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夫 托尔斯泰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916127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43KB
列夫 托尔斯泰Word下载.docx
《列夫 托尔斯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列夫 托尔斯泰Word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介绍作者及托尔斯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导入:
走近托尔斯泰
提起列夫·
托尔斯泰,大家都知道他的作品,请同学说说他的代表作品。
他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豪,他长相平平,却有一双锐利异常,能够洞察世事的眼睛。
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凝视托尔斯泰的眼睛,并由此进入他那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检查预习:
1.生字词:
胡髭(zī)长髯(rá
n) 鬈(quá
n)发 黝(yǒu)黑 滞(zhì
)留愚钝(dù
n)
禁锢(gù
)轩(xuān)昂 犀(xī)利侏儒(rú
)酒肆(sì
)尴尬(gāngà
)
锃(zè
ng)亮 甲胄(zhò
u) 粲(cà
n)然盎(à
ng)然
2.走近作者:
斯蒂芬·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的传记作家。
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
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
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
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初一时,我们曾学过他的作品《伟大的悲剧》。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分为两个部分,应当怎么分才恰当?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圈点勾画。
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
明确文章结构:
一(1—5):
刻画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
二(6—9):
描写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2、思考:
为什么重点刻画托尔斯泰非同寻常的眼睛?
四、研读课文
(一)找出文中对托尔斯泰外貌描写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
作者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夸张是在描写人或事物时,故意言过其实,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学生勾画出相关语句,研读体会
(1)找出文中概括托尔斯泰的形貌给人的总体印象的语句。
(2)问题:
课文第一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丑陋外表对塑造托尔斯泰这个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与下文赞美这个大文豪有没有冲突?
五、拓展训练
学习本文运用比喻和夸张描写人物肖像的方法,描写一位自己熟悉的人物的肖像,要能够体现人物的特征,反映人的精神世界。
六、小结
体会文中运用夸张手法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
七、课堂小练
熟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完成课文练习一、二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听写词语:
黝黑、禁锢、尴尬、炽热、轩昂、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广袤无垠。
二、介绍有关托尔斯泰的生平传记和作品:
了解他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班上交流。
列夫·
尼古拉耶维奇·
托尔斯泰(1828~1910),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
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他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的创作总结。
《安娜·
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
战争与和平>
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库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
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
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托尔斯泰人格的美及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
三、探究活动:
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
但另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
你怎样理解作者所说的“幸福”的含义?
联系托尔斯泰的生平(主要是晚年的思想变化),与同学讨论:
托尔斯泰究竟幸福还是不幸?
学生讨论、交流,鼓励发表独特的看法。
四、拓展阅读:
教师向学生推荐罗曼·
罗兰《名人传》一书,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理解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小结
本文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
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犹如与两位大师对话交谈,悉心品味,自然能体会到文中丰富而深厚的人文内涵。
须发——脸庞多毛、胡须浓密
面部——失调崎岖、平庸粗鄙普通平常
表情——没有光彩、平淡无奇甚至丑陋
长相——普通平常、难以区别抑
外貌——疑惑惊奇、感到失望
目光——犀利稳准、入木三分扬
感情——蕴藏丰富、充分表达丰富敏锐
眼睛特征
威力——观察准确、广阔宽细非同寻常
赞美——犀利眼光、揭示人生
托尔斯泰
知识目标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文采用欲扬先抑手法的艺术效果。
德育目标
