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893666
- 上传时间:2023-01-02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29.89KB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三单元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什么不同吗?
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
2.你还听到过哪些声音?
3.小组讨论:
这些声音有什么不同呢?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反馈交流:
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我们总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当你们听到这些声音的时候,经常思考哪些问题呢?
小结:
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逐一的研究这些问题。
(二)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介绍音叉:
一种发音乐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2.分组实验1:
出示一组(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用同样的力量敲击音叉,听听他们发出的声音。
比较:
这两种音叉发出的声音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吗?
能描述一下它们的声音吗?
3.分组实验2:
选择其中一种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两个声音有什么不同吗?
4.小组交流讨论:
刚才听到的这些声音,能进行描述和分类吗(尝试着用高、低、强、弱等词语对声音进行归类)?
5.分组实验3:
根据准备的不同材料按课本p26途中所示,进行轻轻击打和重一点击打,听到了怎样的声音,把它描述出来,并记录下表:
击打钉子----我听到的声音
实验器材
轻轻击打
声音的描述
重一点击打
大铁钉
中铁钉
小铁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科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关注、研究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现象,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从中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及创新能力。
本课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基础上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与旧教材相比,本课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通过对声音产生的学习,为下面学习声音的传播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由于声音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进行本课学习时,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
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
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
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
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鼓、音叉、装水的水槽、小球、锣,学生分小组准备:
鼓、钢尺、皮筋,教学课件。
一、创设情景、质疑导入
(1)欣赏口技表演。
教师:
同学们,今天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精彩的口技表演。
(播放视频——口技表演)。
同学们,多么精彩的表演啊,一人能模仿这么多的声音。
试试看,你们能模仿哪些声音?
然后每组选一位同学做代表为大家表演。
(2)学生分组模仿声音。
(3)学生代表表演模仿声音。
(模仿秀)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声音产生的秘密。
(板书课题同时课件展示)
二、初步探究、大胆猜想
1.引导学生使物体发声
(1)教师: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东西,还有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实验品。
(介绍并相继出示:
装有水的水槽、小石子、玻璃管。
)你们能让它们发出声音吗?
老师先提出要求:
发出的声音不要太响,但发出声音的方法要多样,看看哪个小组的小朋友方法最多。
(课件出示图片:
比比看,谁的点子多?
)
(2)学生分组体验发声。
(3)让学生分组汇报再小结
你们真是些小小的科学家!
(赞赏鼓励)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假设
刚才同学们已经成功的让这些东西发出了声音。
大胆地猜想一下,你们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请学生回答。
(预计:
敲击、碰撞、摩擦、摇晃、搅拌、吹等)
猜想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那声音产生的秘密我们真的找到了吗?
学生:
……(若有所思)
我们还要做进一步的实验,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观察和研究。
三、深入探究,感知声音与振动有关
1.教师出示实验报告单,让学生有目的地实验,并明确实验要求。
2.让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按压和敲击铜锣,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再让两名学生上台演示按压和敲打鼓,其他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4.让学生分组做钢尺发声与不发声的对比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5.让学生分组做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的对比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
四、感受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你们刚才成功地找到了它们发声的方法,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发声的鼓面、锣面、钢尺和橡皮筋有什么共同特点?
1.让学生再次让锣、鼓、尺子、橡皮筋发声,并通过看、摸、听等感官去发现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生:
他们都在振动。
2.观察音叉的振动,感受物体的振动产生了声音。
是不是所有的发生物体都在振动呢?
接下来老师邀请一位同学来当老师的小助手,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这是音叉。
(介绍音叉)
先将音叉放在学生的耳边,教师:
听到什么了?
(没有声音)将它放进水杯里,请学生观察。
水面有什么变化?
(没有)
敲击后放在学生耳边,教师:
现在呢?
(有声音)
音叉敲击后会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由于振动发出的吗?
将音叉敲击后放入水中。
问:
看到了什么?
老师展示振动产生的水波纹。
悄悄地告诉老师。
学生悄悄地告诉老师观察到的想象。
想知道刚才这位同学刚才看到了什么吗?
