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34915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9
- 大小:802.61KB
东莞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东莞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市初中地理居民与聚落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C
【解析】【分析】
(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
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
故答案为:
(1)A;
(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
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
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3.我国台湾省面积约3.6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316万(2010年数据),其人口密度约为(
643.3人/平方千米
0.0016平方千米/人
0.064人
15.54平方千米/人
【答案】A
【解析】【分析】解:
人口密度的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人)/面积(平方千米);
通过公式计算可知台湾的人口密度是23160000/36000=643.3人/平方千米。
A
【点评】台湾位于中国大陆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是中国第一大岛,主要少数民族为高山族,主要地形为山地与丘陵,平原主要集中于西部沿海,地处热带及亚热带气候交界处,中部及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南部属热带季风气候。
它的主要工业类型为进口加工出口型工业。
4.“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2019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上有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他们可能是(
阿拉伯人
因纽特人
柬埔寨人
菲律宾人
根据题干中描述可知,信奉伊斯兰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的是阿拉伯人,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是为了防太阳辐射,防风沙,信仰伊斯兰教。
A。
【点评】阿拉伯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的阿拉伯国家,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等国。
阿拉伯语为阿拉伯国家官方用语,绝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此外黎巴嫩、叙利亚、巴勒斯坦、约旦的极少数人信仰基督教。
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已经成为阿拉伯人的一种标志。
5.下列地区人口分布较为稠密的是(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
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
赤道附近的热带雨林地区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
【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大部分人口分布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四选项中,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气候干旱,俄罗斯的高纬度地区气候寒冷,赤道附近的雨林地区气候湿热,自然条件恶劣,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
欧洲西部的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稠密。
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和南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
而寒冷的极地、未开发的热带雨林地区,干旱的沙漠地区和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地人口稀少。
6.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
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
④环境污染加重
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①②④⑤
①③④⑤
①②③④
②③④⑤
【答案】
(1)B
(2)B
(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1)B;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
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7.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
这种村落在地上看不到房舍,家家户户掩于地下,构成了独特的地下村庄(下图)。
据此回答问题。
(1)下列关于地坑院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夏季多雨,易于储水
②窑顶平坦,便于耕作
③冬暖夏凉,调节气温
④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①②
③④
①②③
①②③④
(2)图中的省区有地坑院分布的是(
(1)地坑院也称“天井院”,是黄土高原古人穴居方式的遗留,地坑院的特点是冬暖夏凉,调节气温,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B。
(2)读图可得,A是贵州省,B是辽宁省,C是陕西省,D是青海省,其中陕西省主要位于黄土高原上,故C正确。
C。
【点评】
(1)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
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当地居民便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
中国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其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
(2)黄土高原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分。
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地区,在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8.读“世界人口增长及预测曲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分析,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一直很快
一直缓慢
1900年后逐渐变缓
1950年后迅速加快
(2)我国人口现状是(
人口基数已变小
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人口素质下降
城市人口比重过低
【答案】
(1)D
(1)人类有漫长的发展历史.公元180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得相当缓慢,此后特别是1930年后,世界人口进入迅速增长的时期,到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目前,世界人口仍以较快的速度在持续增长;
(2)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在今后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人口总量还将持续增长,同时还面临着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1)D;
(2)B。
【点评】
(1)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
(2)考查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
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了很大的控制,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此每年人口还是在不断增长。
根据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从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有效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9.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智慧杰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面四幅景观图所展示的是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判断其中描述有误的是(
①是位于东南亚的高脚屋
②是位于北极地区的雪屋
③是位于西亚地区的村庄
④是位于非洲的茅草屋
(2)对上述四处民居的设计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多台风,茅草屋便于拆卸
(2)D
(1)从图上来看,①是东南亚地区的高脚屋;
②是日本的合掌屋;
③是西亚的村庄;
④是非洲的茅草屋,故选B。
(2)①所在地区终年高温潮湿,房屋的设计通风防潮,A正确;
②所在地区降雪多,房顶坡度大,便于及时排雪,B正确;
③所在地区气候干燥,房屋的材料多用土坯筑造,C正确;
④所在地区终年炎热,茅草屋便于就地取材,D错误。
(1)不同地区充分利用当地的物产、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建造居住空间,形成了各异的民居特色,如节约土地资源且利用坡地的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适应草原游牧生活,便携易建的蒙古包、适应南方湿热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吊脚楼等等。
