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34643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484.55KB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Word下载.docx
《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拔罐人体背部穴位图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常感谢您对中华中医拔罐刮痧xx针灸疗法文化的传承和xx!
--xx好轻松医疗科技产业创新品牌团队
拔罐对身体有xx养生的作用。
现代医学认为,拔罐治疗时罐内形成的负压作用,红细胞破裂,表皮淤血,出现自体溶血现象,随即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随体液周流全身,刺激各个器官,能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拔罐负压的刺激,能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充血状态,加强新陈代谢,改变局部组织营养状态,增强血管壁通透性及单核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有利于炎症的消散,增强机体体能及人体免疫能力。
罐中负压通过运动和传递的方式,与患者体内负压相互通透,激活患者体内负压。
在外部负压的干预下,体内负压开始活跃,运动和传递的速度加快,并趋近于平衡,迫使病变部位或组织器官功能逐步恢复正常。
--非常感谢您对xx中医药拔罐刮痧xx针灸文化的传承和xx!
--中华好轻松医疗科技创新品牌团队
中医拔罐刮痧穴位图
1.用拔罐法治疗感冒
症状:
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头痛,全身酸痛、怕冷等。
取穴:
大椎1、风门2、肺xx3、曲池4、合谷5、外关6、xx7。
对于发烧者可以取大椎穴用刺络拔罐法。
2.用拔罐法治疗头痛
头部胀痛。
合谷、大椎、xx。
3.用拔罐法治疗支气管炎
咳嗽痰多,伴胸骨后疼痛,气急,胸闷等。
天突8、大椎、中府9、肺xx、xx10、尺泽11。
4.用拔罐法治疗胃痉挛
突发性剧烈上腹痛,有时伴有恶心呕吐等。
胃痉挛常见于有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有胃神经官能症病史者。
中脘12、足三里13、天枢14、xx15。
5.用拔罐法治疗失眠
入睡困难,多梦,头晕、健忘、疲倦无力等。
心xx16、肾xx17、脾xx18、内关、三阴交19、安眠20。
6.用拔罐法治疗高血压
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失眠,心烦xx,口苦咽干等。
大椎、肝xx21、心xx、肾xx、曲池、足三里、三阴交。
7.用拔罐法治疗坐骨神经痛
腰臀部、大小腿右侧、小腿右外侧及足背侧发生放射样、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等。
肾xx、环跳22、承扶23、xx24、委中25、xx26、悬钟27、风市28。
8.用拔罐法治疗关节炎
关节疼痛、肿胀酸麻、屈伸不利等。
上肢取穴:
大椎、肩髎29(音辽)、曲池、外关、合谷。
下肢取穴:
环跳、xx30、足三里、风市。
脊柱取穴:
身柱31、大椎、腰阳关32。
9.用拔罐法治疗颈椎病
颈部僵硬或疼痛,疼痛可放射至前臂。
手指或指尖xx,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大椎、肩中xx33、天宗34、曲池、合谷。
10.用拔罐法治疗肩周炎
肩部疼痛、夜间尤甚及肩部有压痛,活动受限等。
肩髎、天宗、阿是穴(即痛点处)。
附注:
1大椎: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头痛等病症。
2风门:
位于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病症。
3肺xx: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鼻塞等病症。
4曲池:
当肘关节成直角时,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即为曲池穴。
主治咽喉肿痛、热病、齿痛、目赤痛等病症。
5合谷:
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6外关:
位于腕背横纹xx2寸,桡骨与尺骨之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病症。
7xx:
位于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处凹陷中。
主治头痛、目疾等病症。
8天突:
位于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9中xx:
位于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等病症。
10xx:
位于外踝高点上与外膝眼连线中点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等病症。
11尺泽:
位于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等病症。
12中脘:
位于脐上4寸。
主治胃痛、呕吐、吞酸、腹胀、泄泻、黄疸等病症。
13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等病症。
14天枢:
位于脐旁2寸处。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等病症。
15内关:
位于腕横纹xx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xx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热病、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等病症。
16心xx:
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心痛、惊悸、咳嗽、失眠、健忘、盗汗等病症。
17肾xx:
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耳鸣、耳聋、腰痛、遗尿、遗精、阳痿等病症。
18脾xx:
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等病症。
19三阴交:
位于内踝高点xx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处。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失眠等。
20安眠:
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失眠、眩晕、头痛、心悸、癫狂等病症。
21肝xx:
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脊背痛等病症。
22环跳:
位于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界处。
主治下肢痿痹、腰痛等病症。
23承扶:
位于臀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等病症。
24xx:
位于承扶穴与委中穴连线上,承扶穴下6寸。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等病症。
25委中:
位于腘横纹中央。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xx不利、遗尿等病症。
26承山:
位于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
主治腰腿拘急疼痛,便秘等病症。
27悬钟:
位于外踝高点xx3寸,腓骨后缘。
主治下肢痿痹、胸胁胀痛、咽喉肿痛等病症。
28风市:
位于大腿外侧正中,腘横纹水平线上7寸。
主治下肢痿痹,遍身瘙痒,脚气等病症。
29肩髎:
位于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当肩髃(音鱼)穴后寸许的凹陷中。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等病症。
30xx:
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下肢痿痹、胁痛、呕吐等病症。
31身柱:
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
主治咳嗽、气喘、脊背强痛等病症。
32腰阳关:
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等病症。
33肩中xx: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主治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等病症。
34天宗:
位于肩胛骨岗下窝的中央。
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等病症。
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阅读本文,如果能得到您对本文的意见,
这对提高《中华好轻松健康品牌》的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衷心感谢您对中医拔罐刮痧xx针灸文化的传承和xx!