想。
那就赶紧动手按照老师刚才做的做一做吧。
很快你也能看到。
学生通过自己亲自实验观察到现象。
为什么会产生水纹溅起水花呢?
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3.师:
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
请同学们试一试,想办法让锣、鼓、尺子、橡皮筋等停止振动,观察它们是不是发声。
并且把自己的发现与同组同学一起分享。
学生得出结论:
发生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停止。
4.小结
同学们,做了这么多的实验,你们找到了声音产生的秘密了吗?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请同学们齐读,同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
(体会发声时的振动。
请问摸着喉咙的手有什么感觉?
麻麻的。
为什么呢?
喉头在振动
这个振动的器官叫——声带。
五、趣味魔术,巩固新知
教师:
通过刚才的实验探索,我们发现了声音产生的秘密。
下面老师要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
(老师演示不倒翁翩翩起舞的魔术)
大家知道不倒翁为什么高兴地跳舞吗?
由于喇叭鼓屏的振动。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非常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我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知道怎样让声音停止。
我学会了怎样观察。
……
教师小结:
第一、我们找到了声音产生的秘密,是物体振动发出的。
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第二、学到了观察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可以用我们的身体去感觉,可以借助其他物品帮助我们观察,同时注意观察的时候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深入细致的研究。
七、拓展延伸
科学的奥妙无穷尽,课后同学们继续去探寻,找找声音还有什么秘密?
(课件出示)
第3课《声音的变化》教学设计
在第1课“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的活动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声音的高与低、强与弱的变化。
本节课学生将用不同的力拨动他们熟悉的钢尺,探索声音强弱的变化;
通过敲击装有多少不同的水的玻璃杯,以及拨动不同松紧的皮筋、粗细不同的琴弦、敲击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探索声音高低的不同。
学生们通过对听到的不同声音的描述,将对声音有进一步的认识。
1、声音的强弱和高低两个概念,学生、成人都很容易搞混,这对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制约。
2、这个内容的教学不容易,平常教学中往往走向太深,学生搞不懂。
对小学四年级学生而言,声音的高低与频率的关系,很难用普通的观察方法得到,也不容易理解。
因此,我把学生学习的概念分解,定位于前概念,在现象上做文章是合理的,只要观察到发现发声物体越小、细、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反之越低就够了。
3、经典设计和材料,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基础不够,往往学了之后仍然是糊涂的,因此要增加体验、加强判断标准,从而解决困难,突破难点。
4、对教材的处理:
声音高低变化很复杂,所以本课回避了橡皮筋的音高变化,因为一开始学生很难听出来,因此选择了学生熟悉的容易分辨音高的乐器,降低难度,对学生的学习有利。
1、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强;
振动幅度越小,声音就越弱。
音高(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
振动的频率越慢,音调就越低。
2、使物体发出强弱和高低不同的声音,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利用钢尺(塑料尺)进行实验,找出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利用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进行试验,找出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的习惯。
1、声音音量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
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2、设计实验探究尺子长度和音调的关系。
声音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在一定时间里振动的次数。
分组材料:
钢尺、4个同样的杯子内装有不同量的水、实验记录纸、1根橡皮筋、3个长短不同的铁钉等
一、引入
在第一节课中我们曾听到过大小不同的音叉发出的不同的声音,本节课我们要继续来研究声音的变化。
二、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
1.使钢尺发出声音:
出示钢尺:
你能想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吗?
----注意:
拨动钢尺时,避免尺子与桌子发声。
2.研究钢尺幅度大小与音量之间的关系
要求:
轻轻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用力拨动钢尺,观察描述钢尺发出的声音。
重复3次,并记录下表。
表格1:
轻轻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用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动幅度大,声音强。
声音的强弱变化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钢尺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三、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
1.出示4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你有什么发现吗?
(同样大小的杯子,内装不同量的水)
2.如果用同样的力敲击这4个杯子,你预测他们发出的声音会有什么不同?
能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吗?
