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终稿1216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89377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82
- 大小:107.35KB
江苏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终稿1216文档格式.docx
《江苏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终稿1216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现代物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终稿1216文档格式.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2总体目标15
2.3发展重点15
2.4推进原则16
3江苏物流业发展的空间布局18
3.1布局规划的原则18
3.2江苏区域经济空间结构分析18
3.3江苏物流枢纽城市(群)及其功能定位20
3.3.1南京20
3.3.2苏锡常22
3.3.3南通25
3.3.4徐州26
3.3.5连云港27
3.4江苏物流基地及其功能定位29
3.4.1物流基地的条件29
3.4.2已有的综合物流基地30
3.4.3规划的综合物流基地34
3.4.3已有的专业物流基地38
3.4.4规划的专业物流基地39
3.5江苏综合物流通道建设40
3.5.1公路通道建设40
3.5.2铁路通道建设41
3.5.3水运通道建设42
3.5.4航空通道建设43
4推进江苏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44
4.1江苏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44
4.2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45
4.3尽快开放基础信息资源45
4.4推进江苏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45
4.5加快物流标准化工作46
4.6加强物流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47
4.7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48
5江苏现代物流业地区间协同发展49
5.1江苏物流业区域协同发展原则49
5.2江苏物流业区域协同发展目标50
5.3江苏物流业区域协同发展策略50
5.3.1江苏各区域内的分工合作50
5.3.2江苏与其它区域间的互联互动52
6实现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55
6.1建设物流载体55
6.2发展现代物流企业56
6.3制造企业自身物流系统再造57
6.4实现企业物流系统与物流载体的有效对接57
7加快江苏现代物流业国际化进程58
7.1江苏现代物流业国际化的背景58
7.2江苏现代物流业国际化策略58
7.2.1加速运作载体国际化58
7.2.2加快运作主体国际化60
7.3江苏物流业国际化的保障条件60
8规划保障和实施62
8.1培育一批重点物流基地62
8.2壮大一批重点物流企业62
8.3扶持一批重点物流项目65
8.4加快现代物流人才培养75
8.5切实实施物流优惠政策75
8.6完善现代物流协调机制76
1江苏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分析
1.1发展背景
1.1.1世界经济及物流发展趋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掀起了全球一体化的浪潮,其显著特征就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以及资本全球化。
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明显加快,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基于竞争优势和互补性的经济结构调整步伐越来越快,促使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重新组合与配置,世界性产业分工日趋明显,国际产业格局加速调整。
经济发达国家都在向知识经济转型,高科技产业成为他们新的经济支撑点,而以制造业为主的国际产业则正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产业分工的推动下,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加强,世界各国间的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国际贸易量逐年增长,各国外贸依存度日益提高,国际贸易成为联系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全球物流业进入了发展新阶段,呈现出五大趋势:
一是国际化。
随着生产全球化及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优质高效的国际物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现代物流业加快走向全球化经营;
二是系统化。
为满足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客观要求,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流动过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物流系统也就成为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社会大系统;
三是信息化。
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智能、仿真等技术,整个物流系统将实现管理信息化,物流业正进入以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为特征的信息化新阶段,以物流标准为基础的技术支撑体系的构建已成为各国发展现代物流的前提和共同选择。
四是专业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生产制造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逐渐将非核心的物流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促进了第三方物流企业迅猛发展,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物流的专业化;
五是综合化。
随着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的功能逐步拓展,将逐步实现“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有机集成,成为“多流合一”的综合体。
1.1.2国内现代物流业发展特征
加入WTO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国际贸易额与外商投资额逐年加大,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地位日益巩固,中国经济已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
在这种形势下,现代物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撑体系,已成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
国内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一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有了实质性改善。
近两年,随着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文件的印发以及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召开,国内现代物流工作综合协调机制正式启动,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合力正在形成。
各地方政府对物流业发展的支持更加务实具体,很多地方都明确了现代物流工作的牵头部门,制定了规划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得到了实质性改善。
