。
7.土地使用权的处理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一般情况下,当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筑物时,相关的土地使用权账面价值不转入在建工程成本。
有关的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分别按照其应摊销或应折旧年限进行摊销、提取折旧。
三、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一)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
1.研究阶段
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其特点在于探索性,将来是否会转入开发、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等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如:
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
2.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相对研究阶段而言,应当是完成了研究阶段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
(二)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的区别
目标不同、对象不同、风险不同、结果不同
(三)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会计处理
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首先在研究开发支出中归集,期末结转管理费用)。
(四)开发阶段有关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
(一)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1.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应考虑的因素
(1)资产通常的产品寿命周期,以及可获得的类似资产使用寿命的信息
(2)技术、工艺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及对未来发展的估计
(3)以该资产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情况
(4)现在或潜在的竞争者预期采取的行动
(5)为维持该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能力预期的维护支出及企业预计支付有关支出的能力
(6)对该资产的控制期限,对该资产使用的法律或类似限制
(7)与企业持有的其他资产使用寿命的关联性
2.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确定
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有用寿命不应超过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的期限。
没有明确的合同或法律规定的,企业应当综合各方面情况,如企业经过努力,聘请相关专家进行论证、或与同行业的情况进行比较以及企业的历史经验等,来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的期限。
如果经过这些努力,确实无法合理确定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期限,再将其作为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
3.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复核
(1)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进行复核,如果有证据表明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不同于以前的估计,则对于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应改变其摊销年限,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进行处理。
(2)对于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如果有证据表明其使用寿命是有限的,则应按照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并按照无形资产准则中关于使用寿命有限无形资产的处理原则进行处理。
4.无形资产的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1)摊销期和摊销方法
无形资产的摊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准则 后续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