记录表2第一栏。
3.分组实验1,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并记录表格
表格2:
交流本小组的预测和实验结果,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
4.分组实验2:
观察橡皮筋音高的变化
1)如何使橡皮筋发出声音呢?
出示一块木板上钉两个钉子,两个钉子之间绑一根橡皮筋的装置。
2)把橡皮筋拉紧点,拨弹;
稍稍放松些,拨弹。
橡皮筋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变化?
如何描述橡皮筋发出的声音的变化呢?
交流反馈:
皮筋松,振动慢,发出的声音低。
皮筋紧,振动快,发出的声音高。
振动快慢用音高表示,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
四、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变化,也可以使物体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吗?
第4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设计
1、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
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2、学生能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通过柱状图的分析,将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与其声音联系起来。
3、学生养成乐于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
认识尺子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变化能引起音高的变化。
能通过柱状图分析出尺子不同长度的振动引起音高的变化。
1.学生准备:
每人1把直尺、每组一支笔、一本字典
2.教师准备:
每个小组1张实验方案、1张实验记录单、1张柱状图、1把钢尺、PPT课件、实物投影仪、拇指琴
一、情景引入
1.音叉和钉子的型号是如何影响它们的声音的?
2.出示钢尺,你有什么办法使钢尺发出声音呢?
(生演示,提示学生要压紧尺子,尺子碰到桌子的声音不是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对,尺子振动时就会发出声音,但是尺子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
(会)
3.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考考你的耳朵,看看你的耳朵能分辨出高低不同的声音吗?
发声的器材是这把普通的尺子,当你听到较高的声音时,你可以站起来;
当你听到较低的声音时,坐在凳子上;
当听到高的或低的声音时你还以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表示,比如伸展胳膊,或蹲下来。
保持安静,闭上眼睛,用你的耳朵认真地听。
(教师用尺子调整长度,发出高低不同的音)
学生根据不同的声音做不同的动作。
4.通过听,我们发现尺子在振动时发出的音高是有变化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板书课题)
二、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一)实验猜测
1.刚才发生的是同一把尺子,老师都是将他们用字典压在桌子上,然后用食指按压使它发声,你认为为什么同一把尺子能发出不同的声音?
推测:
可能与尺子长度有关,(提示:
与尺子那一部分的长度有关?
(明确:
与尺子延伸出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有关。
可能会与尺子的振动有关系?
会是怎么样的关系呢?
我们来预测一下。
完成表格的预测部分。
振动尺子——我能听到和看到的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厘米)我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
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
8厘米
12厘米
16厘米
20厘米
2.学生预测,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预测?
3.结果是不是我们预测的那样呢?
我们应该怎样?
(做实验)
(二)实验探究
1.确定实验方法。
想一想,你想用什么方法去验证,并找出它的规律?
小组讨论一下。
交流实验过程:
(依次调整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听听发音的高低有什么变化。
2.为了确保实验成功,我们还要注意些什么呢?
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提示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压紧尺子,不要让尺子敲击桌面发出声音。
(2)一定要保持安静。
(3)按照尺子振动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
为了便于比较,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确定尺子伸出的长度分别为8.12.16.20cm
(4)同一种长度的实验要多做几次。
(5)反复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比较,最后再完成实验记录单。
(6)注意分工合作(PPT出示)
3.分组实验,做好记录。
4.交流实验数据及发现。
(三)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表格中的数据,统计好“我们的观察柱状统计图”的表格,根据实验数据,能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合法出声音的音高变化规律吗?
还能发现什么?
得出实验结论: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_______
三、课后拓展
音量的变化与物体的振动幅度大小有关吗?