二是区域物流走向协同化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主导着区域物流的协同发展。
国内的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以及东北地区开始加强区域内的联合与协调、统筹规划,合力营造区域物流发展的大环境,力争形成现代物流发展的增长极。
目前,泛珠三角的物流合作、长三角物流圈的打造、东北三省一区的物流规划和围绕中部崛起的物流业发展都在积极进行中。
三是制造业和流通业物流运作模式发生了转变。
紧随物流专业化的国际发展趋势,国内许多制造企业实施流程再造,分离并外包物流业务,出现了销售物流向生产物流、供应物流延伸的趋势。
相应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物流能力,供应链管理初见端倪。
流通企业不断强化自身物流能力,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方式,促进了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融合,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流通模式。
四是物流企业群体迅速成长,物流基地等专业集聚区快速发展。
“十五”期间,传统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改制重组,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民营物流企业瞄准市场需求,发展势头迅猛,外资物流企业“抢滩”中国物流市场,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物流企业群体。
同时,物流基地(园区、中心)等专业物流企业集聚区快速发展,为物流资源整合和一体化运作提供了基础条件。
1.1.3江苏物流发展背景与阶段
江苏处于我国“T”型生产力分布的结合部,是中西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出海口,是上海对内辐射的必经之地。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国前列,GDP年均增长超过两位数,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的经济发展格局。
独特的经济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经济基础为江苏发展物流业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回顾历史,江苏物流业的发展已经历了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过渡的四个阶段:
(1)传统物流阶段
建国后到改革开放前,江苏物流分散于传统体制下的国有商业、外贸、物资、粮食、供销社五大流通系统,五大系统之间职责分明,自成体系,各自拥有车队、库房、专用线等物流设施,基本仅限于内部使用,物资不按照市场规律有效流动,“物流”也不与经济效益挂钩。
(2)现代物流概念引入阶段
改革开放以后到“八五”末期,现代物流的概念随着改革深化与市场开放,开始通过西方的“市场营销”理论与日本企业的运行实践引入江苏企业。
江苏企业在改革中出现了“工业自销、零售自采”的流通形式,集体和个体储运专业户应运而生,原五大流通系统的渠道垄断地位被打破。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联合运输、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方式开始出现。
江苏物流业开始加强横向联合,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
(3)现代物流起步发展阶段
“九五”期间,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江苏企业认识到现代物流的重要性。
国有批发企业进行改组,商业连锁企业实行规模经营,共同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开始出现;
原有的运输企业与仓储企业等传统物流企业经改造重组,都在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
货运委托代办、联运、货物配载、信息咨询、理货打包、仓储保管、中转等运输服务业迅速发展。
“十五”期间,随着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全球销售趋势的形成,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江苏,现代物流需求快速增长,许多本土大企业为加强核心业务,开始外包物流等非核心业务,促使运用现代物流理念运作的专业物流企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涌现并快速发展。
同时,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进度加快,全省现代物流业进入起步阶段,发展势头良好。
(4)现代物流业快速成长阶段
进入“十一五”,中国融入全球制造产业链,服务贸易领域全面对外开放,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经济迅速发展,各行业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加上国际物流企业抢滩省内市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苏现代物流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作为传统物流业大省,江苏目前的现代物流发展与国内沿海发达省市相比存在着一定差距,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物流系统内部功能仍需提升,协调发展急待注重。
由于全省生产服务业发展的相对滞后,工业用地成本、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交易成本、商务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江苏尤其是苏南出现了产业竞争力下降的迹象,在发展新阶段急需依靠强大的现代物流业来吸引外资,参与国际竞争。
因此“十一五”期间,如何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产业,为全省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大的基础支撑,已成为江苏“十一五”期间需要重点解决的课题。
1.2基本现状
“十五”期间,江苏现代物流业开始起步,物流产业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2005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约为5万亿元,约占全国的10%。
全省社会物流总成本约占GDP的18%,比上年略有下降。
全省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货运总量11.29亿吨,增长12.8%。
货物周转量3069亿吨公里,增长27.9%。
港口货物吞吐量7.55亿吨,增长19.1%。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05万标箱,增长39.3%。
(1)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初步形成,为全省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载体平台。
“十五”期间,一批各具特色的物流基地应运而生,全省已有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物流保税园区1个,国家海关部署批准设立的B型保税物流中心3个,省级重点物流基地12家。
目前全省的物流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依托港口形成的物流集聚区。
江苏沿江沿海的港口众多,港口是货物的集散中心,以港口为依托形成物流集聚基地,对外可通过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满足国际物流需求,对内可通过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与区域物流需求相衔接。
港口物流集聚区对提升全省物流运作水平的作用十分显著。
二是依托交通枢纽道口形成的物流集聚区。
江苏的公路运输,特别是高速公路运输近几年发展迅速,货运量成倍增长。
以重要公路交通枢纽道口,尤其是以铁路、水路、公路的交汇节点为依托形成的物流集聚区,主要开展大宗货物的集散及多式联运服务。
三是依托开发区形成的物流集聚区。