(2)世界各地民居的建筑风格有很大的不同,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些民居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居民的社会经济生活密切联系。
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那里的气候相对比较干燥等。
10.(梧州)亚洲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大洲,但人口分布不均。
图甲、乙、丙、丁中,人口相对稀少的是( )
甲
乙
丙
丁
【答案】A
【解析】【分析】沙特阿拉伯有沙漠地带,所以人口稀少。
【点评】从图中可知甲是西亚、乙是南亚、丙是东南亚、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再根据地形特点分析即可。
11.下图是某人根据某地宗教建筑绘制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上图反映当地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该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多属(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
D.混血人种种
(2)A
(1)由图中宗教建筑可知,图中宗教建筑以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是基督教的教堂,所以B正确,ACD错误。
(2)世界上三大人种是指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从图可以看出,该宗教建筑是基督教的教堂,信仰该宗教的多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这些地区的人种主要属于白色人种,所以A正确,BCD错误。
(1)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
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2.(德州)下列关于世界人口的叙述,正确的是( )
人口增长过快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
亚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
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条件十分优越,人口稠密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解析】【分析】人口增长过快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的问题,故A错误;
非洲是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B错误;
热带雨林气候区人口稀疏,故C错误;
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故D正确。
D
【点评】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
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联系。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的稠密地区。
世界四大人口稀疏地带是:
干旱的沙漠;
寒冷的极地;
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
原始的热带雨林。
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地带是: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欧洲的西部;
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因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暖湿润,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对人口有极大的吸引力。
13.(聊城)关于世界人种、语言、宗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
亚洲西部的居民以黄色人种为主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英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答案】C
【解析】【分析】亚洲西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A错误;
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基督教、伊斯兰教发源于西亚,佛教发源于南亚,B错误;
非洲北部的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C正确;
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D错误。
【点评】汉语是世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
基督教起源于巴勒斯坦地区;
佛教创建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诞生在沙特阿拉伯。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和南美洲的印第安人也属于黄种人。
14.(怀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白令海峡
德雷克海峡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
印度洋、亚洲
北冰洋、南极洲
大西洋、非洲
太平洋、大洋洲
(3)下列地区中人口较为稀疏的是
①处
②处
③处
④处
(4)③处分布着因纽特人,他们属于(
)人种
白色人种
黄色人种
黑色人种
混血人种
【答案】
(1)A
(2)D
(3)C
(4)B
(1)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德雷克海峡是南美洲与南极洲的分界线;
故选A。
(2)世界上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最小的大洲是大洋洲;
故选D。
(3)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图中人口稀疏的是③处北冰洋沿岸地区,故选C。
(4)因纽特人属于黄色人种,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理解答题。
15.读“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对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有极昼极夜现象
②地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
③地盛产苹果、甜菜
④地所在国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地,最短航线须经过(
土耳其海峡
马六甲海峡
白令海峡
(3)关于图中四地气候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气候类型只分布在欧洲
②地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均匀
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多雨
④地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
【答案】
(1)B
(2)C
(3)D
【解析】【分析】世界上各地区受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差异很大,由气候导致各地的风俗也有很大差异。
(1)①地在北温带,没有极昼极夜现象,A错误;
②地位于东亚的中国,居民主要为黄色人种,B正确;
③地在中南半岛,盛产热带作物,不会有苹果、甜菜等温带作物,C错误;
④地所在国是南非,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国家是澳大利亚,D正确。
(2)我国某企业拟将一批通信设备通过海运从上海运送至④表示的南非,最短航线须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
(3)①地表示的温带海洋气候类型除分布在欧洲外,还分布在南北美洲,A错误;
②地属于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大,全年降水不均匀,B错误;
③地的气候特征为全年高温、夏季多雨,C错误;
④地表示的地中海气候类型在非洲南北两端都有分布,D正确。
(2)C;
(3)D。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区域的地理特点,综合性强,有难度,要求学生具有较多的知识储备及较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16.
“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那个一片高梁;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文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乡村,这里有河流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城市,这里有田野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2)该聚落地处(
地表崎岖的山区
冰天雪地的高原
干旱缺水的荒漠
灌溉便利的平原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题干中描述该聚落表示乡村聚落,田野、小河、炊烟、村庄、冬麦等等,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等工作。
(2)从题干中的描述来看(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十里哟荷塘,十里果香),该地区应该是我国东部的种植业地区,故排除ABC选项,D灌溉便利的平原符合题意。
D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
17.下列对世界人口、人种、宗教,语言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总体上看,世界上的人口增长越来越慢,人口越来越少;
汉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最多以及分布最广的语育,我国使用的就是汉语;
基督教是世界最大宗教,教徒为穆斯林,分布在亚洲、非洲等地;
亚洲东部、东南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东莞市 初中 地理 居民 聚落 训练 经典 题目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