——xxxxxx好轻松健康诚信创新团队
拔火罐主病病症与选穴
关键词:
主病病症与选穴
症状
穴位
感冒、头痛、发烧
太阳106、印堂1、内关31、足三里23、翳风44、合谷102、风池92、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外关56
气管炎、哮喘、肺气肿
天突4、中府40、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肾俞75
慢性胃肠炎
中腕10、天枢36、气海29、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大肠俞74
慢性胃炎
中脘10、气海29、太乙16、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病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梁丘14、肝俞79、脾俞77、胃俞76、
消化不良
中脘10、气海29、天枢36、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
胃痛、呕吐、胃下垂
中脘10、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脾俞77
腹泻、腹痛
中脘10、天枢36、关元28、内关31、梁丘14、足三里23、胃俞76、肾俞75、大肠俞74
慢性结肠炎(五更泻)
中脘10、神阙30、天枢36、气海29、内关31、足三里23、脾俞77、胃俞76、命门57、大肠俞74
慢性肝炎
膻中5、中脘10、阳陵泉97、大椎89、身柱47、肺俞85、肝俞79、胆俞78、脾俞77、胃俞76
高血压
肩井45、血压点90、足三里23、三阴交21、风池92、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曲池52、涌泉108
低血压
天突4、膻中5、神阙30、足三里23、太溪19、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膈俞81、印堂1、三阴交21、涌泉108
冠心病(心绞痛)
膻中5、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心俞83、肝俞79、阙阴俞82
风湿性心脏病
膻中5、郄门33、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关元俞73
肺心病
膻中5、曲泽35、气海29、关元28、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定喘88、风门86、肺俞85、厥阴俞82、心俞83、肾俞75
糖尿病
中脘10、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肺俞85、胰俞51、肾俞75、命门57、痛泉108
神经衰弱(失眼、多梦)
内关31、足三里23、三阴交21、心俞83、肾俞75、谷合102、涌泉108、失眠107
中风后遗症
曲泽35、内关31、百会94、大椎89、肩髃39、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膀胱经
落枕
风池92、肩井45、大椎89、外关56、合谷102
颈椎病
印堂1、曲泽35、内关31、风池92、肩井45、肩髃39、大椎89、肺俞85、外关56、曲池52、合谷102
肩周炎
缺盆3、足三里23、风池92、大椎89、天宗84、曲池52、外关56、合谷102、大杼91
急性腰扭伤、慢性腰痛、腰肌劳损
承山64、昆仑63、肾俞75、腰眼59、腰阳关60、关元俞73、委中66
腰椎间盘突出(增生)症
承山64、昆仑63、委中66、殷门67、承扶67、关元俞73、腰眼59、肾俞75
坐骨神经痛
肾俞75、腰眼59、关元俞73、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昆仑63、涌泉108
类风湿性关节炎
曲泽35、内关31、膝关节、督脉、膀胱经、肘关节、外关56、合谷102、承山64
膝关节痛
梁丘14、膝眼24、阴陵泉18、足三里23、委中66、阳陵泉97、承山64
强直性脊椎炎
肩井45、大椎89、膀胱、委中66
静脉曲张
足三里23、三阴交21、涌泉108、承山64
股骨头坏死
阿是穴、肾俞75、承扶69、殷门67、委中66、承山64
痛经、月经不调
天枢36、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次髎31、三阴交21、大椎89、肾俞75、关元俞73
更年期综合症
中脘10、气海29、内关31、关元28、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大椎89、膀胱经、合谷102
目赤肿痛眩晕
大椎89、身柱47、肝俞79、胆俞78、百会94、太阳106、风池92、印堂1、三阴交21、能泉108
慢性鼻炎
印堂1、迎香43、百会94、风池92、大椎89、风门86、肺俞85、曲池52、合谷102
扁桃体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孔最32、太溪19、大椎89、曲池52、肾俞75、合谷102
慢性咽炎
人迎2、天突4、曲泽35、缺盆3、大椎89、风门86、曲池52、合谷102
湿疹
血海15、神阙30、足三里23、三阴交21、大椎89、肝俞85、曲池52
荨麻疹
血海15、足三里23、三阴21、大椎89、风门86、肝俞79、曲池52
慢性肾炎
中脘10、水分38、气海29、关元28、中极12、足三里23、三阴交21、太溪19、肝俞79、脾俞77、肾俞75、命门57
.