江苏的开发区数量多、规模大、竞争力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保税区等,是江苏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以开发区为依托形成的物流集聚区,主要为开发区内企业提供高质量的国际、国内物流服务。
四是依托专业市场形成的物流集聚区。
江苏市场众多,成交额大,以专业市场为依托形成的物流集聚区,主要为市场提供配套的储运及其他增值物流服务。
(2)具有现代物流经营理念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初露头角,各种类型的物流企业快速成长。
涌现出了一批重点物流企业,其中省级重点物流企业34家。
目前江苏物流企业主要存在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以运输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侧重于为社会提供运输及大范围区域配送物流服务,主要有三类:
干线运输或多式联运型物流企业,主要依托综合交通网络健全的优势,开展联运、长途干线运输等服务;
专线运输型物流企业,一般依托大型专业市场,为市场内企业进行专线直达运输或配送服务;
运输配载型物流企业,一般依托大型货运站和停车场,用高效的信息平台为车主、货主提供供需信息,从事配载服务。
二是以仓储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侧重于为社会提供仓储及相关服务,主要有两类:
主要为大型交易市场服务的仓储企业,以仓储功能为主,并提供一定的流通加工和配送等配套服务;
主要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外企工业园服务的仓储企业,具备比较完善的口岸物流服务功能和较高的服务水平。
三是以货代为主功能的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依托江苏的口岸优势,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
四是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
这类企业具有强大的物流资源整合能力,具备多种物流功能,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3)工商企业现代物流意识逐步增强,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步形成。
在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迅速的同时,一些生产制造企业与商贸流通企业的自营物流企业也快速成长,这类自营物流主要有为商贸连锁企业自身服务和由生产企业自己独立经营两种类型。
不少生产制造企业努力挖掘“第三利润源”,改变营销模式,开始实行物流服务转移和外包。
据调查,江苏物流业务自营比例约为76%,外包比例约为24%。
虽然这与与国外发达国家的水平(外包比例平均达50%至80%)相比还相差很远,但较之江苏前几年已有了很大提高。
同时,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运输、仓储等基础服务以外,加工、配送、集拼、联运、货代、代收货款等一体化的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企业物流需求的增长促进了全省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江苏第三方物流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逐步按照行业、地域和产品不断细分,形成了金属物流、化工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IT电子物流、汽车物流、烟草物流等专业物流。
(4)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环境和氛围不断改善,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运行环境。
管理体制上,建立了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综合协调全省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部门协调机制开始形成;
政策引导上,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先后出台,为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规范认定工作方面,实施了《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认定办法》,规范了江苏重点物流基地和重点物流企业的认定工作,使各项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落实;
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上,省现代物流协会正式成立,承担起统计调查、人才培训等基础性工作,成为企业和政府间的纽带和桥梁。
1.3发展环境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的大举转移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国际资本和产业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世界经济结构加速调整,世界经济重心继续向亚太地区转移,以制造业为主的国际产业加快向中国及其周边国家转移,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极。
这对地处东南沿海、跨江临海、紧靠上海的江苏,无疑提供了在世界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发挥其优势的有利时机。
江苏凭借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抓住机遇,主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逐步成为国际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这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最大受益省份之一。
从外资投向上看,江苏工业拥有巨大的本土市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比较优势,因而成为外企投资最早、投资产业门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企业总数在全国各省市中,位列第二;
在外商投资的二、三产业中,工业企业数占89.9%。
伴随着各类产业的转移,与之相配套的物流业的市场需求必然与日俱增。
因此,江苏要抓住机遇,应对得当,加快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2)后WTO时代的来临
随着后WTO时代的到来,我国入世时在分销和贸易权上的承诺将逐一履行,外资物流企业在华开展业务的限制不断放宽,面对着中国巨大的物流市场和发展潜力,更多的外资物流企业将直接进入国内运输、批发和零售等领域,开展各类物流业务,拉开全面进攻的架式,以实现全球战略目标。
对江苏而言,这一方面可以推动本土物流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吸收国外企业先进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接轨国际,提高本土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也将使物流行业市场化、法制化的进程加快。
但另一方面,江苏现代物流业刚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除少数知名度高、实力较强的大型物流企业和新兴的专业化物流企业之外,多数物流企业处于规模小、服务质量低、竞争力弱的状态。
国际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必将使省内原本低效率、缺乏竞争力的物流体系受到冲击,整个物流业的格局将会因此发生重大变革,传统物流企业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江苏物流业必须尽快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并将其作为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战略,通过供应链管理获取竞争优势。
面对后WTO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江苏只能正视挑战,抓住机遇,任何退缩或犹豫都会丧失发展先机,使自己处于不利位置。
