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32810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16.74KB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极是地球上未被开发、未被污染的洁净大陆,蕴藏着无数的科学之谜和信息。
南极科考在地球环境气候、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项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南极是地球的共同财富,其蕴藏的丰富资源和能源,对于科考国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南极科考领域的不断纵深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激励民族精神,展示国家综合实力具有重要的社会和政治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海拔和相对高度定义
教学难点:
分层设色图的理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
讲授法,图表展示法
学法:
分组讨论研究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策略:
六、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
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现牛羊的高原,这是物产丰富的盆地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些画面,有高山、有低地。
然而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
她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呢?
大家想不想知道?
动脑思考,如何表示,讨论发言。
锻炼学生思考组织表达能力
讲授新课
展示目标
1、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
2、等高线的概念及等高线地图的判读方法
3、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3、地形剖面图的概念及绘制方法
提出问题,学生自学
1、海拔和相对高度有何区别?
2、什么是等高线,有何特点?
3、如何在地形图中表示出山脊山谷和山顶。
4、什么叫分层设色地图?
观察课本“海拔和相对高度示意”
导读:
看图,以海平面为基准面,乙点的高度为500米,甲点的高度1500米,以乙点为基准面则甲点高度只有1000米,1500米为甲点的绝对高度,也叫海拔;
1000米为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相对高度。
板书:
海拔(绝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讲解:
在地图上,必须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单位用米。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甲地海拔—乙地海拔
地面经过地形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注在图上,然后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线,这就是等高线。
二、等高线地形图
补充:
强调一下,必须把海拔相同的点连接起来,最好用平滑的曲线来连接。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这样,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就可以看出地面的高低情况。
看图:
地图册“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的关系”。
提问:
坡度陡的地方与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的状况有什么不同?
坡度陡缓:
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过渡:
同理,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上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
我们已经知道等高线和等深线,那么由于地表的形态是各有不同,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地形,等高线表现也不一样。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表示:
山脊:
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高处凹入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的较低部分
陡崖:
几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读课本第“分层设色地形图”,提问:
比较一下这幅地图与我们所讲的等高线地形图有什么不同?
这幅地图有等高线,但没有海拔高度的注记,它是用不同颜色来反映地势高低的,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立体感强,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面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
课本“分层设色地形图”,讲解:
陆地部分,海拔多少?
用什么颜色?
表示什么地形?
200m以下用绿色,表示平原
200~500用浅绿色,表示盆地
500~1000用浅黄色,表示丘陵
2000~3000用深黄色,表示高原
3000~5000用棕黄色,表示山地
三、地形剖面图
为更直观地表示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需要学会绘制地形剖面图。
要求学生参照教材上的绘制步骤,补充完整另一半地形剖面图。
法制渗透
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通过展示,学生掌握了对分层设色图的理解。
课堂练习
书本26页活动题
作业布置
填充图册
7、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第四 地形图 判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