课后自己设计实验去证明。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
【作业布置】
完成科学练习册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预测:
注意:
发现:
长—高安静有顺序伸出长,发音____,振动____。
短—低压紧反复做伸出短,发音_____,振动____。
合作相同力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探索了多种物体的振动情况,并研究了振动的幅度和振动的快慢问题。
学生研究声音时,已经开始将听到的声音与看到的振动联系起来。
在这节实验课中,学生将探索可以改变振动长度的物体——尺子的声音。
活动将为学生提供积极观察振动产生声音的机会。
学生要将尺子与桌子边缘成垂直放置,然后用力弹压尺子。
为了观察振动和声音的变化,学生可以改变尺子振动部分的长度。
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到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会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
本节课,学生将通过观察发现,伸出桌外的长度不同,尺子振动的频率不同,会使它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这涉及到音高的本质的探索。
实验时间安排为一节课,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我发现了问题没有我想象的简单,十个小组的实验记录只有两个组是正确的。
其他八个组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这让我很诧异也很尴尬。
只好赶紧打断他们并做了适当的提示才让学生继续实验,当然最后的结果学生接受了,却带着一脸懵懂。
只好继续解释……
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我找到了问题所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确实是听到了声音有高低不同的变化,但是他们分不清这种声音是由什么引起的,因为尺子可以发出两种完全不同的声音,一种是由尺子在桌子外的部分振动发出的,另一种是由尺子拍打桌子发出的。
他们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到伸出桌面的那部分尺子的振动上去,这样才不会出现完全错误的结论。
这样也让我发现了自己对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还是不够了解,应该再加强。
第5课《声音的传播》教学设计
《声音的传播》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五课。
教学是在前四课对声音学习的基础上开展的,学生已知道了“声音的产生是因为物体的振动”、“声音有音高音低及强弱之分”等,对声音单元的学习引发了足够的兴趣。
本课的任务是在学生足够的兴趣基础上,重点解决一个概念抽象性问题“声波”的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上能传播但效果不同。
本节课围绕两个探究活动展开:
一是通过土电话的活动和音叉引起的水波来建立声波的概念,第二是通过不同材质的传音活动来理解不同物质的传播声音效果是不同的,并通过月球上的对话和玻璃钟内的闹钟来强化空气是传播声音重要音质。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很难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碰到物体时,它们会使物体振动,声音的传播能穿过空气等物质。
通过本课的实验教学活动让他们逐渐理解。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基本遵循教材的编写顺序,但教材安排的不同材质传音效果的对比实验加以了调整。
教材安排的活动学生难以操作,并且老师在课前自行的感知操作中,难以区别声音效果,因为本身物体在和音叉接触后就阻止了音叉的振动,传到耳朵只是“扑扑”的断声。
为此对实验加以了调整,用不同的电话线来制作土电话,通过打电话的形式来探究不同材料传播声音的效果也不同。
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真空不能够传播声音,以及宇航员的太空是怎样传递声音的,同时了解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1.通过四个活动了解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
2.能够用实验、搜集资料等科学方法对现象做出解释,检验假设的合理性。
3.体验科学探究中利用证据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身边现象的探究情感。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固体、气体、液体能传播声音,且速度不一样。
1、多媒体课件
2、材料超市(学生材料):
A:
(水槽、石头)、土电话、听诊器B:
气球(两只大小一样,一个装水,一个充满空气);
集气瓶(两只大小一样,一个装水,一个充满空气)
3、教师演示材料:
音叉、泡沫小球
前面我们已经研究了很多有关声音的内容,那么声音究竟是怎样到达我们的耳朵的呢?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
今天我们将继续这方面的研究----出示课题。
二、研究声音的传播
1.第2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中我们已经发现:
由于音叉的振动而产生了声音,那么音叉振动时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
分组实验1:
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音叉的振动引起了水的波动。
要强调:
这次实验与第2课中《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要求不一样,这次的重点是要细致观察水面是如何波动的?
并且把它描述出来。
小组交流、反馈:
水面一拨一拨地从音叉所在中心慢慢向四周散开去
2.小游戏:
平时我们经常接听电话,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也做个接电话的小游戏。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简易小电话。
出示实验装置,分别介绍。
分组活动:
“土电话”的研究
1)说话同学要小声说话,以听电话的同学不能直接听到为宜。
2)接听电话的时候,电话线要拉紧,可不能松松垮垮哦。
小组交流讨论:
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三、研究声音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科版 小学 四年级 科学 上册 教案 第三 单元