(3)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制定
2006年3月全国十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第四篇“加快发展服务业”中单列一节重点提出“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这在全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历史上是第一次,标志着现代物流的产业地位在国家规划层面得以确立。
随后在全国“两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加快发展包括信息、金融、物流在内的服务业,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着国家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可以预见,“十一五”期间国内物流业将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期。
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江苏要集中精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物流服务在“质”和“量”上日益更新的高要求。
(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
区域经济一体化意味着淡化行政疆域,重视区域内资源和能力的优化整合和配置,实现商流、物流、资金流、人流和技术流的有机统一。
长三角经济圈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提出多年,目前区域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带动了区域物流的发展,反过来又要求有更加科学缜密的物流体系规划和更大规模的物流服务与之相适应。
“十一五”期间,着眼于国际竞争,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打造新兴的产业链和极具优势的都市圈,推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已成为长三角区域内各地政府的共识。
因此可以预见,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长三角地区仍将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区域内的工商业和进出口贸易仍将保持持续增长,对现代物流的带动将进一步加强。
(5)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
世界博览会是全球公认的加速一国经济发展的三大超级引擎之一。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已成为21世纪上海及长三角发展的历史性契机。
届时上海及其周边长三角城市群将成为亚洲最大的会展城市群,聚拢空前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一条辐射国内,连接世界的物流链。
其效应不仅惠及上海本市的物流企业,而且将带动区域、辐射全国整个物流行业。
首先,这一盛会将直接带动长三角区域间基础设施的协调共建,由于举办世博会需要大力改善上海及其周边区域的基础设施,因此现阶段,加速推进区域内相关交通体系的建设成为首要任务。
目前上海正积极进行“长三角3小时都市圈”交通网络的研究,欲使长三角内各大城市都在上海3小时车程的辐射圈内。
这一举措将长三角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推向更高的层次,为未来的长三角物流业发展奠定必要的硬件基础;
其次,世博会期间,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产品将带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进出口量的成倍增长,国际运输与货运代理行业的业务量和收益将迎来辉煌的鼎盛时期,长三角港口群的集装箱吞吐量将巨幅增长,国际物流前景无限;
第三,世博会的服务对象中相当数量来自发达国家,一些跨国物流巨头必将参与国内的物流服务与竞争。
在经过国际竞争的锻炼和考验后,长三角区域物流产业的整体质量必将大大提升。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紧邻上海的长三角重要省份,“十一五”期间江苏的物流业将面临着发展的黄金期。
(6)江苏经济的新一轮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江苏围绕“富民强省”和“两个率先”目标,抓住发展第一要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全省新增固定资产20000亿元,一大批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先后建成投产,促进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大发展,GDP年平均增速为13.6%,高出全国3.4个百分点。
2005年,人均GDP达24560元,已超过3000美元,达到了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
“十一五”期间,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加快,江苏经济仍将处于新一轮快速增长期。
全省经济社会迈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互动并进的重要发展时期,将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江苏经济从粗放型向集约型、效益型的转轨,经济总量将在“十五”的较高平台上保持较快的发展。
现代物流业与各行各业都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内在联系,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江苏新一轮经济发展必将为江苏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1.4优势条件
(1)独特的地理区位和不断完善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为现代物流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开放城市带和沿长江产业密集城市带的结合部,是“黄金水道”和“黄金海岸”的交汇点,土地肥沃,资源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称。
江苏是华东地区的交通走廊,是中西部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出海口,我国四条铁路干线——京沪线、陇海线、宁铜线和新长线以及两条水运大动脉——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纵横其中,境内高等级公路网四通八达,交通部规划的“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有5条穿越江苏,水运“一纵二横二网”中江苏有“一纵一横一网”,加上紧靠上海,自然成为全国各大经济区的联系通道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中部的交通枢纽。
江苏同时又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和新亚欧大陆桥的过境走廊,是对内对外两个扇面辐射的交通集散点。
独特的地理区位为江苏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也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十五”期间,江苏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铁、公、水、航空、管道五种运输方式健全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到2005年底,全省拥有“两纵三横”五条铁路主干线和数十条专用线,铁路营业里程1606公里,铁路正线延展长度2301公里。
铁路沿线各城市都拥有铁路货运站点,其中徐州西和南京东是两个路网型铁路编组站;
江苏境内公路网络发达,至2005底全社会公路总里程达114994公里,其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现代 物流 十一 发展规划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