痤疮刺络拔罐法
图3刺络拔罐除痤疮穴位
1)取大椎穴(见图3),常规消毒后,三棱针或xx点刺放血,然后拔火罐,10-15分钟,出血1-3ml。
3日1次,10次1疗程。
2)取穴:
双侧肺xx、膈xx、脾xx、胃xx、大肠xx,背部小红点(在脊柱和膀胱经行于背部的第二行之间部位取穴)(见图3)。
每次取穴4个,小红点2个,如无小红点则取背xx穴6个。
三棱针刺破、拔罐,留罐10-15分钟,出血0.5-1ml。
3)肺经风热型取大椎、肺xx、委中、合谷、曲池穴;
脾胃湿热型取合谷、曲池、天枢、xx、足三里穴;
冲任不调型取膈xx、肝xx、血海、三阴交穴(见图3)。
采用适当的体位,大椎和委中穴都用刺络拔罐法,其他穴位拔上大小适宜的罐,留罐10-15分钟。
每周治疗2-3次,6次为一个疗程。
痤疮是指人体的面部、胸部、肩颈部、背项部的局部皮肤表面出现的,形如xx,分散独立,分布与毛孔一致的小丘疹或黑头丘疹,用力挤压,可见有白色米粒样的汁液溢出,且此愈彼起,反复出现,又称肺风粉刺。
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脂腺疾病,因青春期性腺成熟、睾丸酮分泌增加、皮脂腺代谢旺盛、排泄增多,过多的皮脂堵塞毛囊口,经细菌感染而引发炎症所致。
本病也可因过食脂肪、糖类、消化不良等因素而引发。
在青春期过后,约30岁大多可自然痊愈。
一般分为肺经蕴热、胃肠湿热、瘀血阻滞3型。
一、肺经蕴热
(一)症状
粉刺初起,红肿疼痛,面部瘙痒,可有口干口渴,xx黄,大便干燥。
(二)治法
(1)选穴 大椎、风门、肺xx、曲池、合谷。
(2)定位大椎:
在背部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见图6-l-1)。
风门:
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2个椎骨,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6-1-1]。
肺xx: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大椎穴往下推3个椎骨,即为第3胸椎,其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6-1-1]。
曲池:
在肘横纹的外侧端,屈肘时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仰掌屈肘成45°
,肘关节桡侧,肘横纹头为取穴部位,见图3-4-1)。
图6-1-1大椎、风门、肺xx
合谷:
第1、第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以一手的拇指掌面指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的拇、食指的指蹼缘上,屈指当拇指尖尽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3)。
二、胃肠湿热
粉刺此起彼伏,连绵不断,可以挤出黄白色碎米粒样脂栓,或有脓液,颜面出油光亮,伴口臭口苦,食欲时好时坏,大便黏滞不爽。
(1)选穴 大肠俞、天枢、曲池、合谷、内庭。
(2)定位 大肠俞:
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两侧髂前上棘之连线与脊柱之交点即为第4腰椎棘突下,其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4-5-2]。
天枢:
在腹中部,距脐中2寸(见图2-18-1)。
见前。
内庭:
在足背,当第2、第3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见图2-12-2)。
(3)方法 刺络法。
曲池、内庭两穴用xx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曲池穴上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
余穴用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3次为1疗程。
三、瘀血阻滞
痤疮日久,粉刺、脓包都有,质地坚硬难消,触压有疼痛感,或者颜面凹凸如橘子皮,女性可有月经量少、痛经、经期痤疮加重等症状。
(1)选穴 膈xx、合谷、血海、委中、xx。
(2)定位 膈xx:
在背部,当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由平双肩胛骨下角之椎骨(第7胸椎),其棘突下缘旁开约2横指(食、中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5-2-1]。
血海:
xx,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坐位,xx成90°
,医者立于患者对面,用左手掌心对准右髌骨中央,手掌xx膝盖上,拇指尖所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19-3)。
委中:
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见图2-23-3)。
xx:
在足背侧,当第l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由第1、第2趾间缝纹向足背上推,至其两骨联合缘凹陷中(约缝纹头上2横指)处,为取穴部位,见图2-6-3]。
(3)拔罐方法 刺络法。
膈xx、委中、xx3穴用xx轻叩刺,以皮肤微微出血为度,之后在膈xx、委中两穴上拔罐,以有较多血点冒出皮肤为度。
四、注意事项
(1)严禁用手挤压皮疹,以免引起继发感染,遗留瘢痕,有碍。
(2)本病以脂溢性为多,治疗期间禁用化妆品及外擦膏剂,宜用温水硫磺肥皂洗面,以减少油脂附着面部而堵塞毛孔。
(3)治疗期间多休息,避免过食脂肪、糖类食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多食xx蔬菜及水果,保持大便通常。
五、病例
xx,女性,2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人体 背部 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