感知人物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从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
教学重点
诵读,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外貌的刻画,理解本文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材料,深透理解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和精神境界。
教学方法
诵读法联想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语设计
(投影显示托尔斯泰画像)
同学们,以累累巨著在俄国文坛驰骋了近六十年的文学大师托尔斯泰,因其真实深刻地再现了俄国社会生活而被列宁誉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则是代表他艺术高峰的三部长篇小说。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奥地利作家茨威格,走近这位磨难中造就的伟人,探访他深邃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二、资料助读——作者简介(参看《三点一测》)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范读课文后,学生自读,要求:
听准字音,体会感情,理解词语含义。
(投影)
(1)注音
髭髯鬈黝黑滞留禁锢颔首低眉锃亮
犀利广袤无垠尴尬炽热
(2)释义
犀利器宇禁锢轩昂尴尬滞留
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广袤无垠
2.学生自由诵读,揣摩作品中描绘的托尔斯泰的独特的形貌特征。
思考:
(2)从文中找出运用夸张、比喻手法描写托尔斯泰的眉毛、须发、发肤、鼻子、眼睛的语句,并品评其表达效果。
(结合课后练习三)
(3)文中第8语段“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粗鄙的外表反衬出他眼睛的无比精美,文意的重心落在通过写眼睛揭示他敏察、深刻的内心世界,那么文中对托尔斯泰的眼睛作了怎样的评价?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1)如:
“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留给人的总印象是失调、崎岖、平庸,甚至粗鄙。
…‘托尔斯泰并没有自己独特的面相,他拥有一张俄国普通大众的脸,因为他与全体俄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
文中对托尔斯泰的外貌描写,大量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
不仅使形象鲜明,特征突出,而且使人产生无尽的联想。
比喻不是追求形似,而是追求神肖;
夸张是故意言过其实。
尽量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更加突显托翁的形貌特征。
“形”“神”的独到刻画,使文意深刻,韵味无穷。
(2)略
(3)课文描写了托尔斯泰目光的犀利,如“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保留此标记。
)”表现他眼睛深刻、准确的洞察力。
写他的眼睛蕴藏着丰富的感情。
如“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愤怒使之冷峻,不悦使之结冰,友善使之和缓,激情使之炽烈如火”。
写托尔斯泰跟睛的威力揭示他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文章的结尾语段则赞美托尔斯泰犀利的眼光,揭示他人生的不幸。
3.学生精读全文,充分想象,揣摩文章的丰富内涵。
四、联系背景材料,深层感悟思想内涵
1.教师指名诵读课文6~9语段,请学生仔细揣摩课后练习二中描写托尔斯泰眼睛语句的含意。
学生研讨后积极发言,教师明确。
2.合作研讨:
(1)如何理解“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
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
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这段话的含意?
(2)练习四
(3)练习一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提示:
(1)托尔斯泰到晚年实现了他世界观的转变,坚决站到农民的立场—亡来,对富裕而有教养的阶级的生活及其基础——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的否定,对国家和教会进行猛烈的抨击。
然而,他反对暴力革命,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和自我修身,要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
关于晚年的托尔斯泰肖像,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一文有过描述,“他以接近数学般的正确性在走完生命的历程时,性格变得非常柔和,感情变得十分纯洁,剩下像孩子一般的善良。
”“这种柔和的性格是不同寻常的,不仅可望,而且‘可即’。
他那似乎并非由物质构成的,富有光华的白发是柔和的,老人的嗓子是柔和的,笑容和目光是柔和的。
”
(2)、(3)略
3.学生感情诵读全文,深入体会课文的描述手法和思想感情。
教师简要小结:
本文在艺术手法上的独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者写出自己心中伟人的平庸粗陋的一面,二是大量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写托尔斯泰外貌平庸、普通的一面,不仅是对托尔斯泰肖像真实的刻画,同时也揭示了他是俄国人民大众的一员;
写他面容粗鄙、丑陋的一面,实际上是反衬他眼睛的无比精美。
托尔斯泰就是这么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进一步探究,可以发现,写他形貌的矛盾统一,实质上也是写他的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的阶级和身份的矛盾统一,以及他本身的思想也是矛盾统一的,列宁曾说过:
“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俄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文中的比喻和夸张把读者带进无穷想象的空间,尺水兴波,纵横捭阖。
五、课堂小结
《重读大师》一书中王祥夫著文说:
“读托尔斯泰的小说,总似乎让人能听到一种深深的叹息,感受到作家在无情地鞭挞着人类的灵魂,而同时,也能让你感到他对人的深深的爱,一切都基于深深的爱。
”学习了茨威格通过托尔斯泰的眼睛展示出的他的深邃的内心世界,我们对这样的评价更多了些理解。
静心去品读代表他艺术高峰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我想,那长着大胡子穿着布衣经常去和农民一起耙草的伟人会更深刻地走进我们的心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列夫 托尔斯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